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之闲散人生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北康黑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3 KB   上传时间:2024-03-26 16:50:00

  现在的供销社都是国营单位,要撤掉肯定不是公社说的算,估计是上面下了文件。

  张大丫就担心其他供销社也会这样,而且现在都是靠武七郎和村里雇的一个小伙子骑单车送货,也跑不了太远的地方。

  乔珍珍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后面几年很多国营单位会做不下去,在年年亏损的同时,他们又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被时代淘汰是必然的。

  “或者你可以自己去镇上开个门店,镇上的人流量比乡下还是大很多的,而且镇上自家养鸡的人少,想吃鸡那必须出去买,生意肯定比现在强。”乔珍珍建议道。

  张大丫叹了口气,说道:“家里走不开,爷爷年纪大了,孩子也要出生了,不可能让七郎一个人去镇上开店吧。”

  张大丫家人口少,这些问题确实无法两全,于是,乔珍珍想了想,说道:“要不,我去镇上开个店,你把鸡和鸡蛋都放我店里卖。”

  “珍珍姐,这可使不得,怎么能让你专门为我去开个店。”张大丫连忙摇头。

  “也不是专门为了你,我三个哥哥在镇上办厂子,生产的东西反正都是要拿出来卖的,开门店那是迟早的事,你是鸡和鸡蛋也只是顺便搭着卖的。”

  这事,乔珍珍其实老早就在琢磨了,只是那时厂子还没稳定,产量也不高,所以,开店的事情就没那么急。

  现在面条机生产线已经到位,酒厂的米酒也要出窖了,正好趁这次有时间把店开起来。

  于是,晚上的时候,乔珍珍就把这个事情跟乔老爹,还要乔家三位哥哥说了。

  “咱们生产的面条和米酒,不仅可以放到各个供销社去卖,咱也可以自己卖,虽然开店前期会花一点钱,但是长年累月算下来,跟给供销社的服务费相比,还是划算的。另外,辣椒酱也可以放自己店里卖,让长丰镇的老百姓也尝尝咱这出口货。”

  大家觉得这件事确实可行,只是现在大家都很忙,三位哥哥可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门店的事情,乔老爹现在还担任红旗大队的大队长一职,也不可能专门去镇上开店。

  乔珍珍把目光投向几位嫂子,大家都有点下意识地躲闪,不是她们不想去,而是家里的活也不少,还要照顾孩子们,实在是走不开。

  而且,她们确实是有点不太敢去外面抛头露面做生意,尤其是只有她们自己,男人不在身边。

  正当乔珍珍思索之际,乔老爹突然开口说道:“干脆让幺妹家的去吧,刘一刀那个肉联厂好像被人挤兑得效益不咋滴,上个月碰到他的时候,他还在跟我抱怨呢,去问问他愿不愿意干。”

  乔珍珍也想起这个小姑父,当年为了买肉可没少跟他打交道,觉得此人也算是个踏实肯干的,于是,决定第二天就去镇上问问。

  宋大宝二人也很久没见过这位姑奶奶了,于是,乔珍珍一大早就搭乘乔二哥的三轮车,带着俩孩子出发了。

  乔二哥直接将人送到小姑家,才转身去了厂里,小姑此时正在家里带孙子,大毛二毛年纪跟宋大宝她们相仿,小孩子一起分享一下好吃的好玩的,就立刻熟悉了起来。

  小姑父刘一刀没在家,去肉联厂上班了,虽然现在效益不好,但也要按时去点卯,每个月也能拿个几十块钱工资。

  乔珍珍就将她想开店的事情跟小姑说了,小姑一听就立刻打包票,说:“绝对没问题,这事你就交给我来办,你小姑父早就不想在肉联厂干了,只是没碰到别的合适的营生,所以才一直干着。而且,店开起来,你那两个表哥也可以帮忙的。”

