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户小娘子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月生春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5-04-28 21:39:48

  萧靖北一愣,忙拱手行礼,“在下萧靖北,见过钱夫人。”

  钱夫人笑了笑,“萧小旗,你和那宋娘子还真的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不知你们的亲事定在何时?”

  萧靖北想了想,道:“就在一个多月之后。”

  钱夫人还未开口,王远却大喝一声:“好!这日子选得好!到时候,赶走了鞑子,就办你的喜事,咱们张家堡也好好热闹热闹,去去晦气。”

  萧靖北难得的露出了几分羞涩之意,心中也甚是期盼能驱除鞑子,欢欢喜喜地办自己的亲事。

  三个人又聊了几句建娘子军和训练鸟铳手的事情,正说得热闹,突然,城门外穿来打斗和嘶喊的声音,随即,守城门的士兵大喊:“不好,外面有鞑子的埋伏,万总旗他们被缠住了。”

  萧靖北大惊,快步向城门跑去,已听见王远在大喊:“快,关城门。”

  萧靖北刚跑到门口,门已经紧紧合上。隔着一扇重重的城门,他听到外面的打斗和嘶喊声,似乎可以看到曾经和他一起站岗、一起说笑、一起战斗的那帮弟兄们此刻正无助地与鞑子厮杀,他们为张家堡战斗了许久,此刻也是为着张家堡出城清理瓮城,可是现在却被张家堡残忍地关在门外,陷入了不可知的绝境。

  这时,王远也来到了城门,萧靖北忍不住厉声问:“大人,为何要关城门,万总旗他们还在外面,您让我率一些弟兄去救他们吧。”

  王远摇了摇头,面上浮现一丝不忍,良久,才道:“鞑子既然留有埋伏,肯定不会只有几十个人。说不定我们一旦打开城门,就会有大量的鞑子涌上来。可恨的鞑子,竟是如此的狡诈。说来说去,还是我们太大意了啊……”

  萧靖北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死死盯住关得紧紧的城门,一股深深的悲哀和无力感涌上心头,不知不觉间,眼角渐渐湿润。

  这时,城墙上守卫的士兵跑下来对王远报告:“大人,发现城墙外还有不小的动静,潜伏在外的鞑子似乎人数不少。”

  王远一惊,立即命令所有士兵和军户们上城墙作战,好在大多数人都已经吃饱喝足,稍事休息后恢复了些许体力,便纷纷冲上城头,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宋芸娘刚刚从柳大夫和荀哥儿所呆的小院里出来。小院里的伤员比之前看到的多了数倍,已经挤得满满的,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芸娘见柳大夫和荀哥儿两人都忙得团团转,虽然神色疲惫,但精神状态尚好,她不好久待,便嘱咐了荀哥儿几句,转身出了小院。

  一出院门,便听到城门处闹哄哄的,芸娘心中一惊,拔腿向城门跑去,临近城门,听得城头上方又想起了火铳声。莫非鞑子又开始进攻了?芸娘心中一惊,她忙拦住匆忙经过身边的一名士兵,“这位兵大哥,请问怎么又打起来了?”

  士兵匆忙答道:“外面还有鞑子没有撤退。”

  宋芸娘大惊失色,“那刚才出城门的一小队士兵回来了没有?”

  这位士兵摇了摇头,语带悲声,“回不来了啰,一出门就遇上了埋伏在外的鞑子,只怕现在已经都不在了。”

  宋芸娘只觉得晴空一阵霹雳,她打了个踉跄,猛地往后退了几步,刚好退到了城墙边上,靠着坚固城墙的支撑才不至于瘫软在地。她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心中好似被生生挖走了一大片,既空又痛。她不敢相信,方才和萧靖北最后的分手竟然已经成了生离死别,她想到萧靖北看着自己的最后那一眼,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爱意,似乎可以融化最坚硬的冰山,滋润最贫瘠的土壤……芸娘慢慢滑落着蹲在地上,她抱着双腿,无声地痛哭起来。

  她突然想到,萧靖北不会这么快就离开自己,她一定要去救他。顿时,她只觉得黑夜中闪现了一丝亮光,芸娘站起来,拔腿就向城门跑去。跑到城门口,却绝望地看见城门已经紧紧关闭。芸娘冲上去疯狂的拍门,嘴里不断哭喊着:“开门,开门,我要去救萧大哥!”

