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_分节阅读_第9节
小说作者:庭外红梅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496 KB   上传时间:2018-02-20 13:34:14

  商量已定,王玥便从他妈怀里跳到地上跑去读书去了。刘氏自去做饭,其他两人也各去忙自己的,待到天亮了一些,要驾着牛车进城的王老三便在路上敲着铃铛提醒那些要进城的赶紧过来,别误了时辰。

  王玥赶紧换好衣裳,将准备好的礼物用他妈以前做好的布袋一一装好,这才跟着他姥姥一块上了牛车。

  “刘姥姥,小秀才,你们打扮的这么光鲜是要去哪儿呀?”王老三一看他们两人穿的衣裳就殷勤的在牛车上给他们空出了一块地方,又铺了垫子,然后道:“坐这儿,坐这儿,别弄脏了衣裳。”

  “去一个亲戚家,他家是做官的,自然是要打扮的好些才好上门,要不然他们家的门房仆人们都不肯通报。”

  这话将车上的人都唬了一跳,大家对这刘姥姥和王玥都投来了敬畏的目光,刘姥姥见状不由得意的笑了笑,昂起了头,又在大家的追捧中说了些那些官太太家如何富贵如何铺张的话,引得众人惊叫连连。

  王玥看到这幅情景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却不插话,只装作一副瞌睡的模样躺在他姥姥怀里闭目沉思。

  他现在正在构思接来的那个订单要如何画。王玥自认为现在他的画技已经很有些水平了,虽不能说每次都赚上几百两银子,但一幅画卖上几两银子却已经够资格了。

  但王玥跟在他爷爷身边从小到大,对画画这一行当了解得非常清楚,画家讲究的是一个名气,你若是有名,画自然卖得价高,若是没名气,画技再怎么精湛,没人买那也是白搭。

  譬如梵高,他的画技绝对是宗师级别,在整个人类史上那都是能排的上号的,可偏偏在他活着的时候一副画都卖不出去,硬生生的把自己给穷困死。但是待他死后,有人发现了他的画,他变得有名气起来,一幅画甚至能拍到上亿价格!前后反差之大,实在让人啧舌。

  而王玥也认识一些勉强入流的画家,画技只合一般,却偏偏会炒作,什么绘画名家、国内外知名画家,又是这个委员会会长、那个委员会的荣誉会员,一大摞名头往自己身上按,明明只是一般的画却偏偏卖几百万几百万的往外卖,让那些知道内情的吓呆了眼。

  这就是有名和没名的区别,当然,若是那些愿意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家们根本不在乎他们的画能不能卖出去,但王玥却没有这种高尚的情操,他是想把自己的画推销出去,赚钱养家,因此,他追求的自然是身前有名气。

  不过这名气也不是说你想要就有的,而是看人家推崇不推崇你。

  这位向他订画的小公子出身富贵,他祖母的寿诞肯定是要有许多王公贵族前去拜寿,到时候王玥的画就会展示在这些王公贵族眼前,若是王玥画的好,这名气自然就来了。到时候财源也会滚滚而来。

  因此由不得王玥不对这幅画不经心。

  作者有话要说:  两章合一奉上,你们说我是一天一章好呢还是两天两章好呢?

第16章 红楼梦中人

  一路上王玥都在构思他那幅画,刘姥姥则在跟人谈天论地,说的好不快活。牛车晃荡晃荡接近了京城,这时天已经大亮,城门口排了很长的队伍,王老三指挥着拉车的老牛规规矩矩的排好队,又等了好一会儿才到他们。

  将里正开出的证明还有进门的税钱交过,牛车缓缓的进了城门。

  此时的京城虽是一国之都,是个繁华的大都市,但真要比起来,连后世的二流城市的繁华度都未必能比得上。

  刘姥姥等人进了京城都张大了嘴巴,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模样,但王玥却很淡定。

  见他这般模样,车上的人都夸他见识广,又说读书人到底不一般,喜得刘姥姥将他搂在怀里揉了又揉。

  对此王玥只露出了一个羞涩的笑容,也不开口,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街上摆的摊子上,还有街边卖艺的艺人身上,这些东西到了后世很多都失传了,便是没失传也难见到。王玥看了一路,心里暗下决定,等过了院试就找个机会来逛一逛,买点好吃的好玩的,方才不负这一场穿越奇遇。

  又不知走了多久,王老三停下了牛车道:“刘姥姥,小秀才,已经到了,该下车了!”

  刘姥姥听了抬眼看看,笑着道:“果然是到了!”说着她便拉着王玥下车,接着从袖中掏出几枚铜子递到王老三跟前:“这是车钱,你看够不够?”

  王老三执意不肯收,又说算是给小秀才的贺礼,刘姥姥还等着晚上坐他的车回家,自然不能不给他钱,两人让了一会儿,王老三在大家的劝说下才收了车钱。他将铜子放进怀里,又道:“姥姥,我的车今天就停在东街的帘子胡同,最迟后半晌就回,您老人家要是坐车回家就到那边去找我,迟了我就走了!”