  小姑家的两个表哥,刘小军和刘小明,小时候可没少为乔珍珍打架斗殴,乔大王在村里的江湖地位也有他们一份功劳。只是后来表哥跟着小姑父一起进了城,大家才生疏了一些。

  两个表哥一个在印刷厂上班,一个在铅笔厂,只不过二表哥刘小明还是临时工,没转正,工资有点低。

  乔珍珍还想问问二表哥,要不要干脆辞职跟他爸刘一刀一起干,工资待遇肯定比那个临时工强多了。

  不过,这事也不急,反正门店还没去看的呢。

  吃完午饭,乔珍珍也不急着回去,就想在镇上到处转转物色一下店面。

  小姑就叫她大儿媳,也就是大表哥刘小军的媳妇,蒋丽丽,陪着一起去看看,宋大宝和宋小宝就留在家里跟大毛二毛玩。

  小姑家也已经分家了,主要是两个儿子都大了,娶了媳妇生了娃,家里不够地方住,于是干脆让小儿子分出去过,给点钱在外面租房子,小儿媳也乐意,毕竟不用这么一大家子挤在一起。

  至于小姑的两个女儿也早就嫁出去了,不用跟着哥哥嫂嫂一起挤。

  小姑和小姑父就跟着大儿子刘小军一家人住,平时小姑就在家帮着带孙子。

  蒋丽丽也是没有正式工作的,只是偶尔会从街道办那边接一些手工零活来贴补家用,所以,她的时间还是很宽裕的,听婆婆说让她陪表妹去逛街,她高兴得很。

  乔珍珍一到外面,看到供销社就买了两根雪糕,还是最贵的那种奶油雪糕,乔珍珍挺喜欢吃这个的,比起现代那些五花八门的冰激凌一点没差,给了蒋丽丽一根,两人才一起去了镇上的房管局。

  蒋丽丽倒是头一回吃这种雪糕,她以前只吃过那种五分钱的冰棒,咬一口雪糕,又冰又甜,还带着一股子奶味,好吃得不得了。

  她下意识的就想省下来拿回去给儿子大毛二毛吃,但这是雪糕,这么热的天根本保存不下来,而且她也不想在乔珍珍面前显出小家子气,于是,干脆大口大口地把雪糕吃完了。

  吃完之后,她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等以后有钱了,她也要像乔珍珍一样,天天买雪糕吃。

  乔珍珍:.....我没有天天吃,好不好!

  两人到了房管局,工作人员孙传芳一听说是想买门面,立刻就迎了上去,现在做个体户的渐渐多了,时不时就有人过来咨询,但一般都是想租门面,买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现在房管局这边的工作人员卖房子是不算提成的,但是会给奖金,年底评优的时候也会加分,所以,孙传芳才这么热情。

  拿出局里登记的好几套门面信息,孙传芳就给乔珍珍二人讲解。

  长丰镇不大,整个镇上也就这一家房管局,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地段的房屋信息。

  房子买卖是需要经过房管局办手续的,所以,无论是谁想卖房子都得先来这边登记,否则就算自己私底下卖了,办手续也得被卡好久,可能还要交一定的额外手续费,所以,大家一般都会主动来登记。

  乔珍珍从资料里选出其中三套,然后提出想去现场看看,如果合适的话,今天就可以签合同定下。

  孙传芳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立刻就骑着自行车带她俩出去看房了,一辆自行车不好带人,孙传芳还向同事借了一辆。

  于是,孙传芳自己骑一辆,乔珍珍带着蒋丽丽骑一辆,就这样出发了。

  作者有话说:

  我最近码字没有以前积极了,但是,我绝对不会断更的!死都不会!

