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昭华未央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阿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7 MB   上传时间:2016-01-14 00:08:22

是以今日,窦充容乍听柔嘉落水,却不是同元氏在一起,反是同她自家挑的人,果然疼得肝胆俱裂。她毫不知情,那副崩溃的情态自然不是作伪的,瞧在陈淑妃眼中,这才将她哄住。

正因为窦充容的悲痛全不是作伪,再有前头种种情状,譬如玉娘因柔嘉教训景琰,便召她去合欢殿,这倒是不奇怪。可说是教训柔嘉,偏又赐了个会踢毽球的小宫人与柔嘉,这人又十分调皮不听教训等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连环上的扣子,单独一个扣看着可以说不算什么事儿,可一串儿下来,再加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宫人的尸身,只消心智不坚定的,看着这环环相连仿佛真情一般,哪能不心动,陈淑妃会上当也不全是她心急的缘故。

是以,玉娘没将柔嘉去她那里告诉窦充容却正是玉娘做成此局的关键所在。只是这个漏洞,若是叫有心人抓着,或者乾元帝日后自家想起来,多少是个麻烦。因此玉娘自家在乾元帝跟前将这段说了,依着乾元帝脾气,反会以为这不过是一时不仔细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倒更显得她坦坦荡荡。

玉娘做事从来喜欢一箭双雕,这时在乾元帝面前说了,一面能借此补过漏洞,一面又能以此为籍口不显得突兀地替陈淑妃母子求情,不然以乾元帝的多疑,自家贸然求情,只怕会留下祸殃。

果然乾元帝听着玉娘这话,倒是笑了与她道:“你倒是心善,方才还气得哭,这会子倒是巴巴地替人解释起来。”

玉娘玉面一红,低声道:“妾是瞧他们哭得可怜,又仔细想着妾也有过失呢,这才说上两句。且您就是瞧在吴王一片孝心,特特赶来替淑妃求情的份上,也饶淑妃这一回罢,再说,吴王下个月要成婚了呢,您处置了淑妃,吴王脸上也不好看呢,他到底是您儿子。”

以玉娘的聪慧,自然知道乾元帝已然疑心了景和母子,是以她在这时提着景和的孝心,又有意无意地提着景和及时赶到的事,其实尤其刻毒。且她又将景和的婚事提了一回,果然将乾元帝对景和的疑心又加深了些。

☆、第249章 无情

作者有话要说:  阿幂写到凌晨四点才写完。可惜网审不给改,只能等到现在。

PS,

感谢

随逸扔的一颗地雷。

玉娘从前要对付李源父女,固李媛不足为虑,可李源与唐氏一个老谋深算,一个尖酸狠毒,哪里是好对付的人,且乾元帝又生性多疑,玉娘虽外有赵腾周旋,内有陈奉为助,依旧可说是小心谨慎,一点不敢大意。因此景和母子几回算计她,她虽心知肚明,也不过随机应对反击,只腾不出手来主动出击。

好容易护国公府如今灰飞烟灭,李氏一门死尽死绝,可玉娘到底未尽全功,为着日后能雪恨,不得不依旧哄着乾元帝,眼见得后位将要入手。若是做得皇后,便是离着大功告成更进了一步,偏是这时闹出柔嘉的事来。

玉娘哪里想得到这居然是赵才人的促狭,只以为是景和母子两个要用柔嘉的性命来算计她,新仇连着旧恨,玉娘怎么肯放景和母子们过去。因此上这一局看着是冲陈淑妃去的,更是连景和也算计了进去。

只消乾元帝对陈淑妃发怒,就有人当着宫人太监的面儿做个私下谈论的模样,叫景和听见乾元帝要重责陈淑妃。若是景和来为陈淑妃求情,都不用她在一旁说甚,以乾元帝的脾气,十有八玖会以为陈淑妃今日污蔑她是与景和串谋好的,不然如何景和到得这样快。

更有甚者,乾元帝会以为景和与他身边的宫人交好,窥探他的动静。无论是哪个情况,以乾元帝的脾性都不能忍受。只要乾元帝心上对着景和有了这样的观感,景和的处境自然会艰难起来。

