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44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燕王朱棣和皇太孙两派势如水火,无数人想要求见朱元璋,给自己支持的人求情。然而朱元璋没有接见他们,而是来到了朱标的墓地前面。他将朱标最爱喝的酒装了整整一坛,送到朱标墓前,然后挥退了左右,孤身一人站在墓碑前。

  朱元璋埋怨道: “你说你,人家年轻人都喜欢喝烈的,就你喜欢喝这种奶酒,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个孩子呢。"

  紧接着,他掏出圣玫: “你是不知道,你的儿子和你的四弟都要闹翻天了,咱还没死呢,他们就想着咱屁股底下的皇位了。恐怕巴不得咱早点下去陪你呢。都是不肖子孙啊!"

  "尤其是你,最不孝啊!他对朱标寄予厚望,结果朱标早早撒手而去。在他眼里,简直大不孝。

  他掏出曾经在庙里算卦的圣玫,曾经他用这个来算卦,算自己是逃难,还是投奔红巾军。

  朱元璋说道: “你把这种难题留给你老子,自己躲得轻松。咱可不能让你这么偷懒。来都来了,给我个意见吧。一阴一阳是你四弟,阴卦和阳卦就是你儿子。你选哪一个?"他投掷下去,结果是两个阴卦。

  谁知朱元璋面头一皱,投了一次,结果是两个阳卦。莫非老天和朱标都支持朱允蚊?

  朱棣的府上,亲信焦急难耐: "殿下,皇上到底什么意思啊,到底放不放您回北平啊?"天幕点燃了火.药桶,空气弥漫着硝.烟味,他们很担心接下来自己性命不保。燕王朱棣用布擦着剑,剑身寒光熠熠,神情非常专注,好像没听到他的话。

  他附耳说道: "燕王殿下,皇太孙殿下深得陛下宠爱,陛下很可能会砍了你。不如——"燕王朱棣这才来了兴致,抬眸问道: "不如什么?"

  亲信咬着牙说: “咱们趁乱逃出京城,回到北平去,如果陛下执意要治罪,大不了我们像天幕说的那样来一次靖难之役。兔子被逼急了,还会咬人呢,哪能这么坐以待毙?"

  燕王朱棣常年戍边,周围的亲信都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燕王朱棣即使死也应该光荣地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于宫廷阴私里。

  燕王朱棣: “胡说八道什么,那是我父皇,嫡亲的父皇,他待我多好,我怎能反他。再说了,父皇用兵如神,我不如他。你是要让我成为第二个为天下人耻笑的戾太子吗?"

  亲信: “在下不敢,可待在府上也是等死啊!那陈胜吴广怎么说的,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殿下怎么可能成为戾太子,分明会成为唐太宗才对。"

  在亲信的眼里,燕王朱棣无所不能。再加上被天幕这么一剧透,亲信已经膨胀了。区区南京城,不过是散沙。燕王府迟早会荡平南京城。朱棣握紧剑柄,沉思良久: “容我想想。”朱棣在亲情的桥梁上反复横跳,拿不准主意。

  次日,王府突然来了一大批禁军,气氛顿时变得风声鹤唳。

  朱棣见状,心里

  像吃了黄连一样苦。果然,父皇还是选择了朱允蚊啊。谁知带头的将军李景隆说道: “皇上解除了燕王府的禁令,要燕王你进宫呢。”

  燕王朱棣:"敢问李将军,宫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李景隆神色莫名:“可不是嘛,皇上要废了皇太孙,那些文武百官正在闹呢。”

  朱棣: "!!!!"

  朱允蚊的亲信都在宫门外跪着,祈求朱元璋收回成命,朱允蚊也多次求见。但是朱元璋一概不理。还是一如既往地雷厉风行,不允许任何反对的声音。

  书房中,朱元璋第一百零一次掷出圣玫。圣玫抖动好久之后,像是受不了了,渐渐平缓下来,显示出 卦象——

  一阴一阳。

  之前的一百次全是阴卦和阳卦,直到这一次,才出现一阴一阳。

  朱元璋面色稍好,收起了圣玫: “标儿,朕晓得你的意思了,你想选允蚊,但你也知道他难当大任。最终还是选择了你四弟。唉,其实我也是疼惜允蚊的,但是……"

  如果朱允蚊在这里,估计人都要傻了。哪有这么算卦的?

