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黄金渔村_分节阅读_第484节
小说作者:全金属弹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96 MB   上传时间:2019-01-19 15:42:38

  敖文昌也说道:“确实不值得动它,龙头,咱们往龙涎湖上运机器能运上个几次?对不对?没必要劳民伤财动这个工程。”

  “主要还是风水,那个隋朝是怎么亡的?还不是挖了个京杭大运河动了龙脉?这龙涎湖也有龙脉啊。”来看热闹的敖志明老文书说道。

  敖沐阳失笑道:“什么风水龙脉,怎么着,咱们村里还有龙脉?谁家里还有皇位呀?”

  敖沐东抹着汗说道:“三灯,三灯家有皇位,他家一直要生儿子,不就是要弄个儿子继承皇位吗?”

  “卧槽东子,我得罪你了啊,你怎么这么嘴欠?”三灯羞恼。

第872章 洞开

  压力泵被送上一艘平底沙船,组装起来后又是半天时间,然后加上高压喷枪的管道,绵延好长一条,终于送入了湖眼位置。

  敖沐阳换上潜水装备给管道做引导,本来他打算自己用铁锨来处理湖眼中的淤泥垃圾,但湖眼面积挺大的,也不知道淤积有多少东西,还是用抽沙船来操作更简单。

  加上柴油,压力泵轰鸣起来:“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

  先是高压喷枪开始工作,经过超长管道的传递,枪口喷射出来的水柱依然充满力量,它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冲击湖眼,将淤泥砂石和垃圾冲的松动起来。

  湖眼周围顿时一片浑浊,飞沙走石、暗无天日。

  冲击了十五分钟之后,压力泵改了工作状态,将压力改为吸力,就像往高楼上送水一样,泥水被吸入管道中,然后一直涌到湖面流淌出去。

  船上几个人纷纷捂住鼻子:“卧槽好臭啊。”“这龙涎湖打扫的挺干净呀,怎么还有这么多垃圾。”

  敖沐阳说道:“那就是打扫的不干净呗。”

  一听这话,好几个人怂了,他们嗅到了又要充当志愿清洁工去湖底收拾垃圾的味道。

  还好敖沐阳没有再多说什么,他此时注意力在机器的工作状态上。

  反复冲击、汲取一个小时后,机器停止工作,敖沐阳穿上潜水服再度潜入水中。

  湖底一片浑浊,烂泥臭沙在水中四处飘荡,足足有二十米的深度变成了黑暗地带,即使他的视力在水中很好,也无法穿透这种地方看向湖眼。

  这时候他身边有一条鲶鱼游过,鲶鱼是底栖生物,它们最喜欢倾覆着淤泥的湖底,之前纷纷躲在这种地方。

  如今湖底被搅乱,鲶鱼们只好四处迁移。

  敖沐阳放出一点金滴,大鲶鱼立马飞快游来进行捕食,然后,短暂的恍惚之后,敖沐阳的意识进入了鲶鱼体内。

  这次他放心本体的安危,因为本体穿着深潜服,且背着氧气罐,有氧气源源不断输送进头盔中,即使他的意识离开身体后导致身体不能用皮肤汲取水汽,那他的身体依然不会出现缺氧等问题。

  鲶鱼钻到湖底,顺着管道寻找湖眼的位置。

  从混乱带往下潜,越是接近湖底水质越是清冽,并且有水流从下往上涌动,这让敖沐阳心里大喜:靠谱,湖眼疏通了。

  确实,等到到了湖底位置一看,先前堵塞的湖眼中虽然还有一些泥沙垃圾,可是整体已经有了空洞和空隙,有清水源源不断的涌出来。

  他不知道这些清水是哪里来的,竟然能冲破五十米水深的压力涌出来,他思索一番,认为湖眼下面的地下水,而且是压力很强大的地下水。

  地下水被强压送入湖中,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冲击堵塞的泥沙垃圾,将开口变得越来越大。

  见此敖沐阳放心了,他的意识回归本体,然后摆动双腿游上来。

  敖沐东将他拉上船问道:“怎么样,龙头?”

  敖沐阳笑道:“效果很好,继续疏通!”

  有了这个湖眼,龙涎湖的水位应该能稳定住,这两年水位一直下降,已经降低到了警戒线,估计后面两年会逐渐恢复。

  这让敖沐阳捡了个便宜,其实他承包龙涎湖之所以阻力那么小,除了摆平王友卫的原因外,还有原因是周围村子的人看湖泊水位一直下降,觉得龙涎湖有干涸的风险,就没多做阻挠。

  刚从金丹获得了意识转移这个技能,他就靠这立了一功,这让老敖颇为高兴,好事!

