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淮阴侯她准备发癫_分节阅读_第55节
小说作者:颠勺大师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25 KB   上传时间:2024-03-19 12:27:31

  乱世中战祸四起,但临雒因受大奉庇护,而呈现了短暂的太平,处处井然有序。

  “念安!快看我给你做的纸鸢,好不好看?哈哈哈。”

  应府外,应念安的挚友,庾向风的妹妹庾晴天兴高采烈的展示着自己做的丑风筝。

  “啊?这能飞吗?”

  应念安捧着大红大绿的纸鸢,担心起它到底能不能顺利放上天。

  “怎么不能飞,能飞!只要风大,树杈子都能飞上天。”庾晴天自信的保证着。

  两个姑娘正要找地方试一试风筝,突然听到应府面前响起一阵车马喧嚣声。

  数列骑着高头大马的大奉士兵团团护卫着一辆宽敞朴素的马车,黑压压的从远处缓缓而来,最终停到了应府大门面前。

  墙根前的两个姑娘对视一眼,默契的往拐角一躲,然后好奇的探出两个脑袋。

  一个士兵在马车前扶好车凳,另一个士兵掀开马车的帘幕。半晌,一个身形颀长,披着大氅的青年男子虚虚捂着胸口,从马车中俯身而出,踩上车凳,垂着头,缓慢的走下马车。

  于大奉军重重护卫中,应念安窥见那个男子的侧脸,极俊美,却如纸一般白,带着几分虚弱的病气。

  习武之人五感敏锐,似是感受到她的窥视,他淡淡的朝这边望了过来,她与他的视线就这样无声的交织。

  乱世第四年,乔迟领兵血战悬鼓关,遭长枪穿胸不死。身受重伤的他,被送往临雒养伤,下榻的地点,正是整个临雒守卫最森严的应家。

  那不是应念安第一次见乔迟,但确实是她第一次见到那样的乔迟。

  在以往见过的鲜少的几面中,这位小叔父一直站在父亲的身后,脸上的神情总是稳重老练,一身的气势总是深沉如渊,让人不自觉的忽视他也不过只有二十三,只比她大五岁而已。而此时被重重保护中的他,脸上没了那些深不可测的神情,只剩下舟车劳顿的疲惫和身受重伤的虚弱,收敛了一身的气势,垂眸时,不再像个武将,反倒像个书生。

  “我哥说要帮我把他搞到手,可是我觉得他长得不好看,娘们儿兮兮的,不像个男人。”庾晴天点评道:“不够阳刚勇猛,我不喜欢。”

  应念安忍不住轻笑一声,轻轻拍了拍挚友的脑袋,“不知羞,哪儿有女子这样说的,被别人听到还得了?名声还要不要了?”

  “我哥说名声顶个屁用,人要放聪明点儿,一辈子才几十年啊,多为自己考虑。”庾晴天浑不在意。

  应念安嗔笑着睨了她一眼,再次将视线投向马车前的高大男子。

  与父亲那些相貌不拘小节的武将兄弟相比,乔迟确实生得极美,抛开他高大颀长的身形来看,他的五官其实美得有些雌雄莫辨。深邃的眉眼,挺拔的鼻梁,薄削的双唇,清癯的双颊,放在男人身上,是带着冷意的俊美,若是他有个长相相近的妹妹,应该也会是个英气与明艳并存的美人。

  不同于其他叔父们的刚猛勇烈,乔迟的气质并不外放,始终是收敛而深沉,是世家大族养出来的饱读诗书又能肩起责任的长子,多智,寡言。

  乔迟并未在门口停留太久,在一众士兵的护卫下,他提步缓缓走进应府。没有要人搀扶,他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却走得很慢,慢得应念安都有些担心。

  母亲将乔迟安排在了东厢,他便暂住在父亲的房间养伤。

  同住一个屋檐下,虽然是叔父,但毕竟是比自己只大了几岁的外男,应念安想着低头不见抬头见,平日里也许会有些尴尬。但奇怪的是,乔迟平日不怎么出门,连饮食都是让人送进他的屋里,或许他也是为了避嫌,毕竟他也还尚未婚配。

