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户小娘子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月生春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5-04-28 21:39:48

  严炳担心地看着王远不断变幻的表情,忍不住道:“大人,鞑子狡诈,不可信——”

  王远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刚刚坚定了决心。他赞同地看了严炳一眼,沉声道:“弓箭手何在,鞑子这般呱噪,你们还不让他闭嘴?”

  负责城门驻守的余百户看了看左右为难的弓箭手们,插言道:“大人,这鞑子实在是太狡猾,他们躲在平民之后,弓箭手们不太好射啊。”

  王远怒道:“蠢货,他们到了鞑子手里,早就只剩死路一条。与其让他们死在鞑子手里,还不如我们自己来了解他们。”他的目光在一圈弓箭手中扫视了一遍,问道:“萧小旗——”

  话音刚落,一枝利箭嗖的一声从一处垛口飞了出去,穿过两个被俘军户头部中间的空隙,直射那名鞑子的咽喉。他本来仍在宣讲,话音却“嘎”地一声停在喉头,不可置信地瞪圆了眼睛,发出咯咯的声音,随后砰地一声倒了下去。

  此举震惊了躲在军户们身后的鞑子,他们叽里呱啦地叫着,气愤地手起刀落,砍掉了挡在身前军户们的头颅。这种愚蠢的行为却越发暴露了自己,一时间,城墙上弓箭如雨,齐齐射向城下的鞑子,转眼间,城下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首,有鞑子的,也有刚刚关在城堡之外的军户和流民。

  张家堡的反击激起了鞑子的怒火,他们的队伍出现了少许的嘈杂和波动,随后,立即安静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王远等人惊讶的发现,鞑子的队伍开始了整齐的移动,他们由方块变成了长条的直线,如潮水般变换着队形,到最后却是将张家堡围了起来。随后,他们并未开始攻城,而是就地驻扎,安下了营帐,燃起了篝火,似乎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已有官员擦了擦额上的冷汗,颤抖着问:“鞑子……鞑子这是要做什么?”

  王远冷冷瞥了他一眼,语气沉重:“做什么?鞑子只怕要和咱们死磕到底,咱们就等着一场血战吧!”话音刚落,一些胆小的官员立刻面如死灰,双腿不住的发抖。王远看到他们,便一阵气闷。

  他又看向一直站在旁边的严炳,问道:“严大人,所有的士兵是否已经集合完毕?”

  严炳的脸色倒是十分镇定,他沉声道:“大人,除了已经守在城墙上的一百名士兵,堡内还有正规士兵四百五十人,已经全部集合完毕,正在等候大人的调遣。”

  王远快步走下城墙,立在一排排整齐站立着的士兵的面前。他们都是张家堡的精英,大多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大魁梧,平时在严炳的训练下,都是翘勇善战的精兵。此刻,虽然鞑子的大军即将到来,但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紧张和恐惧,而是充满了斗志。王远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信心倍增。

  “众位将士听令——”王远挺直腰杆,大喝了一声,严炳等武将都端正地立在他面前,等候他的命令。

  王远昂首挺胸,大声道:“众位将士,鞑子已经包围了我们张家堡。朝廷养兵千日,今天到了我们为国效力的日子。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为了大义;往小了说,就是为了自己的爹娘,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弟兄们,大家务必要众志成城,誓死守住张家堡!”

  此言一出,众将士斗士昂扬,他们神情激动,齐声高呼:“属下誓与张家堡共存亡!”

