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46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比起那些满人,他更恨的是卖主求荣的汉奸吴三桂。二鬼子比鬼子还可恨。

  这时,他突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连忙噤声,不敢言语。

  没过多久,一个正蓝旗满人虎虎生风地走了进来。

  明昭宗朱由榔面团一样的脸上浮现些许戒备,自从被抓到之后,很多满人和汉人像看猴子一样参观自己。

  他们的眼神好像在说:“快看,这就是明朝那个亡国之君欽,长得真胖。”

  正蓝旗不仅是满族八旗之一,还和正黄旗、镶黄旗并列为上三旗。这位正蓝旗满人腰间还挂着章京的牌子,也就是将军。

  明昭宗朱由榔心中非常警惕,这位看上去就位高权重的满人将军是来要自己的命吗?

  谁知下一秒,兀儿特说出的话就惊掉了他的下巴。

  兀儿特看着糟糕的牢房环境,眉头狠狠一皱:“吴三桂食明之禄,理应为您分忧,却如此轻贱于您,实在太过分了。我从来没见过如此狼子野心之人。"

  明昭宗朱由榔一愣,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这满人为什么替他这个汉人皇帝打抱不平?

  "您说这话是何意?我怎么听不懂?"

  兀儿特转而说道:"外面正在放李煜的诗呢,想必陛下也很愁苦。"

  明昭宗朱由榔有些狐疑,连忙否定:"一点儿也不愁啊,我在这里过得不错。你何出此言?"

  兀儿特却说:“陛下,这里没有外人,不用在我面前伪装。实不相瞒,如今民怨沸腾,海内煎熬,吾等愿为陛下效力!光复汉室!"

  明昭宗朱由榔:"????"

  他没听错吧,一个满人居然想要反清复明?

  而且这个满人还是正蓝旗章京!

  明昭宗朱由榔完全不敢相信,立马装傻拒绝。哼,他才不是傻子,如果答应谋反,肯定立刻人头落地。

  兀儿特颇为遗憾:“我

  会让陛下看到我们的诚心的,我们跟吴三桂那狗贼完全不一样!”

  明昭宗朱由榔把人打发走了,这才松了口气,心中非常无语,从来没看过这么低劣的计谋。要是想引诱他造反,最起码也换个汉人啊。

  兀儿特拂袖离开,回到营帐之中。

  亲信立刻问:"怎么样?那明朝皇帝同意了吗?"

  兀儿特重重叹息:“他对我有防备,还没同意。”

  亲信深觉可惜,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看来光复中原之路,任重道远。”

  满人内部姓氏很多,兀儿特虽然是正蓝旗,但并不是爱新觉罗氏。他们的部落还被爱新觉罗氏征服,两相比较之下,他们对明朝好感较多。

  所以,他们没有钓鱼执法,而是真心想反清复明。

第89章 后续加新视频,第五位皇帝

  【入宋之后,李煜不需要去当皇帝了,除了必要的宴会之外,他只需要在府中待着,像一个囚徒。

  闲下来没事干,那就写诗发发牢骚吧。

  这段时间,是他诗文创作的黄金期。】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煜凭栏远望。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高悬。

  他想问天地,这些美景何时了结?他还想问自己,到底有多愁苦?他的万般思绪化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一首词已经让很多人emo了,这一首词更是王炸。

  李煜没有用什么难懂的典故,简单如话,几乎没什么人看不懂,但他们不忍去读。这首词中,字里行间都是血泪。

  法国作家缪塞曾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最纯粹的眼泪。"无数人被这伤心的一首词,勾出了眼泪。

  唐太宗李世民重重叹息: "感怀故国,悲愤已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亡国之音,哀思极深!"

  不光是南唐遗民伤心啜泣,李世民等大唐人也深受触动。

  大唐这颗耀眼夺目的太阳,终于在李煜的时代落幕了。而李煜卓绝的文采又给这盛世大唐画上了一个余韵悠长的句号。

  如果李煜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肯定会升起鸡娃之心,想让他重整旗鼓,最好复个国。

  但李煜明显没什么雄心壮志,也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能力。有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他却用童年去治愈一生。

  整个人困在南唐遗梦里,深陷沼泽,无法自拔。

  李世民不免有些心疼,心中暗道: "这所谓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应该没有要杀你的意思,不然也不会给你封侯。孩子,你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就不要愁了,好好当一个侯爷吧。"

  赵光义眉头眼前唰地一下亮了,感觉自己找到了证据: “陛下,你瞧,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位违命侯还在怀念故国,说明他贼心不死,意图谋反呢!"

  赵匡胤跟这位南唐后主打过多年的交

  道,晓得他文采好,也暗自倾慕对方的才华。李煜天天写些酸诗,他是知道的。

  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默认别人给李煜诗集。

  赵匡胤皱着眉头,说道: “你小子,天天想什么呢,不就是一首酸诗吗?顶多文采好了点,怎么在你眼中就成了谋反?"

  赵光义: "臣弟只是防患于未然。"

  谁知紧接着,天幕说道。

  【大家都知道李煜很有才,一出什么作品,他们都争着抄录。当时赵匡胤已经死了,弟弟赵光义上位。

  据说在宴会上,赵光义听见百官谈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之后非常生气,这李煜人还在心不死啊!

  是不是还想复辟?

