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十年代女医生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珠珠月半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66 KB   上传时间:2018-06-23 20:19:04

  “从你大姨家借的,你明天不是要去乡下么,走路要四五个小时呢,你会骑自行车,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到,多方便。”方晓琴笑着道,她从车架上把一个尼龙袋子拿了下来。

  “这是你大姨让带给你妹妹的。”

  方圆披着一头黑卷的湿发,接过袋子打开,里面是一块小花布还有两袋麦乳精。

  这可是稀罕的东西。

  “大姨真好!”方圆笑呵呵道。

  “你大姨真心疼你们几个。”方晓琴把车子靠在门边上锁后,接过方圆的干布帮她擦头发,“你要不把头发剪短吧,我看现在小姑娘都流行扎个及肩小短辫,这样收拾起来方便,你又有爱干净的臭毛病,整天洗头,我担心洗多了,你以后落下头疼的毛病。”

  “我舍不得剪掉。”方圆摸着自己的潮湿的发丝,摇头道。

第8章

  天边刚现一丝曙光,方圆就被她妈叫醒了。

  “快起床了,早点出发,还要骑两小时车呢。”方晓琴轻轻的把女儿推醒后,就出去收拾让她带去乡下的礼物了。

  方圆迷迷糊糊的坐了起来,她的一条长辫松垮的垂在胸前,一双莹白的手臂伸出来,揉了揉眼睛,拿起枕边的手表看了一眼,五点半。

  她咕喃一声又躺了下来。

  方晓琴找了两个尼龙袋把东西装好,再掂掂重量,觉得这个份量女儿骑带着没问题,想了一下,又把陈大娘之前送来的两斤糕点也装了进去。

  打好洗脸水,牙刷上捻上牙膏,过去掀开布帘,发现方圆又躺下了,她气笑,就这样子还说能帮忙照顾人。

  她过去摸了摸女儿白嫩的脸颊,轻轻道:“快醒醒,你到底去不去了?”

  方圆慢慢睁开眼睛,耍赖着搂着她妈妈坐了起来。

  “都十九了,不是九岁,在外面的时候正正经经的像个大人,怎么在家里还是小孩样。”方晓琴嘀咕道。

  “妈妈,把大毛也叫醒吧,他昨天说过,他想跟我一起去。”

  “可别,他就是想骑自行车,不管是你载他还是他载你,我都不放心,下个月他开学前我再带他回一趟。”方晓琴道,她把整齐的叠在凳子上的衣服给方圆拿过来。

  方圆接过,刚想把身上的短袖碎花背心脱下来,看了一下她妈妈还在,不禁低叫道:“妈妈,你快出去吧,我要换衣服了。”

  方晓琴嗤道:“我是你妈妈,你什么样我没见过,还跟我避嫌。”

  虽这么说,但还是起身出去了。

  “手脚麻利点,我现在下锅给你煮面条,别拖久,不然面就坨了。”

  方圆穿好衣服,坐在小圆镜前面梳头,把上班以后就没有扎过的黄丝带重新扎在两条辫子上。看着镜子里明眸皓齿,精神整齐的样子才满意的站起来。

  隔帘外的小床上,两兄弟睡得四脚朝天,口水直流,方圆蹑手蹑脚的经过,轻轻的把门带上,看见饭桌上已经放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她洗脸刷牙后过来,闻着面条的香味,开始觉得肚子饿了。

  “妈妈,这是精面条啊。”方圆叹道。

  “恩,就剩这么一把了,今天你还要骑那么久的车子,让你吃了有力气。”方晓琴把筷子递到她手里。

  方圆笑呵呵的接过,吹了吹面汤,美滋滋的吃起来。

  “妈妈,都装了什么东西啊?”方圆指着桌上的三个袋子问道。

  “麦乳精、几块布料、两双解放鞋还有红糖和糕点。”方晓琴道。

  “都带给谁的?”爷爷奶奶和大伯小叔住一起,她先问清楚,免得给错了。

  “你只管带给你奶奶,让她去分配,大家会领她的人情。”乡下的公婆对她一直很好,方晓琴是领情的,现在小女儿也是婆婆在照顾着,每次去乡下,她总是不空手。

  她从口袋里拿出手绢包着的钞票,点了四张出来,“这二十块钱你给奶奶带去,就说是你孝敬她的。”

  方圆推了回去,没好气道:“我自己也有钱,我会给奶奶的。”