若是景和想避过叫乾元帝猜忌的命运,唯有不替陈淑妃求情,可从三皇五帝起始再到如今,再没有一个皇帝在做皇子时有不孝的名头。

景和即是冲着大位去的,怎么肯叫自家得个不孝的名头,是以便是景和知道替陈淑妃求情,可能引得乾元帝疑心,也不得不来,来了日后尚有转圜的余地,若是不来,便是前功尽弃。

是以,只消陈淑妃入了局,景和便再难从此局中全身而退。如今仿佛是苍天有眼一般,还不待玉娘递出消息去,景和竟是自家送上了门,倒是省了玉娘许多手脚去。

说来皇子们对大位有些心思倒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便是乾元帝当年为着太子位也与齐王明争暗斗了场。可事易时移,等乾元帝自家做了皇帝,看着自家正当壮年,陈淑妃与景和就为着大位百般计算,哪能高兴得起来。

又说景和与陈淑妃母子两个看着乾元帝与玉娘相携离去,在屏风后絮絮私语,却是听不清说得甚,两个都是心中忐忑不安,碍着殿中服侍的宫人太监众多,母子两个不能说话儿,只得远远地互相交换个眼色。

在陈淑妃,从前以为景和一心巴高望上,眼中并没有她这个母妃,今日看着景和为给她求情,将额头都磕破了,心上即悲且喜,各种滋味都化作了珠泪,滚滚而下,将她跪着的那片地毯都打湿了。

景和虽恼恨着陈淑妃短视莽撞不肯听劝,以至于惹下这样大祸来,到底是母子连心,看陈淑妃哭得可怜又哪能不动容。更有,他看着乾元帝与玉娘絮絮了许久,心上也有忐忑,不知他那番解释乾元帝是信还是不信,若是信了还好说,若是不信,说不得母子俩都脱不了身。到了这时,便是景和再有绮思也要怨恨玉娘狡诈无情,无端端地设下这个局来害他。

正当景和与陈淑妃母子不安之时,就看着乾元帝与玉娘两个携手出来,一个儿龙章凤姿一个儿娇柔婉约,一眼瞧过去恰似一对璧人,看得母子两个刺目不已。只是祸事将临,两个一点痕迹也不敢露出来,一并端端正正匍匐在地,等着乾元帝发落。

乾元帝西安在宝座上坐了,先将景和的背影看了看,脸上微微一笑,倒是和和气气地开了口:“你抬起头来,叫我瞧瞧你额头上的伤如何了。”景和听着乾元帝这句,顿时如堕五里雾中,摸不清乾元帝心思,只照着乾元帝吩咐将头抬了起来,却惊愕地看见,乾元帝脸上竟是现出一抹笑来,双眼在景和额上看了看,温声道:“一会请个太医瞧瞧,你原本生得好相貌,若是留了疤,倒是可惜了。”

景和再是有计谋,到底是不足十七岁的少年,哪是乾元帝的对手,叫乾元帝搅得迷迷糊糊,连方才想好的计较都忘在了九霄云外,带了感激地俯首称是。

可陈淑妃到乾元帝身边将近二十年,知道乾元帝这时越和气,一会子翻脸便越无情,正想开口提醒景和一二,却已是来不及了,只听乾元帝含笑道:“方才你宸母妃苦苦劝朕,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你母妃从前并无过犯,今儿不过是一时糊涂,劝朕给你们母子个改过的机会,朕细想着倒也有理。”

景和听着乾元帝这几句话不禁抬头瞧了眼玉娘,却看着玉娘黛眉舒展,明眸流眄,口角边带着些笑意,心上就是一沉。她素来是个睚眦必报的,今日他母妃欲陷她与死地,以她的性子,怎么可能求情,只怕是别有用心。

果然就听着乾元帝道:“朕想着,只是你即孝顺,肯替你母妃周全,朕岂有不成全你的道理?”