  他的恢复能力惊人,只过了几日,气色就明显好转,整个人不再像令人揪心的病鹤,而变成了一只慵懒的大猫,偶尔会躺在走廊中的躺椅上,摊平身体,闭着眼晒太阳。

  庾晴天最近不知道忙什么去了,也不来找她玩。

  她很想告诉她,她送的那只大红大绿的纸鸢虽然丑了点,但确实可以飞上天,只不过在院中放飞时,飞一半就卡到了大树上。

  那日天气晴朗,微风拂面。为了解救唯一的挚友送她的这只独一无二的丑风筝,见四下无人,应念安系好衣裙,壮着胆子攀上了树。

  纸鸢卡得不高,但这种事情她也是第一次做,所以十分战战兢兢,姿势肯定是算不上好看的,也和“淑女”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些狼狈,不过反正是在自家里,也没什么关系。如果是以前,她也不敢这样做,但上次出门的时候,为了给她摘果子,庾晴天当着她的面爬上了树,姿势异常潇洒,让她产生了一种“这应该不难”的错觉。

  “你马上就会掉下来。”一道低沉的声音从树下传来。

  应念安闻声往下面一看,双目顿时圆睁,脸颊如火烧一般,“腾”地就红透了。

  乔迟不知什么时候走出了房门,走到了这颗树下,他的面色已经不再苍白如纸,此刻披着大氅,正在不远处静静的看着她。

  “我,我没事,不会掉下来的。”

  “你别过来,我自己知道下来。”

  应念安心里一慌,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心情紧张间,脚下一踩滑,身体顿时向下溜去。好在她的手薅得快,一把就勾住了树干,整个人险险的挂到了横斜的枝干上,像是一块挂在风中的腊肉,以无比尴尬的姿态与树下光风霁月的小叔父面面相觑。

  哪怕过了许多年,再想起这一幕,也会令人唇角勾起一丝笑意。

  年少时做过的许多傻事,在后来回忆起来,像是无尽的苦中那一丝丝隐约的甜,然而,春纵好,已无多,谁人又能长少年。

第64章 第六十四癫

  “跳下来。”

  “我不敢……”

  “敢爬不敢跳?跳,否则摔到要害,能让你疼半年。”

  临雒应府中,后院那颗大槐树之下,应念安无助的挂在树上,乔迟冷漠的站在树下。

  “靠你自己,别指望我。”他薄唇一张,吐出来的话无情得很。

  脚下离地面有点高,应念安悬在半空着实害怕,闻言,都快哭出来了:“为什么?”

  “男女授受不亲。”乔迟说道。

  他的话说得绝情,可当她实在坚持不住,松了手往下掉的时候,他还是身形一动,伸手接住了她。只是没接稳,两人一起栽倒在草地上,他做了她的肉垫子。

  应念安从他的身上迅速爬起来,还没来得及羞怯,铺天盖地的慌乱就攫取了她的心神。

  乔迟身受重伤,来临雒是养伤的!方才被她重重压了一下,此刻他躺倒在草地上,双目紧闭,面如金纸,牙关紧咬,浑身僵直,连脖颈上的筋脉都爆了出来,很明显是疼极了。

  斑驳刺眼的血渍在他的胸口缓慢洇开,她的鼻间闻到了冷松的清气混杂着血的铁锈气。

  “伤口裂了!”

  应念安大惊失色,立刻就要起身找人:“我去找大夫!”

  他的手迅速抬起来,一把掐住了她的手腕,阻止了她。

  “别去,缓缓就行。”他的声音声若蚊呐,明显比方才弱上许多。

  说完这话,那只手便松开,规矩的搭回了它主人的腹上。

  板板正正的睡姿,苍白如纸的面容,紧闭的双目,胸口可怖的血迹,这一切看起来真是不吉利极了。

  槐树之下,应念安看着面前人的脸,脑海中只能想到四个字:驾鹤西去。

  一想到他这个叱咤沙场的大将军竟然是被自己给压死的!她一时自责,眼圈一红,眼泪迅速聚集起来,啪嗒啪嗒的往下落。

  “为什么要来接我,我掉下来顶多就是摔断腿。”

  她带着哭腔说道:“你要是把命丢了怎么办。”

  “我命硬,死不了。”

  乔迟依然躺在地面上,眉头缓缓皱起,“一点小伤,不是多大的事,不许哭。”

  后来位极人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淮阴侯,在年少时也曾经死鸭子嘴硬。他嘴上说着一点小伤,可却动也不动的在树下缓了两炷香,爬起来的时候还梗着脖子不要人扶。爬起来了以后,也不说话,自己垂着头,拢着大氅,微微含胸,一步一步往卧房挪。

  应念安自责又担忧,生怕他旧伤复发,又讳疾忌医拖着不看大夫,半夜暴死在床上,然后第二天护卫就从房里抬出一具冰冷的尸体。

  她心惊胆战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悄悄的去墙角偷看,看到他已经用完早饭,躺在了走廊的摇椅上,摊平了身子,等着晒太阳……

