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后来又有没藏太后、大梁太后和小梁太后连续来了三次外戚乱政,以至于当今的西夏皇帝李乾顺继位后,费尽心思才在辽国支持下毒杀梁太后,又在二十年里把国中汉人外戚势力连根拔起,加强了李氏宗室的实力。

  但,在完颜银术可大杀了西夏皇族后,抓住李乾顺与其子后,党项部族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一个能控制大局面的领头羊,这下便十分尴尬。

  再者,因为这些年西夏国中的贵族争权夺利,镇压苛刻其它非党项部族,于是,这次周边的其它小部族,尤其是汉人势力,几乎是一种迎接救星的态度,欢迎着大宋军队进入。

  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西夏各部族的抵挡便越发孱弱,以至于到七月时,西夏位于黄河右岸的所有土地,几乎都已经被宋军占据。

  而银术可和治下军队依然占领着西夏最为重要河套三地,宋军没有贸然进攻——因为银术可与大宋的盟约终于谈妥了,等秋收后,银术可会将剩下的河套三地交给大宋,而大宋不但不能阻止金军北归,还需要提供一万件毛毡、三千套毛披,做为得到河套三地的代价。

  至于还在西夏军队手里的西凉府、甘州、肃州、玉门等河西走廊主道,就要宋军自己去夺取了。

  这个条件并不过分,赵士程允了,这数量甚至都不用从关中调拨,他直接从西军的军需库的库存里出了。

  但到八月时,西夏又出了事故。

  李乾顺不甘心就此国灭,他私下联络西凉府军司、甘肃军司,意图潜逃到河西之地,同时,他派人在城中放火,希望引起混乱,让银术可没有时间追击于他。

  可惜,事情只成功了一半,他前两步联络、放火都成功了,偏偏在逃亡时,被一名官奴老妇指认了出来,这位老妇正是当年小梁太后的亲族,在梁太后死后,梁氏一族被全盘清算,这位老妇也被罚为官奴。

  虽然因为救援及时,银术可的粮草损失并不多,但回家希望差点就再次失去,银术可一怒之下,大杀西夏皇族老幼,一时间,兴庆府血流成河,并且让李乾顺赤身牵羊,以献俘于宋军——

  李乾顺不甘受辱,自刎而死。

  银术可觉得这算条汉子,给他一具棺材,草草葬了。

  八月中旬时,五月成熟的冬小麦已经全数收割上交,运到兴庆府,银术可也与宋军统领种师道“和平”交接了几乎成为白地兴庆府,带着剩下的将士从大青山北出,顺着奉圣州,从燕山,经过大定府,一路东去。

  这次,路上再没有宋军抵挡,他们的粮草也十分充足,沉寂的大军在行进时,几乎没发出任何声音,只有马蹄踏过草地那肃穆又杂乱的声响。

  然而,银术可在离开西夏国土,在茫茫北风,吹拂着泛黄野草时,有一道泪水,从眼角滑落。

  他们是失败者,就算如此,还是要尽全力,把将士们带回他们的妻儿身边。

  -

  银术可的失落、庆幸,都离赵士程太远。

  占据陇右河套之地只是麻烦的开始,接下来的事情才是重点。

  他需要在西夏设立州治、安抚民众、治沙、退耕还牧、清理河西走廊的西夏军队残余。

  这些都需要一大笔钱,大宋还算健康的财政一次只够支持他在一个时间段干一件大事,州治还是很好说的,毕竟大宋别的不多,就是候补官员多。

  同时,那里还需要人去主持大局,赵士程准备让张克戬去主持西夏的局面——他在西北有长足的经验,如果做得好,回头也不是不能让他入阁。

  西夏现在需要的就是清理各地乱军,恢复秩序,同时两边的互市也要恢复,大宋的粮食只要正常进入,便能稳定局势……

  赵士程有些疲惫地放下笔,抬头时,发现窗外天色已经漆黑,身边的那精致的煤油宫灯也早被点燃,正发出明亮的光芒。

  他甩了一下酸痛的手腕,看着还有一尺厚的奏书,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西夏的事情既多又杂,但是不处理不行,毕竟是多民族杂居地,自己不看着,很容易出乱子,他可不想再出个李继迁李元昊。

  算了,吃了晚饭再来处理吧。

  -

  西夏,地泽斤绿州。

  天色渐近黄昏,夕阳在一望无际的沙地里浅浅地露出一块,将大片沙丘染上橘红,美丽又壮观。

  一处绿州村落里,大小村民聚集在一起,围观着从麟州回来村民。

  两位村人拖着一辆板车,车上装了两捆麦草,还有一些布匹、十几个陶罐,最贵重的,便是一口铁锅。

  “你们哪里来的钱啊!”村人惊讶不已,将小板车围绕得密不通风,在抚摸几匹麻布时,纷纷把手在衣角上反复擦拭了几下。

  “知州送的,”一位村人感慨道,“麟州知州让咱们以后每年都去领二十捆麦草治沙,怕咱们不相信,就送了这些东西,每个村子,只要有人去了,便都有一份。”

  “好大的铁锅啊,肯定很贵吧?”