  守门的士兵含泪拦住了她:“这位娘子,请节哀。”

  宋芸娘悲哀地看着他,眼中一片空洞,喃喃道:“你们为什么要关门?为什么要关门?”突然拼力捶起了这位士兵,大声骂道:“为什么见死不救?为什么?”

  士兵手忙脚乱的安抚她,突然,传来一声清亮的声音,“宋娘子,你怎么还在这里?”

  宋芸娘侧头看去,却见钱夫人一脸关切地看着她。宋芸娘心中一痛,忍不住凄声道:“萧大哥在外面,我要去救他。”

  钱夫人愣了愣,却悟了过来,她忙安慰芸娘:“宋娘子,请放心。你家萧大哥方才并未出城门,此刻他正在城头上防守。”

  “真的?”宋芸娘半信半疑地看着钱夫人。钱夫人郑重地点了点头,芸娘心头一松,身子便往下一软。一旁的士兵忙搀扶住她,“这位娘子,你那萧大哥刚才没有出去真的是大幸事,你就安心等他下来吧。”

  宋芸娘面色一红,她忙谢过了钱夫人,又对刚才被自己责骂和捶打的士兵再三道歉。

  这二人都不在意地笑了笑。芸娘便想上城墙去寻萧靖北,钱夫人明白她的想法,忙劝道:“宋娘子,现在不比白天,外面的鞑子并没有许多,就让他们男人去应付吧。我们女人偶尔也要躲在他们后面,享受他们的保护啊!”说罢握住芸娘的手紧紧按了按,似乎给她信心和勇气,芸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和钱夫人一起站在城门处等着。她听着城门外的惨叫声,想到虽然萧靖北没有出城,但他那帮兄弟却一去不再返,刚刚轻松的心情又沉重下来。

  好在外面的鞑子果真不多。阿鲁克下令撤退时,留下一部分人负责观察张家堡的动静,方才见有人出了城门,这些人便想趁机攻进来。谁知万总旗他们警觉,发现得早,王远又及时下令紧闭城门,此刻,他们见攻进城门无望,便抽身撤退,只可惜万总旗带领的那十几名士兵却永远地留在了城门之外。

  鞑子撤退后,有了万总旗他们的前车之鉴,王远再也不敢放任何人出城门。和万总旗相熟的将士们含泪登上城墙,望着城下黑漆漆的一片,除了呼啸的风声,再无其他的声响,他们知道万总旗和那十几名士兵已是没有生还的希望。

  伙头兵端着烧好的饭菜,肃穆地站在城墙上,颤抖着道:“万总旗,十几个弟兄们,饭菜做好了,还有点儿酒,让你们等久了。你们吃饱喝足了再上路吧!”说罢,将饭菜连着一壶酒慢慢洒下城墙。众将士都肃立在他身旁,望着暗黑的沉沉夜幕,仇恨的怒火在胸中熊熊燃烧。

作者有话要说:  

  ☆、阿鲁克的不甘(上)

  天空一片灰白,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飘飘扬扬,笼罩了整个张家堡。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昨夜突然降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了一个晚上,张家堡外的那一片凌乱的战场、布满尸体和残肢的原野,堡内被摧毁得七零八落的房屋、烧的焦黄的残桓断壁,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洁白的雪,张家堡内外一片白茫茫。

  大雪无私地覆盖了每一个角落,遮盖了所有的罪恶和丑陋,只剩下一片干净纯洁、美丽晶莹的世界。青云山早已覆盖了一层积雪,变成了“白头山”,饮马河更是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光滑如镜面。

  离张家堡不远处的一座帐篷里,阿鲁克呆呆地坐着,望着门帘外面漫天飘扬的大雪,突然猛然起身,将身前的小桌子一脚踢翻。他冲到门外,望着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张家堡城墙,面色阴沉无比。

  张家堡已经被阿鲁克的军队围了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里,阿鲁克向张家堡发动了无数次的进攻,有大规模的围攻,也有小队人马的突袭,可是张家堡的城墙犹如铜墙铁壁,始终捍卫在那里,屹立不倒。通过这一场场始终无法战胜的战争,阿鲁克不得不承认,保护着张家堡的,除了那无法攀越的高大城墙,似乎还有天意。

