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1982有个家_分节阅读_第1142节
小说作者:全金属弹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6 MB   上传时间:2022-10-16 20:01:58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王忆听的忍不住瞥他一眼:

  黄老师你今天是不是喝假酒了?

  麻六笑嘻嘻的说完准备退回去,结果他身边的社员把他给揪住了,将他推上前去喊道:“再来几句!”

  “就是,六子你别走,继续说!”

  “老九不能走,老六也不能走!”

  “六子你得继续让他们撒喜糖撒喜馒头啊!”

  麻六被推到人群前面,他谦虚的摆手表示自己没什么能说的了。

  王向红这时候也跟着起哄:“阿六你再来几句,还有小礼呢!”

  领导发话了,麻六便不再客气。

  他精神抖擞再次挥手向东:“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

  “抛梁抛到北,家家米仓年年满……”

  “抛梁抛到西,学生逢考好成绩……”

  “抛梁抛到南,外岛代代出状元……”

  下面抢小礼的听得开心,楼顶的人也听的手舞足蹈。

  不管是上面的人还是下面的人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于是上面的人不扔了,直接用手当铲子伸进竹篓里铲着糕点、糖果、喜馒头和烟卷直接往外扬。

  于是各种糖果点心烟卷之类的东西从空而降,老人大人小孩一片欢呼雀跃,抢得沸沸扬扬热火朝天。

  这次人群分散开了,抢的东西便匀称了,也不会再有人闹事。

  王忆去抢了奶糖,直接扒拉开一块塞进嘴里含着吃起来,又剥开一块拉走秋渭水塞进秋渭水嘴里。

  两人在人群外面看。

  看着这喜气洋洋的场面,自己心里跟着喜气洋洋。

  人群拥挤而热闹,老黄带着小黄们也在人群里抢。

  它们专门抢喜馒头,抢到塞进嘴里赶紧吞下去,老黄噎得都翻楞白眼了,可还是不死心,依然得去抢。

  而老人们抢的最凶,大人、小孩竟然抢不过他们,不过小孩也有优势,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大,竟然敢狗口夺食——直接从小黄们嘴里往外抠。

  还好老黄和小黄们都被学生给调教好了。

  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会给它们投喂,特别是吃炖鸡炸鸡或者排骨之类的午饭时,学生们会把骨头喂给它们。

  那时候小黄们的护食习性就被改掉了,因此现在有学生捏着它们的嘴巴抠喜馒头,它们一般挣扎着跑开,顶多发出呜咽声来吓唬人,倒没有真下嘴咬人。

  老木匠王祥高领着两个儿子和学徒在屋顶忙活:

  给大梁两端划上黑色的小三角形,在小三角形的顶角上划两根胡须,再用墨线连接两端的小三角形,中间挂红绿绸条钉上铁梁脐……

  秋渭水仰头看的津津有味,问道:“老高叔这是在画什么?”

  王忆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而黄有功却懂,结实说道:“这是在请鲁班,那俩小三角是象征了鲁班,看到那胡须了吗?那就是鲁班的胡子。”

  “中间那根长墨线是纪念鲁班的母亲,因为墨斗是鲁班母亲发明的……”

  接着他又对左右说道:“鲁班是咱们华夏木匠的祖师爷,所以木匠在打造房屋时,一定要让祖师爷高高在上,这表示永世敬师,要尊重老师!”

  杨文蓉很认真的点头:“原来是这样,学到了。”

  正喘着粗气歇息的李岩京则满脸悲愤:“真该去我们多宝小学跟学生们讲一讲这个典故,那些学生一点不尊重老师!”

  徐横这边笑了起来:“我有一副墨镜,要不要给鲁班祖师爷赶个时髦?”

  孙征南骂他:“你少来,狗长犄角,你净会出洋相,老老实实的看,咱们今天就是来见证小学建成的。”

  上梁至此结束了。

  王忆去王向红家里看了看,他家里院子临时撑起了好几张桌子,而在邻居家的院子则撑起了几口大锅在忙碌。

  俗话说,小伢子盼过年,砖木匠盼做屋上梁。

  接下来有招待建筑队和木工组的大餐。

  当然,领导、宾客们的酒席也少不了。

  山顶上硝烟散尽,中午头时间到来,该吃午饭了。

  王向红、王忆等人站在门口招呼客人们进门,隔壁的饭菜香味已经飘荡进屋。

  建筑队工人坐三桌,领导干部们一桌,生产队里辈分高的长辈相邀在一桌,木工组、帮工的又是一桌,老师们也有自己一桌,院子里是高朋满座了。

  王忆冲隔壁喊:“起菜了!”