第52章 52、扫大街

  三家店面其实都挺不错的, 紧邻城市主干道,不过,长丰镇也就一条主要街道,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围人流量都还不错。

  一家靠近第一人民医院,另外两家靠的比较近,都在镇中学附近,这边还有一个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早市, 以地摊和小推车叫卖为主。

  乔珍珍就选了其中两个, 一个是医院那边的,一个是学校这边的。

  学校这边的这个门面还挺大,有将近五十个平方, 而且是上下两层, 不过楼上不能做生意, 顶多算个阁楼, 但阁楼的面积也不小,拿来做仓库或者临时住个人什么的是完全没问题的。

  医院那边的只有二十个平方大,而且也没有阁楼, 但是离副食加工厂近, 所以也是不错的。

  孙传芳没想到对方这么干脆, 还一次性就买两个, 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她刚来房管局没多久, 还从没卖过一套房子呢, 如果这次能成, 这个月的奖金肯定少不了, 也许还能提前转正也说不定。

  于是,孙传芳也就没虚报房主的价格,直接跟乔珍珍说了实价,希望她能赶紧交钱办手续。

  然后,几人一起回了房管局,孙传芳打电话叫来房主,等了将近半个多小时,房主就来了,看样子都是想尽快成交。

  最终两个门面总共才花了一千六百八十元。

  这样便宜的门面,能买到就是赚到,乔珍珍都没有还价,很快就办了手续,拿到了房本。

  长丰镇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小城市,乔珍珍觉得便宜,别人可不觉得便宜,现在这边的平均工资才五十多一个月,而且这只是门面,不是楼房,不能住人,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买的。

  而且,城里人的思想还是停留在等着单位分房的观念上,自己花钱买房的人不多。至于农村人,那就更加不考虑了,一个是没这么多钱,二个是没必要,还不如回农村砌房子。

  等蒋丽丽回家后,她还是一副懵懵懂懂的状态没回神,怎么才出去一个下午,表妹就买了两个门面,难道不用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吗?就自己私自买了?还花了那么多钱!她以为乔珍珍今天只是看一下而已。

  乔珍珍晚上是在小姑家吃的,回来的时候还顺便去肉联厂买了两斤五花肉,然后跟小姑父一起下班走回来的。

  不仅乔珍珍在这边吃晚饭,乔二哥下班之后也过来了,因为晚上乔二哥还要踩着三轮车带小妹几个回红旗大队。

  饭桌上,乔珍珍就把她想开门店的事情又说了一遍,主要是说给小姑父刘一刀听的,还把下午买的那两个门面的位置说了一下。

  刘一刀一听就懵了,我这还没说要跟你一起干呢,你就把门面买了?而且还一次性就买了两个。

  乔二哥也有些吃惊,毕竟昨晚上才说起这个事,很多章程都没细说的,但转念一想,反正这事是铁定要干的,早点定下来也好。

  厂里那十台面条机今天已经正式开始干活了,效率比人工强太多了,这样下来,他们的产量必定翻十倍不止,光靠在供销社寄卖,肯定是不够的。甚至他还在想,要不要去市里还有省里跑跑销路。

  大表哥刘小军此时也坐在饭桌上,跟他爹一样,也是才从乔珍珍嘴里知道这个消息,觉得表妹做事太莽撞了,这可不是件小事,那必须从长计议。

  乔珍珍见小姑父这样的表情,无所谓地说道:“小姑父,你不用有心理负担,无论你干不干,我肯定是要干的,所以,门面肯定是要买的,早买晚买都要买,今天刚好碰到合适的,所以就买了。”

  刘一刀其实也挺心动的,但他这个肉联厂毕竟是国营单位,虽然现在效益被那些个体户挤兑得差了很多,但对于他们这些打工的人来说,还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别看他平时总是喜欢跟人抱怨说现在怎么怎么不如从前,但跟现代大多数上班族一样,天天喊着辞职,却又月月满勤,刘一刀也是这个心理。

  刘一刀没有表态,小姑乔燕子却看不过眼了,对乔珍珍说道:“珍珍,你放心,你小姑父不干,我干!我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再干个十几年都不是问题。”

  乔燕子现在才五十出头,确实是干个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都不成问题。

  “胡闹,你以为是过家家呢?再说了,你去上班,孩子谁带?家里谁管?”刘一刀虎着脸对老伴说道。

  乔燕子才不怕,瞪着眼说道:“大毛二毛都七八岁了,又不需要天天抱在手里,再说了,丽丽不是在家么,她自己的娃她就不能管管了!”