陈淑妃原就后悔自家失足上了玉娘与赵才人的当,以至于连累了景和,这时听着乾元帝这句说话,竟是放过她转而处罚景和的意思,心下大急,顾不得会惹怒乾元帝,往玉娘面前膝行几步,苦苦哀求玉娘高抬贵手,却听着乾元帝与她道:“陈氏,朕以为你也是个慈母,不舍得景和替你受过,如今看来,朕的所料果然不差,你也不用纠缠宸妃,朕不叫你失望便是。”

陈淑妃与景和都是识时务的人,听着乾元帝前后两段说辞十分刻薄,全然不象人君的口齿,知道定是那位娇怯怯软绵绵地宸妃娘娘以求情为名行挑唆之实,引得乾元帝冲冲大怒,自家若是再说话,必定罪上加罪,果然不敢再出声,只等着乾元帝发落。

说来乾元帝多疑善怒,因疑心着景和母子居心叵测,便要给他们母子一个教训。一来,他是煌煌天子,从来只能他予人的,不能叫人谋算他的;再有也是为着回护玉娘,要杀鸡儆猴,叫未央宫中其他人不敢对玉娘再生出心思来。

也亏乾元帝想得到,只说是景和即是替母赎罪,便暂缓婚期,着景和在吴王府闭门思过,无旨不得擅出。

景和自是明白他叫乾元帝这一关,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出来,即出不来,便不能领实差,倒叫景淳那个蠢货抢了先去。经了此事,前朝那些大臣们,只要灵醒些的都能知道他不得圣意。等他再能出府,只怕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早做了鸟兽散,自家这两年的辛苦,在乾元帝的一道旨意下不见了大半,景和哪能不恨,只是当着乾元帝的面儿,还得恭恭敬敬地领旨谢恩。

而陈淑妃嫉妒成性,实非淑贤,不堪配淑妃位,瞧在景和面上,从宽发落,贬为婕妤,在承明殿闭门思过,无旨不得擅出,无旨不得探望。

说来陈淑妃当年虽是无宠,可乾元帝践祚之后,瞧着她诞育皇次子的份上,初封便是九嫔之一的充媛。不想乾元帝无情若此,径直将她的份位降得比初封还低,日后她又拿着什么面目在未央宫中走动。更有高贵妃如今视她为仇寇,看着她势败还能不踩上来?故此陈婕妤听着这道旨意,却是哭也哭不出了,几欲晕过去。

又说陈婕妤因有景和求情,勉强还保住了个婕妤位份,没落入永巷。可事件当中所涉及的赵才人。月桂、元氏等却是更凄凉些,全数赐了毒酒白绫。其余的朱氏、罗氏、平氏各打二十板子,而后撵出宫,终身不得叙用。倒是窦充容,乾元帝怜她受了这番惊吓,待柔嘉又当真是一片慈母心肠,倒是升了升窦充容,将她迁至九嫔之首的淑仪位上,这是后话,表过不提。

又说陈婕妤回到承明殿,早有内给事在承明殿候着,将陈婕妤被封为充媛、修媛、淑媛、淑妃时的金册收缴之余,举凡礼服、常服、头面、铺盖、铺盖陈设,乃至使唤的宫人太监都要按品秩更改减少。

陈婕妤在宫中这些年,早将承明殿收拾得铁桶一般,虽不好说人人的她的心腹,可也是使惯的,这时蓦然收去了大半,不惯少了人服侍是一桩,叫陈婕妤忧心的却是这些人中有人多多少少替她办过见不得光的事儿。若是其中有人拿着自家的秘密向宸妃投了诚,或是告诉了高贵妃知道,只怕这婕妤的份位也保不住,故此陈婕妤心上忧虑,竟就病倒了。

当陈婕妤还是淑妃时,得病有御医伺候,如今降为婕妤,也一样有太医伺候脉息。可陈婕妤虽病,因怕叫乾元帝或者宸妃知道了,说她心怀怨望,竟是连太医也不敢宣,只是哑忍,拿着从前多下来的温补理气方子来吃,可药不对症,这病又怎么能好,这一拖就是两三个月,直至晋王景淳完婚前夕,才算是痊愈。

又说陈婕妤这一倒,顶欢喜的倒不是玉娘,而是高贵妃。在高贵妃心上,陈婕妤母子是害死她幼子景明的元凶,若是乾元帝将陈婕妤打入永巷,她也不好过去作践一二,如今陈氏降为婕妤,依旧在承明殿中住着,倒是方便她出气,只可惜乾元帝曾下旨不许探望,高贵妃也只好望殿兴叹。

