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顾道长生_分节阅读_第311节
小说作者:睡觉会变白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6 MB   上传时间:2019-02-21 11:50:00

  刹时间,二人齐刷刷的姨妈/父笑,都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感。

  ………………

  成功融合了剑种,小斋便领着龙秋返回凤凰山。

  顾玙独自留在梵净山研习,此处距龙虎山一千多公里,得跨越一省之地。不过也不着急,11月13号,还有二十多天。

  先按下这端不表,转眼到了十月下旬。

  从顾玙吃红果算起,今年是第四年,而据他们之前的推论,整体灵气复苏的时间,应该有九年左右。

  九年时间,该酝酿的都酝酿完了……

  在经历夏季的酷暑之后,北方又紧跟严寒,西北、漠北、漠南、关外气温骤降,早早下起了雪。尤其是西北的乌木市、漠北的呼市和关外的黑水省,温度已经到了零下,雪情不断,从小到中,从中到大,一连下了六七日。

  冷倒是不冷,提前供暖便是。但温度一降,雪就不化,而且越积越厚,给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

  就拿黑水省来说,此地在北境,有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森林,林区人口80多万,辖三县四区以及十四个林业局。

  如今这片全变成了雪原,交通阻断,内外难以联通。而从林区过去,隔江相望,那边便是沙俄的两个大洲,比这边还要冷。

  江水已被冻住,白茫茫千万里,宛如世界尽头。

  还有漠北,草场本就遭遇了旱灾,饲草减产700万吨。结果冬季又遇雪灾,光呼市一地,饲草缺口就有67万吨。

  牧民为了减轻越冬压力,只能将牲畜出栏贱卖。以前一只羊能卖600,如今一只300。政府也在积极救灾,拨放资金,调运饲草等等,简直焦头烂额。

  再有东南,城市密集处无恙,就是临海的一些偏远渔村,不断受到异化的水族侵扰。军队可以打,但打完留下一堆烂摊子,照样不能住人。

  总之,夏国四个边角,和正北正南的某些地方,都变成了重灾区。

  如此种种,发生的迅速突然,每日都有新灾情在网上出现,大大减弱了人们最初的兴奋和好奇心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由于灵气复苏造成的诸多变化,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居住地减少,耕地侵占,人口从偏远地带往城市集中……寥寥一句,便细思恐极,不敢想象。

  比如,粮食。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战略

  冀中,农业示范基地。

  冀中有广阔的平原,自古便是产粮大省,并且东临渤海,内环帝都,西倚太行,北靠燕山,城市群往中心和沿海地带集中,少受生物袭扰,可谓得天独厚。

  而这个基地在农科院内,本来就有,不过在一年前又秘密扩建,增派安全措施,俨然打造成了一片国家级的科研重地。

  “嘎吱!”

  两辆汽车远远驶来,停在了一座类似于温室大棚的建筑前面,车门一开,一位老者走了下来。

  “欢迎首长莅临视察!”早在门口等候的几名负责人赶紧迎上。

  “行了,我今天是来看成果的,进去说。”老者神色严肃,自己大步迈开,先进了里面。

  余人连忙跟上,领着来到1号科研区,隔着厚厚的玻璃,里面是一根根宛如覆盖白霜的培养料,上面满是肥大的灰色平菇。

  “这里在农村算,就是一亩地的规模。正常的平菇要45天左右,才会收获第一茬,以后每隔15-20天再出一茬。经过我们反复试验,基本将周期稳定在20天,亩产可达2万斤。”

  专家说着说着还挺感叹,道:“这个菌种好啊,我研究一辈子蘑菇,从来没见过这么活性的菌种……哦哦,您再看那边!”

  他反应过来,引着老者去另一处试验棚。

  这里的画风就比较奇特了,什么木耳、银耳、香菇、鸡腿菇等等遍地开花,而最显眼的,无疑是正中的一颗巨型蘑菇。

  根部从土里钻出,又从底部分成十几朵,形成了一大片蘑菇圈,菌盖似伞,大且内卷,立在中间就跟白色小丛林似的。

  “这就是年初在腾冲罗绮坪村发现的巨型口蘑,我们采集孢子重新种植,体积比原型还要大。这株有103厘米高,最大的一个菌盖直径37厘米,而且生长周期极短,从出菌丝到成熟只要几天时间。”

  “可食用么?”

  “呃,我们试了一些,味道不太好形容,但确认无毒。”

  负责人一招手,送过一小碟处理好的蘑菇丝,老者没犹豫,拿起几根就嚼在嘴里。

  那蘑菇丝入口,先是微甜,然后有些麻,就像不小心嗑了一粒麻椒的那种感觉,片刻后,又传来一阵肉软劲道。

  “不错,可以做主菜,也可以调味。”

  老者点点头,心中有数,跟着转到2号区。

  这片种的全是土豆,许是种了n茬,这茬还没收获,都是绿绿的秧苗。不过专家拿来几种样品,有些惭愧道:“我们试验了很多次,还是没办法迅速提高产量,目前最好的一批亩产约1.4吨。我们发现的那些异化品种,口感上有帮助,对产量的作用不太明显。”

  “你们尽心了,不必挂怀。”

  老者安慰一句,也是无奈。

  话说联合国早已将土豆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并在种植面积和科研上给予主粮地位的保证,但它在夏国的处境一直很尴尬。

  要知道,国内75%重点扶贫县的主粮都是土豆,可政府根本不重视,几乎没有项目支持,还不断削减种植面积。

  在2005年左右,全国土豆种植面积从8000万亩锐减到6000万亩,如今才勉强恢复到8000多万亩。

  还有产量,夏国平均亩产是1吨,这数据已经维持了30多年。而国外每亩能达到两吨多,差距相当之大。

  究其原因,还是国内的杂交水稻成果过于辉煌,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某些危机。

  “你们放心,国家不日就会出台政策,我先给你们透个底。”

  老者拍了拍专家肩膀,道:“从今年开始,马铃薯就会被列入粮食储备体系,计划在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亿亩,将亩产提高到2吨以上,并全面推广以马铃薯全粉为主的各类食品。”

  嗬!