  阿鲁克曾经试过强攻。他让所有的士兵日夜不休地扑上去压着张家堡打,可是始终无法攀上张家堡的城墙。他不明白这小小的军堡为何会有源源不断的士兵走上城墙防守,他们的火炮和火铳更是威力强大,给自己的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阿鲁克也曾经试过巧夺。他试过钻地,通过挖地道深入张家堡内部,他们的军队曾经用这一招攻下了无数的城堡。可是,挖到半途,却发现张家堡地下到处是坚硬的巨石,无法继续前进。他也试过引水,可是好不容易将河道挖到了张家堡前,却天降奇寒,饮马河一夜结冰,阿鲁克又一次功亏一篑。

  最近几日,更是怪事连连。攻击的时候,好端端的楯车和投石机居然突然散了架。最倒霉的是,前几日,阿鲁克见张家堡久攻不下,便孤注一掷,将所有的士兵全部派出去攻城,可是后方突然无故失火,好几个装物资的帐篷被烧,搞得军心大乱,无心攻城。

  昨天,随军出行的祭师惊慌失措地禀报阿鲁克,他供在帐篷里的,他们至高无上的地神——纳赤该的神像,居然流出了血泪。祭师坚持说,这是神的旨意,要他们放弃继续攻打张家堡,否则伤亡会更加惨重。

  阿鲁克自是不会相信,可是,昨晚这一场大雪却令他不得不正视祭师的话。天气恶劣,又失去了粮草,昨晚更是有几个帐篷被大雪压塌,他的军队只怕无法继续支撑下去了。

  他盯着张家堡的高大的城墙,一口钢牙几乎要咬碎,他偏偏就不信什么天意!阿鲁克召集了所有的将士,他掏出了长刀,厉声道:“我们带来的粮食不够了,无法支撑我们回去。我们需要的一切都在眼前的那个军堡,里面有无尽的美食和美酒,还有无数的美女。你们是鞑靼最勇猛的战士,伟大的纳赤该神保卫我们战无不胜。今日,我们一定要将这小小的军堡拿下!”

  张家堡的城墙上,萧靖北静静站立,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他身上,很快落满了他的头盔和披风,好似披上了一层银甲一般。萧靖北望着这一望无涯的大雪,内心轻松而平静。他知道,这一场大雪加重了鞑子攻城的难度,说不定会让他们心生退意。

  这半个月来,萧靖北已经顶替了万总旗的位置,他晋升为总旗,负责城门的防守。因鞑子的攻击几乎没有停歇,为了应付他们的日夜进攻,萧靖北将守城门的士兵分成了日夜两班,轮流防守,以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和体力。他自己则是一直守在最危险、鞑子攻势最密集的城头,除了在城门下的休息室略略歇息,一次都未回过近在咫尺的宋家。

  半个多月里,除了守城的将士顽强抵抗,张家堡的全体军民也是齐齐上阵,尽管人员伤亡惨重,但好歹挡住了鞑子的攻击。

  前几日刚刚结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当时,鞑子压着张家堡打了许久,张家堡的军民体力耗尽,几乎快无法继续支持。暮色.降临时分,张家堡外突然冒起了滚滚浓烟,看其方位,正是鞑子帐篷驻扎之地。鞑子见后方失火,无心恋战,便匆匆撤退,这几日也没有什么动静,给了张家堡喘息的机会。

  这半个多月来,张家堡损失惨重,许多人家都遭到了鞑子投石机的重创。宋家损失了杂物间和半边厨房,许家倒塌了西厢房,最惨的是柳大夫家,不幸被火弹击中,烧了个精光。万幸的是,宋、许、萧几家并没有人员伤亡。

  每当鞑子开始攻城,堡内居民便如惊弓之鸟,迅速躲进地窖,一直到彻底安静才会出来。宋家和许家的地窖里都铺了厚厚的稻草和被褥,旁边堆放了干粮和清水,已然成为了第二个家。

  张家堡的娘子军终于组建,王远让堡内的女子自主报名,钱夫人从中选了55名身姿敏捷、有武功基础的女子。宋芸娘和许安慧都积极报名,并成功地被选入。钱夫人参照正规军队的编制,将这55名女子编成了5个小队,并任命了5个小旗,钱夫人自己则担任起总旗的角色。宋芸娘很幸运地被编入许安慧任小旗的那一只队伍。