  王远满意地大喝了一声:“好!”便迅速发号施令:“余百户,你和你手下的两位总旗带领一百名士兵负责城门的防守。刘百户,你负责西城墙。孙百户,你负责北城墙。东城墙靠着山,鞑子不易靠近,不用太多人防守,蒋百户,你派你手下的一个总旗去防守东城墙,另一个总旗负责南城墙。”

  这一套排兵布局之前已经商定,并且演练过几次。此时,各队人马从容不迫地沿着环城马道奔赴自己的责任区域,沿着张家堡城墙布下了严密的防守。

  士兵们各自就位后,此刻,城墙下只剩下了严炳、刘青山等官员和他们各自的家丁。这些家丁虽然也是从张家堡以及附近的一些军堡或村庄里招募的,他们大多数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甚至比一些士兵更为骁勇、更加具有战斗力,但他们只属于各个官员的私人财产,只听令于自己的主人。

  王远静静看了看剩下的诸位官员,语带恳求:“诸位,今日已到了张家堡的生死存亡之刻,我恳请各位不要藏私,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守城之战中。城在诸位在,城亡大家一起亡!”

  刘青山等人还在面带犹豫之色,严炳已朗声道:“大人,我们身为梁国将士,坚守城堡,使我们的本分,我愿将我所有的家丁和仆人派到城门驻守。大人,属下建言,这样的生死存亡关头,堡内只要能够战斗的都要齐齐上阵。不但我们各家的家丁要加入守城,其他男女老幼也要发动起来。”

  “好!”王远拍了拍严炳的肩膀,“严大人说得好!”他看了看其他的官员,微笑着说:“各位大人,你们呢?”

  在严炳的带领下,众官员都贡献了自己的家丁,一共有三四百人,分派到各段城墙。王远和严炳则亲自登上城头,负责指挥调度。

  张家堡内的军户们也被聚集起来,青壮男子们被编成了十几支队伍,分发了大刀和长枪等武器,负责守城将士们的后援。其他人等也都有了各自的任务,或负责运送物资,或负责抢救伤员。他们之前被挑选出来,已经经过了五六天的操练和准备,此刻便有条不紊地投入了自己的队伍。

  宋家唯一的壮年男子宋思年的腿伤仍未痊愈,便没有被抽出去。柳大夫则被派去协助胡医士医治伤员,荀哥儿作为学徒,自然也跟着一同前去。宋家就只剩下了真正的老弱病残。

作者有话要说:  

  ☆、战火前的宁静

  宋芸娘自从知道鞑子进攻的消息之后,便一直坐立不安。她眼巴巴地看着荀哥儿随着柳大夫一起出了院门,自己却只能毫无作为地待在家里。她几次三番地要出去打探情况,毕竟萧靖北身处最为危险的城门,她急切地想知道萧靖北是否一切平安。可是,每次走到门口都被宋思年等人拦住,好说歹说地给劝了回来。

  宋思年愁容满面地说:“芸娘,现在外面那么乱,你一个女孩子不要随便出去乱跑,就留在家里吧。”李氏泪眼婆娑地劝:“芸娘啊,你现在可出去不得。四郎不在,我这心里已经慌得不行,你再一走这个家里就越发没有主心骨了。”钰哥儿更是抱住芸娘的腿,哭着喊着:“芸姑姑,别出去。芸姑姑,我不让你走。”越发让她寸步难行。

  宋芸娘深叹一口气,无助地坐在家里,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马蹄声,感受到地面在不停地震动,心急如焚。

  外面闹腾了一阵后,又安静了下来。一些大胆的军户们纷纷跑到南北大街上打探消息。宋芸娘本也要出去,宋思年担心芸娘会趁机跑去城门找萧靖北,便不由分说地拦住了她。

  正好隔壁的张氏过来邀芸娘一起出去打探情况,李氏便令王姨娘跟随张氏一起去外面查探了一番。

  他们二人回来后都面色苍白,心惊胆战地说:“听说,鞑子有上万人,已经把我们张家堡团团围住了。外面乱糟糟的,有很多人在南北大街上奔走,还有一些马车在路上跑着,在运送巨石、巨木什么的。外面的大人们要我们不要出去乱走,就留在家里,不要影响他们备战。鞑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攻城,咱们和鞑子只怕还有一番死战呢。”

  李氏闻言几乎要昏厥过去,宋芸娘眼明手快,及时伸手牢牢扶住了她。李氏看了看比自己沉稳得多的芸娘,暗自惭愧了一把,她缓了口气,冲着芸娘勉强扯出一丝笑容,慢慢站稳了身体,恢复了镇定的神色。

