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派长媳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云东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64 KB   上传时间:2024-03-25 15:57:40

  虞怜原先想着,趁着皇帝后宫乱起来的时候,搞点肥皂发明卖,挣点银子,她还隐约记得从前从网上科普视频里看到的肥皂制造办法,这个想法准备等搞完酒再折腾,后来也没准备弄了,她只想低调低调再低调,希望安安稳稳蜗居在这一方天地,等着乱世过去。

  是的,乱世。

  她看出来了,乱世忽然就来了。

  外面乱成一片,皇帝要么国土被各地起义军分割而治,要么能忽然雄起,把所有起义军都灭了,不然他的皇朝休矣!

  至于胜利者是谁,下一任皇帝谁来当,下一任国号是个啥,那都不是她这等小屁民能考虑的。

  算一算,前一世她最高成就也就是个年薪百万的HR高管,比起一般人收入是不错,但总归在正常人范畴,穿来这里,她唯一干得比较出格的,就是算计了所有人演了一场戏,逃离了原身尴尬的处境,给自己找了一方容身的天地。

  从此以后,她最大的想法就是当个有钱一点的地主,岁月静好,一直到老。

  千算万算本以为刚收了大片田地成了地主,会是事业上大展拳脚的时候,却没想到会碰上乱世……

  虞怜想到自己该死的运气!

  小时候有钱亲爹刚找到贫民窟的她准备领回去继承亿万家产,还没呢她爹破产了;长大后刚拿到年薪百万的合同,就穿了;穿到出身不错的魏国公府千金小姐身上,原身却处境尴尬,四处危机开局不利……

  再一次长叹出声。

  这会儿她正站在农田上,第三年,她说啥也不管了,怕继续闹灾,第三年所有田地都种上了大麦,只留了小十来亩上等田种了点小麦和栗米,准备自家留着吃,哪怕遇上灾害,就十亩地的亏空她能亏得起。

  好在这一次,虽是延续了上一年的干旱,却撼动不了虞怜什么,她的大麦抗旱能力杠杠的,尤其是上等田更是大丰收,上邑村的百姓头两年靠着虞怜接济的大麦才平安度过,第三年他们也怕了,看救过自己命的大麦眼神也跟看见亲人一样,第三年跟着虞怜全部种了大麦。

  这一年上邑村都丰收了。

  如今田地里到处一片金晃晃的颜色,村民佃户到处都在抢收粮食,虞怜这边也不缺人。

  外边百姓流离失所,有不少逃难来的百姓,虞怜见了不忍心,倒是收留了一些。

  她不是随意散发圣母心,一来怕乱世里人手少守着这么多粮食就像是小儿抱金,容易被抢劫,外面难民来了这么多,实在逼到极限,必定有人抢劫,不如主动伸出援手,将这些危机都化解了,让那些难民卖身给她,成为她的自己人,等乱世过去后,这些人若要归乡,她就奉还卖身契,若要留下来,可在她田地耕种,也可以在工坊里做工,总归有活路,总比在外头等死强。

  二来,她还做不到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面前饿死渴死,看着人家吃孩子吃泥土也能无动于衷。

  那些枯瘦绝望的面容……从影视剧照片里文字里只言片语很难感受到,真正亲身经历其中的人才从心里被深深震撼,虞怜的心理下限也一再地被刷新。

  索性前面卖酒卖罐头挣了不少钱,她拿出一部分,在上邑村边上的荒地上,建了个新的村落,让这些难民在那边暂且落脚,房子是最简单的土胚草屋,全是灾民自己动手,他们感恩戴德,恩人给他们粮食,供他们吃喝,让他们有力气建造房子,活了下来。

  这个村落本来没有名字,有人便叫难民村,再后来都在传收留他们的恩人是个大善人,便称为善村。

  虞怜看着村民冒着汗的消瘦脸庞,浑身流汗,却冒着喜气洋洋的劲儿在努力地收割大麦,不免再次叹气。

  古代时候,尤其是乱世百姓的生活如何艰难她算是见识到了。

  但过得这样艰难,朝不保夕,但凡有一点点收成和希望又能喜得恨不得亲吻大地千恩万谢的模样也叫人心疼。

  来帮她的田地收割的都是善村的村民,这些四面八方逃难来的百姓深深知道外界有多么混乱,自从被收留就勤快做事老实做人,很怕被赶出去,无论男女老少皆是如此,倒是有煽动闹事的,那等人还没等闹开,要么被竹影一剑叉走了,要么被难民自己给围殴死了。

  谁也不愿意让好不容易得来的平安饱腹落了空,再去外头,能去哪里?能走多远?怎么活下来?

  上邑村这边地处偏僻,情况比外面已经算得上世外桃源了,尤其是虞怜家的田地,十里八乡都知道她有粮!

  但为啥没人敢来抢?她家两个男人会武功杀了好些人震慑不说,还有大好几千号的难民都卖身给了她,都护着她,咋抢?