  这支女兵队伍在抗击鞑子的进攻时,坚韧顽强,又谨慎心细,并不逊于男子。只是宋芸娘有了队伍的约束,倒是不能再像当初一样可以自行找到萧靖北陪他一起战斗,而是要听从钱夫人统一的调度和安排。两人虽然都在城墙上作战,但见面的机会却是极少,当日那一次的并肩作战竟成了唯一的一次。

  今日,钱夫人见昨晚这一场大雪,想着鞑子这几日应该不会贸然进攻,便命女兵们轮流休息,宋芸娘便留在了家中。

  此时,宋芸娘和王姨娘、胡氏在许家的厨房里忙活着,准备着烙饼和馒头等干粮。宋家的厨房已毁,幸好许家的厨房还完好无损。胡氏在柳大夫家被烧之时及时逃了出来,现在也搬到了许家。

  虽然宋、许两家储存了不少粮食,许安慧在封城之前又给他们送来了许多,但挡不住人口众多,存粮也是只减不增。同时,因为堡内一些军户当初将粮食送到靖边城去卖,导致现在大多数都存粮不够,而堡内的几家商铺趁机抬价,令贫苦的军户们越发难以支撑。宋思年心善,便将家中的粮食分送了一些给几家关系相好的邻居,越发令自己家里捉襟见肘。

  小孩子们倒是感受不到这些大人的苦痛,他们快快乐乐地享受着这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带来的惊喜和刺激。荀哥儿和钰哥儿正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两个小滚球在院子里奔跑,撒下欢声一片,给这战争中沉寂的小院也增添了几许生机和活力。

  柳大夫自开战后便留在城门处的小院救治伤员,从未回过家。荀哥儿也随他一起在外住了十几日,昨日柳大夫见伤员大多已经稳定,想着这几日无事,便放荀哥儿回来休息一两日。

  昨日荀哥儿回来后,宋芸娘见到他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她平时在城墙守卫时,常常寻机会去看望柳大夫和荀哥儿。宋思年看到十几日未见的儿子,却是激动地热泪盈眶。荀哥儿不但脸小了一圈,神情也成熟稳重了许多,这些日子见多了生离死别,他小小的脸上还多了一层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悲戚之色。昨日傍晚,他讲述了一些救治伤员时的见闻,惹得李氏、张氏等一众妇人频频拭泪,唏嘘不已。

  今日早晨,荀哥儿起床看见了满地的大雪,又恢复了他孩童的天性,拉着钰哥儿在院子里玩雪。他们堆了一个大大的憨态可掬的雪人,它有着黑炭做眼睛,红萝卜做鼻子,破竹筐做帽子,还斜插了两把破扫帚做手臂,傻呆呆地立在院子里,连这几日愁容满面的大人们看到了这可爱的大雪人,也忍俊不禁地露出了笑意。

  荀哥儿和钰哥儿堆完了雪人,又拿着竹竿去敲挂在屋檐下的冰凌,这些冰凌像一把把清澈透明的利箭,发出耀眼的光芒。荀哥儿举着竹竿用力敲着那根最大最粗的冰凌,钰哥儿捧着一个簸箕,在下面小心地接着,两个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期盼之色。

  宋芸娘刚刚从厨房里出来,便看到大冰凌已被荀哥儿敲断,“唰”地一下掉落,没有落到钰哥儿手里的簸箕里,却擦着他的头落到了地上,钻进了雪里,扎出了一个深深的洞。

  钰哥儿吓懵了,半张着嘴要哭不哭,荀哥儿忙弯腰安慰他。宋芸娘瞪了荀哥儿一眼,“带钰哥儿去玩点儿安全的游戏,小心别伤着了人。”

  荀哥儿吐了吐舌头,拉着钰哥儿跑了。芸娘若有所思的看着深深扎进雪里的冰凌,眼睛一亮,突发奇想。她想到这半个月来,张家堡用于砸敌人的滚石、檑木和石灰之类的物质都快耗尽,因万总旗的前车之鉴,也没有人敢去城门外寻找,这一场大雪却送来了新的物质。北方天气冷,冰雪难得融化,芸娘想,明日归队后就向钱夫人建议,多准备些雪球和冰块,到时应该可以代替滚石和檑木。

作者有话要说:  

  ☆、阿鲁克的不甘(下)

