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79年靠卖小吃发家致富了_分节阅读_第84节
小说作者:文好好好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42 KB   上传时间:2022-11-04 20:22:25

  一家四口洗漱完后,去吃早饭。

  刚在餐桌坐下,就听张爱国道:“姐,昨天忘问你了,你今天还走吗?”

  他这话一出,正在餐桌上吃饭的人都望向了张之夏,尤其是桑尔雅跟贺老爷子,两人眼里流露出强烈的不舍。

  原本张之夏的计划是,游玩长城就准备回清河县,但是现在李风来了,他来的让人措手不及,昨天她答应了要陪他继续逛一圈。

  前些天的那一场寿宴,张记已经隐隐的传出了些名声,她也想尽快的落实在京市这边开店事宜,毕竟对于现在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她吃了口李风给剥的鸡蛋,喝了口豆浆,“我们就先不走了,我打算在这多呆几天,陪你姐夫转转,顺便把咱们张记铺子的事给落实一下,你们呢?”

  贺家人,听见这乐的嘴角都咧不住了,又快乐的吃起早饭。

  这几天何叶跟着张之夏已经把京市所有景点和美食都玩过吃过了,心里很满足了,她肯定是要回去的。

  她笑道:“这都出来小半个月了,我还挺不放心咱们小吃店的,糖糖也该开学了,我就先回去。”