  生活中,很多人问朋友问题,比如该不该跟伴侣分手,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能听见想听的声音。

  朱元璋就是如此。

  朱元璋絮絮叨叨了半天,才收回了圣玫,写了一份新的诏书,立燕王朱棣为皇太子。

  十天过后,唐太宗李世民说道:“观音婢,还没到往常天幕播放的时候呢,你这么急着做什么?"

  殊不知,他已经呷茶三杯。

  长孙皇后含笑说道:"这悠悠我心说,榜单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的,应该马上就要盘点到唐朝了吧?说不定陛下也能上榜呢。"

  唐太宗李世民谦逊道:"朕的文采,哪里拿得出手。"

  长孙皇后: “那所谓的嘉靖皇帝只有一首代表作,居然也上榜了。陛下如何不能上?再说了,还能比乾隆皇帝差吗?"

  虽然长孙皇后说的是好话,但唐太宗李世民总感觉怪怪的,心里高兴不起来。和这两个人一起上榜,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没过多久,天幕准时播放。唐太宗李世民耳

  朵微动,对接下来的音乐报以期待。看了这么久的视频,他也熟悉了古青青的风格。

  每一个新视频,都有新的bgm。风格迥异,颇为动听。

  这个皇帝的bgm是什么?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唐太宗李世民听到了萧、古琴、古筝的声音。这曲调悠扬婉转,带着点点沉郁悲痛,仿佛能勾动人心底最悲伤的记忆。

  唐太宗李世民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不会是亡国之君吧?"

  长孙皇后笑着说:“盘点完了明朝,应该到了宋朝,应该是那宋朝的亡国之君吧。”谁知紧接着,天幕就说:【这位皇帝诗人应该是这个榜单里最为优秀的诗人之一。】【他是南唐的末代君主,也是千古词帝。】

  李世民: "!!!"

  南唐?是李唐吗?大唐怎么裂开了啊?!

第87章 被皇帝事业耽误的艺术家

  赵光义:“陛下,这种描述不会说的是那位违命侯吧?”

  赵光义心里恨毒了天幕,他现在被“杯酒释兵权”,被软禁在了府上,生死都系于哥哥的一念之间,随时可能原地去世。

  要不是天幕从中作梗,他哪里会被哥哥识破野心?这些天,他跟条哈巴狗一样,装成无害的样子,讨好哥哥。到了天幕播放这一天,他也巴巴地来到皇宫,主动献殷勤。

  赵匡胤微微点头:“违命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听说连《霓裳羽衣曲》都被他复原了,他不上榜说不过去。"

  赵光义讨好似的献上计策:“陛下,南唐旧臣野心勃勃,难保不会危害江山社稷。这位侯爷还是天生重瞳,贵人之相。不如早些送这位侯爷魂归西天。您不是说了吗,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酣睡?"

  赵匡胤面色平静:“话是这么说,但分人。违命侯现在已经诚心归顺,并无威胁。朕早就说了饶他的性命,如果现在杀了他,岂不是出尔反尔。"

  赵光义:“陛下——”

  赵匡胤:“此事休要再提!”

  赵光义心中愤愤不平,虎视眈眈地望着天幕:“陛下,你且看天幕透露的未来吧,那李煜绝非等闲之辈。"

  皇宫外,李煜的府邸中。

  李煜眼睛颜色很浅,犹如清澈的湖水,看上去像是大瞳孔套着小瞳孔,这种模样被称为重瞳。仓颉、虞舜、重耳、项羽都有重瞳。所以这种样子被人称为是圣人之相。

  而且他美姿容,气质玉树临风,配上重瞳这种大杀器,很得父皇以及群臣的喜欢。这圣人之相为他嬴得了皇位,如今也成了催命符。

  那双颜色极其浅淡的眼睛流露出哀伤之意:“果然是我上榜了。”容貌娇美的小周后轻声叹息。

  大宋的君主,尤其是君主的弟弟晋王,一直对他们这些亡国之君虎视眈眈啊。如此出风头,到底是福还是祸?