  虞怜发着呆想事,一阵阵微热的秋风拂过脸面,带来一阵阵新鲜麦香味儿。

  不时有村民路过,亲切地喊她怜姑娘,怜丫头。

  虞怜皆一一回应。

  这两三年以来,经历了各种灾害,她和这个家和这个村民也紧紧联系了在一起,好似一个真正的大家族一样,没有矛盾,有的只是同渡难关的齐心协力。

  村民因着她的大麦才生存下来,对她心存感激,她对村民亦是如此。前期还没有难民村的时候,别的地方庄稼欠收,唯独她大麦收了不少,那时闹了不少小偷强盗,不少村民自发住到她家附近,连一向不和的村长也派几个儿子轮流过来,帮着守护她粮库,一路并肩作战下来,攒了不少情分。

  这时,忽然一阵稚嫩的惊慌声响起:“嫂嫂,嫂嫂救命啊,官府又来征兵了,他们要把二哥三哥都拉走!”

  虞怜陡然一惊,朝廷疯了。

  真疯了。



第97章 易主 ◇

  ◎结尾修,添了一段,一定重看◎

  连十岁稚童都强征当兵, 不是疯了是什么?

  只怕皇帝内忧外患,已经走投无路,如疯狗一样跳脚。

  前一年来征兵的时候, 官府便想把双胞胎哥俩拉走一个当兵去,是虞怜塞了银子才躲过一劫, 但村里其他十来岁以上的少年都没躲过,不管你是不是独子, 年龄到了,通通拉去当兵,没有得商量。

  孩子们的小夫子华天曲那样瘦弱只会读书的少年郎也被强行拉走了,虞怜使了银子, 想把他保住,她深深知道这个少年半点功夫也没有, 就他那个体格,上战场也是给人送的命。

  但没想到, 年龄到了的少年, 官府也不收银子,不放人!

  好在后来, 竹影说他半路去将人劫了出来,但怕被官府的人发现, 也不敢叫少年回村,给了他银子和一袋口粮, 让他去别处躲躲。

  竹影是这么跟虞怜说的, 实则他看华天曲头脑灵活, 念书极好, 就送去了跟主子联络过的商号, 让人送到主子身边, 看能不能用上,主子这会儿铁定缺人。

  谁叫他那方势力是所有起义军中势力规模人数最大的?皇帝见了都怕得直哆嗦,将他列为心头大恨,头号需要剿灭的贼寇!

  皇帝的主力军都集中在主子那头,压力自然也比其他杂牌军要大得多,但也不知道皇帝的人太差还是主子的火力太强,皇帝越是送,主子越是强,一波波地投降给他送人头。

  不过这次,皇帝眼看是要完犊子了。

  边关失守,金辽联军连夺数十城,眼看京城老巢都要被捣了,皇帝只能撤兵,转回去对付金辽。

  也因此这回才狗急跳墙,不管是几岁的孩子,只要是个男娃,能拿得起兵器,就通通送去战场。

  那些普通的起义军趁着皇帝顾不上首尾,仍然在四处骚扰,皇帝内忧外患,狗急跳墙,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只怕是自己人还未分出个胜负,江山已经被关外蛮子夺去。”

  所有人都这么认为,那些有些底蕴的家族已经开始掏银子输送人手准备帮皇帝一起御敌了,先把关外那些蛮子野人赶走再说!

  对这些世家大族来说,自己人闹一闹没事,皇位易主,改朝换代也没事,但绝不能让江山落入外族人手中,所以在闹起义的时候,这些大族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谁也不管。

  但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关头,最大的叛军华字旗叛军没有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向京城进兵,而是突然调兵,从另一头将金辽逼退百里。

  从这一点上来看,华字军赢得了天下百姓和不少世家大族的好感,人人都在猜想,华字军的首领是什么来头,看得出来应该出身不凡,见识深远,极有担当。否则别的起义军还在趁着皇帝首尾不顾的时候四处捣乱掠夺,他怎么不乘胜追击,而是先选择了先御外敌?

  经此一战,有些早有想法的家族开始暗戳戳地接触华字军,若是能辅助华字军成大事,将来就是开国功臣,谁不想要这个功劳?

  当然自古以来,起义大军不知凡几能成功的有几何?会下场的家族也就三两只胆子大的,大多数都装聋作哑,不敢冒险,一旦冒险,等皇帝收拾了起义叛军,回头就能把你当成乱臣贼子收拾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华字军首领倒是高傲,谁家递来的橄榄枝都没接,他打完金辽,转头就冲向京城,顺着京城这条路线,连夺数城,眼看用不了多久就要把皇城拿下了,京城里人人自危,百官脱下朝服辞官避难的大有人在……

  这些事还没从外头传进来,上邑村实在太偏僻了,至少要落后一两个月的信息差,眼下虞怜获知的消息是关外辽金联军破了边关,从大后方直逼京城,皇帝老巢危矣,故而狗急跳墙,连十岁孩童都要送上战场去送死。

