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入地眼_分节阅读_第360节
小说作者:君不贱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17-05-24 19:46:42

第629章 欲盖弥彰

虽然我们终于确定了墓主的身份,而且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居然找到了周穆王的陵墓,但细想整件事,还是有很多让我们无法想明白的地方。

周穆王是周王朝第五位天子,是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天子,而周穆王在位的时期,也是整个周王朝八百年江山的转折开始,后世称周穆王为穆天子,他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基础上,得以展现的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

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周穆王征战最初是为了巩固周朝江山,可是后来疆域巩固之后,他依旧四处征伐,可文献中关于周穆王的描述,此人并非是穷兵黩武之人,还有一件事,周穆王后来的征伐并没有带领军队,而是带着七萃之士。”叶知秋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七萃之士是什么?”宫爵问。

“是周穆王的禁卫军,也是当时最精良的部队,也是周穆王的心腹亲信,战力不容小觑。”田婉清解释。

“看起来周穆王后来的征伐应该另有所图,只率领七萃之士是不想过多的人知道征伐的原因和目的。”朱七吐了一口烟雾说。

“当时周朝江山坚若磐石,堂堂天子本该威坐朝堂,可这位穆天子偏偏四处征战,似乎对权势并不看重。”田婉清也疑惑不解。

“周穆王不是昏君,也算是文治武功出类拔萃之人,他不追逐权势,只说明还有比权势更吸引他在意的东西。”我也坐到朱七的身边休息。“这世间众人梦寐以求的无非是财富和权力,可这些东西和永生比起来就完全不值一提。”

“你是说,周穆王也在追求永生?”宫爵坐到我旁边问。

我点点头,从这里九座古墓构成的庞大天子皇陵来看,周穆王并不认为自己寿终正寝就是终结,他还在等待有人来重新唤醒他。

“还有一件事解释不清楚,周穆王怎么说也是堂堂一代天子,死后应该风光大葬,可为什么却埋葬于虢国的封地之中,而且由虢国历代国君为其守陵呢?”薛心柔自言自语。

“周朝时期的葬制规定,天子殡葬是不树不封,既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植树木以为标志,这是西周墓葬的特点,就是因为这个规定,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发现任何一座周天子的陵墓。”田婉清想了想围绕玉棺边走边说。“会不会这是西周葬制的另一个特点,天子陵墓修建于封国之内,由诸侯为其守陵。”

“殡葬在西周是极为重要的礼制,在任何文献之中都没有关于这样下葬的记载,而且到现在考古出土的诸侯墓比比皆是,但从来没有发现诸侯墓旁边有天子陵墓的先河,由此可见,周穆王的陵墓修建于此应该另有原因。”叶知秋摇头说。

“其实周穆王为何埋葬在这里并不难理解。”我指着墓室外面开启的石门说:“首先周穆王应该去过昆仑金阙,他选用黄河流向作为机关,说明周穆王知道,天下人是不可能知道这处机关如何破解,由此可见,周穆王或许知道九州鼎中藏匿的秘密。”

“九州鼎在铸造完成之后就销声敛迹,传承后世的九州鼎应该属于仿制,我猜想周穆王应该是知道,九州鼎并非凡物,但是和他埋葬在这里又有什么关系?”宫爵偏头看我。

“虢国国君受周天子之命征伐,而得到九龙程瑞尊,记载中这件器物有长生不死的能力,而九龙程瑞尊最终随同君王下葬,可我们在之前八座陵墓里都没有发现九龙程瑞尊的踪迹,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样东西应该是被安放于周穆王的陵墓之中。”我看向对面的玉棺说。“由此可见,虢国国君的出征并非是穷兵黩武,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九州鼎和九龙程瑞尊都关系着月宫九龙舫上失落的神器,而这两处线索全都出现在这里,难不成这座陵墓和月宫九龙舫也有关?!”叶知秋大吃一惊。

“肯定有关联,只不过现在我只有一件事没想通,周穆王去过昆仑金阙,知道一些关于月宫九龙舫的事还说得通,可作为守陵的虢国历代国君,在这件事上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揉了揉额头说。

“对啊,九龙程瑞尊应该在这座陵墓之中才对。”朱七连忙从地上站起来。“当务之急先要找到这件东西,可是墓室里陪葬品就这么几件,而且一览无余,根本没看见九龙程瑞尊。”