  萧靖娴也是满脸的惊恐之色,她紧紧拉着王姨娘的手,面色惶惶地问:“怎么办?怎么办?”她的希望,她的抱负都已经成了虚影,此刻唯一重要的就是活命。不知不觉中,她看向张氏的眼神带了些怨愤。

  前几日,萧靖娴本来撺掇着张氏搬到靖边城去避一避,顺便也好将自己一同带去。张氏在她几次三番的劝说下,本也有些心动,可是当她得知许安慧要留在张家堡陪伴郑仲宁之时,张氏也毅然决然地决定留下来。张氏一是舍不下女儿,二是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她一个劲儿地说:“我想了想,还是不能走,马上快到我家安武和老头子的祭日了,万一我走了,他们回来找不到人可怎么办?”听得萧靖娴一阵恶寒,只好失望地打消了念头。

  此时,众人紧张地围在一起,神色惊慌。钰哥儿虽然半懂不懂,但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紧张的神色和语气,他紧紧拽着王姨娘的裙角,仰着头看着大人们紧张的表情,自己也是怕得不行。

  宋芸娘紧张之余,更多的则是担心萧靖北的情况,不知他是否受伤,他一直没有休息,不知是否还有足够的体力守城,城门毕竟是最危险之处,只怕鞑子会将进攻的主力放在那里……芸娘越想越急,越想越心慌,她想到连小小的荀哥儿都能出去效力,自己却只能一无是处地呆坐在家里,便很有些失落和无助。

  众人都心情沉重,沉默了一会儿,宋思年突然一跛一跛地走到地窖那里,掀开盖子就要跳下去。

  “爹,您这是要干什么?”宋芸娘慌忙走过去扶住了他。

  宋思年面色急切而激动,“家里的地窖太小了,我老早就想着要挖大一些,可是总是没有当回事。我现在抓紧时间,还可以多挖些空间,到时万一鞑子破城了,你们也可以在里面躲一躲。”

  宋芸娘又气又急,又有些好笑,“您就这一会儿工夫,能挖多大点儿空间。再说,万一鞑子真的打来了,他们就不会在地窖里搜一番?”

  宋思年神色坚定,“挖一点儿是一点儿。咱们的城墙毕竟十分坚固,再加上王大人他们守城的意志坚决,应该守个十天半个月的没有问题。万一真的有破城的一天,咱们就都进地窖,反正家里有存粮。芸娘你这几天多烙些饼,饼经放,又充饥。”

  站在一旁的张氏闻言,不合时宜地发出了一声轻笑,她见众人疑惑地看着自己,忙收敛笑容,正色道:“不是我说你啊,大兄弟,你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急着挖地窖,如今已经入冬,泥土都冻得硬了,费老半天的力气也挖不了多少。幸好我家的地窖够大,万一真有那时候,我们就分散着躲,既可以有个照应,也不至于被鞑子一网打尽。我看你还是帮着你家芸娘一起多烙些饼才是正经。”

  宋思亮讪讪地笑了笑,谢过了张氏,却还是跳下地窖,准备扩大家里这个唯一可以避难的场所。

  张氏叹了口气,向李氏、芸娘告辞后,便回了隔壁。宋芸娘见天色已近傍晚,便进厨房准备晚饭,心想真的要像父亲所说的,准备一些可以耐放的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家家户户如往常一样,燃起了炊烟,开始做晚饭,宋家自然也不会列外。宋芸娘简单地炒了几个小菜,一家人心不在焉地吃完饭后,便草草歇息,心里期盼明早起来后,说不定鞑子已经离去,期望这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而已。

  傍晚时分,夜幕即将降临。满天星斗随着夜色渐浓,也越来越显现和闪亮,挂在高高在天空静静地眨着眼睛,默默关注地看着下面的张家堡。

  张家堡和往日一样,静谧而安宁。除了远远包围着张家堡的鞑子营地里,战马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嘶鸣,打破了夜的宁静,也再一次提醒堡内的人们,此时的张家堡,平静下蕴藏着危机。