  【第四位诗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被皇帝事业耽误的艺术家。】

  【隋唐五代又十国,唐朝灭亡之后,藩镇制度的影响还是绵延不绝,各种大将军自立为王,华夏境内小国林立。

  在南唐,一个男孩出生了。相比于平民百姓,李煜的运气好多了,直接出生在了罗马,成为皇帝

  的

  第六个儿子。

  随着时间流逝,他渐渐长大,长得玉树临风,风姿绰约,简直是高富帅。

  南唐这三代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作为皇室成员,李煜从小就受着文化的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跟皇位无缘。如果按这么发展下去,他会成为一个搞文艺的富贵王爷。

  但是在别人眼里,他长得很牛。重瞳,骈齿,高额。

  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惊艳了,南唐日益衰落,他们都非常愁苦,难道这六皇子是上天赐下来的拯救南唐的超人吗?

  于是,皇帝越来越宠爱这个六皇子,文武百官也经常说六皇子的好话。

  这就导致太子的不满。太子李弘冀非常嫉妒李煜,长得这么牛,难道是要抢他的皇位吗?

  李煜不是个笨蛋,还是有些政治嗅觉的,不敢跟太子杠上,连忙表示:“我只想当隐士,真的不想当皇帝,哥哥还是你上吧!"

  他自称“钟峰隐者" "莲峰居士”,整天游山玩水,弹琴写诗,一副不关心政事的样子。】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古青青剪辑了关于李煜的纪录片,李煜的演员泛舟于江海之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他时而钓鱼,时而举起酒壶,在碧波上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一出,不少人纷纷感叹:"终于看到了一首真正的词啊!"

  这首词算不上千古名作,但跟之前那些皇帝相比,已经算非常不错了,简直像洗了眼睛一样。梅尧臣含笑说道:“千古词帝……于他而言,也算贴切,因为他是位帝王啊。”

  欧阳修:“你这话我倒不怎么赞同,即使他不是帝王,也能拿到这个称号。这是他还没当上皇帝时写的诗,已经短而不丽,工而不奢,曲已尽,情未尽。"

  欧阳修的词风受到诸多名家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李煜。

  梅尧臣:"你不是不喜欢他吗?我记得你说他是昏君来着。"

  欧阳修曾经评价:“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欧阳修轻声叹息:“词是词,人是人,自然得分开看。这天幕说什么他是被皇帝事业耽误的艺术家,虽然有些促狭,但还算有理。"

  大宋诗人对李煜的观感往往非常复杂。

  李煜还在世的时候,他每出新词,大宋的文武百官就立刻去抄录,然后倒背如流。

  原因无他,李煜写得太好了,只要有鉴赏力,就拒绝不了他的词。

  但这位毕竟是亡国之君,身份地位很尴尬,即使有好感,也不能夸出来。

  所以造成了一种现象。大宋的文武百官都说李煜是昏君,但背后背他的词看得比谁都勤快。

  【太子李弘冀看到弟弟没什么野心的样子,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叔父。

  当时,齐王势力很大,皇帝很宠幸他,封他为皇太弟,也就是说,皇帝死后,弟弟继位。但是齐王看哥哥有这么多儿子,不太想当这个储君,改字退身,主动推辞储君之位。皇上于是改封他为晋王。

  太子李弘冀捡了漏,当了储君,但他心里一直很害怕这个叔叔抢他的位置。

  于是他下毒,毒死了自己的叔叔。

  古代的储君之争,跟今天的商战一样,朴实无华。

  皇帝觉得太子在蔑视皇权,但估计心里暗爽,最后没有重罚太子。可太子自己干了亏心事,整宿做噩梦,据说有天晚上,看到了叔叔的鬼魂,直接被吓死了。

  皇帝还有几个儿子,但大多都死了,一来二去,李煜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于是,他捡了漏,成了皇帝。】

  【俗话说,福兮祸之所倚,这个时候,南唐是个烫手的山芋。北边的大宋像是可怕的恶魔,整天对南唐虎视眈眈。

  南唐已经不算是什么独立国家了,早就被后周给打废了,本质上是个半独立地受制于大宋的属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4/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