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后勤一片混乱。

  如果不是儿□秀,李渊恐怕早就跟窦建德李密等十八路反王一样泯然于众人。可能这就是父凭子女贵吧。】

  这一席话,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任何一个爱面子的人都接受不了,这样被公开处刑。李渊:"……

  "上皇,你怎么了,上皇,你醒醒啊!"妃子眼睁睁地看着李渊晕了过去。

  隋炀帝的位面,隋炀帝杨广面如冰霜,遥望着太原的方向。

  不久前,他接到了表兄李渊造反的消息,心中又怨又恨。人人都要反他,连李渊都不例外,枉费他对他的信任。

  他生气之余,很快冷静下来,表兄手下的叛军不多,和朝廷相比,犹如螳臂当车。等他处理完棘手的盗贼,就会把矛头指向唐军。

  可谁能想到,天幕出现在大隋,剧透了隋朝之后的唐朝。

  那唐军居然夺走了隋之神器!

  一时间,朝廷人心尽失,百姓议论纷纷,无数人向唐军投诚。

  隋炀帝杨广一脚踹翻了旁边的太监,疑神疑鬼:"你是不是要去投唐军。"

  太监头摇得像拨浪鼓,哭着说道:“陛下,老奴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怎么会去投降叛军。”

  隋炀帝杨广又看向其他的随侍,双目赤红:“那你们呢?说话呀,

  都给我说话呀!”

  太监和宫女们吓得跪伏在地,连忙表示不敢。

  忠心的大臣连忙说:“陛下,莫要动怒,为今之计,还是安抚好唐军才是。既然那李世民如此有用,就招揽他吧。"

  隋炀帝杨广见过李世民,对他的印象就是个小屁孩,谁能想到未来竟有这般造化?隋炀帝杨广:“是你疯了,还是朕疯了。他执意要反,又怎会归顺?”大臣重重叹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如果天幕能早来十年,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没有造反的土壤,朝廷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与此同时,太原,年轻版本的李渊望

  着李世民,笑容非常灿烂。

  李渊现在根基尚浅,野心不大,自信心尚未膨胀。得知儿子居然让他坐上了皇位,他心情自然很好。

  能当上皇帝,是多少人求不来的福气啊!至于吃的是软饭,他不介意,别人想吃还吃不到呢。

  李渊:“那算命先生说,我儿乃济世安民之才,果不其然,一语成谶。到时候若能再见他,在下一定要重重赏他。"

  李世民虽然已经十八岁,但已经觉醒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帮助父兄改朝换代。

  他如今手下收了房玄龄等人才,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明面上的首领是李渊,背地的首领其实是李世民。

  他面对父亲的称赞,矜持地说:“孩儿也没有想到计划会如此顺利。”两人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李建成有些看不过去,阴阳怪气道:“耶耶,世民以后真厉害啊,您都被忽视了。”

  按照宗法,第二任皇帝应该是李建成,结果变成李世民。

  所有人都很疑惑,思来想去,想出了几种可能。

  李建成早夭,然后兄终弟及。其实李渊的三子李元霸十六岁的时候,也因病去世。老天要收谁,谁也挡不住。

  或者是,李建成跟杨勇一样不得李渊喜欢,然后被废掉了,之后李世民上位。至于什么兄弟相残,他们没敢往这方面想。

  李建成这些天心情很不好,谁错失了皇位,心情能好?他深深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为了重夺皇位,他天天刷李渊的好感,勤于正事,不近女色。除此之外,还给李世民上眼药。他一

  定要保重身体,并且刷爆父亲的好感度,牢牢坐稳太子的位置,不然都对不起天幕。然而李渊非常得意:“这不好吗?他正是吾家麒麟子!”他可比隋文帝会生儿子多了。房玄龄看明白了李建成的小心机,心中膈应。他是李世民的嫡系,自然要为李世民图谋。他今晚,一定要劝一劝李世民,学习杨广去争宠。

  李世民却被天幕吸引走了心神,心中暗道:“这玄武门之变说的到底是什么?都听到好几次了。"

  天幕仿佛听见了李世民的疑问,继续往下说:【李渊称帝之后,天下还没有平定下来,各路反王还在横行霸道。

  李世民去打了几次重要的仗,俘虏了许多反王,天下这才平定。

  李渊不知道该给李世民封什么,儿子已经封无可封了。他于是绞尽脑汁,给他编造了一个全新的位置——天策上将。

  李世民的天策府有房谋杜断,威望很重,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想来投奔他。李世民是二子,他的大哥是李建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储君自然是李建成。李建成很忌惮这个弟弟。弟弟这么能打,万一哪天造反怎么办?

  他手下可没有这么多惊才绝艳的人才。

  李建成跟四弟李元吉关系很好。他们不觉得是自己贪生怕死,反而觉得喜欢打仗的李世民太会出风头了。

  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去整李世民。李元吉请李世民来喝酒。李世民喝完之后,腹中绞痛,还吐了血。

  房玄龄吓死了,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不然迟早会死。

  但李世民说:“他是我大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防着他就行,不要如此刀戈相向。”

  可是李元吉又派人买通李渊的嫔妃吹枕头风,让高祖不再信任李世民。

  高祖李渊也觉得儿子手下人才太多了,现在不用儿子打仗,要这么多人才做什么?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他于是下令驱逐房玄龄和杜如晦。

  李元吉不仅想驱逐谋士,还看上了李世民的武将。当时正逢突厥进犯,李元吉要带着尉迟恭和秦

  叔宝去打仗,还要带走秦王府的兵马。

  如果没了兵,那么李世民的秦王府就再也没有防御能力了。李渊好像下定决心要冷一冷李世民,让他看清自己的位置,所以同意了。】

  天幕播放

  完这一段,很多人难以接受。这李世民多优秀啊,怎么他父亲偏偏看不上他?