  “你还没领工资呢,先拿着。还有,盒子里的钱不能动啊。”方晓琴再次叮嘱道。

  方圆暗自翻了翻白眼,私房钱让妈妈掌握一清二楚真是不好,一点用钱自由也没有了。

  “要不要给妹妹带点东西?”方圆咬了一口面条,抬头看了看她妈,轻声问道。

  “你奶奶不会亏了你妹的,你就放心吧。你不是还给她买了礼物么。”方晓琴指了指方圆鼓鼓囊囊的军挎包。

  她大姐虽然拿了两袋麦乳精给小女儿,她让方圆带去,也不好指明是给小女儿用的,不过她知道婆婆肯定亏待不了自己女儿。

  方圆推着自行车出门的响动,还是把里屋的大毛给吵醒了。

  “姐,你是不是要走了,等等我……”刚从梦中醒来的大毛,惊慌的喊道,传来一阵手忙脚乱的踢踏声。

  “快走,快走,别让他跟上。”方晓琴朝犹豫的方圆挥手。

  方圆骑着自行车滑出了百米后,转头看了一下,方晓琴正抱着穿着背心短裤跑出来的大毛不放手呢。

  她吐吐舌头,觉得有点对不住徐新国小朋友,但还是迅速的踩动踏板出发了。

  清晨的阳光穿过河道边的柳枝,星星点点般洒落在石板道上,清风拂面,带动方圆的黄丝带在风中颤动。

  骑着永久自行车,路过排着长队的卖肉亭,那里像一条灰蓝的小河流,沉寂又热闹。

  很快纺织厂也到了,这是余阳县最大的工厂,有上千号工人,灰色的厂房盘踞在热闹老城区,旁边是县文化宫,每个月末会放映电影,那时人山人海,县里人都往这里赶。

  厂房外面刷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几个大字,被晨光染上一抹鲜活的橙色,虽然是周末,但是厂区前面仍然人来人往,有加班的工人,有住在厂里单身宿舍的职工。

  出了县城以后,道路就比较颠簸,大段的石子路让方圆的屁股都颠疼了,路上碰到的行人,衣着也更为破旧,打的补丁是越来越多。

  七点多的时候,头顶的阳光烫热起来,方圆停车把挂在把手上的草帽戴起来,喝了一口水壶里的水,重新出发。

  越骑路况越差,有些地方还要下车推行,但是看着道路两边那一望无隙的黄灿灿的稻田,方圆心情却轻快起来,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只要不饿肚子,每天有白米饭吃,那就是幸福的日子了。

  方圆从来没有挨过饿,她知道三年困难时期,外省饿死过很多人,Z省依山傍水,在前几年的时候,虽然农村人也挖过野菜,主食里杂粮掺得多了些,还有吃米糠的,但没听过有什么人饿死的。

  前几年方圆来乡下的时候,跟着吃过社队里的大锅饭,她发现倒掉浪费的还很多,记得当时爷爷啧啧心痛,叹道不是自家粮不知道爱惜。后来砸掉大锅熔了小锅,按工分分粮到户,爷爷家还能多出粮食来送到县上给方圆他们。

  天空越发湛蓝,土地广袤,空气里也带着一丝清甜,河沟处上方的青草地里立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青湾村三个字,不到两小时,就到了乡下老家了。

  有扛着锄头的老汉、有提着泔水桶的妇人,还有牵着水牛的半大小子,在村口看到推着自行车进来的方圆,都好奇的站住打量着。

  进入村子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方圆,站在一圈指指点点的私下窃语,没人敢上前询问。

  “哎呀,你是徐大爷家的二孙女吧?”有一个站在矮土房门口,拿着一块毛巾给孩子搓脸的妇人看见方圆,惊喜的叫了起来。

  方圆笑着点头:“是的,我爸是徐大江,我是他的女儿方圆。……你是二婶吗?”

  方圆回村的次数不多,但是她的记忆力不错,认得出眼前这个妇人是爷爷兄弟家的儿媳妇,她要叫她二婶。

  “对,对呀,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快,我去告诉你奶奶,她家大学生孙女回来了。”她放开儿子,手里还拿着毛巾,就朝方圆爷爷家跑去了,一边走,一边对旁边的人说,“你们不认识吧,这是大江哥的女儿,县里的姑娘,大学生!”

  她似与有荣焉,一路和人说着。

  方圆在后面跟着,脸上微微发烫。

  自行车旁很快聚集了一帮小孩子,有一个淘气一点的突然跳上了后座,方圆差一点因为车子失衡摔出手去。

  孩子很快就被旁边的人揪下去了,但是上来问话的人却越来越多。

  “徐大爷家的孙女,我是你表姑婆,你记得我不?”