  更让他高兴且期待的是,金丹变的光滑之后不久,上面再度出现了小点,扭曲的金光又开始酝酿第二种技能。

  湖泊疏通,敖沐阳决定往里种上荷花。

  荷花美丽,湖面遍开荷花之后在其上泛舟必然很美,而且还能收获莲子,这样秋天采集晒干,到了冬天就能喝莲子羹了。

  龙涎湖的中央水域水深,而荷花得栽种在浅水区,水深基本上不能超过一米五,所以沿着湖边种植荷花即可,到时候荷花盛开,红花围绕绿水,自是一种风情。

  敖沐阳找水生植物专家了解了一下,荷花对生活环境有要求,要求湖塘的土层深厚且肥沃,水流要缓慢,水位要稳定,另外它是强阳性花卉,所以栽植地必须保持每天有10小时以上的光照。

  这些龙涎湖都符合要求,但是,荷花容易被草鱼鲶鱼等鱼类吞食,这成了个问题,不过也不是问题,正好他弄了一批小电鱼,电鱼们没事干,以后做荷花守护者好了。

  因为季节原因,他选了荷花苗来种,而不是投入花种让其自然生根发芽来生长,那样有点浪费时间。

  忙活了一番,闲暇之后敖沐阳带着鱼竿去了海上。

  码头上收钓位费的敖沐东看到后迅速将最前端的钓位给清理出来,热情的招手道:“来来来,龙头,到这边来钓,这地方能钓上龙头鱼。”

  龙头鱼是夏季海鲜市场上的常客,这鱼是沿海底栖鱼类,长不了很大,顶多就是二十多公分的样子,也叫豆腐鱼、软骨鱼。

  别看个头小,可龙头鱼味道好,它的肉质很嫩,蛋白含量和钙含量高,农历六七月的时候最是常见,也最是鲜美。

  关于龙头鱼,还有古诗专门做了介绍:槎头缩颈如枫叶,船尾铺银有带丝。美味更夸秋八月,千条虾潺网来时。

  其中,虾潺就是龙头鱼的另一个称呼。

  不过随着封海行动展开,现在市场上再碰到新鲜龙头鱼的机会就少了,所以要吃这种鱼就得去渔村,渔民们会出海钓鱼,封海并不封钓,因为钓鱼对海洋资源没有破坏性。

  敖沐阳笑着摆手,道:“我去海上转悠一下,随便转转。”

  “不带着几个人?”敖沐东问道,“要是碰到偷鱼的顺便抓了他们。”

  敖沐阳道:“哪有那么多偷鱼的?行了,你自己忙活吧,我出海去了,碰上什么钓什么。”

  游客们知道他水上本领厉害,看他要出海就立马有人感兴趣的问道:“村长,带着我们一起出去一趟呗?”

  敖沐阳再度摆手,他这次出去可不光光是钓鱼,不能跟游客待在一起。

第873章 闲暇渔家

  七月中旬的天,正是一年热的时候,而这会是早上十点钟,也是一天之中开始热了。

  看到敖沐阳要上船,正在海滩上忙活的敖小牛抬头喊道:“小阳叔,一起来抓蛏子,今年蛏子多。”

  跟着少年们凑热闹的敖文昌也对他招手道:“来啊,龙头,一起抓蛏子,回头清水卤一下,倍儿鲜。”

  敖沐阳拒绝:“你们抓吧,我出海去瞧瞧。”

  “这个点出海?”敖文昌看了看太阳,“正好快吃午饭了,你现在出海多难受啊,下午再去钓鱼,顺便来个夜钓。”

  确实,现在这季节钓客们都采用了夜钓的法子,白天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睡觉,养精蓄锐。

  敖沐阳犹豫起来,他倒是不怕天热,以前出海他直接跳入海里,可这次他打算用意识操控老虎或者抹香鲸啥的进入海里,他的本体得留在海上。

  想了想他就点头道:“那行,一起抓蛏子,等天气凉快点我再去钓鱼。”

  他怕身体被高温给晒坏。

  敖小牛咧嘴笑道:“对呀,现在钓鱼太热了,小阳叔中午去我家吃鱼,我早上钓了五条大海鲈,我妈中午做海鲈呢。”