☆、第250章 拜见

又说因乾元帝早赐下王府,是以景淳成婚是在晋王府,礼成次日才进宫叩见乾元帝。有着景和例子在前,乾元帝如今瞧景淳倒是顺眼了不少,又看徐氏虽是貌仅中人胜在温和柔顺,跟在景淳身后亦步亦趋,连着头也不敢抬,倒是还温言嘉勉了几句:“你们好好的,朕也就喜欢了。”徐氏恭声答应。乾元帝又与景淳道:“你与徐氏的婚姻,宸妃颇费了些心思,你们先过去给她磕个头,再去给你母妃问安。”

要说若玉娘已封后,说不得要与乾元帝一起受儿子媳妇的叩拜,可如今她依旧是宸妃,虽权柄如同皇后,到底名分差了些,景淳又不是她亲子,若是没乾元帝这句话,景淳夫妇倒是不用过去拜见。可有着乾元帝这话,景淳与徐氏两个只得转往合欢殿拜见玉娘。

景淳从前对玉娘倒是平平,不甚喜欢也不恶她,后来教玉娘搭救了回,又听高贵妃说了几回:“宸妃这人,你不去惹她,她也不会来惹你,胜过陈氏多少。”便对着玉娘高看了眼,这回去拜见玉娘,虽是领的乾元帝的旨意,就景淳本意来说也没甚不喜欢,倒还提点徐氏道:“莫看宸妃年轻,陛下素来爱重她,要礼数周到,不可轻忽。”

徐氏真是个温顺的,听着景淳这些话,忙道:“是妾知道了。”景淳听说,将徐氏看了眼,见她态度恭谨,倒也满意。

片刻,景淳与徐氏就到了合欢殿,因乾元帝出去前特与玉娘提过一笔,要使晋王夫妇来合欢殿拜见,是以早遣了内侍在合欢殿门前等候。在殿门前的内侍是金盛的徒弟,因是小雪这天生的,便叫了雪生。雪生看着晋王与一身着王妃服色的女子到了殿前,忙过来行礼:“奴婢雪生叩见晋王,晋王妃,好叫王爷王妃知道,贵妃娘娘也在呢。”景淳听见高贵妃也在,脸上露出两分惊异来。

却是高贵妃虽也能在昭阳殿受儿子儿媳的礼,到底知道自家儿子的毛病,怕他性子上来不管不顾地冷落了徐氏,徐氏在宫中露出委屈来倒是不好。

只她再担忧也不敢去乾元帝那里打搅,又知乾元帝必然要给宸妃体面,叫景淳夫妇来给她磕头的,所以换了吉服特地赶了来合欢殿,又与玉娘笑道:“不怕娘娘笑话,妾心上有些忐忑。”说了禁不住盯着玉娘身上的服色瞧。

说来玉娘这个宸妃是乾元帝特设,当时礼部为着宸妃服制仪仗费了许多劲,乾元帝只是不满。后头 还是在宗正楚王的提点下比着皇后服制来的。一般服翟文赤质的袆衣,五色十二等,青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色做朱红,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三行翟文。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青色革带,白玉双佩,大绶二,小绶三,间施玉环三,着青袜、青舄,舄上也加金饰明珠。唯一差别的是皇后凤冠是九龙四凤冠,而宸妃凤冠为七龙四凤,只是这样小小的差别,乍眼看去也难发觉。高贵妃虽早知自家大势已去,看着玉娘这一身,也免不了有些艳羡。

高贵妃才坐了没一会,听着雪生报进来说是景淳夫妇在殿外候召,高贵妃立时站了起来,险些脱口而出说一句:“还不宣进来。”,所幸她还记得这是在合欢殿,只得悻悻住了口,又与玉娘道:“妾莽撞,娘娘勿怪。”玉娘将高贵妃看了眼,罗袖掩口而笑:“怨不得上我这儿来呢,原来是等急了。”又转与雪生道,“请晋王晋王妃。”

高贵妃听着玉娘这句,这才坐下,脸上却是要笑不笑,隐约带些愁容,直至看着景淳与徐氏两个一前一后地进来,前头的景淳身着郡王吉服,显出长身玉立来,脸上虽不见笑容倒也不见不喜,忙去看落后景淳一步的徐氏,见徐氏脸上略带几分羞色,眉角眼梢又有些□□,显见得昨儿是圆了房的,这才松了口气。

