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古青青却不知道这回事,视频做的内容很翔实,画面配得也不错,浏览量还挺高的。

  她美滋滋地看着后台的收益,于是按部就班地做出了第四期。五天后,天幕按时播放。

  【Hello大家好啊,盘点唐宋十大诗人第四期来啦。】

  【第四位诗人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爱国诗人,爱国这个词汇脱离了文学范畴,当然,不是说他诗文写得不够好,他在文学史上也很有地位。】

  【有人说,他是文官里最会打的,武官里最会写诗词的。】

第26章 霍去病辛弃疾你是我转世吗

  【大家听到这里想必已经猜出来了,没错,他就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南宋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爷爷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铁粉,所以给孙子取名辛弃疾,向偶像致敬。】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人为之震惊。文官里最能打的?武官里最会写诗的?

  他们关于诗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跟打仗搭不上关系,这辛弃疾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明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听到天幕的描述,笑意盈盈:"果然是他。"她特别喜欢辛弃疾那一首《贺新郎》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自称柳如是。

  她虽是一烟花女子,却和偶像一样拥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三国时期,曹操听到这种描述,思绪天马行空。他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天幕不就是在说他吗?

  要不是只盘点唐宋,他必然榜上有名啊。

  他津津有味念出自己前段时间写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武王打下天下,临终前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弟弟周公。大家都觉得周公会篡位,结果周公忠于兄长,也忠于侄子,做了一辈子忠臣,他的美名为后人称道。

  他也想和周公一样做大汉的忠臣。

  曹操摸着胡须,满怀期待地看着天幕。天幕盘点完唐宋,应该会盘点一下东汉末年吧。

  想必天幕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是“文武全才”“大汉忠臣”“再世周公”。

  宴会上,汉武帝刘彻没听说过偶像这个称呼,但从古青青的语气中,能听得出来是个好词。

  他顿时高兴不已,这个辛弃疾的爷爷辛赞真有眼光!

  冠军侯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深受他的宠爱,天幕夸冠军侯等于夸他。汉武帝刘彻笑着看向席间的霍去病:"天幕说冠军侯是西汉名将,真是贴切,朕得冠军侯,犹如燕昭王得乐毅,何其幸也。”

  冠军侯出道即巅峰,十八岁以八百骑兵斩首两千,一战封侯。

  在这个时间,汉匈两方还没有进行漠北大决战,霍去病还没有封狼居胥,却已经是闪闪发光的名将。

  霍去病连忙谦让地说:

  “臣哪里能与乐毅将军相提并论?”

  “有什么不敢的?”汉武帝刘彻笑意盈盈:“你现在还年轻,才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还有大把年纪可以供你建功立业。李牧和白起这些从前的武安君都未必比得过你。”

  汉武帝刘彻倒是没有捧杀的意思,他是真的非常喜欢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的私生子。汉武帝刘彻也算是看着霍去病长大,把他当儿子看,并不把他当外人。

  “儿子”现在战功赫赫,太让他脸上增光了,比仁弱的太子刘据好多了。再说了,汉武帝刘彻也有在马上建功立业的梦想,看到霍去病,就像是看到了理想。

  这让他如何不喜欢霍去病呢?

  霍去病被汉武帝刘彻说得心潮澎湃,他也很崇拜这些武安君。汉武帝刘彻决定进攻匈奴,年轻的他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时间和机会,肯定能超过这些武安君吧!汉武帝笑着指点: "趁着现在年轻, 学得进去, 有空多读点孙子和吴起的兵法,将来出兵漠北就有用了。”

  霍去病平时谨遵卫青的教诲,表现得很谦逊,碰到打仗这事,却非常傲气。他微微抬起下巴,志得意满地说:"我不用学。"“为什么?”

  “古兵法已经落后了,打仗的时候,我会制定对应的策略。”汉武帝哑然失笑:"你呀你。"真是一位开天辟地似的将才啊!他何其有幸能拥有霍去病?

  想到此,他有些感慨: "那南宋被金人打得节节败退,如今却有和霍去病类似的辛弃疾,应该能打回去了。”

  霍去病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天幕,心中升起无限的好奇,满怀探究之心。自己未来的粉丝给孙子取和他类似的名字,来致敬自己。这层渊源让他倍感奇妙。

  所以他天然对辛弃疾观感有些特别,多了不少关注。

  辛弃疾也是武将吗?也和他一样去打匈奴了吗?能打得过他吗?

  辛弃疾前些天痛扁了一顿对先贤李清照评头论足的文人,怒而写了一首词,骂那些文人。

  怎么能这么说他偶像呢,简直民风败坏!

  这时,妻子范氏突然推开门,仿佛有什么大喜事发生,喜气洋洋地说:“快出来看天幕,你和易安居士一样上榜了,也是一位干古词人呢。”

  他没有注意到,辛弃疾听到他的话之后有些发愣、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妻子笑呵呵地说:“得去看看祖坟,肯定已经冒青烟了。”