我让大家散开到四处仔细查找,毕竟这里是黄肠题凑,不像砖石结构的古墓容易设置暗格,如果九龙程瑞尊就在这里的话,应该安放于某个角落。

可是大家找寻了很久,也没有发现九龙程瑞尊的踪迹,宫爵回来告诉我们,这里的墓室结构是不可能设置机关的,如果找不到九龙程瑞尊,那就说明这样东西并不在这里。

“不可能啊,贾岩找到的青铜尊上有很清楚的记载,九龙程瑞尊随同君王下葬,应该就在这座陵墓之中才对。”朱七心烦意乱去摸火柴点烟,或许是太烦躁,接连几根都没有点燃,瞟见旁边的长明灯,把烟杆伸过去。

朱七忽然愣在原地,目不转睛盯着面前的长明灯,让田婉清递给他一把探铲,轻轻在灯盏上敲击几下,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朱七猛然用力打在长明灯上。

哐当!

随着碎裂的声音,他面前的长明灯四分五裂掉落下来。

“七爷,您,您这是干什么?!”叶知秋大吃一惊,估计对于她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珍贵无比的文物,怎么都没想到朱七竟然敲碎一盏长明灯。

“奇怪了,这不是多此一举嘛。”朱七并没有理会叶知秋,而是蹲在地上拾起掉落的灯盏碎块反复端详。

我们围上去,看见朱七手中的蓝色碎片,宫爵眉头一皱:“长明灯一般为了存储灯油,都是用青铜铸造,这里的长明灯为什么是用……我也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

“长明灯?”我忽然一怔,来回在地上找寻了半天:“既然是长明灯,就应该有灯油,可为什么长明灯被打碎之后,没有灯油滴落下来?”

“这就是我们忽略的地方。”朱七慢慢站起身,重新环顾四周,目光看着围绕陵墓的百盏长明灯问。“你们推测这座陵墓距今有多少年了?”

“既然这里是周穆王的陵墓,那距今至少也有三千年。”薛心柔脱口而出。

“你们见过能燃烧三千多年还没熄灭的长明灯吗?”朱七反问。

田婉清眼睛一亮顿时惊诧万分:“对啊,我们怎么忽略了这个,天子墓中的长明灯被称为庭燎,寓意死后陵墓和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通明,而且永远的燃烧下去,因此才叫长明灯,可是这仅仅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长明灯随着墓室的封闭,因为没有空气,会导致长明灯很快就会熄灭。”

“那,那这里的长明灯怎么燃烧了三千多年?!”叶知秋恍然大悟。

“因为这里的长明灯根本不是燃烧的。”宫爵从地上拾起一颗水滴状的石头,看上去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石头在宫爵手中散发出淡淡的红光,亦如摇曳的烛火。

“这叫明鱼石,很罕见的宝石,据说终年发光不灭,据说是千年不死的鱼肚中凝结而成的宝物,我只听闻过一颗,而且那一颗你们搞考古的应该多少都有些耳闻,没想到这里竟然有百颗。”朱七说。

“明鱼石?怎么没有听说过啊?”田婉清疑惑不解问。“七叔,还有一颗在什么地方?”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朱七淡淡一笑回答。

“秦始皇陵!”叶知秋反应过来。

“对,记载中,秦始皇陵之中就是用了一颗明鱼石当长明灯,可惜只是传闻,从来没有谁亲眼看见过。”朱七点点头。

“七叔,你刚才说多此一举是什么意思?”田婉清在旁边问。

朱七一言不发,招呼我们站到他身后,然后把之前他打碎的灯盏紧握在手中,渐渐我们吃惊的发现,竟然有幽蓝色的光芒从朱七指缝中透出,而且越来越明亮,甚至远比明鱼石发出的光亮更为刺眼。

等到朱七摊开手,碎片上的光芒戛然而止,如同寻常无奇的普通碎石一般。

“这叫萤石,也是昏暗的地方这玩意越是明亮,陵墓之中是没有光亮的,根本不需要明鱼石来当长明灯,相反明鱼石的光亮会让萤石黯淡无光,这岂不是多此一举。”朱七看着手中的萤石碎片说。

“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明鱼石真正的用途并非是当长明灯,而是为了掩饰萤石的光芒,这是欲盖弥彰啊!”宫爵眉头一皱,来回看看四周分布均匀的长明灯。“把所有长明灯中的明鱼石全都取出来。”

