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这土地里[1950]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喜河山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252 KB   上传时间:2022-11-17 21:30:50

  果不其然,被质疑了以后,唐丽娟没有受到影响,道:“大家听我细说,这个种子来头大的很,名字叫金皇后,同林镇去年有几户人家种了,玉米棒子比我们普通的玉米棒子大了一倍不止。”

  她上一次推广打稻机就在不熟练上吃了亏,这一次自然吃一堑长一智。

  她说着就把之前去同林镇粮仓拿到的玉米棒子拿了出来,挂在了外面。

  “这就是我从同林镇拿回来的玉米棒子,你们看看比我们本地的玉米大多少?”

  大家一看,都忍不住拿到了手里,怎么会这么大?

  “今年国家想让我们镇也能种上金皇后,你们今年不种也没事,愿意种的人就种,收获的时候自然就见分晓了,不愿种的人看到了结果,明年再种也可以。”

  她几句话下来,原本质疑的那个人也没有情绪了。

  后面立马就有人说:“他不种,我种,早就听同林镇那边的亲戚说了去年她们那里有玉米良种。”

  靠地为生的人们对于这种事情本来就比较在意,听说过的人也不止一两个人,于是乎很快就排起了长队,就连一开始怀疑的那两个人也说道:“那我们也种一些,要是没长出这么大的棒子,到时候来找你们麻烦。”

  “来就是了,我们又不会跑。”唐丽娟笑道。

  这一次,唐丽娟宣传的时候完全没有怀疑,她今年也种了两块玉米。

  玉米是很好的农作物,它比红薯土豆大米都好保存,缺粮食的时候做成玉米饼能充饥,不缺粮食的时候能存放起来。

  玉米慢慢地抽芽,两片长长的叶子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出来和本地玉米的不一样了。

  这个品种的叶子更宽更厚。

  于是,又有不少人开始补种良种玉米了。

  冬土豆成熟的时候,玉米已经到人的大腿位置了。

  戏班子终于到了雨兰镇了,大家就差敲锣打鼓了,提前两天就去晒谷坝子搭好了台,等着她们来唱戏。

  唐丽娟心说,应该不是唱戏吧?

  不过她也没有直说,反正雨兰镇的乡亲们也想热闹热闹了。

  他们的晒谷坝非常大,大家把台子搭得稍高了一点,这样所有人都可以坐在下面看。

  十村八店的人都来了。

  “不知道有没有关公耍大刀?”

  李松青来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她忍住了笑,看来以往大家的娱乐都很统一。

  很快,幕布拉开。

  没有关公耍大刀,可很快所有人都沉浸在水灾中。

  她们的舞台实际上非常简陋,一部分靠演员,一部分靠声音,绝大多数部分靠的是台下观众的经历。

  大水的声音,哭喊声,仿佛把所有人带回了曾经经历过的灾难。

  台上的人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妻离子散,家园被毁。

  平城本就是多灾的城市,每隔几年就要经历一次水灾。

  哪里是表演,那是多少人过去的经历。

  台下的人已经开始止不住流眼泪。

  那个时候灾难来的太快,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好好去流泪悲伤,马不停蹄地忙着活下去。

  直到此刻。

  于是乎,这一出戏,雨兰镇的人是百看不厌,直到她们离开,大家都还在讨论。

  戏班子离开的时候,玉米杆已经有小学生那么高了。

  随着玉米杆开始长高,镇上的人们又担心刮风,一刮风,玉米容易倒了,这个时候就得快点扶起来,用竹竿固定。

  这天晚上,屋外面呼呼风声。

  唐丽娟惊醒,一听,大风啊!

  她打着手电筒出去,一出去被吹了一脸冷风,院子里的的几个袋子被吹得呼呼作响。

  这风真大!