景淳与徐氏先给玉娘见过礼,又转去拜见高贵妃,一样都是拜了四拜。高贵妃起先只忧心景淳依旧不喜女色,不肯沾徐氏的身,等看着景淳与徐氏虽算不上恩爱却也和谐,便将心放下了,含泪一手扶起一个,又与景淳道:“我看着她是个懂事的,你可不要无事欺负她,早早地开枝散叶才好。”徐氏听说脸上一红,飞快地瞧了景淳一眼,将头低了下去。她容貌平平,脸上这一红,倒也生出几分颜色来,只可惜景淳一眼也没看过去,只是眼观鼻,鼻观口地道了声:“是。”竟是没瞧徐氏一眼。

高贵妃看在眼中,便知道景淳虽与徐氏圆了房,情分却少,到底她是做人母亲的,哪有不希望儿子媳妇和睦的,见此情形心上不免叹息了声。

又说,合欢殿中服侍的宫人太监是按着椒房殿配置的,虽是人数众多,却是鸦雀不闻。忽然从后殿传来脚步声,格外地清晰。徐氏是新嫁,听着这个动静不免诧异,不禁抬眼看了看景淳,指望着景淳给个解答,不想景淳却是端坐在椅上,仿佛无知无觉一般,徐氏心上略略失望,正要将眼光收回,就看着殿后奔出来个女娃娃,身量儿极小,不过两三岁模样,双丫髻上系着红绳儿,颈上带着璎珞,雪白皮子,叫身上红锦衣一衬托,粉妆玉琢一般,却是景琰。

玉娘笑叱道:“你这孩子一点子规矩也没有,这样就跑出来了?”又指了高贵妃与景琰看,“这时高母妃。”景琰摇摇摆摆地走到高贵妃面前,翻身拜倒,奶声奶气地喊了声:“高母妃。”只这一声,就招得高贵妃两眼通红。

玉娘只做没看着,又指了景淳与景琰道:“这是你大哥哥和你大嫂。”景琰却是盯着景淳看,景淳也将景琰看了看,脸上带出了笑,微微向前倾身道是:“四妹妹?”景琰将景淳看了会,象是不喜欢一般,又转眼去看徐氏,不想她倒似对徐氏有些兴趣,绕开景淳跑到徐氏膝前,小手搭在徐氏膝盖上,仰着小脸道:“抱我。”

这话说得颐指气使,也亏得景琰模样可爱,不独不叫人觉着她无理,反显出一派纯真来。徐氏转头去看宝座上的宸妃,却见宸妃掩唇笑道:“这孩子倒不怕生,她即叫你抱,你抱就是了。”徐氏这才小心翼翼地将景琰抱到膝上,扶着她坐稳,才抬起头,却见坐在玉娘下首的高贵妃两眼晕红,眼中波光闪闪,象是含满了泪一般,一时诧异起来。

徐氏哪里知道她婆婆高贵妃这是想起了夭折的景明。却是景琰不独与乾元帝一日生辰,连着容貌也像乾元帝,而子景明,一般容貌肖似乾元帝,是以这兄妹俩个容貌其实很有几分相像,故此景琰一出来,高贵妃便有些怔忡。

更有景明极小时也是这般叫人抱的,今日景琰再做出来,仿佛景明重生一般,看在高贵妃眼中,可不是心如刀绞。只她到底知道今儿是景淳的好日子,哭不得的,是以强把眼泪忍了,与徐氏道:“这是宝康公主景琰,你宸母妃所出。”

高贵妃虽是强忍悲痛,说话的声音还是带了些颤抖,旁人不知道缘由,景淳怎么能不明白,莫说是高贵妃了,便是景淳,蓦然看着景琰时,也是心上一荡,这时听着高贵妃语带哭声,只怕高贵妃在合欢殿哭出来,惹得宸妃不喜,还得强做笑颜,与把玩着徐氏身上佩玉的景琰道:“四妹妹,我是你大哥哥,你记得吗?”