第630章 穆王西征

我们取出明鱼石,宫爵转在背包之中,然后让我们熄灭照明灯,顿时整座陵墓一片漆黑,可没过多久,那百盏用萤石制作的长明灯盏渐渐明亮,幽蓝色的光芒笼罩在墓室之中。

让这地底的陵墓显得格外神秘,忽然我余光瞟见身后还有光亮照射过来,下意识转头过去,顿时震惊无比的愣在原地。

墓室中间的玉棺竟然映射萤石的光芒后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字,玉棺上有文字!”叶知秋兴奋异常。

随着玉棺的明亮,一行行铭刻的文字隐隐约约显现出来,我们连忙围上去,那是铭刻在玉棺里面的金文,这座玉棺制作工艺精湛,按照天子殡葬规格,四重八寸分毫不差,而金文铭刻在第三重的玉石上,被第四重玉棺所覆盖,在灯火下是无法看见这些文字的。

只有吸收到萤石的光辉,这些金文才会被显现出来,好在我们身边有叶知秋和田婉清还有薛心柔,她们搞考古对金文有过研究,能分辨出玉棺上金文的内容。

“穆王封膜昼于河水之阳,本集亲书……”叶知秋读出金文的第一行,表情惊讶对我们说。“封膜就是殡葬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周穆王被葬于黄河之东,玉棺上这些金文内容是由周穆王亲手书写。”

“周穆王把这些金文留在玉棺上,而且方式还如此隐蔽,想必记载的内容非同小可。”我看向知秋追问金文的完整内容。

金文艰深难明,叶知秋她们逐字翻译,一个三千年前的故事被她们讲述出来。

周穆王在西征之前,首先发动了对东南地区的征伐,是为了讨伐东夷,攻占一处部落时在战利品中发现一枚长有双翅飞龙的玉石,上面的龙形竟然和周朝大军旗帜上黑白相间的龙一样。

周穆王寻问部落首领得知,曾经有神六人乘龙从天而降,并且逗留很长时间,部落的人便将其铭刻成图世代供奉。

可这个图案周穆王曾经看见过,但很惊诧为什么会出现在蛮夷之地的部落之中。

“双翅飞龙就是羽龙。”朱七若有所思点头。“这么说起来周穆王在那个部落中看见了月宫九龙舫遗留的线索。”

“周穆王征伐东南……”田婉清低头细想片刻。“周朝都城在镐京,征伐东南就是现在的河北的北部,为什么会看见有羽龙的玉石呢?”

“红山文化!”我猛然抬起头,按照红山文化的地理位置,正好在周穆王征伐东南的区域内,但是红山文化的区域靠近辽西,周穆王接触到的很有可能是红山文化居民迁徙的分支。

玉猪龙就是羽龙最早被雕刻出来的形状,而出处正是红山文化,我们之前已经推测过,月宫九龙舫最早就是和红山文化的居民接触,并且时间还不短,导致红山文化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制造水平。

而且部落首领提及神人有六,刚好和月宫九龙舫上的人数吻合,可见月宫九龙舫出现的时候,那艘船上还没有人离开,由此可见这个时间远在大禹治水之前。

“周朝的旗帜是黑白相间的龙,居然和玉猪龙上的龙纹相似,只是没有双翅,很明显是羽龙的简化图案,为什么周朝会用羽龙当旗帜呢?”薛心柔疑惑不解。

“这个倒是好理解,天下共主黄帝就是得到应龙的帮助打败蚩尤,可见黄帝是目睹过羽龙的真容,而龙作为华夏图腾也就是那个时期开始的,传闻中的应龙就是月宫九龙舫的羽龙,后世不断的变化,最终流传至今的龙纹是没有双翅的。”田婉清不慌不忙对我们说。“但是可见龙图腾最先是出现在黄帝时期,然后才开始流传。”

田婉清说到这里,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出一竖排名字,并且告诉我们,黄帝之后是少昊,然后是蟜极,接下来一代代传承,后面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尧舜禹,一直流传到周太王,再到我们眼前玉棺之中的周穆王。

黄帝叫姬轩辕,而周穆王叫姬满,这本能就是一脉相承的血亲,周室天子其实是黄帝的后裔。

“黄帝以龙为图腾,流传到周朝当然合情合理,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应龙变成了没有双翅的龙形。”田婉清指着笔记说。

“可玉猪龙就是最早的羽龙图案,周穆王为什么会说曾经看见过这样的图案呢?”宫爵在旁边问。

叶知秋继续翻译玉棺上的金文,周穆王信鬼神,征伐东南结束后,便返回镐京,前往太庙之中,在供奉的九州鼎上竟然看见从部落中得到的玉块上一样的龙纹。

周穆王开始意识到,九州鼎的由来和上面铭刻的图案或许隐藏着神人的下落。

“这就能解释通了,周室太庙中的九州鼎上出现羽龙,这正好说明九州鼎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故意留下的,这个符号是为了让那艘船上的人知道九州鼎和神器的下落有关。”我点点头说。