  扶苏很震惊:"这大唐开国君主到底是怎么想的?硬是要选比较差的那个吗?"

  秦始皇微微摇头:“在李渊的视角,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长子继位,天经地义。只是这长子太无能,哪能打草惊蛇?如果下毒就应该直接毒死。"

  他母亲给他生了两个私生子,还想让私生子当皇帝。他是怎么做的?答案是不动则已,动则一击毙命。这些人的坟头草如今都有三米高了。

  李建成学的怎么都是些后宅阴私手段?

  汉武帝刘彻唏嘘:“北边外敌来袭,李渊却要废了最有能的儿子的羽翼,去捧那无能之辈。他怎么想的啊?怪不得在未来评价那么低。"

  "如果朕是李渊,一定会选李世民。"

  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却让李世民这个明珠蒙尘。

  未来,太子被废之后,刘彻力排众议,立了很年幼的刘弗陵。他才不在意什么宗法,他自己就是法。

  隋炀帝位面中,李家人都沉默了。

  李渊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他本来以为未来李建成会病死或者战死,李世民才会上位。结果这么一听,怎么有点不祥的味道?

第96章 李家那些事

  古青青:【二十多岁的李世民打过无数次仗,身上的功勋都是用血换来的。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将他逼到了悬崖边上,他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他手上的刀早已饥渴难耐。

  于是,他拉拢重要的文臣武将,还策反了玄武门的守将。因为玄武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出入宫廷的必经之路。

  他和手下的人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可事到临头,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是手足相残啊。他于是用龟甲算命,该不该走上这条路,就看天意吧。

  算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叫张公谨的人冲进府邸,把龟甲抢过来,摔在地上:"占卜是为了解决疑难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哪里是疑难问题?有什么占卜的必要?如果结果不好,难道就不行事了吗?"

  李世民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下定决心,磨刀霍霍向兄弟。这就是著名的“投龟定议”。

  然后,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尉迟恭杀了李元吉。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简单。太子府的人又惊又怒,调集人马要去打秦王府,结果便看到了李建成的人头,直接就崩溃了。李世民他是真狠啊,不搞圈禁,不搞流放,直接抹李建成脖子,没有给太子府一点翻身的机会。】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非常高效,简洁,一针见血,堪称秋风扫落叶。

  天幕下,很多开国君主夸他做得好。没人比他们更加清楚皇权争斗过程的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他们是李世民,大概率也会用同样的招数。

  秦始皇微微颔首:“犬父却生虎子。”

  还有很多人觉得李世民太残忍了,简直没有人性。怎么能对一母同胞的兄弟这样做?这让他们的父母多难过。

  明朝,景泰帝朱祁钰摇摇头:“唐太宗囚禁慈父,屠戮兄弟,不仅是他一生的污点,也做了不好的榜样。李建成也翻不起来什么风浪,囚禁即可,为什么要动屠刀?"

  不久前,他将自己的兄长朱祁镇从异族人那里接回来了。

  有大臣劝他:“一山岂容二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陛下,一定要除掉他。”

  朱祁钰却果断拒绝。

  他跟兄长只差一岁,一起长大,感情不错。他迈不开感情这一关。

  再说了,他也

  不想留骂名,虽然兄长很丢脸,但他要恪守为人兄弟的本分。殊不知,那唐太宗因为这一点,被骂了多少年啊?

  出于种种考量,他没有杀朱祁镇,而是封他为太上皇,给他的待遇很不错。

  朱祁钰望着天幕,自信地扬起唇角。他不敢说自己的功绩能超过唐太宗,但这方面,他做的比唐太宗好多了!

  想必后人都会夸赞他仁慈善良。

  隋炀帝位面,李家人又惊又骇。

  李建成面色青白交加,原来他未来没有病死或者战死,而是被他好弟弟射死的。他立马痛哭流涕:“耶耶!”

  李渊的面色也不好,李建成是他宠爱和倚仗的长子,和李建成相比,李世民都要往后站一些。李渊忍不住破口大骂:“世民你糊涂啊,你们是兄弟,本应该互相帮扶。怎么能刀戈相向?”

  “秦二世胡亥听信奸人谗言,屠杀兄弟,他是什么下场,你不知道吗?你连兄弟都敢杀,谁还敢来投奔你?"

  "你母亲如果还在世,看到这种事情,会怎么想?"十八岁的李世民抿着唇,下颌线绷紧,沉默不言。

  他也没想到未来会走到这种地步。

  房玄龄选择替李世民说话:“唐国公,这您就不用担心了。任谁见了他的风采,都会认他为明主。反倒是您的长子,一直视他为眼中钉和肉中刺。未来他如此应对,也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你眼里只有他的过错,而没有长子的过错,这不是偏心是什么?"

  李渊眉头皱紧:“呵呵,牙尖嘴利。就是你挑拨我两个儿子互相残杀的吧。”

  房玄龄:“未来您贵为四海之主,如果不是您处理不好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又怎会给别人留下挑拨的余地呢?"

  李渊给气得不行,想反驳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房玄龄说的也有道理。

  未来的他一方面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另

  一方面又想让李建成当太子。如果他处理得好,哪里会发生这种惨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