  “不贵,听麟州那里的商户说,以后在大宋治下,这些东西都不必收榷(进出口)税了,一口铁锅只要五只羊就能买到!”

  “五只羊?那可真不贵!”有妇人惊喜道,“家里省着点,一年就能买上一口呢。”

  “那这些布呢?只有赀布么,听说麟州有毛料啊?那木征叔你是不是私藏了?”有个年轻媳妇心直口快地问。

  “胡说什么!”叫那木征的汉子顿时大怒,“知州就给了这些东西,每个村都一样,不信的话,你去别村问问,我那木征才不会做这样丧良心的事情!”

  “征叔别气,”旁边的年轻人急忙安抚,“她胡说的,我们当然都信您。”

  “哼,毛料麟州城也有,就是这天冷了,毛料便贵了,那折知府说如今府库余财不够,给不了毛料,说以后若是治沙有效,就会重赏,赏格里边有毛料!”那木征有些愤愤地道。

  “治沙还给赏格?”有人怀疑道,“还会有这种好事?”

  “对啊,你刚刚说,把草插进沙里就能治沙?真这么容易,咱们还怕什么啊?”

  “就是,真能治沙,不管给不给赏格,那都是要去做的啊!”

  众人议论纷纷,他们也是深受沙化之苦的人,这些年沙地扩大,直接受害的就是他们,不但牧草锐减,农田受灾,还有常常有人在外出路上被沙地掩埋。北边的好些村子,就因为土地被风沙吞并,不得不迁移到别的地方求生,听说那些人都去了盐州,成了朝不保夕的盐工。

  他们这些人,为此日夜担惊受怕,就害怕步了他们的后尘。

  “当然有用!”那木征大声道,“我去那边的建宁寨看了,那里人就是用这法子治沙,放下这些草格,风就不怎么吹的动沙子了,那沙子不跑,来年便能有些杂草冒头。第一年不能让牛羊去啃这些杂草,要等上一年,草根把沙子固定住了,才能放牧……”

  他激动的唾沫飞溅:“那建宁寨,用了五年时间,已经恢复了几千亩的草场,我亲眼看到的,那些草格子里,狼尾草长得老高了!”

  周围人的眼神都带着怀疑,有人道:“那,咱们先试试吧,反正这草也不多。”

  “对,先试试!”

第362章 这不来两张

  西夏, 九月,兴庆府。

  做为西夏国都, 这里经过两年的金人之乱后, 已经凋零残破不堪。

  张克戬到这里时,都找不到几处好些的房屋,好在兴庆府这里衣食无着的贫民甚多, 可以用重建兴庆府由头,把这些贫民收拢, 以工代赈。

  同时,张克戬还邀请了西夏各地的部落首领前来商议诸如划分牧场、府州等大事,如果首领不愿意来,也可以派个能说话的代表前来商议。

  另外,他还让人带兵平定因为这次大乱而四处掠劫的流寇,别的不说,贺兰山一带的流寇大部份都是以前西夏的士卒, 在巨大压力下,大多散去,或者投降, 或者迁徙, 或者被收编。

  至于更偏远的,如西凉府、柔狼山等深山老林里流寇, 就暂时无能为力了。

  十月时, 西夏各地的部落首领大多按时前来,有些胆小的, 也派来了能说话人物, 张克戬按大宋皇帝陛下的意思, 表示了愿意尊重各部的习俗, 准备在兰州、银州设立市场,曾经对西夏禁运的药物、农具、铁锅等物,都可以开放。

  但做为代价,你们部落里最好派一些重要人物,前去我大宋国都学习一下法令,以免双方今后发生冲突,对了,在那边,我们包吃包住,但其它购物之类的花费就要自费了。

  众部族首领对此都没有意见,大宋设立州治也没什么,这些年,西夏与大宋战乱不断,连境的州城反复易手,兰州、西宁州、韦州都曾经在西夏和宋国手中得而复失,这些部族对此也早就习惯。

  至于说派人质去大宋都城,更不是什么事了,他们这些首领哪个不是儿孙众多,就算生的是独苗,还不能找个族人顶着名字过去混吃混喝么?

  张克戬见众人都没什么反对意见,便又告知各部首领,在大宋治下,需要出的丁役、税收。当然,这前两年,因为西夏需要稳定,暂时不会执行,但过两年,是肯定会有的。

  这引起了很大一波争吵,许多首领觉得苛刻,要求再减免一些,也有一些觉得这价格合适,愿意支持。

  其实他们都明白,这场大会,便是将大宋的态度告知各部,各部愿意来的,都是愿意接受大宋统治的,那些不愿意来的,则属于是反对大宋统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宋必然会将心力放在清理那些党项部族残余上,不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

  总的来说,这场开了整整三天的大会,绝大多数部族都是满意的。在以前,可没有一个整个路府级别的封疆大吏来和他们商讨权益这种事——那时候,西夏也好,宋军也好,个个都是伸手要钱的债主,稍有不听,便是大军铁蹄伺候。

