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陈大夫顿时喜上眉梢:“姑娘放心,此事包在老夫身上,必不会让公子失望。”

  天啊,这是什么好地方啊,他可以用猴子来揣摩人体了。

  赵士程看他已经白了的须发,忍不住道:“陈大夫,既然如此,我便正式雇用您了,若是可以,您也挑些弟子,给你打些下手如何?”

  天降大饼,陈大夫被砸到晕眩,哪里有反对的余地,顿时连声应下,这种好事上哪去找,不但包吃包住有猴子剖,还能拿到薪资、挑选徒弟,给自己传来道统,他真的没有在做梦吗?

  “对了,还有一事。”赵士程拿出一张图纸,“这是我从古书上翻到的器械图,听说有助产之效,您回头让村里的炼铁匠人照着打一具,在猕猴身上试试,若能用,必是造福天下之物。”

  陈大夫打开图纸,细细观察,他是见多识广的老医生,自然能看出这个像葫芦一样的钳子有何用处,一时间,忍不住为这东西的精巧赞叹:“公子放心,老夫这就去,而且,这东西不必在猕猴身上使用,小女便是一位女医,长于妇科,我这就去信于她,让她前来,寻个机会试用。”

  赵士程呆了一下:“你还有女儿?还是女医?”

  没听说过他有儿女啊?

  陈大夫脸色一红,小声道:“小女素来不喜外科之术,说是此术害人,与我多有冲突,所以,我都不怎么提起她。至于女医……唉,男女之防甚大,许多妇人对着大夫不会说出隐私,以致耽误病情,女医虽有,却极是稀少,小女嫁人后,依然出入妇人内院,因得给人看病,难免抛头露面,被她婆家埋怨冷落,家里用她赚来的钱娶了两房小妾,我说了她几次,让她安心相夫教子,却被她训了一番,挂不住颜面,这才不怎么提她了。”

  赵士程心说捡到宝了,居然还卖一送一,不由点头道:“那便麻烦大夫了。”

  陈大夫谦卑道:“哪里的话,能给公子做事,是她的福气。”

  这种可以研究医术的好地方,简直是所有大夫梦寐以求的,等他女儿来了,必然要好好教育她,这医术的内外之争,不过刚刚开始。

  赵士程点点头,有些疲惫地让山水抱他回马车去。

  终是个小孩的身体,容易困容累,好在休息半小时,就又可以活动好几个时辰。

  山水有些心疼地道:“公子,你都瘦了,以后这些小事,让山水来做就可以了。”

  赵士程懒懒道:“这可不是小事啊。”

  山水贴了一下小孩的额头:“公子,那么,以后让山水来给你办大事,好不好?”

  小孩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啊,那公子要给你第一件大事了。”

  山水认真道:“您说!”

  “去年我们联络的大食海商,应该要到市舶司了,到时他送来的海外书籍,你去处理。”这也算是去年播种,今年收获了。

  “遵命!”

第43章 这有一船

  清晨, 太阳初升片刻,地面便有了些闷热之气。

  密州北边的一处小镇,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一名衣着简朴的民妇提着药箱, 穿过长街,走过人流, 熟练地穿行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 最后推开一处小院木门,便见到院中有七八口人正围坐在一起享受朝食, 见她进来,原本颜笑晏晏的众人,纷纷沉下脸来。

  坐在上首的老妇人更是将手中陶碗重重放下, 怒道:“陈甜儿, 你还有脸回来!一个有夫之妇, 居然独自在外, 彻夜未归, 你不要脸,我张家还要脸呢, 我怎么就瞎了眼, 给老二娶了你这么个媳妇!”

  那提着药箱的妇人布衣荆钗, 神色有些疲惫, 平静道:“说完了么?昨夜大雨,程家夫人又是难产,我已让人传了口信,再者,你们有人来问过我一声么?”

  老妇人更生气了, 对着儿子怒道:“你这什么态度、简直不知廉耻, 我今天就相家法, 给我跪在这里——”

  “程夫人让我下午再去给她看脉。”妇人淡定地打断他,“小姑能不能去程家当厨娘,就看这一次呢。”

  老妇人一滞,厌恶地看着这二儿媳妇,重重地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那名叫陈甜儿的妇人也颇为无奈地回房,将手中药箱缓缓放下,坐在床边,伸手舒缓被压痛的肩膀。

  她擅长接生止血,还有一些不好谈及的妇科之症,虽然收入不菲,但在夫家看来,却都是沾染阴秽,很不吉利,加上成婚五年来都未怀孕,便渐渐成了婆婆的眼中钉。

  然而,她不生育,分明是因为成亲那年,京东水患,她把澡盆让给了婆婆,自己在扒着澡盆,在污水里泡了整整一天,才阴寒崩漏,难以孕子。

  她同意为丈夫纳妾,也看着妾室生下子嗣,家中的收入,更是靠了她才能过得轻松……

  她有心合离,可是女子无法立户,她离了张家,要么嫁人,要么,便得回到父亲那去。

  父亲已经老了,性子又急,这些年又没有多少余财,她怎么好再去拖累他?