  堡内的家家户户刚刚吃完了晚饭,正准备歇息。鞑子军队虽然团团围住了张家堡,但却并未展开攻势。堡内军户们尽管人心惶惶,却也还是照着往日的习惯,天黑就准备安歇。除了城墙上的守军们仍是高度戒备,紧紧盯着不远处鞑子的部队。

  萧靖北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他已经连续在城墙上呆了一日一夜,此时浓浓的倦意向他袭来,只觉得疲惫不已。他昨晚守了一夜城门,今天在换岗之前却遭遇了鞑子的来袭,于是只好和所有士兵一起守在城墙上,密切注视的鞑子的动静。

  之前弓箭手们对鞑子的先锋队展开了一番小小的教训,将士们的精神本已高度集中和亢奋。现在面对鞑子的平静,特别是看到他们燃起的点点篝火,闻到随风飘来的烤肉香味,将士们的精神不禁有些松懈,他们吞了吞口水,只觉得又饿又累,疲惫不已。

  王远见状,便令士兵们轮流换班吃饭休息,以便保持强劲的战斗力。他想鞑子大概因长途跋涉,此刻准备休息一夜,明日再攻城。便也回到了防守府,预备休息一晚,养足精神应对次日的鞑子攻城。

  所有的人都以为鞑子会选在白天进攻,他们稍稍放松了警惕。但是,鞑子却在他们最意想不到、精神最懈怠的深夜,开始了猛烈的攻势。

作者有话要说:  

  ☆、星光下的夜袭

  清冷的夜里,四下里一片寂静,只听得到寒风在旷野上呼啸。张家堡外的旷野上,那一片鞑子帐篷静悄悄地毫无动静,连篝火也渐渐熄灭,只留下一星半点儿的火星,整个鞑子的营地里,竟似无人一般。

  守城的士兵们见此情况,再加上之前精神高度紧张,现在都不由自主地都有些松懈。他们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呆呆望着黑漆漆的旷野发呆,期望换班的弟兄快些上来顶替自己。

  萧靖北刚刚从城头被换下来歇息。他囫囵吞了两个又冷又硬的黑面馒头,此刻双手抱臂,背靠城墙小小地打了个盹。他实在是太过疲惫,刚刚合上眼,就沉沉睡去。

  他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在纯净的蓝天白云下,在一望无涯的大草原上,他尽情策马纵横。芸娘坐在他身前,柔软的身体紧紧靠着他,顺滑的发丝从他脸上滑过,留下缕缕幽香。芸娘回头看着他,双眼晶亮,闪着璀璨的光芒。轻柔的风吹在他们的面上,带起他们的恣意欢笑,随风飘扬……

  萧靖北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在梦里,他愣愣看着芸娘那玉般的面容,那灿若星光的眼眸,特别是那张红润诱人的小嘴,忍不住勒紧缰绳,放缓了马儿的脚步。他搂紧芸娘,看着那梦幻般美好的人儿,轻轻俯下身去……

  “鞑子攻城啦——鞑子攻城啦——”随着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和士兵们惊慌的大喊,萧靖北猛然惊醒,他浑身一个激灵,迅速站起身来。他摇摇头,驱赶着睡意,将刚刚梦中芸娘那美好的形象小心翼翼地深藏在心中。和他一起站起来的,还有刚刚与他一起靠着墙小憩的他那一个小旗的十个士兵,此刻也都睡眼朦胧,六神无主地看着萧靖北。

  萧靖北沉声道:“弟兄们,鞑子开始攻城了。咱们一定要振奋精神,现在大家和我一起上城墙,咱们要和鞑子好好干上一场。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声音拖拖拉拉,有的带着惧意,有的甚至还带着睡意。

  萧靖北不禁大喝了一声:“听到了没有?”