  红洋有一句渔谚称“冬鲫夏鲈”,说的就是鲫鱼冬季最肥,鲈鱼夏季最壮,现在确实也是吃海鲈鱼的好时候。

  阳光火辣辣的晒在沙滩上,沙滩不断升温,蛏子们热的受不了,纷纷冒头来扩展洞口想要通风降温。

  这样一来抓蛏子就容易多了,起码比平时容易许多。

  少年们手里拎着小铲子,看到蛏子冒头立马一记飞铲上去,直接堵住蛏子往下逃窜的退路,然后将沙子端上来,从中寻找蛏子即可。

  元首看了一会明白他们在干嘛,便来帮忙。

  猫的挥爪速度奇快,反应也快,有蛏子稍微冒出点头来,它立马一爪子伸下去将它给抠出来,十拿九稳。

  这样敖沐阳的活就简单了,他打开遮阳伞给元首遮蔽阳光,然后跟着元首走,元首抓蛏子他就捡,不多会捡了几十个。

  看到这一幕,敖文昌的小妻子苏绣绣抿嘴笑道:“呀,村长,你养这猫真是没白养,给你能逮蛏子吃呢。”

  敖沐阳道:“主要还是靠训练,我训练的好。”

  “这天可真热。”敖文昌抹了把汗,“别说去海上钓鱼,就是在沙滩上摸个蛏子都难,不行了,我得回家了,今天得三十五六度吧?”

  “哪有?”敖小牛从腰上摸出个悬挂的温度计,“秀才叔,这才二十九度哩,连三十度都不到。”

  敖沐阳觉得主要还是阳光晒的厉害,有清凉的海风吹过,渔村气温并不高。

  “红洋市区温度肯定到了三十度,看新闻上说中午有三十五六度,这还是个沿海城市,要是往内陆去,据说一些火炉城市已经接近四十度了。”

  “四十度?那人不得烤个半熟?”

  这个温度敖沐阳是体会过的,七八月份的帝都就是高温不断,他又待在烧着火的厨房,每年这个季节的厨房都是地狱,也是这个时候他们厨师就会抱怨选择这个行业来混饭。

  鹿执紫去红洋找同学玩了,敖沐阳中午就跟着敖小牛去了他家吃饭。

  朱朱和十三妹也跟着去蹭饭,这俩丫头吃的是百家饭,跟谁在一起玩就会选择在谁家吃一顿,当然,如果敖沐阳做了好吃的她们还是会回来的。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有钱,不差这些饭,村民知道颜青城的身份,所以非常欢迎两个丫头去蹭饭,要是颜青城在村里度假那邀请这位女总裁一起去吃一顿饭,渔家的主人可以以此吹一个月。

  村子里游客多,敖小牛家现在做了简单收拾,他家院子大,拉上遮阴网、四周墙壁挂上一圈风扇之后,就成了个露天饭馆。

  宋秋敏找人把家里一圈厢房进行装修,平时也能容纳一些游客留宿,她家住宿便宜,她为人又热情善良,一些来渔村穷游的大学生最是喜欢。

  敖小牛钓上来的海鲈鱼个头不小,最大的一条有半米长,宋秋敏切断后分别做了清蒸和红烧。

  清蒸适合下酒,红烧适合下饭,她就跟卖快餐似的,一份十五块钱,已经足够做一道菜了。

  敖沐阳把蛏子用辣酱给油爆了一下,其实这不是吃鲜蛏子的好法子,鲜蛏子的珍贵之处在鲜美滋味上,但他为了下饭,所以辣酱油爆最是合适。

  上午一个多小时,元首给他抠出来好几斤的蛏子,装了满满一小篮子,这样辣酱油爆做了一锅,宋秋敏也进行装盘做快餐卖。

  有游客看到了篮子里还剩下的一些蛏子,便惊叹道:“你们村里这资源可真是丰富,海边还有这么多东西,简直难以置信,我前天在红洋海滩上转悠了半天,就抓到了两个小螃蟹。”

  敖沐阳笑而不语,谁也别笑话谁,其实渔村的近海资源也匮乏的很,前几年村里人都不赶海了,因为收获太少。

  龙头村的海滩上小海鲜多,是因为村里在晚上偷偷放苗,这些虾苗蟹苗贝苗逐渐长大,才满足了游客们的捕捉欲望。

  另外村外海域的水质和丰富海藻也起了重要作用,敖小牛的鱼就是在村外海上钓的,村外这一大片海域因为有大量海藻存在,确实引来了许多鱼虾蟹。

  渔村种植稻米,以前稻米除了自己吃还会卖掉以补贴家用,现在用不着了,一年收获的稻米还不够蒸米饭供给游客。

  一碗大米饭蒸的火候正好,宋秋敏至今用大锅来蒸米饭,基本上中午一锅晚上两锅,其中晚上两锅有半锅会剩下,这样她早上做蛋炒饭给游客做早餐,一切正好。

  敖沐阳挖了一大碗米饭,晶莹剔透的米粒散发着腾腾热气,自然的米香味随着热气钻进人的鼻子里,让人胃口大开。

  香喷喷的大米饭洒上红烧鲈鱼的汤汁,即使不吃别的,光是这么一碗汤饭就够美味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3页  当前第4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4/8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黄金渔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