  唉,这日子,可怎么才是个头啊。

  就在她难过之时,外边突然有人呼喊:“小陈大夫,你爹托我给你送封信。”

  -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家对于两个新生儿的处置,是开辟了一处院子,除了平日时送水送食,旁人不许进入,算是冷处理。

  赵士程让山水悄悄去看过一次,山水叹息说周姨娘似是受了刺激,不愿意接受现实,说自己天天吃的都是生母寻来的保胎药,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定是主母下药毒害了她,才让她的孩儿受此苦楚,闹着要见老爷,讨个公道。

  赵士程对此就很无语,以种氏的身份、母家,还有她整整四个亲生的嫡出孩儿子们,哪有理由去害一个姨娘,再说,老赵加上女儿都有十几个孩子了,种氏根本就不可能把一个普通的庶子放在心上。

  不过那个保胎药还是引起了赵士程的注意,他让山水去打听一下,是什么保胎药。

  山水很快就给他找来回复,赵士程不懂药理,山水也不懂,但是没关系,那个陈大夫的女儿昨天已经到了,正好去见一见,她应该对这个有所了解。

  于是赵士程带着山水去见了这位女大夫。

  她长得只算清秀,肤色健康,在听了赵士程的讲述后,看了一下药方,不由露出苦笑。

  随后她的话,那可真是吓了赵士程一跳。

  那陈甜儿道:“我自小跟着父亲行医,倒也知道一二,这大宋市井繁荣,住在城里的大多有些余钱,以此,便有了各种游方郎中,他们以一个方剂专治一种病而游行赚钱,不会在一个地方久候,而密州因为有着市舶司,便成为游方郎中们的必经之地,这些大夫良莠不齐,却都有绝佳的口才,所以,密州流行的各种偏方奇多……”

  如今没有什么医疗执业证书,民间那些保胎的偏方千奇百怪,什么“硫磺喂大的公鸡,阳气十足必可得男胎”、“XX时辰行房必得男胎”、更有甚者,便是兜售能生男儿的“易胎丸”、让孩子聪慧的“启慧丹”,但凡和子嗣有关的丹药方子,就算价格极高,也从来不缺客户。

  陈甜儿推断,那周姨娘虽然是良妾,却是贫家出生,家人将全部希望都托在她身上,不但耳提面命,还千方百计给她用保胎药,好几个都是花了大价钱,然而是药三分毒,这吃多了,对胎儿有所影响,也有再所难免。

  这些消息,听得赵士程压力山大,大呼宣传卫生知识刻不容缓。

  山水在一边,也和他一起叹息:“没有办法啊,若是没有子嗣,那便七出之罪,被休弃也无处说理。”

  赵士程却没有听听就算了,他转头就书信一封,准备回家让舅舅给宗知州送过去,里边讲述了州里各种偏方害人之事,他相信那老头会把这事处理好的。

  ……

  过了两天,八月十日,宗泽又约见了赵小公子。

  这次,赵小公子没有藏拙,而是拿出自己的本领,给宗知州画了一张大饼。

  “在河北路、京东路,都大量养羊,我们密州的人口有三十余万,但有超过六成是客户,没有土地,租种生活很是困苦,如今蜡林的效果初显,密州必然会有很多将坡田改为蜡林,从而造成大量佃户失去租种的土地,而我们建立的羊毛纺织,将会初步将这些失地农人聚集起来,避免他们失去收入,无以为生……”

  “大量的人口聚集,会利于商业,降低纺织成本,在海边修筑码头,又方便河北、京东甚至西北的羊毛运送,我们可以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以羊毛、制碱、炼焦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以一千人的产业预计,年利税可达一万贯以上,产出毛料卷五十万匹。”

  “等等,”宗泽并不是不识数的人,也没被这个数量惊到,而是皱眉道,“一个人,一年能织出五百匹毛布么?”

  他妻子也是织布的人,一匹素绢织上五天,已经是需要整日不断的辛苦劳作了。

  赵士程微微一笑:“是我口误,到时咱们这里,售出更多的应该是毛线,而非布匹。”

  干嘛要自己织布啊,他敢打包票,只要找些厉害的织户摸索几种织法,用油印弄些织法的小纸片放在毛线卷里,那么,织毛衣这种事,就会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庭主妇人们闲暇时杀时间的利器——这种完全不浪费一块布料,甚至可以反复使用的毛线,绝对会没有几个母亲抵抗的住,那不比织布来得给力啊?