  隔壁顿时忙活起来,一些妇女将一盘盘的菜肴送上来,很丰富。

  天气还冷,所以凉菜少,是四凉八热四个汤,总共十六道大菜。

  烧鸡烤鸭红烧肉,炸肉炸鱼炸鸡块,还有鸡汤猪杂汤海鲜汤等等。

  满桌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酒是门市部搬过来的粮之精,还有王向红提前去百货大楼买来的啤酒、徐进步带来的黄酒。

  但外岛人多数不爱喝啤酒,特别是现在天气还冷,工人们爱喝白酒。

  性烈,够劲,暖和。

  教师和老师们喜欢喝点黄酒。

  用炉子热一壶黄酒,里面加上点红枣、姜片和枸杞,很补。

  要是往里再加几粒冰糖,那滋味就更好喝了。

  工人们喝酒姿态粗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们纷纷起身先是工友之间敬酒,然后去给王向红和老辈人们陪酒。

  他们活跃了喝酒氛围,有的眯着双眼吆三喝四,有的一手端酒杯一手拍胸膛大呼你兄我弟。

  从中午头开始吃喝,一直吃到太阳偏西,酒席不散,个个酒酣耳热,人人酩酊大醉,真是不图别的就图个一醉方休。

  王忆用相机把这些场景都拍了下来,还偷偷安置了个录像机给进行录像。

  他要记下这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时光消逝,往事会如同断线的风筝飘入风中般渐行渐远,但只要有印记,那这些往事便不会被忘却,只会被岁月的流沙淘洗得熠熠生辉。

  这样,以后每次回忆起它们来,就会让自己的记忆长河荡起涟漪,让人能在余生不断的回味这些好时光。

  回忆是一笔宝藏。

  不该被浪费。

第517章 谁家见月能闲坐

  小学主体建筑建成,剩下的是涂涂抹抹以及拉上电线、安门装窗,只说教学楼,收尾工程开始了。

  做好这些便是进行软装,比如安装电灯,安装桌椅,给教室前后抹上黑板,还要堆砌一座讲台等等。

  公社政府还给他们支援了一批装潢用品,比如马列毛等革命导师的半身像,比如名人名言。

  建起小学教学楼后,还得建一座办公楼、一座宿舍楼和隔壁水产技校的校舍。

  所以整个学校距离完工依然有好段距离,只是有了教学楼后就可以正式上学,这样不太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正月十四开始休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样十四中午一起吃顿好饭,工人们散伙回家去过了元宵节。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又称灯节,始于西汉,盛于隋唐,迄今己有2000多年历史了。

  外岛隶属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是富庶之地,传统文化传承之地,哪怕现在经济情况还比较差,但外岛各县依然很重视元宵节。

  这句话或许说的有问题,因为外岛哪怕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经济更差的时候都会认真举办元宵节,何况如今经济已经好转的八十年代。

  十五的当天,生产队又放了一天假。

  社员们以家庭为单位,好几个单位进行组合,然后妇女打扮老人收拾,全家一起去城里开开心心过元宵。

  王忆跟王向红商量:“咱们生产队准备点活动,好好闹个元宵节怎么样?”

  王向红说:“准备啥呀,闹啥呀,去县里,都去县里,县里最热闹!”

  他给王忆绘声绘色的描述县里元宵佳节的盛况:

  从正月初十开始县里就要进行准备,街巷间要搭起彩牌楼,用青松和五色纸花装饰,上有盖顶、横额,左右贴春联,牌楼上下闪烁着五彩珠灯,尽情彰显宏伟壮丽之场面。

  同时,按照当地习俗在元宵节早上城里人会组织队伍去南海菩萨庙或者其他庙宇“摆灯祭”。

  这些人会挑着礼担,把猪头、鸡鸭及水果、糕点等送入庙宇供奉,并为庙宇的天灯加油,以祈求国泰民安,人健鱼丰。

  今天各岛屿、各村庄生产队的百姓要去县里也跟摆灯祭有关,因为晚上要“落灯”。

  在落灯的时候,城里家家户户都要做“上灯羹饭”和“落灯羹饭”送入庙里,然后通过庙里赠送给进庙祈福的人。

  简单的说,今晚去县里落灯有饭吃。

  而且往往是好饭。

  除了这种玄学传统还有更多风俗,猜灯谜、看花灯、巡街游玩、吃汤圆等等。

  往年社员们年底分红仅仅够过年,正月里把亲戚一招待,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没什么闲钱。

  于是他们去了县里只能蹭一碗落灯羹饭,可舍不得吃城里的汤圆。

  这把他们馋坏了,城里汤圆摊子多,从一角一碗到五角一碗不等的价钱都可以吃到汤圆。

  他们早就想尝尝城里师傅团出的汤圆滋味了。

  今年条件好了,分红之后谁家都有点钱,学生们自己兜里都有钱——

  不是压岁钱,压岁钱已经被爹娘收起来帮忙存着留待以后娶媳妇了,这都是在学校里赚的钱。

  学生们赚到钱都算过了,元宵节结束又要开学,新学期有新的赚钱方法,所以元宵节可以放肆一把,来个一把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9页  当前第1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2/1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1982有个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