  镇上大多数人都已经出来了,远处好多山上都有人。

  大家都是庄稼人,庄稼可不能出问题。

  大家见面打了招呼,就赶紧抱着竹竿去看玉米。

  唐丽娟的玉米地倒了一大片,她赶紧挨个扶起来,又用竹竿挨个固定。

  就这样忙到了下半夜,大风一直没停。

  唐丽娟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山,那边的森林被刮得树影耸动。

  这么大的风,还持续这么长时间,这种情况以前也没遇到过。

  好在,天快亮的时候,风停了下来,唐丽娟也把玉米都固定好了。

  她回家的时候发现已经7点多了,干脆就不睡觉了,直接去粮仓。

  今天的粮仓和以往不一样。

  唐丽娟一进去就看到众人匆匆忙忙地搬东西。

  “唐妈,快点来帮忙!”

  “来了!”

  “咱们要快一点统计出安全粮,去支援隔壁市。”

  “她们怎么了?”

  “他们遇到大冰雹了,听说有鸡蛋那么大。”

  原来就在昨天晚上,他们这里刮大风的时候,有一场11级的暴风夹杂着大冰雹袭击了隔壁市,现在还不确定受难面有多广。

  暴风,暴雨,冰雹。

  这三个词一结合,唐丽娟立马就明白事态严重,赶紧投入了搬运粮食中。

  唐丽娟以前也遇到过冰雹,冰雹稍微大一点能够砸死人。

  唐丽娟脑子里全部都是隔壁市的同胞们现在可怎么办!

  她们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中午的时候,大家就拿到了平城发来的电报。

  昨天晚上十二点,11级的暴风带着冰雹,席卷了隔壁城市八个区,31个乡镇受害,房屋倒塌,地里的庄稼尽数毁去,不少人被冰雹砸伤。

  平城已经派人前往救灾,帮助隔壁市度过难关。

  最后又提到,大雨未停,受灾人群急需要油毛毡,竹席等救急物资。

  唐丽娟想起家里还有两丈油毛毡,道:“我家里有!我回家去拿!”

  唐丽娟出来的时候,正好就撞到了秦兰梅。

  秦兰梅:“我听大家都在说隔壁市遭了大冰雹!是真的吗?”

  “是啊,现在他们那边雨还没停,他们缺油毛毡。”

  唐丽娟说完就往家里跑去,回到家里,他先是翻出了油毛毡,抱着往外走的时候又看到了柜子上面收着的那床新的棉被。

  这个天气,冷得很,本来就受了伤,要再受了冻,可怎么活?

  她又赶紧把那棉被拿了下来。

  出门的时候,因为抱着棉被看不到路,一脚就踢到了门口的洋瓷盆。

  一看!

  也有用,这种铁盆,拿过去,能装水,也能煮水。

  于是乎,她一手抱着油毛毡,一手抱着棉被,洋瓷盆就盖在头顶上。

  结果一到粮仓,就看到粮仓的同事们也都是抱着自己的东西来了。

  “东西虽然不多,但也能帮上忙。”大家开始把东西放在里面,等运输队过来。

  此时,粮仓四合院的大门来了一个人——

  “我们听说隔壁遭了大雹灾,你们是不是要去送东西?”

  “是。”唐丽娟心里隐隐有种感觉,可又有些难以想象。

  “听说我们平城政府已经送了医疗品过去了,我们这些人也不能落下,我们家里也还有一些闲置的东西,可以给他们送去。”

  只见后面陆陆续续地来了不少人。

  拿棉被的,提着腊肉的,提着咸鱼的,还有人提了一篮子鸡蛋……

  大家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拿了这么多东西出来。

  “唉。”大家送来东西,依旧掩饰不住担心。

  她们还记得过去那些灾难啊,每一次来,多少人失去家园后就变成了童养媳,大家都是庄稼人,怎么能不感同身受。

  她愣了一下,看到乡亲们放下东西要走,唐丽娟说道:“等等!”

  运输队还没有赶过来,她们这里还有时间做准备。

  “等一下,我把大家的名字写在东西上,是大家的心意。”

  她们把所有的东西写上了雨兰镇乡亲们的名字。

  后面陆陆续续还有人来送救灾物资。

  她们都挨个挨个写了名字。

  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份心意。

  当受灾的同胞们拿到东西的时候,看到那上面的名字,能够知道有一个不认识的人也在为她们担心,总归也是安慰。

  作者有话说:

  最后的救灾主题其实来源于我收集粮食运输资料时的一段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这土地里[1950]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