  刘姥姥赶紧点头,又道:“还不一定回不回家,要是太晚了你不必等我!”

  “哎,知道了,姥姥!”

  刘姥姥又和其他人打了招呼,这才带着王玥往里面拐。见他们娘俩走远了,有人便笑着调侃王老三:“王老三,你也不数一数车钱,看看人家秀才老爷有没有给你赏钱?”

  说话这人酸里酸气的,王老三看了他一眼,也不说话,驾着牛车便走了。

  那人讨了个没趣,讪讪的闭了嘴,其他人见了便去说些别的,将话头岔了过去。

  待离了刘姥姥下车的那条街,王老三突然开口道:“你们可知道刘姥姥下车的那条街叫什么?”

  “叫什么?”

  众人纷纷追问,王老三又看了方才说话的那人一眼,才道:“那条街叫荣宁街,里头就两户人家,一户是荣国府,祖上是荣国公,一户是宁国府,祖上是宁国公,两家祖上是亲兄弟,太祖皇帝就将他们两家安在了一处,两家整整占了一条街,所以这条街就被人家叫做荣宁街。”

  众人平常都在乡底下,说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太爷,何时听说过什么国公爷的事,这下子自然是被挑起了兴趣,议论纷纷,也有敏锐的,忍不住开口道:“刘姥姥在那里下车,莫不是和国公府有亲戚?”

  他这话一出,车上陡然静了片刻,过了好一阵子才有人试探着开口:“这…怎么可能?或许是跟国公府的下人有亲戚吧!”

  但即便是下人也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刚刚说酸话的人此时脸色已经煞白,但王老三却恼恨她故意挑拨,并不肯放过她,瞅着她的脸色,故意道:“这你们可就说错了,王老太爷在世的时候不是认了门亲戚吗,那家的大姑娘就嫁给了荣国府的二老爷,这位二夫人的侄女又嫁给了荣国府的大少爷,如今正掌着荣国府的后宅,论起来小秀才还要叫那位大少奶奶一声姑姑呢!”

  被吓到的那个中年妇人虽然已经在脑海里想了无数怎么跟刘姥姥认错的法儿,但嘴上却不肯放松,仍然强撑着反驳道:“说到底这门亲戚只是认得,并不是正经亲戚,老太爷在世的时候人家还认,现在上门人家别给她赶出来了吧!”

  她这话刚说完就有与她相熟的拉了拉她的袖子提醒她,这人暗自后悔不跌,原只是想驳一驳王老三,不愿在他面前认输,怎么就嘴上没了把门的,又说出得罪王狗儿家的话了呢!

  那人果断闭嘴,只希望大家都能忽略她的话,却不想她平常为人实在不好,人缘也差,只不过口舌太利,旁人占不着她的便宜,方才对她百般忍让,今日好容易见了她有吃亏的时候,这些人自然想趁机出口恶气。

  “这话如何说的?虽没什么亲缘关系,但到底是上了族谱,正儿八经的一家人,自然该守望相助。”

  “正是呢,原先老太爷去世之后,他家多少有些败落,九哥不愿意凑上前去,免得人家说他上门打秋风,现在板儿出息了,自然是该联系联系,这才是正经亲戚呢!”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引起战火的中年妇女暗暗咬牙,现在她先退上一步,不过迟早有她们吃亏的时候。

  这边刘姥姥带着王玥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但想一想自家外孙儿,刘姥姥便又有了底气,她掸了掸衣服,又对王玥嘱咐道:“待会儿进了他家门,你说话且小心这些,可别得罪了人。”

  “放心吧姥姥,我你还不知道,肯定能将人哄的高高兴兴的。”

  刘姥姥自然知道王玥哄人的本事,便笑着揉揉他的头道:“好板儿,姥姥自然是信你的!”

  刘姥姥说完便牵着王玥的手走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刘姥姥陪着笑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众人打量了她一会,见她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虽只是一般,但穿在这老太婆身上却也说明这老太婆家家境只怕不差。

  在看她身边的那小孩,脸上挂着稚嫩的笑容,但气质沉静,并没有在他们跟前露出羞怯之色,反而满目自信,而且一身儒衫,只怕是读书人,能养出这样的孩子,这家最起码也是小富之家。

  门房上的人从来最会看人,只看人一举一动,身上的衣衫打扮,便可以判断来人的家境如何,目的又是什么。

  他们打眼一看,便知道这老太婆跟她身边的孩子只怕跟府里有什么亲戚,不过却不是常来往的,而且家境只怕已经没落,近来才有兴起之势。

  不过是穷亲戚而已,这些门房上的人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因此便只是随意一笑,散漫的问道:"那里来的?"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

  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她的事,何苦耍她。”

  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谢过,遂携了板儿绕到后门上。

  刘姥姥一边走一边道:“却没想到碰到个好心人,否则让他们那一群猴崽子耍弄,也不知等到什么时候了。”

  刘姥姥笑的开心,却不成想,王玥心中已经是惊涛骇浪,这幅场景,这个对话为何他觉得那么熟悉?

