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苟在诊所练医术_分节阅读_第597节
小说作者:江边鱼翁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0 20:09:12

  “当然!”

  荣学开示意助手把孩子的检查资料拿给李敬生。

  除了在第二医院做的,也有在人民医院这边加急做的。

  李敬生看过后,心中的方向又明确了一点。

  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查,还有脑电图,这些检查结果综合起来,可以初步判断是急性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的诊断意义很大,可以看出病变程度。

  但是没办法确定病变性质。

  他的脑子里再次冒出三个新的选项,结核性脑膜炎,这个最好能做头颅CT辅助诊断。不过有着脑脊液生化与常规检查,也勉强够了。

  隐球菌性脑膜炎,这个最麻烦,也最难确诊。

  李敬生看过的论文中有记载,那位感染科的大佬说过,有些病人特别是儿童,需要反复多次检查脑脊液才能发现。

  这个病还有一个特征,会出现颅内压增高。

  而且它属于亚急性起病。

  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这个孩子的症状。

  他尽管已经锁定了一个符合度较高的病因,但是并没有就此停止筛查。

  未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也与这个患儿各方面的症状相符。

  要排查这个病,最好的办法是查个头颅CT。

  脑脊液生化也能查出来,但是判断标准不是那么清晰。

  教科书上认为LDH超过50u/L就有临床意义。

  实际上,像李敬生这种有经验的医生,还会加上蛋白增高、糖降低等一些变化。

  有了初步诊断结果后,他又静下心来开始反推病毒种类。

  这种不按套路和常理的诊断方法,也只有他喜欢采用。

  很费脑细胞,而且对医学知识的要求也很高,还要不是读死书的那种。需要能够把学到的医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

  能引起这个孩子出现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毒有着二十五种以上。

  这还只是李敬生知道的。

  他自认为医学知识不算特别渊博,也许换个更强的老教授过来,能写满三十种。

  光是肠道病毒就有好几种,比如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个病毒曾经在一段时间极其恐怖,而且广泛流行。哪怕到了今天,孩子在适龄时仍需要接种这款疫苗。

  有的家长舍不得出那几百块钱,殊不知这个病毒的危害极大。

  只要被感染,治疗费用将会十分恐怖,而且预后普遍不太好,致残致脑瘫都是极为常见。

  它可以通过粪口、口口等途径传播。

  孩子染上,一辈子基本就被毁了。

  这个病毒很多人仍然习惯把它称之为小儿麻痹症。

  李敬生努力排查着一个个相符的病毒。

  比如水痘脑炎,直接就能排除掉,孩子的身体他看过,并没有水泡、红疹之类。

  还有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脑炎,这个也基本能够排除。

  ……

  这时,荣主任接到了一个电话。

  挂断电话后,他对众人说道“刚才已经查明,患儿存在肺部瘀血。”

  众人听了后不由看向连涛与李敬生两人。

  这两人都提到了这一点,说明两人的水平都很高。

  “荣主任,经过咱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患儿是急性病毒性脑炎,这个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想要等到查明病毒类型,恐怕至少也得二十四小时以上,甚至更久。咱们是否可以先做一些对症处理,保住孩子的生命体征,然后再想办法?”

  “聂主任说得很有道理,我立刻安排。”

  荣主任欣然答应。

  孩子转过来后,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治疗。

  现在能做的,恐怕也就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呼吸插管支持,抗凝。

  然后脑水肿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甘露醇静脉注射。

  呋塞米可以与之一起使用,以增强抗脑水肿的治疗效果。

  “我有一个小小的诊断观点,是不是可以排查一下隐球菌性脑膜炎?”

  李敬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再次给出建议。

第354章 和稀泥式用药,不要脸的隐球菌

  “李医生怀疑是隐球菌感染?”