  士兵们被萧靖北坚定的神色和昂扬的斗志带动,他们也挺直了腰杆,大喝了一声:“听到了,萧小旗!”

  “好!”萧靖北也大喝了一声,他满意地看了他们一眼,眼神里带着信心和鼓舞:“那咱们就上去和鞑子好好较量一番!”

  萧靖北刚刚踏上城楼,几只利箭带着呼啸的风声向他扑面而来。他侧身避过,弯腰快步走到自己受命守着的垛口,发现一个时辰前刚刚顶替自己的那个士兵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萧靖北轻轻将他扶起,震惊地看到他的左眼上深深插着一支箭矢,右眼睁得滚圆,眼角下流有一滴血泪,已经干涸,伸手一探鼻息,却是早已气绝。

  萧靖北只觉得全身猛地一震,大脑一阵发麻,眼睛里迅速涌上了一层水雾。他还记得换岗之前,这个士兵笑嘻嘻地嘱咐自己快点吃饱喝足了来换他,可是他还未等到这一刻就已经永远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萧靖北忍住悲痛,轻轻将这名士兵扶到一侧,自己蹲伏在垛口前,飞快地搭弓射箭,一支接一支地向着城下的鞑子射去。

  城墙下,王远和严炳正在不断的调度,指挥士兵和军户们将大量的撑杆、滚石、檑木、石灰运上城墙。城头上已经架好了十几口大锅,几十个士兵正在不断地添火加柴。锅里开始冒出腾腾的热气,里面或者是热水,或者是热油,此时已经烧开,正在咕咕地冒着泡。此外,还有上百个士兵手持撑杆,严阵以待,一旦鞑子的云梯搭上城墙,他们就会立刻用撑杆将它推开。若无法推开,其他的士兵便会将滚石、檑木、石灰、热水、热油等物向爬上云梯的鞑子砸下去。

  天空星光点点,地面上惨叫连连。城墙上已经燃起了许多火把,透过火光,可以清楚地看到黑压压成片的鞑子正拿着云梯向城墙前进,他们身后,弓箭手不停地将利箭射向城墙,为他们开道。城墙上的弓箭手们也不断地予以回击,阻止鞑子的进程。一旁的青云山无言地静静伫立,悲悯地看着发生在它角落下的这一幕人间惨剧。

  “大人,鞑子人数太多,是不是可以开炮了。”严炳登上城头查看了一下敌情,立即下来向王远禀报。

  张家堡的城头有两座炮台,虽然安在那里有几个年头,但是除了最开始试验式地放了一、两炮,以后再也没有启用过,搁在那里成了摆设。一是因为这几年没有遇到过大举进犯的敌人,二是这火炮射程有限,又不易调整方向,发射速度慢,装药操作复杂费力,往往还没有准备好,敌人就跑出了射程范围,所以派不上用场。此时,黑压压的鞑子扑来,这火炮却也正好可以发挥它的威力。

  王远重重点了点头,面色沉重之极,心里也泛着嘀咕,这火炮几年未用,前几日才将武器库中的炮弹寻出,也不知放了这么几年,还有没有效……正有些忐忑,却突然听到“轰——轰——”的两声巨响,好像春雷响彻天际。却见城墙外冒出一股浓浓的烟雾,听得到鞑子惨叫连连,整齐的脚步声也变得慌乱。

  宋芸娘躺在炕上,刚刚合上眼勉强入睡,突然被急切地锣鼓声、号角声惊醒。她猛然坐起,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背上涌入心头,又直冲头部奔去。她迅速披上棉袄,摸摸索索地点着油灯,快步走出房门,却见张氏、李氏等人也纷纷惊醒,都哆哆嗦嗦地出现在院子里。

  “鞑子攻城了?”李氏紧张地问。芸娘默然不语,只轻轻点了点头。她努力听着从城门方向传来的嘶喊声,试图想听到其中是否有萧靖北的声音,可是一切都只能是徒劳。

  王姨娘和萧靖娴也惊醒了,都战战兢兢地走出房门,看到芸娘等人已站在院子里,刚准备开口询问,就听得“轰——轰——”的两声巨响,地面都在剧烈地震动,屋顶上的瓦片、房屋上的门框和窗棱也在不停地抖动。