  这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辛弃疾的爷爷泉下有知,也会高兴得痛哭流涕。

  然而辛弃疾却放下笔,深深地叹气,又高兴又无奈。

  唐代大诗人杜牧希望和祖先一样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写诗并不是杜牧的本业。

  对辛弃疾来说,也一样。

  作词是他宦游生活的调剂品,他希望和霍去病一样北伐。比起“词人辛弃疾”,他更想听到“抗金名将辛弃疾”。

  天音兀自说道:【辛弃疾和李清照一样也是山东人,可是跟李清照不一样,他出生的时候,山东已经沦陷了。中原已经被金兵所占领。】

  【他们家不是不想跑,可是家里族人太多,导致没有宋高宗赵构跑得快,只能留在了金兵的占领区讨生活。】

  【辛弃疾的爷爷在金朝任开封市市长,官职不小。】

  【可爷爷身在曹营心在汉,非常心忧祖国,经常给辛弃疾灌输爱国思想,希望他能揭竿反金。】

  【耳濡目染之下,出生在沦陷区的辛弃疾没有忘了远在南方的南宋,一心想要跟南宋取得关系,回到汉人的地界。】

  【但是,南宋朝廷是有些双标的属性在身上的。南宋朝廷自己南迁过河,却看不起那些从沦陷区逃过来的人,把他们叫做叫"归正人",也就是从良的意思。】

  【这是一个蔑称,明摆着搞地域歧视。】

  【据史料记载,宋朝有时候还封锁淮水不许南渡,甚至目为“盗贼”,明揭榜示,来者即行剿杀。】*

  此话一出,无数朝代的人哑然失笑,唏嘘不已,议论纷纷。

  年迈的杜甫忧国忧民,看到这种离谱的场景,心都碎了: “大宋啊大宋,对外唯唯诺诺,对内……”

  “只有皇室的命算命,普通百姓的命就不算命吗?”“宁做大唐犬,不做大宋人。”

  他正逢安史之乱,对这个支离破碎的天下很失望。可和大宋相比,他突然觉得大唐没差到那种地步。

  南宋,那些身处沦陷区的百姓看向南方,心像是被挖了个大洞,呼啦呼啦地漏风。

  祖祖辈

  辈告诉他们,他们不是大金人,他们是大宋人。

  他们一直对长江那一头的大宋报以真切的向往,盼着大宋打过来,或者等到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主动过去。这样就能重归故国了。

  如今天幕却告诉他们假的,全是假的。

  南宋朝廷不仅不想打回来,还嫌弃处在沦陷区的他们。无数义士涕泪满襟。他们怀念大宋,大宋却不要他们。

  辛弃疾的故乡山东多响马。王莽时期,赤眉军在这里起义。唐朝时,黄巢在这里发家。

  如今,这里正酝酿着南宋最有影响力的抗金起义军——红袄军。

  这支军队穿着红色的衣服,所以得到这个称号。他们在抗金事业上,立下汗马功劳。金国无比仇恨红袄军。

  红袄军首领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武力超群,梨花枪威震八方,在军中地位很高。

  她听到天幕的话,陷入深深的沉默。

  金人贵族对山东沦陷区的农民的剥削非常严重,他们建立红袄军是为了抵抗金人。

  她和

  哥哥还是心念着祖国。起义只是为了抗金,没有针对朝廷的意思。

  可"归正人"的称呼实在是让她太心寒了。

  宋朝开国皇帝听到这种消息,都气闷了,额头青筋直跳:"天幕骂得好,骂得好,不过骂得还不够。”

  “忠人义士想要过河,还不被允许,这还有天理吗!”普通百姓被金兵躁.躏,想要过河求生,居然还被标记为盗贼,这还有王法吗?”

  弟弟赵光义看到哥哥被气得双目通红,心里笑嘻嘻,对哥哥的后代抱以崇高的嘲讽。

  不过他还是聪明的,思来想去,安抚道:“长江虽然是天险,过河难度很大,但不是不能过河。金兵伪装成普通百姓,随便坐条小船,就能长驱直入。再说了,即使那些百姓不是金兵,也有可能是有歹心的探子。“南宋朝廷不让人过河,也有一定道理。"

  开国皇帝赵匡胤闻言,觉得能说得通,可还是不能接受。

  “说到底还不是那南宋朝廷一手造成了这种局面。如果他们不逃,这些百姓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怎么会被迫成为归正人?这是他们造的孽。"

  突然间,赵匡

  胤以史为鉴,想到了都城的事情。

  对了。南宋朝廷惧怕蛮夷过长江,北宋朝廷也怕蛮夷过黄河。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早早看出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一直想把都城迁到洛阳,然后迁到长安。

  可是之前弟弟赵光义搬出来名将吴起的话:“在德不在险”。

  朝廷官员也觉得汴京身为交通枢纽,经过多朝积淀,很繁华,比被毁的洛阳好多了。

  出于种种考虑,他们不想迁都。

  赵匡胤之前妥协了,现在看到北宋的结局,冷着脸看向赵光义和文武百官:“就是你们之前不让朕迁都到洛阳,所以才会发生那靖康耻,你们也是罪人。”

  "汴京古往今来被称为四战之地可不是开玩笑的,周围没有任何天险。北方的蛮夷只要一过黄河,就能打到汴京。”

  “谁又能管得了浩浩荡荡的河流呢?永远只能被动挨打。”“这下还要拦着朕迁都吗?”赵光义和文武百官陷入沉默。

  开封确实无险可守,连皇帝都金兵长驱直入掳走了,这个都城好像确实不太能住。

  【辛弃疾想来想去,自己身上没有功劳的话,回到南边,也要被歧视。那就趁自己还在沦陷区,做出一点功劳来!】

  【金国学习汉文化,也把科举考试学过去了。辛弃疾就借科举考试的方便,前去金国的首都,绘制首都重要据点的地图。】

  【号称南宋詹姆斯邦德。】

  【金兵非常残暴,盘剥百姓,沦陷区的百姓苦不堪言,起义军一波接着一波。】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沦陷地,可是对金朝没有好感,于是揭竿而起,拉起了两干人的队伍,投奔了起义军首领耿京。】

  【辛弃疾有家学渊源,读书很多,非常聪明,能说会道。】【起义军首领耿京一看,哎呀,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