叶知秋继续往下翻译,周穆王开始着手追查九州鼎的始末,这件国之重器从大禹铸造完成开始,历经夏商周三朝,历代君王只认为九州鼎是权力的象征,但是周穆王却把注意力放在鼎器铭刻的图案上。

大禹把九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分别铭刻于九鼎之上,周穆王反复研究九鼎上的图案,竟然发现在图案之中竟然以花鸟鱼虫来隐藏文字。

文字的内容让周穆王大为震惊,大禹前往昆仑得神人想助,神人携带九州图协助大禹治理洪荒,功德圆满之后,神人让大禹铸造九鼎,并将九州图铭刻其上。

并且要求大禹修建青铜宫殿一座,将九鼎秘密运送至青铜宫中供奉,同时神人要求大禹重铸九鼎,周穆王开始明白,自己看见的九州鼎并非是真的,而神人在九州鼎上留下了青铜宫位置所在的线索。

周穆王聪慧过人,竟然在九州鼎之中找到藏匿的极为隐蔽的地图,但是这份地图只有一部分。

“原来最后一部分在九州鼎上!”朱七震惊无比。

朱七曾经告诉过我们,朱家先祖曾经留下过铭刻在贝壳上的藏宝图,一共有三块,朱七手中有一块,另一个后来被人拿走,我们推测应该是携带涅槃轮来找寻神域图的那个人,可是第三块一直下落不明。

万万没想到,朱家先祖把最后一部分铭刻于九州鼎之中,而这个秘密竟然让周穆王发现,虽然天子有着无上的权势,但是终究是无法和无所不能的神人想比,周穆王本来就极为信奉鬼神,因此想要解开九州鼎上留下的线索,找到那处青铜宫,这样他就能和大禹一样看见神人。

可是任凭周穆王怎么琢磨,对着九州鼎上残缺不全的地图也是一筹莫展,他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在周室的文献中,关于九州鼎的记载也寥寥无几。

整件事周穆王秘而不宣,但却告之了他身边的以为卿士,这位卿士也是周穆王同气连枝的弟弟,就在周穆王百思不得其解时,这位卿士提醒,虽然暂时无法找到青铜宫,但并不意味着就无法见到神人。

大禹可以,周穆王一样也可以,周穆王问其如何能见到神人,卿士指着九鼎中记载的内容告之,大禹见到神人是在昆仑,为什么周穆王就不能也前往昆仑寻找神踪呢。

周穆王恍然大悟,欣然接受卿士的建议,打算追根溯源前往昆仑,但堂堂天子不能随意离开朝堂,卿士便出策献计,昆仑在镐京以西的荒芜之地,而西方有劲敌犬戎。

可以用讨伐犬戎为由挥军西进,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扫除西周边陲之患,又能出师有名不被朝臣劝阻,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就能用征伐来掩饰周穆王探寻神人的真正目的。

周穆王采纳卿士的意见,为了不走漏消息并未带领大军出征,而是只率领最精锐的七萃之士,并且下令诸侯敬献绝世神骏,从中挑选八匹骏马,封为八龙之骏,亲率大军开始了流传后世的周穆王西征。

“原来周穆王西征真正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前往昆仑找寻神人。”听到叶知秋翻译到这里,我恍然大悟的喃喃自语。

“你们恐怕都想不到,向周穆王出谋划策的这位卿士是谁。”叶知秋看着玉棺嘴角浮现出笑意。“而且这位卿士还随同周穆王一同出征。”

“对啊,周穆王如此谨慎,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告之一位卿士呢?”朱七也有些好奇问叶知秋。“这个卿士是谁?”

“姬祥。”叶知秋回头看着我们回答。

“姬祥是谁?”宫爵一头雾水。

“姬祥是周穆王的弟弟,当时被封分为诸侯王,但是周穆王对此人极其看重,一直留在身边,负责保护周穆王的禁卫军就是由姬祥统领。”

“姬祥既然是诸侯王,可见此人的身份也很显赫,周穆王能把此人留在身边当禁卫军统领,足记周穆王对姬祥有多信任……”我刚说到一半,忽然想到什么。“姬祥被封的是什么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4页  当前第3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0/4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入地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