  乔珍珍倒是很喜欢小姑这样的性格,而且做生意这种事情确实很需要主观能动性,如果被逼着干,那肯定是干不好的。

  所以,在刘一刀犹豫的时候,乔珍珍就已经做好不合作的打算了,但如果小姑愿意干,乔珍珍举双手赞成。

  刘一刀倒是没有不赞成老伴去,只是担心万一要是亏了....

  “小姑,你要是愿意干,我肯定是欢迎的,你可以入股,也可以单纯的打工,都是没问题的。”乔珍珍又将这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说了一下。

  小姑一听就想入股,但刘一刀和刘小军都觉得打工比较好,蒋丽丽则全程没发表意见,安安心心做她的透明人。

  全家人意见不统一,一时间无法做决定,乔珍珍也不着急,就说天色已晚,就先跟乔二哥回去了,明天再过来,今晚上他们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乔珍珍一走,乔燕子就叫大毛去把小儿子刘小明叫过来,虽然分家了,但老一辈的思想还是觉得有事情需要跟儿子们说一下。

  现在的单位一般都是下午4点半或者5点就下班了,不像现代动不动就是996和007的,甚至下午六点下班都是福利了,所以,他们晚上吃饭也早,刘小明过来的时候,也才七点不到。

  他过来的路上,就向大毛稍微打听了一下是什么事情,大毛今年八岁,很多事情也是明白的,而且之前乔珍珍他们也都是在饭桌上说的,并没有避讳孩子们,大毛就把他知道的事情都跟刘小明说了。

  刘小明在来的路上,就想了很多。

  对于三位表哥在镇上办厂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毕竟当时乔大哥的照片可是上了当地报纸的,他妈乔燕子还拿着报纸在左邻右舍中炫耀过。

  不过,对于乔珍珍的事情,刘小明他们知道的不多,大家只知道她跟着老公一起去了京城生活,至于长丰镇的三家工厂自然是乔家三位哥哥的,跟这位远嫁的妹妹是没有关系的。

  刘小明高中毕业,本来在街道办那边也是有一份正式工作的,不过不是坐办公室,因为当时办公室的编制满了,就给他随机调剂了一下,在街面工作,俗称扫大街。

  就为这事,刘小明一度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笑话他一个高中生要去扫大街。

  街道办主任答应他等办公室有空闲编制了,再给他调整,刘小明其实知道自己原本办公室的名额是被一个关系户给顶替了,街道办主任也没办法,以后调整这种话也只是些场面话罢了。

  现在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极少有人会主动离职,等着调整怕是等到头发白了都不一定有。

  于是,刘小明就让媳妇顶替了自己的这份正式工作,他自己就去找了一个临时工干着。

  其实,扫大街这份工作,虽然说出去有点不体面,但在当时也是抢手货,不是谁都能去扫大街的,这可是正经的国营单位正式工作,是带公务员编制的。

  经过这个事情后,刘小明一直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总想着干一份大事业,让平时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睁大他们的狗眼看看,我刘小明也是能出人头地的。

  他甚至还想过,要不要也去搞个体户,但苗头刚起来,就被老爹大哥还有媳妇给劝住了,弄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等刘小明一过来,乔燕子就将整件事情跟他说了,家里几个人全都坐在客厅里商量。

  乔燕子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反正决定了,我是一定要跟着珍珍干的,大毛他们都大了,我每天待在家里也没事,趁身子骨还算硬朗,正好出去找点事情做。”

  刘一刀其实也想通了,老伴儿出去上班也行,反正还有大儿媳在家里做饭带孩子,而且,让老伴儿先出去试试水也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之闲散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