  宗泽没见过毛线,不过问题不大:“那,请继续。”

  “到时,产业一但做大,商户为了销路,必会制作大船,到时以辽东高丽巨木至市舶司,又能造出大船,兴盛海运。”

  “至时,密州便能成为如成为上上州,百姓亦可安居乐业。”赵士程说得斩钉截铁。

  “成为川蜀一般的天府之地啊……”宗泽深吸了一口气,听对方把发展规划一拉,他简直心荡神移,这简直是戳中他实现富国安民理想的通天大道,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川蜀很富,不是苏杭最为繁华么?”赵士程随口问。

  “自然,”宗泽向往道,“大宋有二百多州,其中,岁入两万贯的州府有六十余处,而蜀中四路十八州,全都超过此数。因钱财太富,前些年,还出了交子这等物件。”

  “交子啊……”赵士程点点头,却又忍不住叹息,成都府在宋朝是繁华的,到南宋时占了王朝岁入大约三分之一,但宋朝末年,被元朝几乎全数屠杀,从此成为税收的倒数第一,到明朝都没有恢复元气。

  “交子本是蜀中大户约定发行的凭票,极为便捷,在蜀地大行其道,”宗泽说到这,又忍不住叹息道,“可惜前些日子,蔡相勒令交子由朝廷发行,禁止商户私发,怕是这交子,很难长久了。”

  这才哪到哪呢,赵士程心说蔡太师的搜刮才刚刚开始,厉害的还在后面呢。

  “对了,我前去勘测过了,新镇所在,最好是选在纪里河河口,”宗泽指着地图上的岔口,“此地虽离日照县城远了些,却离密州城最近,河水源头离密州城仅有六十余里,河口甚宽,此地建立码头,向南行三百里,便是淮河入海之处,所需能直入汴京,又可收纳淮北流民。”

  赵士程也支持他的意见,两人对建立的规模,乡军的数量很快达成一致,而宗泽也不负所托,已经与密州的所有大户谈下了入驻此地的事宜,他们都表示,一但港口建成,他们都愿意去那里购置商铺,兴办产业。

  而做为表示,这些大户们还捐赠了一些钱财,积少成多,也有三千多贯。

  宗泽会调动密州的厢军来修筑道路,那里盐场可以先建一些,建好之后,上报朝廷……

  这些细节零零总总、千头万绪,但两人都思路清晰,一个懂技术一个懂朝廷,这一加一远大于二,一个问题提出来,又会很快解决,连旁边旁听山水和种小舅舅,都觉得所得甚多。

  尤其是让宗泽和山水等人惊叹的是,整个新镇建立的钱财,是以一种“预付款”的形式来做的——赵小公子购买将来的在规定时期时建成的土地和商铺,并且提前付款,而宗泽就以这些款项来购买材料,给付役钱,还有打点朝廷。

  宗泽甚至在听到这个办法后,眼珠微动,很有想把这种办法推广出去的意思。

  但赵士程严厉警告这老头,没有银行托底时就不要搞这种事情。

  宗泽想问什么是银行,但小公子却怎么都不愿意开口了,让老知州颇为遗憾。

  最后,两人还对密州城中行骗的各种郎中泛滥一事达成了一致意见,宗泽表示会严厉惩处这些骗子,并且找一些有用的方子广为宣传,必不让他们继续祸害良人。

  两人都很满意,当然,为了掩人耳目,这次投资的钱是种彦崇和山水名下的钱财,赵小公子并没有出现在所有的契约之中。

  得到了初始资金后,宗泽匆匆离去,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赵士程目送他离开,拿着茶碗猛灌了一口,做为一个化学生,让他回忆这些经济内容真的太超纲了。

  好在,成了。

  这老头已经完全上了他的船,就别想下来了。

第44章 海外贸易

  在建立根据地和拉拢的周围势力这方面, 宗泽的能力是传说级别,赵士程从来没有担心过。

  所以,南边港口和新基地的事情, 只要他把钱给够了, 就暂时不用管了。

  而七里坡这边,也有了新的产出。

  在经过半年反复实验后, 高炉里终于炼出了合格的钢水,做出了极为精良的——农具。

  没错, 是农具,因为随便铸造兵器是违法的, 不合规的, 让人一个告发会吃不了兜着走那种,但锄头、犁头、柴刀这种日常用品不在管制之内。

  种彦崇对此狂喜乱舞, 虽然他早就已经移情别恋地喜欢上了虎头给做的各种爆爆, 但一点不妨碍他喜欢上好钢,还专门弄了些钢条,装上船送回太原去,准备让军中好友做些漂亮的货物,物尽其用。

  赵士程则考虑了许久, 没有把这些质量不错的钢材全拿去铸造农具, 而是在思考数息后,画出几张图纸,让种彦崇看着铁匠打造。

  “这是什么?”种彦崇看着这些圆环一样的东西, 好奇地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