  如今能把自己家的难处和好处都讲明的,让朝廷帮着减免税负或者支持治沙,都是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西夏大部分土地被大宋收拢后,被重新定名为定西路,下辖西夏原本的十五州、六十二县,虽然偏僻且贫瘠,但却瞬间被朝廷众官追捧,很多京官甚至都想外放去这里。

  原因很简单,定西路遭这次损失惨重,他们去为官,只要安心建设,将来考评必然是一个上上,那是纯纯的优质资历,而且官家的心思已经定了,必然会支持定西路重建,如此,在定西路做出成绩,那是很容易入官家眼的。

  只要被官家看重且重用,那将来必然是官运亨通,看看王洋、看看陈行舟、宗泽等人,哪个当年不是官职卑微,如今却个个都是首辅之臣。

  赵士程看那些备选的官吏们一个个争先恐后,便精心挑选了一番,把他们挨个安排上。

  他选的都是有在西北治理经验的县令和知州——大宋的知州知县三年一换,但每次卸任后,并不是立刻都会被调去新的州府,他们一般会在吏部等着排队,有别的空位再让他们上,有人脉关系的,能立刻换上新的位置,没人脉的,有时等上个一两年,都是寻常事。

  总的来说,他的这番操作,无论是西夏大小部族、西军、朝廷官吏,都是十分满意的,唯一不满意的,大约就是西夏国原本的宗室故旧们,但金军已经让他们无法发出声音了。

  大宋为了治理好西夏,早从去年就开始做准备,麟州的沙草、环州、府州等地备好的粮草,都给张克戬提供了有利支持。

  张克戬在私下里给族兄的信件里感慨,说是在官家手下当差,真的是天下第一舒心的事情,完全不用去猜测他的心思,因为他会把自己要求讲得极其清楚,也不必忧心他会提出过分的要求,官家会尊重属下的想法,就算不同意,也会讲明原因。

  最让人感动的是,官家会全力支持属下办事,让人全心全意办差,而不必为其它的事情烦扰,能遇到官家,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收到族兄信件的张叔夜在燕京府路惆怅了许久,他当时没有全力支持官家,便被官家排除在中枢之外,说不后悔,是假的。

  他如今在北方兢兢业业,努力不让自己出一点差错,就是希望能得到官家原谅,再被召回重用。

  这封家书和其它家书后来都被张叔夜带入了地下,成为了重点文物,这又是后话了。

  西夏是杂居之所,有党项、羌人、汉人、草原人,虽然杂乱,但在赵士程的第一波堪称氪金模式的治理下,至少在表面上,展现出一番大治之景。

  或许其下还有许多矛盾,还有西夏复国势力想要抬头,还有西南藏羌虎视眈眈,但无论如何,在经济上涨,恢复稳定时,这些矛盾便成为了次要,属于能让人忍受的存在。

  毕竟谁都不会拒绝好一些的日子。

  甘州、肃州、沙州那些河西走廊上的原西夏军司,在天气渐冷后,也松动了口风,愿意归降大宋——这几处军司都是靠西域商人经商而维持,战乱后,粮草不济,独守在这里没有任何前途。

  但他们还能依靠存粮坚持一点时间,所以虽然松口,但还能待价而沽,看能从大宋这里换来多少好处。

  张克戬也不急,时间在他这一边,只要等上那么一两年,河西走廊必然能回归宋土,不需要大军出击。他现在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安定西夏故土,等河套安定,能提供麦作后,河西之地,想要回来可就太容易了。

  于是,天下便又进入了个难得的太平时间。

  ……

  十月,东京城,依旧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

  来往的行人,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夷商,也可见别处上京的士子——这些人很好认,凡是来到京城的,没有一个不被这里满地高楼、整洁的街道、热闹的人流震惊。

  这两年,从西方的大量石制建筑技巧流入大宋后,被大宋能工巧匠们迅速吸收,并且推陈出新,以至于东京城高楼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因为水泥灰的价格还是居高不下,东京城的每座高楼都造价不菲,所以设计时也是极尽的精巧,充满了巧思,说每个都是奇观有些过了,但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大部分都是能入国家级文化遗产名目的。

  但也有些建筑充分发挥了外行人的想象力,不堪入目,半道坍塌,成为烂尾建筑,被引为笑谈。

  赵士程站在樊楼新建而成的九层高楼之上,遥望远处千里江山,一时颇有江山多娇的感慨,随后骤然想起一事,果断让人把张择端拎过来,问他当年说好的《清明上河图画》的怎么样了?

  张择端这些年沉迷人物结构、人体解剖,哪里还记得什么图,被问之后,一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能勉强以为东京城变化太大,当年没画完的,第二年就对不上了,所以才耽误了成画而推脱。

  再说了,当年发行城钞时,不是已经画了一张汴京城池图了么?

  赵士程不接受这个理由:“那城钞印的只是城东的局部啊!当初说好的是东京城全图,怎么只给个碎片?”

  张择端答不上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