  众人都唬得吓了一大跳。“怎……怎么啦?是……是不是鞑子已经破城了?”李氏结结巴巴地问着,芸娘不语,面色极其惨白。

  这时,屋内传出了钰哥儿害怕的哭喊声,王姨娘急忙回房去照看哭闹的钰哥儿。

  此时,大多数人家都被惊醒,张家堡沸腾了起来。巷子里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急促而凌乱,其中还夹杂着孩子的哭嚎声,越发令许家小院里的几人心慌不已。

  “砰砰砰”,院门上传来急切的敲门声,张氏和李氏他们紧张得面面相觑,呆呆站着不敢移动。嘈杂的声响中,依稀听得宋思年的声音在门外喊着:“芸娘,是我。”宋芸娘心中略定,忙快步走过去打开门,却见宋思年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外,语气急促而颤抖:“鞑子攻城了,听说,死伤了好多。”

  李氏脸色一下子惨白,她紧紧抓住芸娘的手,身子不断地颤动。芸娘努力稳住心神,强作镇定,轻言劝道:“萧大哥吉人天相,定不会有事情的。”

  萧靖娴也忙说:“是的,是的,母亲,四哥武功高强,鞑子伤不了他的。”

  李氏略略心定,心里却仍是七上八下,她死死抓住芸娘的手,就好像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芸娘克制住内心的紧张,镇定地安慰李氏。

  宋思年看着这一屋子的妇孺,关键时刻发挥了他男子的作用,建议道:“要不,你们先躲到地窖里去,免得万一鞑子打来了来不及?”

  此话一出,李氏他们刚刚安定的心却更加慌乱,好像鞑子已经攻破了城门一样。萧靖娴更是转身就去手忙脚乱地掀地窖的盖子。

  李氏呆呆看了一会儿露在地面上的地窖门,失神地说:“这般明显的门搁在这里,我们躲进去也是枉然。万一鞑子真的攻城了,你还怕他们发现不了咱们?”

  宋思年闻言皱起了眉头,他想了想,毅然道:“放心,你们只管躲进去,我在门上面盖些木柴,这样鞑子就发现不了了。”

  宋芸娘大惊失色,急急问:“爹,那您怎么办?”

  宋思年不舍地看了眼芸娘,似乎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终是下定了决心,“爹自有办法,荀哥儿还在外面呢,我还要等他回来。”

  说话间,萧靖娴已经打开了地窖门,正准备跳进去,张氏急忙一把拽住了她。“进不得,进不得。这地窖里放了许多白菜、萝卜等蔬菜,关了一段时间,一下去就心慌气闷,要先通通风才行。不然的话,咱们没被鞑子杀死,倒先将自个儿闷死了。”

  宋芸娘叹了一口气,“爹,不要鞑子没有打来,咱们就自乱了阵脚。我听刚才那两声巨响,只怕是咱们城头上的那两座火炮发出的。你们听,现在外面的嘶喊声已经小了许多,八成是鞑子被火炮吓住了,说不定不久就会撤退。我们要相信萧大哥他们一定可以守住城门,对不对?”

  宋芸娘坚定的话语和镇定的神色带着一股神奇的鼓舞力量,令宋思年和李氏等人都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芸娘微微笑了,继续道:“不过,咱们还是要未雨绸缪,该准备的也不能少。我看,这两日就将地窖的门半开着通风,咱们再往里面放一些被褥、清水之类的必备之物,万一真到了需要躲进去的时候,也免得慌乱。爹,张婶婶,李婶婶,您们看行不行?”

  李氏等人连连点头。宋思年欣慰地看着芸娘,既为自己刚才的慌乱感到惭愧,又为女儿的临危不惧、泰然自若感到自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户小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