  她回来的时候,官府的人已经在上邑村作开了。

  四处可听见小孩的哭声,大人的求饶声,虞怜皱着眉匆匆跑进自家院子。

  她家人最多,今儿个公爹和竹影出门购买物资,为今年过冬做准备,他们俩没在,那些家里没男娃的村民和善村的难民倒是过来了,围在她家里,帮着护着两个小孩。

  三四年下来,当初从京城下来的两只小矮冬瓜如今已经长大了不少,个子更是蹭蹭往上拔,虞怜瞅着,再有一两年兴许要赶上自己了,这就是习武之人的好处,两个男孩皆有了少年的模样,此刻赤红着脸和眼睛,扶着年迈的祖母,气得拿起木剑要与官兵决斗。

  他们不怕被拉去当兵,也不怕去送死,就怕死了之后爹娘嫂嫂祖母妹妹没人照顾,嫂嫂从小就跟他们说,他们是家里除爹以外唯二的男子汉,爹年纪逐渐大了,迟早会老,只有他们才能护住一家人。

  方才,祖母为了护着他们不惜给官兵跪下,求官兵不要把她两个年幼孙儿带走,那些官兵竟然踹了老太太一脚,气得兄弟俩差点冲上去跟他们拼命,被村民拉住了。

  民怎么跟官斗?

  虞怜进来时,俩小子彻底红了眼睛,大的华言扶着祖母,另一个小的华行跑了过来,顾不得什么一把抱住她的腰,将脸埋在她怀中,眼泪掉了下来,不停委屈地控诉:“嫂嫂……”

  虞怜轻轻摸了摸小子的脑袋,“莫急,莫怕。”

  抽了抽鼻子,好不容易话说清楚了,也不为自己告状,不为自己被拉去征兵的事说什么只控诉说:“他们踹了祖母一脚……”

  声音哽咽,委屈得不行。

  虞怜轻轻拍了拍弟弟的小脑袋。

  往里面一走,老太太年纪大了,本来腿脚就不利索,再被成年男子踹一脚,好半晌还是站不直,站不稳,依靠在孙子身上,喘着气。

  虞怜过去,老太太浑浊的眼泪落下来,“怜儿……”

  虞怜蹲下来,亲自给老太太揉了揉腿,然后站起身来,对着那些官兵道:“我的两个弟弟十岁不到,还未到征兵年纪,还请通融。”

  官兵见她生得好看,气质不凡,言语上倒是客气两分,然而还是强硬拒绝了。

  如今世道征兵不容易,已经征了一波又一波,大批男丁不是死在战场就是被饿死,现在上头下了死命令,若是征不到兵,就把他们这些在衙门当差的都送上战场充数去。

  死自己还是死别人,这有得选?

  虞怜还要说什么,两个人高马大的官兵已经不肯等了,不耐烦地将她甩开,虞怜往后退了数步,被华行扶住,他上前一步,将嫂嫂护在身后,狠狠瞪着官兵说:“嫂嫂,不用跟啰嗦,我不要你低声下气求他,我跟他们走,我去当兵!”

  “我有武功,你不要怕我去送死……”

  虞怜眼睛微酸,看着少年抽条后显得并不强壮的身体,上前拍了拍他的肩,“你们还小,还轮不到你们逞英雄!”

  她掏出两张百两银票,官兵的眼睛都看直了,虞怜冷笑:“一个人,一百两。”

  官兵眼睛发亮,但是想起征兵的困难和上头的强制要求,还是摇了头。

  虞怜又出价两百两,官兵还是摇头。

  虞怜心里沉得越发厉害,看来这个皇朝是真的要完了,若不是上头强制要求,这些见钱眼开的官兵又怎么会对百两银票无动于衷?

  最后虞怜给出了百亩良田才保住了兄弟俩。

  一人一百亩上等良田。

  兄弟俩围在祖母和老太太身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怎么那么贵,呜呜,我们不值那么多田,嫂嫂的田呜呜,我去换回来……”

  虞怜长叹一声,她手上拢共也就四百亩上等良田,一下子去了一半,的确元气大伤,然而在她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两个孩子才半大少年,换作前世才上小学的年纪,哪怕跟着竹影和爹学了点拳脚功夫也上不得战场,只要去了便是送死,她如何舍得?

  钱没了再挣,地没了也能再添置,唯独人没了便什么都没了,她不能让祖母公爹婆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只要挨过乱世,她有信心再把地赚回来,还要当更大的地主!

  竹影和华詹拉着一车物资回来,才发现家里乱成一锅粥,上邑村各家各户都哭声震天,一问才知道官府又来强行征兵了,去年才被征过一波,好多儿郎也不知是死了还是如何,到现在也没回来,现在又来拉人,连十岁稚童都要,简直灭绝人性。

  华詹拳头握得咯咯作响,竹影直接抽出佩剑,“我去县衙把那狗官杀了。”

  华詹按住竹影握着剑的手,沉重摇摇头,他固然可以杀了狗官,但却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那些兵是被送到州府的总兵营地,而非县太爷府上,县令再糊涂也是一个听令办事的人,杀了他没用。

  只有结束乱世,才能一劳永逸。

  不过虽然不能杀了县令狗官,但是上邑村那些年幼无辜的孩子却不能再让他们去送死,竹影和华詹便研究了解救办法,他们决定去半道上截人。

  就如之前竹影把华天曲押去当兵路上救回来一样,他们准备先将这些孩子安置在外面等到风头过去了再送回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反派长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