  一旁的张宏丰跟何永梅也是道在这玩够了,满足了,不放心小吃店和火锅店的生意,就不在这呆了。

  张爱国就更不用说了,他这些天在京市可是见识学到了不少东西,迫不及待的想回去给小吃店火锅店改造一下。

  于是乎,他们几个吃完饭后,拎着一早打包好的行李开车走了。

  没错,是开车,张爱国前几天在贺子瑜的帮助下买了一台车。

  来的路上他就想买车,张之夏知道后极力赞成,想买那就直接买,毕竟早买早享受,况且以后也打算在京市发展了,有辆车是好的。

  昨天桑尔雅就知道他们今年天要走,一早就差使家里的保姆,去排队买了一些京市的特产,给他们塞了满满一后背车厢的吃食特产要带回去。

  张爱国他们走后,张之夏一家四口也开始故地重游。

  刚开始安安康康两个小家伙还兴致冲冲的,跟爸爸妈妈在一块很是高兴。

  但连着两天去的地方,都是他们去过的,而且还经常忽略他们,就不爱跟着了,又开始每天跟贺老爷子桑老太太出去玩了。

  他们不去了,这也正好随了李风的心,跟他们一块出来,他媳妇的大半心思都被他们分走了。

  这次重新游玩,张之夏全程感觉很美好,因为渴了有人递水,饿了有人喂吃的,累了还有人背。

  最后他们去了香山,两人手牵手走在林间小道上,看着漫山遍野的红枫和银杏惬意极了。

第91章 正文完结

  张之夏跟李风在香山游玩了一圈回来后,就开始准备在京市找店铺的事。

  因为有着前世的经验积累,他们很快就找好了地方,一处是在王府井这边,一处是在大学城附近。

  张之夏在清河县开了大半年的小吃店,又相继开了火锅店和小龙虾作坊,三样加一块她手里攒了不少钱,所以这两处地,她相中后直接全款就买了。

  因这两家铺子位置和受众人群不同,张之夏给他们的定位也不相同,王府井这边的商铺,她打算做成高档有情调一些的饭馆,专门针对中上层人群。

  大学城那边铺子,她准备继续沿袭清河县小吃店的模式开店,小吃物美价廉口味繁多,最适合上学的人吃了。

  这两家店铺买下来后,张之夏跟李风立马就去了市场上找工人装修,两家铺子同时进行,夫妻两个一边管一个,一时间忙的脚不沾地。

  王府井这边的铺子离贺家近,没走几步路就到了,离大学城那边就有些远,李风主动承担起了大学城那边的事,张之夏也会时不时的去看看。

  这年头的装修工人思想还比较单一,因此想要有些新意,许多东西都得自己准备,要跑的地方就很多。

  十月底的京市,已是深秋,寒意渐起,晨间夜里蹬着自行车在大街上四处骑行,寒风刺骨冷得很。

  张之夏看着李风每天晚上大老远的,从大学城蹬车那边回来时,手脸都冻的通红,心疼的不行。

  便打算买一辆小轿车,这有了车不管去哪干什么都方便很多,过些天回清河县的时候,他们也不用挤火车了。

  贺老爷子这两月在家里,含饴弄孙过的是十分满足,知道小孙子孙媳妇要买车后,他直接大手一挥,自掏腰包买了一辆车送给他们。

  他没退休之前是在政府里工作的,每个月工资都不低,家里人口少,个个都有出息,根本用不着他补贴。

  甚至逢年过节的时候,儿子孙子还会给他包大红包孝敬他。

  退休后,国家对他们这些老干部福利待遇也是十分的好,也花不了多少钱,这么多年积攒下来也是老大一笔了,他还正愁没地花呢,机会可就来了。

  对于老爷子送的这辆车,张之夏也没拒绝,她乐滋滋的收下了。

  毕竟现在买一辆车要大好几万呢,她这刚一口气买了两间大铺子,这会又在大张旗鼓的搞装修,小金库直接缩水了一大半,手头上还是有些紧的。

  要不是心疼她男人每天顶着寒风来回的跑,她是不会现在买车的。

  桑尔雅看着儿媳妇收到车,分外高兴的样子,心里一阵懊恼,她怎么就没想到送她一辆车呢!

  不过没事,这以后时间长着呢,她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就行!

  桑尔雅以前的身体状况实在是不好,家里又不缺钱,她也就没出去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安静的看书,自从心结解开后,身体也彻底好了。

  这一阵又天天跟儿媳妇腻在一块,无形之中受了她的一些影响,也渐渐的养成了一个事业心,现在又有了车,她每天更是自告奋勇的过去帮忙监工。

  十一月上旬,京市气温急剧下降,道路上的树叶已经全部泛黄落下,两家店的装修也已经进了尾声。

  正好这时,何永梅往这打了不少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去,张之夏跟李风商量了下后,便打算回去。

  得知他们要走后,桑尔雅贺老爷子桑老太太拉着人依依不舍的交代不停,临走那天,安安康康两个小家伙紧紧的搂着贺老爷子舍不得放手。

  这些日子,张之夏跟李风都很忙,两个小家伙一直都是跟着贺老爷子屁股后面四处转悠,感情处的十分深厚。

  张之夏劝了好久都没用,最后,她笑意吟吟的看着安安康康,“既然你们舍不得也不想走,那就在这陪太爷爷吧,爸爸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安安康康两人听到后,惊恐的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她。

  李风扫过两个小萝卜丁吃惊的表情,又看了媳妇唇边狡黠的笑意,弯起眼角,也点头附和道,“我觉得可以,就让他们留这吧,咱俩回去就行。”

  两个小家伙一听这,立马就慌神了,他们虽是喜欢太爷爷,但更喜欢爸爸妈妈啊,转身一人抱住一个,又是蹭又是撒娇的,“不行不行,一起走!”

  被他们这么一闹,离别的情绪就被这样冲散了,大家都乐呵呵的笑了。

  告别完后,他们便往城外开。

  快要出城时,张之夏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让李风绕路去一趟看守所一趟,前些天光顾着玩,后来又忙铺子的事,她都快忘了赵家的事了,她得带李风过去,让他瞧瞧赵兴安现在凄惨的样子。

  对了,现在“李风”不叫“李风”了,他回来的第二天就已经正式认祖归宗,也改了姓,名叫“贺子风”,两个小家伙也改了名叫贺安安跟贺康康。

  原本赵家之前找的关系,还能在强撑一两个月,但是自打那场寿宴后,在贺文柏的运作下,不出一星期,赵家就已经被立案调查。

  又一个星期结果就出来了,该下放的下放,蹲牢子的蹲牢子。

  李风牵着张之夏静静的看着,看守所里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疯狂向他磕头求饶的赵兴安,心里意外的平静。

  并没有想象中的不甘,反而有一丝庆幸,如果不是他,他可能还遇不到夏夏,也就没有安安康康两个……

  一想到这他就有些接受不了,他握紧了她的手,轻声道:“我们走吧。”

  张之夏嘴角含笑:“好。”