  喜出望外啊!此言一出,在场的专家个个兴奋。

  老百姓不了解,他们太清楚其中意义了:如果按现在的环境发展下去,不出数年,夏国的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

  而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异化品种的影响,小麦家族估计全灭,玉米家族苟延残喘,只有可爱的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脱离蔬菜界指日可待。

  更别说马铃薯全粉,不仅能做馒头、面条、米粉、面包等等,储存期也高达15-20年。

  啧啧,简直拯救全人类的节奏。

  看完了土豆,众人又陪同老者视察了其它的科研区,包括家禽类,牲畜类,林木类,花草类,以及重点作物如棉花、芝麻、甘蔗、橡胶等等,

  核心就是采集各地的异化品种,加以培植试验,增强质量或增加产量,都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比如肉食品一类,专家发现有一种异化老鼠和兔子,老鼠皮毛暗黄,兔子斑斑点点,皆是肉质鲜嫩,繁殖力超强,已经广泛分布在南北诸省。

  不出意外,这种命名为黄毛鼠和斑点兔的生物,便是日后的主要肉食来源。

  转了大半天,还剩最后一块区域,与别处不同,却是一大片开阔稻田,一个老头穿着靴子,挽着裤腿,正弯腰在田里忙活。

  首长一见,顿时端肃几分——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那位老爷子。

  …………

  实话实说,即便土豆在未来会发挥重大作用,但夏国的粮食根本还是稻谷。三十六个省,除青宁省之外,余下皆有水稻种植,而全国稻农有1.98亿户,7亿多人!

  这是什么比重?

  所以再艰巨,水稻都不能废,必须得度过难关。

  其实有时候想想,政府也很复杂,新时代马上来临,问题无数,焦头烂额。可他们也很庆幸,不是突然死亡法,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准备。

  居住地减少,耕地减少,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市群,那头等大事就是两件:粮食和住房。

  有饭吃,有屋住,便能维持稳定。

  “袁老,实不相瞒啊,黑水省的粮区完了!”

  首长屏退属下,跟老爷子在田间散步,对方在上上上任长老在位时,就已全国闻名,见过不少大咖,所以他也没啥做派。

  “完了?”

  老爷子一怔,喃喃道:“那可是7000万吨粮食啊!”

  “是啊,7000万吨!那边还在下雪,且有扩延之势,部分的产粮区已被侵占,我们抽取了土壤样本,哪怕来年雪化,也不能耕种了。”

  首长顿了顿,继续道:“还有湘南的洞庭湖一带,据我们观测,湖水在今年突然上涨,湖域扩散,已经影响了不少居民。估计以后会持续扩张,那边的粮区也难保啊。”

  夏国有九大产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巴蜀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

  这下好,咔嚓就去了俩!

  “……”

  消息是坏消息,气氛凝重,俩人无言走了一程,首长忽笑道:“好了,我今天不是发牢骚的,主要是听听您的喜报。您埋头苦干了一年多,有什么成果?”

  “从去年开始,你们陆续找到了四株异化野水稻。我们在四个基地同时培植、耕种,这又收获了一批。这边是三亩地,为1581公斤、1529公斤和16公斤,平均亩产1548.66公斤。另外三块,为1503公斤,18公斤,1545公斤。”

  老爷子87岁了,言语间带着老人常见的含糊感,但头脑清醒,条理清晰,对水稻的诸多数据更是信手拈来。

  “亩产过1500?”

  首长大喜,妥妥的破了世界纪录啊,忙问:“这是最终成果么?”

  “不,这只是2号稻,还有改进的潜力。”

  老爷子犹豫片刻,道:“具体的我也不好说,现在的世界我不太懂,不过按此发展,你们或许还能找到更好的野水稻,到那时,应该有更大的突破。”

  讲的比较委婉,首长心里却明镜的,想当年大步迈开闲扯蛋的时候,经常在叨逼叨亩产万斤什么的,以后真的不是梦了!

  他没怀疑对方的话,人家创造奇迹无数,放在古代是要封神立庙的人物。

  “那海水稻呢,收获怎么样?”他又问。

  “根据胶东基地的数据,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可达300公斤。我们应该庆幸,这2.8亿亩的盐碱地没有太大变化,否则我们也无能为力。”老爷子叹道。

  “好,好啊!”

  首长简直屁颠屁颠的,连日来太过糟心,总算有了个好消息。如果海水稻技术成熟,按每亩盐碱地200-300公斤算,光夏国就可增产500亿公斤粮食。

  而全世界有143亿亩的盐碱地!

  不仅有利于人类,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利益交换,话语权争夺上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今国内学术界有一股悲观思潮,认为灵气复苏,科学的力量会逐步退化。结果老爷子用水稻啪啪打脸,虽然科学暂时对修真无用,但在国计民生方面,还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水稻跟灵米不同。

  灵米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以目前的经验,只有节点可种。而灵米产量太少,性质太珍贵,本身就有阶级之分,注定为上层人特供。

  聊了好久,二人方自田地返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8页  当前第3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1/7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顾道长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