  “大学生,你给爷爷家送什么来了,好几袋子呢。”

  身边的人七嘴八舌,方圆脸上都快笑僵了,因为围着的人多,她车子还推不快,只有在热情的招呼声中一点一点慢慢前行。

  “阿圆。”

  方圆抬头望去,看见小堂哥扬着手,脸上满是笑容的正朝她跑过来。

  她心里松了一口气。

  “小哥。”甜甜的叫了一声。

  “怎么不事先托人带个口信,我们好去接你,这一路上不好走吧?”小堂哥走近,推开人群才发现方圆推着一辆自行车,“你真行啊,都骑上自行车了。”

  他眼睛发光的打量着自行车,“这是永久牌吧,我们公社书记也有这么一辆。”

  “我大姨父的车子,我妈借来的。”方圆道。

  “真是个好家伙!我帮你推吧。”小堂哥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方圆笑着点头,把车把交给他。现在县里自行车也不多,这是贵重的大件,自行车票紧张,价格又高,能置办起的人家不多。

  村里的房屋都是土房为主,还有些条件差一点的草房,当一处两间并排两层高的青砖水泥房出现时,变得格外显目和大气。

  这所村里的“豪宅”就是爷爷家了。

  徐家一直是普通的公社社员,几年前徐大伯被选为生产队大队长,但只管组织生产记工分,并不能让家里盖上水泥房,这两间房子,应该来说是方圆的父亲徐大江给家人留下的。

第9章

  徐大江是因为抢救人民财产牺牲,上报到县里,作为先进事迹,当时纺织厂和县里都发了优厚的抚恤金,一共有四百元,这笔钱交到方晓琴的手里时,她正在做月子,拿到以后哀恸大哭。

  方圆的外公作主,把钱交给了徐爷爷,说是徐大江作为儿子,没有机会再给老人尽孝,这笔钱就是给徐爷爷两人的养老钱。

  方晓琴没有异议,她当时心神俱失,根本不在乎钱财得失,徐爷爷却是怎么也不肯收下的,儿子虽然去世,但是留下的子女都还小,读书结婚,都要用到钱,但是方圆的外公态度强硬,钱的用途都想好了,让徐爷爷把家里的矮土房推倒盖几间大屋。

  方志远知道,人比钱重要,他年纪大了,随时都可能离开,女儿几个孩子都还小,以后还是要靠徐家人帮扶,家族人丁兴旺,兄弟盛壮给力,寡妇幼子才不会被人欺负。

  他自己行医多年,也留有一些积蓄,足够女儿今后扶育子女所用。

  徐家现在的新居并不是在老房子上面重建的,那几间矮土房可舍不得推倒了,徐家到公社重新批了两间宅基地,自己动手活泥拉砖,一年时间盖上了这两间水泥房,在村里一时风头无两,幸好徐家几代贫农,钱财来路光明正当,不然可能被作为典型,被找去开批判会了。

  徐家前院挖了一尺宽的水沟,沟里布满青苔石子,上面还长了许多的钉螺。

  跨过沟渠就是两棵茂盛的柚子树,树荫下有一口水井,方圆的奶奶正站在井边眺目远望,看见远远一群人簇拥过来时,高兴的眯了眼睛迎出去。

  “奶奶!”方圆远远的招了招手,抛下小堂哥,朝前面迎来的老人奔去。

  “阿圆,好阿圆,你可来了。”徐奶奶紧握着孙女的手不放,激动的脸上都泛红了。

  跟过来看热闹的村里人七嘴八舌的打听着消息,徐奶奶招呼她们一起进屋坐的时候,大家伙客气的推拒,这才一拥而散,来报信的表婶也跟着一块走了,说好下午再过来看方圆,只留了几个孩子还跟在自行车旁边打转。

  “奶奶,爷爷呢,大伯他们呢,还有妹妹呢,都在家吗?”方圆一一问道。

  “你爷爷带着你大伯去我们后山的自留林挖笋,说是多挖一些给你们送去,没想到你今天就来了,贵妹跟着你大伯娘去豆坊买豆腐去了,我让人叫他们回来。”徐奶奶拉着方圆的手舍不得放开。

  老家人给徐小妹取了小名叫贵妹,方圆对这个名字不感冒,她还是喜欢自己妹妹的大名,徐爱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十年代女医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