  庾晴天送的丑风筝还挂在树梢,但那时候,应念安已经无暇顾及它。

  为了给乔迟赔礼道歉,她认真的挑选了两本绝版诗籍,挑了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为他送上这一份薄礼。

  “多谢十一叔父的搭救之恩,我选了两本书,给您解闷。”

  东厢的书房里燃着清淡的熏香,乔迟坐在书桌前,手中翻着一本父亲的藏书。他的气色比之前好上了不少,看着终于不像是离黄泉只差一步的模样。

  听到她说话,他眼都没抬,兀自盯着手中的书页,只是点点头,抬手指着一旁的木几,像是示意她放下。至于放下书以后该做什么,他没说,但看他那幅眼睛都黏到书上的样子,不像是会抬头与她客套。

  应念安心领神会,自己这个小叔父少年老成,喜欢清静,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客套。她已经表达过了自己的歉意,便不再多言,在木几上放下了手中的书册,准备退出书房。

  然而就在此时,有侍从在门外告禀:“将军,应夫人带着小公子前来探望。”

  “说我没空。”乔迟回道。

  “这……”侍从有些犹豫:“夫人已经过来了。”

  乔迟当即从书中抬起头来,对她招了招手,“念安,过来,坐。叔父考教你功课。”

  随后他随手递给她一本《昭明文选》,吩咐道:“翻开,念,念大声点。”

  应念安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考教功课只是念《昭明文选》,但既然乔迟说了,她便也一头雾水的跟着做。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朗朗的读书声在书房中响起。

  不知过了多久,侍从在门外告禀道:“将军,应夫人见您事务繁忙,不忍打扰,已经离开了,给您留下了补身体的药膳。”

  “念安,停。”乔迟随口夸奖道:“做得不错,你可以走了。”

  那碗药膳被侍从放到了乔迟的书桌上,但他连看都没看一眼,而是再次垂下头去,翻自己的书。

  应念安知道自己不该多管闲事,但那碗药膳是母亲精心准备的,在小厨房里小火慢炖了三天三夜,炖得整个府里都能闻到药香。乔迟是父亲的兄弟,虽然年纪很小,但也从未被母亲慢待。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母亲已经算做到了极致,这样的心意,比她的那两本绝版诗集宝贵许多,无论如何也不该被忽视。

  “药膳要趁热喝。”她忍不住多嘴道。

  “嗯。”他回答着,头也没抬,十足十的敷衍。

  “你是不是不打算喝?好歹是娘的一片心意!”她一语拆穿他的敷衍。

  乔迟依然没有抬头,而是悠悠翻过了一页书,“别人的心意送上门,我就必须要接受吗?”

  应念安从来没见过这么凉薄无情的人,一时气急,竟然想不到话来指责,索性一摊手,气道:“碗拿过来!你不喝,我喝。”

  要是让母亲知道乔迟一点也没领情,一定会伤心许久,她整日为家里操持打点,辛苦劳累,她一定不能让她知道这个叔父是这副嘴脸,凉了她的心。

  乔迟抬起眼皮瞭了她一眼,蛮不讲理的伸手挡住了食盒,“不给。”

  “为什么?”应念安不解道。

  “汤里面的东西,你喝了受不住。”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先走吧,念安。放心,我不会辜负你母亲的一番心意。”

  到最后,应念安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把那碗药膳倒掉。他这个人看起来冷峻,原来性情也这么冷,还有些不近人情。他与父亲、与其他的叔父们是截然不同的脾性,也不知道他们平日是怎么相处下来的。

  乔迟在临雒养了一个多月的伤,身体似乎恢复了许多,终于能够慢慢打直腰板,走路也不再那么慢吞吞。他依然不怎么走出东厢,平日只是在走廊里活动。

  在临雒城的日子总是枯燥的,好在庾晴天偶尔会来找应念安玩,给她带来一些小道消息。从这位挚友这里,应念安得知近日城里的白河边,会有一次短暂的灯市。

  即使外面还是乱世,但只要稍微安宁一些,百姓们总会想出办法,在贫瘠的生活中创造一点点的色彩,像是在缅怀太平年岁的那些日子,也像在告诉大家,乱世总会过去,一切都会苦尽甘来。

  那天夜里,庾晴天赶来接应。应念安在她的鼓励下,又一次做出了胆大包天的越矩行为——翻墙出门。

  在这种事上,晴天身手矫健得像一只潇洒的猴子,但轮到她,就总是笨手笨脚,一只脚上去了,另一只脚到处乱蹬,怎么也找不到借力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淮阴侯她准备发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