  仔细回想着刚刚的场景,王玥突然想起那大门上挂着的牌匾上似乎是写着“敕造荣国府”,荣国府,刘姥姥,板儿,这三个词突然在他脑海中翻腾起来,到了现在他哪里还不明白,他竟是穿越到了红楼梦中。

  “板儿,板儿,你怎么了?”刘姥姥说完话见王玥并未回应她,她低下头来一看便见王玥一副吓呆了的模样,惊得刘姥姥赶紧拍着他的脸蛋,着急的问道:“板儿,你可还好?”

  王玥强压住心中的震撼,只一笑而道:“没事,只是有些吓着了。”

  看王玥恢复过来,刘姥姥这才放心,她直起身子来,拉着王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才道:“也是那一群猴崽子没安好心,这才吓到你了。也不怪你老爹不愿意过来常走动,实在是他们那一群门房便如狼虎一般,非得给他们塞钱才肯向里头通报,若是没钱,不通报也就罢了,反倒过来耍你一通,叫你平白浪费时间,再没个好人!”

  刘姥姥又数落了一通,王玥只低着头苦笑,他再没想到这个怪异的世界竟然是红楼梦!

第17章 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转过街角,走到后门,便见后门这条街可比前头热闹多了,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吵吵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

  刘姥姥便拉住一个向他问路,这些孩子们倒是极为热情,问清楚刘姥姥找的是谁家后,便跳跳窜窜的带着刘姥姥到了周瑞的门外,叫道:“周大娘,有个老奶奶来找你呢!我带了来了。”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

  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

  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

  刘姥姥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

  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们大了!倒是读书人的打扮,已经进了学?"

  提起自家宝贝外孙儿,刘姥姥自然是非常自豪,她笑着道:“前几日刚过了县试,难得县太爷肯青眼看他,让他做了个案首!”

  闻言,原本还想端着会儿架子的周瑞家的嚯然起身,满脸惊讶的走到板儿跟前,上下打量了他道:“竟已过了县试?看他的年岁只怕才七八岁吧!”

  “正是呢,过了年刚好八岁!”

  “八岁?八岁就做了秀才,过不几年怕就是举人老爷了吧?哎呦,失敬失敬,竟是没看出来这还是个文曲星下凡呢,小福儿,快,过年时太太赏了我几块状元及第的银锞子,我给放在箱子里了,赶紧拿出来!”

  “可不敢当,他小孩子家家的,那里能要你的礼!”

  “快别推,你既叫我一声周嫂子,那他便是我的晚辈,晚辈到家了长辈给份礼,这是礼数,又岂是能推的?再一则,那状元及第的银锞子原就是打来送人的,不过我家那些小子们都是准备入府的,也没个正经读书的,这银锞子想送也送不出去,我昨个儿还跟我家那口子讲,这银锞子白在箱子里放着也是发霉,倒不如融了去,可巧你今儿就带了板儿过来,这岂不是天定的缘分,该给你的果然是逃不掉!”

  见刘姥姥仍不肯收,她又正色道:“姥姥莫不是嫌弃我是奴才几子出生,心里小瞧我,方才不肯收?”

  刘姥姥哪里敢担这个罪名,见她果真是实心实意的送东西,只得道了一声谢,叫王玥收了东西。

  王玥赶紧躬身行礼,口里谢道:“多谢周妈妈!”

  “好孩子!”周瑞家的伸手揉了揉王玥的头,笑呵呵的应了,三人这才重新坐回去。

  周瑞家的便又叫小丫头送上几碟点心来,摆到桌子上招呼王玥吃,这才问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

  刘姥姥便说:“原先家里败落了,他老子是个脸皮薄的,生怕上门受人笑话,便不肯亲近亲戚们,如今好容易板儿有了出息,便想着带他上来认认门,也好叫亲戚们知道家里如今已经有了起色,不让他们担心!”

  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

  二则板儿的确是有出息了,到底是太太的正经亲戚,便是太太知道了也是极为体面的事,说不得太太一高兴还能赏他几个钱呢。

  这钱不钱的倒不要紧,最难得的是太太要是夸她几句,放在丫头婆子面前这才是有体面,只怕不知有多少人要闻风上来奉承她。

  三则也是显得自己有能为,如果她能够带着刘姥姥去见太太,既显得太太倚重她,放到外头去人家也高看她一眼。

  因此周瑞家的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论理,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相干,我们这里都是各占一样儿: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皆因你原是太太的亲戚,又拿我当个人,投奔了我来,我就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去。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

  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

  周瑞家的道:“这自然的.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他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

  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

  周瑞家的道:“说那里话。俗语说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害着我什么。”

  说着,便叫小丫头到太太房里上悄悄的打听打听,小丫头去了,这里二人又说些闲话.

  且说贾元春命探春姐妹并黛玉宝钗几人入大观园居住,宝玉跟着进去读书,贾家便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