  正午时分,风势稍减,雪势也减缓了许多。晶莹的雪花在空中柔美的飞旋、飘舞,最后温柔地落在屋檐上、小巷里。街头巷尾,到处是一片晶莹洁白的世界,幽静而安谧。

  张家堡一些尚未摧毁的厨房里燃起了炊烟,袅袅升向天空,和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空中袅绕纠缠,为雪中的张家堡增加了几分仙境般的美丽和妖娆。

  所有人都以为今日这般大雪,鞑子绝对不会攻击。他们不愿再躲在地窖里啃着干冷的炊饼和馒头,便纷纷走进厨房,生起了旺旺的灶火。锅里热气腾腾,烟雾缭绕,人们满怀期盼地守在一旁,准备吃上一顿轻轻松松、热热乎乎的饱饭。

  许家的厨房里,宋芸娘煮了一大锅热腾腾的野菜粥,蒸了十几个大馒头,又炒了几个小菜。厨房里暖意融融。张氏他们便干脆在里面支了一张小桌子,一群人围在桌旁,或坐或蹲或站,一边烤着旺旺的炉火,一边说说笑笑地吃着。

  “芸娘,别再忙活了,快来吃吧。再不来就冷啦。”李氏看着还在灶旁忙活的芸娘,忍不住心疼地拍了拍她的肩。

  “马上就好,马上就好。您们先吃,不用等我。”宋芸娘炒好了最后一个菜,收拾完毕后才来到桌旁。

  王姨娘早已为她盛好了热粥,并让出自己的位置。

  芸娘笑着谢过,她端着碗,用筷子插了一个馒头,刚送到嘴边,还没有来得及咬的时候,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大地随之震动了几下,屋顶上的雪花扑扑地往下落。

  长达半个多月的轰炸之后,这种动静对张家堡里的人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般习以为常。宋思年等人已经不再慌乱,他们镇定自若地放下手里的碗,准备下到地窖躲藏。

  张氏、李氏、萧靖娴、王姨娘和钰哥儿躲进了许家的地窖,宋芸娘将地窖门关好,上面略略铺上些雪,稍作掩盖,又急忙同宋思年他们一起回到了宋家。

  宋思年和胡氏下了地窖后,急切地招手,要宋芸娘和荀哥儿快些进地窖。

  芸娘笑着婉拒了父亲,她蹲在地窖口,看着宋思年焦急的面孔,安慰道:“爹,我现在也是有军务在身的人了,怎能躲在家里。您放心,鞑子打了这么久都没什么事,此次有大雪相助,他们越发打不进来。”

  荀哥儿也和芸娘一样,拒绝躲进地窖。他同姐姐一起蹲在地窖口,低头看着黑暗里的宋思年,义正言辞地说:“爹,男儿当为国效力,我和姐姐一同前去。开战后,师傅那儿肯定又会忙不过来,我要前去帮忙才行。”

  宋思年看着这一对儿女,感慨万分,他嘴唇翕动了半天,最后只能吐出一句话:“你们万事小心!”危机当头,他一个壮年男子只能无奈地躲在家里,自己柔弱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却在前线效力,他心中既惭愧又尴尬,只能在心中暗暗为两个孩子祝福。

  宋芸娘合上地窖门,回房换上盔甲,带上大刀。她的盔甲是从鞑子尸体上剥下的皮甲,既挡寒又坚硬,只是有些大,芸娘便在停战的空闲里将它改小了几分。大刀则是萧靖北的武器,本来芸娘分到的是一把鞑子遗下的弯刀,已经砍出了好几个缺口,萧靖北担心芸娘不会使用弯刀,便不由分说地将自己的大刀换给了她。在现在这种军备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芸娘这一身已是极好的装备了。

  宋芸娘带着荀哥儿走到门口,刚刚推开院门,只觉得头顶一阵劲风袭来,带着逼人的寒意,还没有反应过来,却见一个巨大的雪球猛地砸到院子里,将那个雪人压得粉碎。

  荀哥儿看着那巨大的雪堆,目瞪口呆,有些不舍自己辛辛苦苦堆起来的雪人居然不幸中招。芸娘愣了愣,却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鞑子倒和她想到一处去了,都懂得就地取材。

  宋芸娘带着荀哥儿深一脚浅一脚,踏着积雪赶到城墙下时,许多士兵和军户们都已赶到,城墙下厚厚的积雪已被他们踩得一片泥泞。他们经过了这么多场大大小小的战争,此刻都有条不紊地奔赴自己的位置。