  绝命毒师于是赐下了牵机毒。】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煜的演员望着太监拿的毒酒,脸色发白。

  赵匡胤还在位的时候,顶多动动嘴皮子折辱一下他,没有要杀他的意思。赵匡胤死了才几年,弟弟就忍不住要杀他了。

  他双手颤抖,端起酒樽,看了一眼江南的方向,随后缓缓服用致命的毒酒。看来他这一生,再也没有办法回到故乡了。【除了李煜之外,吴越国的钱弘傲据说也是被毒死。】

  赵光义: "!!!!"

  他早就看这些亡国之君不爽了,没想到他上位之后真的毒死了李煜!他心里暗爽,却没注意到哥哥的表情。

  赵匡胤面色彻底黑了下来,之前天幕说了他死之后弟弟继位。在正史上,他是病死的,在野史上,他可能死于毒酒。

  这些天,赵光义劝他不要相信所谓的野史,一定要相信正史。现在赵光义被爆料出了一桩桩的毒杀事件,让他拿什么相信?

  赵匡胤幽幽地说:"所以,你未来给我的酒里到底有没有毒啊?"

  赵光义面色煞白,毫无血色,连忙表决心: “这事儿又没发生,我哪知道啊。再说了,臣弟敬爱兄长,日月可鉴,绝无半点不臣之心。希望陛下明鉴,千万别信了这一家之言。"

  赵匡胤面上不动分毫: “你说得有理,下去吧。”

  赵光义胆战心惊地走了。

  赵匡胤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的背影完全

  消失,还没有收回目光。

  他让人找来所谓的牵机毒药,吩咐身旁的宦官: “天凉了,给晋王送点宫廷御酒暖暖身子。”他不知道赵光义给自己的酒里有没有毒,但他给的这一杯……

  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酣睡?

  古青青 【李煜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

  在很多人眼里,这位亡国之君明明有着圣人必备

  的重瞳,活的却很失败。但有诗云, "国家不幸词家幸,活到沧桑语始工"。他的不幸,却是诗坛的幸事。

  后人往往以“入宋”这个节点区分李煜的诗。入宋之前,他往往写些风花雪月和宫廷富贵生活,算是位花间派词人。入宋之后,他“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有文人评价他: “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自古以来,真情最动人,更何况,李煜流的是血泪。

  他只流传下来了三十多首诗,却牢牢坐稳了“千古词帝”这把交椅。】【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下期再见。】

  话音落下,视频停止,天音消散,人们却久久没有办法回过神。李煜的风格是那样的特殊,美到极致,愁到极致。翻阅古今,也找不出来几个。

  有亡国之痛的人,往往没他那样的文采。有那样文采的人,往往没有这种亡国之痛。两个条件筛选下来,类似者几乎为零。

  不对,还是有相似的诗人。

  有些人回忆起了之前播放的李清照,这两人风格倒是有些相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这一句话逐渐风靡开来。

  侯府中,李煜面色很差,浅淡的瞳孔中闪过惊惧之色,算算时间,再过几年,他就要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杀了。

  他思索半晌,来到皇宫之中,求见赵匡胤。

  巧的是,那个据说也被毒死的吴越国主,早就来了。

  吴越国钱弘傲这个亡国之君痛哭流涕,希望赵匡胤能保他性命: “陛下,如果不是天幕凑巧提到违命侯,臣竟不知未来居然被您的弟弟毒死。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不臣之心,请陛下明鉴啊。"

  他好歹曾经也是一国之君,现在却没半点骨气,竭尽所能讨好赵匡胤。赵匡胤面

  色波澜不惊: "朕知道了,不用多说。"

  随即他看向李煜:"违命侯,你也是来求朕饶你性命的吗?"

  李煜沉默良久,重重点头。曾经国破家亡的时候,他想自焚而死,却被手下劝住。真正想死的人是劝不住的。

  君王死社稷,他仰慕那些刚烈殉国的君主,却知道自己没骨气。赵匡胤摆摆手: "只要朕在一天,你们就性命无忧。"吴越国主钱弘傲感激万分: "多谢陛下!"

  "对了,违命侯,你怎么就流传下来了三十首诗?你入宋之前,写的就不止这个数了吧。"李煜点头: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很多诗稿也许遗失了。"

  赵匡胤看了他许久,思考该如何处置他。毕竟他是天幕承认的优秀诗人,还是得客气一点,以免惹怒了天幕背后的仙神。

  他于是给李煜改了个封号: "你居然还有这般造化,曾经的事既往不咎。今天,朕就封你为安乐侯,关上门写你的诗去吧。"

  李煜不免有些惊讶,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去掉这个侮辱性的封号,收敛容色: "多谢陛下,臣谨遵圣谕。"

  李煜回去之后,还是有些恍惚。他本该因为写诗而死,而他写的诗又反过来让自己避开了死局。笃信佛教的他低沉地说了一句: "造化弄人。"

  此后,他专心创作,妙笔生花,佳作频出。大宋的文武百官一边说他是昏君,一边抄写得比谁都欢。

  朱棣如今穿上了太子朝服,端的是一副威风赫赫的模样。

  上一期视频中,天幕凑巧提到了朱允蚊上台后的奇葩操作,引得无数人非常震惊。两相比较之下,朱棣把侄子比得渣都不剩。

  最后朱元璋力排众议,立朱棣为太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