  荣主任的脸色微变,这个病普通人听了或许没啥感觉,但是身经百战的医生们都明白,这个病极难治疗,预后往往不佳。

  且容易病情反复。

  如果李敬生没有之前的一系列优秀表现,荣主任只当他在放屁。

  现在没有任何人敢轻视李敬生的建议,因为李敬生虽然发言不多,但是每次都是有的放矢。

  “我也只是怀疑,作不得准。如果真是隐球菌感染,就怕是脑膜脑炎型。”

  李敬生嘴上说着作不得准,但是把具体类型都给甩出来了。

  临床上,这个病分为四类,分别是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哪一种都不好对付。

  其中脑膜脑炎型更是最为复杂的一种,与肉芽肿型有得一拼。

  “立刻让实难室查病理切片。只要有所发现,立刻做真菌学检查。”

  荣学开对助手吩咐道。

  隐球菌脑膜炎在早期阶段不易查出,脑脊液的糖和氯化物在早期变化往往不明显,只有在中后期才会明显开始减少。

  特糖含量会明显降低,甚至降到零。

  这个孩子的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就出现了糖含量显著降低,再加上其它症状有多处与此病相符,所以很可能是这个病。

  “李医生刚才提到孩子有可能是隐球菌感染,并且很可能是十分棘手的脑膜脑炎类型,这给我们提了个醒,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现在已经基本可以定性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孩子的病情仍未控制住,这十分危险。仅仅只是对症治疗,我想是远远不够的,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积极干预?”

  荣学开的目光扫过众人。

  他是当赤脚医生出身,与李敬生这个开诊所的医生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赤脚医生早年的时候给人治病,因为条件有限,医学知识也不是那么先进。那时候稍微难治一点的发热,只要出现上吐下泻,很多直接被定性为疫症。

  啥意思?

  与瘟疫一个意思。

  赤脚医生们为了救人性命,于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治好病就是好猫。

  他们中医的方子、手法、西药、西医疗法,混合着使用。

  而且那个年代是以中医与中药手段为主。

  没办法,那个年代列强们封锁各方面的技术,根本不让我们学习。

  那时候还有一个特征,因为穷,很多老百姓生病了根本不敢上医院看病。请郎中上门看病的做法直到近些年才慢慢开始绝迹。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赤脚医生其实是医疗主力军。

  他们在仪器设备简陋、医学知识落后、药物缺乏的不利条件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

  想方设法抢救病人的生命,并且磨练出了超强的预判能力。

  一个病人接诊后,能不能救活,有可能朝哪个方向进展,他们在脑子里会有一个精准判断。

  说白了,也就是危机意识。

  李敬生在这方面的预判就极为敏锐。

  城南老街的赵老板在这方面的能力应该也很强。

  大院的医生因为背靠大树,多少会存在一定依赖心理,并且遇到难处喜欢团队作战。出了事也是吃大锅饭,有医院出面扛着

  所以很难培养出这种敏锐的风险预判能力。

  荣学开得益于早年的赤脚医生经历,磨练出了这种能力,让他在重症医学科如鱼得水。

  此刻,他听了李敬生的诊断意见后,高度警醒,开始主动出击,争取抢在孩子的脑部病变进展到药石难医的地步前,主动干预。

  大病成势,进展到了后期阶段,将会如同山崩,如同海啸,任何手段在它面前都显得杯水车薪。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病成势前主动干预,阻止它进展为重症,甚至产生一大堆的并发症。

  真到了那一步,神仙都救不了。

  “我非常赞同荣主任的提议,咱们主动出击,总比眼睁睁的看着病毒不断破坏孩子的身体,加重病情要好很多。”

  “咳……赵医生措辞需要严谨一些。在病源没查清楚之前,我们就算想出招也不知道打哪。对症治疗,其实也是积极干预,绝不是你说的眼睁睁看着不管。”

  “对对对,是我表述不到位。”

  赵医生三十五六岁,能参加这场会诊,说明被上级医生看好。

  但是当着家属的面说话不注意,这是犯了低级错误。

  这就是实习和二次规培的重要性。

  有很多研硕,甚至是研博都是跟着老师在医院开展实践工作,有些老师不敢放手,这就造成他们锻炼不足。

  然后真正进医院当了医生后,因为学历高,老师的名气大,学到的本事可能也确实不差,唯一不足就是缺乏基层锻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8页  当前第5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7/85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苟在诊所练医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