  一群群士兵中,身姿矫健的女兵们格外醒目。她们站在一起,一个个穿着和芸娘一般的皮甲,虽然所配的武器千差万别,有大刀,有长枪,也有弯刀,却都是英姿飒爽,精神勃发。同高大威猛的男兵们不同,这些女兵虽然身材小巧,但灵动敏捷,沉着心细,又懂得以巧取胜,以柔克刚,作战半个多月来,居然没有什么伤亡。

  一群女兵中,芸娘一眼看到了一身戎装的许安慧,只见她站在最显眼之处,正和一旁的郑仲宁在急切地说着什么。芸娘眼睛一亮,她和荀哥儿略略嘱咐了几句,便快步向他们跑去。荀哥儿也告别了芸娘,跑向医治伤员的小院。

  张家堡外的鞑子此次来势汹汹,带着必胜的压力和决心。阿鲁克已经没有退路,唯有进攻、进攻、再进攻,决意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张家堡。

  他们不畏暴雪,不惧严寒,楯车和战马很快将张家堡外那片洁白的原野踏成一片泥泞,向着张家堡紧紧围攻过来。

  张家堡内,城墙下的休息室里,王远有些焦头烂额。张家堡毕竟只是小军堡,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被兵强马壮、人数众多的鞑子军队压着打了这么半个多月,虽然还不至于粮绝,但已有些弹尽。鸟铳的弹药早已耗尽,火炮的炮弹也所剩不多。萧靖北的鸟铳队只能放下鸟铳,重新拿起弓箭,可是就连箭矢也即将耗尽。最为关键的是,张家堡的人员伤亡惨重,此时真正能够作战的已经不足六七百人,连阻止鞑子登城的滚石檑木也即将耗光。

  虽然就在一墙之隔的城外,散落了许多射出去的箭矢,还有大量的滚石檑木,可是有了万总旗的前车之鉴,又有谁敢贸然出城门去搜寻。好在城墙里面也有许多鞑子射入的箭矢,王远便命人将这些箭矢收集起来,再重新射向城外的鞑子。

  这一场厮杀又是打了个天昏地暗,张家堡苦于武器匮乏,有些难以支撑。好在这些日子,王远见夜晚天气寒冷,便每晚令士兵在城墙上泼水,令城墙上结了一层冰,加大了鞑子攀爬城墙的难度。昨晚这一场大雪后,城墙上的冰越发坚硬和光滑,一些鞑子在爬云梯的时候,无法在城墙上施力,再加上守城的士兵不断地往下砸雪球,鞑子再凶猛强悍,一时倒也无法登上城墙。

  火炮射出了最后仅有的几个炮弹,炮弹手看着空空的炮筒发呆,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萧靖北和弓箭手们将箭一支一支射向城外的鞑子,看着箭筒里越来越少的箭矢,心急如焚,偏偏越急越射不准。

  宋芸娘他们这些女兵们与一些军户中选出的辅兵们一起,负责守在城头上,挡住鞑子登墙,他们一边用撑杆推开鞑子的云梯,一边就地取材,滚了许多大雪球,代替巨石砸向鞑子,打得鞑子暂时还不能登上城头。可是他们毕竟是女子,体力早已不支,虽然兀自强撑,但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突然,有个女兵一时乏力,未能将登上云梯的鞑子推下去,却被他爬上来一刀毙命。这个鞑子登城后,又有好几个鞑子跟随其后爬上了城墙。一时间,城头上大乱,士兵们要腾出手来对付已经登城的敌人,便无法继续阻止城下的敌人,眼看着还有更多的鞑子即将登上城墙,张家堡岌岌可危。

  王远、钱夫人还有一众官员也已经登上了城墙,纷纷加入了与鞑子的厮杀。王远头发凌乱,脸上已被割破了一道血口,一边砍杀,一边嘶声大吼:“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弟兄们,和鞑子拼啦!”在他的带动之下,本已力竭的将士们纷纷振奋精神,抱着必死的决心,势必要拦住鞑子夺城。

  正在危急之时,远方传来隐隐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如闷雷,如擂鼓,击打在人们的心上。城墙上的人们一时忘了打斗,循声望去,却见东南方向,有大批的人马向着张家堡疾驰而来,带着凌人的气势、震天的吼声。马蹄下积雪飞扬,溅起一片琼花碎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户小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