  回去路上,每次到之前他们来时拍照的地方,李风都会停下来走走,尽管周围树木枝桠枯黄,没有一丝丝美景可言,要求一家四口重新拍照。

  就这样他们走走停停的开了两天一夜,才到清河县,一到家里,张之夏跟安安康康不约而同的就瘫倒在床上,虽然不是她开车,一路上都是李风照顾他们娘仨,但他们就是莫名的累。

  等他们一觉睡醒时,已经是晚上,许多人都过来了,随着这一阵天气变冷,小吃店也不在外面摆摊了,他们一块去火锅店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开车回了张家村,这次去京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过来了,走之前都得交代好。

  小轿车进村一向都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但张家村的村民们都只是随意的瞟了一眼,就又干起了自己手里的活,那叫一个平静,直到看见,车里面坐的是张之夏后,才激动了起来。

  要说他们为什么看到张之夏这么激动呢,因为他们上个月的时候刚分过一次红,张家村这半年来发展的十分快,经常会有其他村的人过来参观学习。

  村民们精神面貌虽好,浑身充满干劲,但身上的衣服大部分还是有补丁,十分影响张家村对外的形象。

  于是村干部就集体商议,十月份先分一次红,给大家改善改善生活条件,把村里的形象先给提升上去。

  年底的时候在分一次,那时候村里一百头大肥猪也能出栏了,那又是一笔大收入,年底分的钱只会比现在多。

  张家村一共有一百多户人家,这次分红家里人口少的也分了有两千打底,家里人口多的更是分了四五千。

  划下来每个人有三百左右,这还只是半年的,也就是说一个月有小五十块左右,算下来比城里人的工资都高。

  钱到人手里时,可是把村民们给高兴坏了,这半年分的钱,比他们前十年分的钱加起来都多。

  所以他们现在看见张之夏别提多亲热了,这些钱放在以前他们想都不敢想,是她带着他们种菜养猪赚钱,没有她就没有他们现在的好生活。

  原本张家村在清河县就十分有名气,有不少人都看着呢,这分红一出来,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省城里直接火了,省城里的电视台各种报社争相过来张家村做采访,每天都有小轿车过来,村民们从刚开始的兴奋好奇激动,到现在的见怪不怪了。

  记者问道张家村是怎么起来的,村干部们自然不会忘了张之夏疯狂的夸她,说是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张家村。

  于是乎,记者们采访完张家村后,又争相跑到县城,要采访张之夏。

  等他们到兴华街时,这繁华的街道,又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呆呆的走进张记,要采访张之夏时,熟料人竟然不在,于是又采访了张记的人,因为他们还从来没见过一家店这么有个性又这么火爆。

  也是赶巧了,这些记者过来采访时,张爱国已从京市回来了,他把他在京市见到的学到的刚给店里的员工培训了一番,因此记者们采访的时候,每个人的表现都十分专业,让人眼前一亮。

  那些记者采访完后,直呼这一趟不虚此行,这小小的清河县实在是太有写点了,连夜赶回去写了报道发表。

  几天后,报纸一出。

  张记又火了一把,生意更是好的不行。就算是这个月他们不在门口摆摊了,每天营业额依旧没下去。

  等张之夏他们去何秀婕家,交代完一些事后,在回家,就见家门口堆满了东西,有各种蔬菜瓜果肉类,花生瓜子桃酥各类点心也不知道是谁送的。

  临走之前,张之夏去了大队部,用大喇叭对村民们诚心道了声谢。

  一回县城,贺老爷子的电话就过来了,问着什么时候回去。

  张之夏看着这边的事,属实也没什么可交代的了,跟大家商量一下京市那边店铺开业的事宜,这里的人什么时候过去,他们就先回去了。

  等他们在回到京市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小半个月过去,之前装修的味刚好也散的差不多了,张之夏开始往店里一件一件的进东西。

  十一月末,京市下了一场初雪。

  就在这场初雪里,张记开张了。

  (正文完结)

  作者有话说:

  本文主打的就是发家致富的艰难过程,在清河县那边已经描述的差不多了,所以到这里正文完结啦!

  大概会写两个番外,都是关于感情的,一个相识相知,一个89年。

  因为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我的能力笔力还不是很足,时常会断更,给大家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非常抱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页  当前第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79年靠卖小吃发家致富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