景琰闻言复又抬起头瞧了瞧景淳,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景淳便笑道:“你这是记得还是不记得呢?”景琰便以瞧笨蛋的眼神瞧了瞧景淳,道是:“母妃说过了。”这意思却是玉娘才说过他是大哥哥,他这就不记得了,可不是个笨蛋。景淳听着,丝毫也不着恼,反是哈哈一笑,一面探手在景琰头上轻轻摸了摸。

徐氏哪里知道景淳待景琰温和的缘由,只以为景淳是个外冷内热的性子,如今是俩人陌生,日后相熟也就好了。想在这里不禁含笑将景淳看了看,见景淳要抬头的羊脂,脸上一红忙又将目光转了开去。

又说高贵妃只觉得景琰便是说话的模样也有景明的影子,心上疼得翻江倒海一般,哪里还坐得住,匆匆站起与玉娘道:“娘娘,妾也见过景淳夫妇,不便再叨扰,妾告退。”不待玉娘说甚,也不与景淳说一句,转身就走了出去。

高贵妃脚下走得飞快,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赶她一般,却是高贵妃生怕自家在合欢殿再呆下去便会哭出来不得不仓促离去。

只说高贵妃出了合欢殿上得肩舆,便再也忍不住泪水,把脸埋在袖中痛哭了场。抬肩舆的太监们听着高贵妃哭得可怜,一个个屏息凝神,格外加着小心,只怕将肩舆抬得摇晃,惹得高贵妃不喜欢。

不想肩舆还未到昭阳殿,高贵妃的哭声就收住了,她将脸从袖中抬慢慢地起。高贵妃哭了这一场,已是满脸的泪痕,却是双眼灼灼地与扶轿的内侍道:“叫小厨房蒸一笼喜饼。”

☆、第251章 册后

却是高贵妃在合欢殿见着景琰便想起来了景明,景明是她幼子,高贵妃疼他比爱惜景淳更甚。景明死的蹊跷,与高贵妃来说,正是剜心之痛,虽知道陈氏母子大有嫌疑,偏又没个实证,不能拿他们如何,只得强自忍耐。好容易看着陈氏母子陷害宸妃失了手叫乾元帝责罚了,自然称心。再看陈婕妤虽还有婕妤份位,景和也依旧是吴王,可乾元帝已十分不喜她们母子,不然趁着景淳大喜就好放他们母子出来了,如今依旧关着,圣意不问可知。

又说乾元帝虽下旨不许人探望陈氏,可没说不许人送东西去,是以高贵妃便命人新蒸一笼喜饼送往了承明殿,又令宫人与陈婕妤道:“昨儿晋王大喜,贵妃不见婕妤,甚为挂念,特赐喜饼与婕妤,也叫婕妤沾沾喜气。下回便是吴王了。”

从前陈婕妤还是淑妃时,高贵妃要给她东西,只好说个送字,如今陈淑妃降为婕妤,高贵妃便光明正大地用上了“赐”字。而景和这一关,什么时候能出来,且不一定呢,是以高贵妃将“替母受过”还在禁足的景和也比了出来,故意叫陈婕妤刺心。

若是陈婕妤那时没上玉娘的恶当,景淳景和两个成婚也是前后脚的事。陈婕妤也依旧是淑妃,哪里要拜谢贵妃赏赐。可陈婕妤偏就上了玉娘的当,以至于连累了景和,是以陈婕妤这些日子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懊悔,再叫高贵妃这一激,更是险些儿厥过去。

可说到底,陈婕妤也是个有耐心的,知道高贵妃是故意气她,便不肯叫高贵妃如愿,咬牙拜谢,又强笑道:“妾昨日未能恭贺晋王大喜,引为遗憾,不想娘娘倒还记着妾。妾拜谢娘娘赏赐。只望晋王与王妃夫妇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往承明殿颁赏的宫人回去将陈婕妤的话学了高贵妃知道,高贵妃听着这些,只是冷笑道:“好个陈婕妤,事到如今还不肯安分哩!”高贵妃是知道景淳病根的,今日又看景淳与徐氏之间淡淡的,再没有新婚夫妇的娇羞甜蜜,心中多少有些失望,再听陈婕妤这番话便以为陈婕妤这是讥讽景淳好男风,诅咒景淳与徐氏无儿无女,因此更恨陈婕妤。

却不晓得陈婕妤那番话不过是没话找番话说,高贵妃即赏喜饼与她,她拜领之余少不了要说几句恭贺的话,可她叫乾元帝关着,又从哪里知道景淳与徐氏之间关系平常呢?说来这也是陈婕妤与高贵妃之间心结深深的缘故,是以平常的话也能往恶处想。只是高贵妃与陈婕妤两个都不知道,今日竟又是玉娘故意为之。

说来虽是一样的执掌宫务,在李媛还是皇后时,便是她叫乾元帝收缴了所有册宝,可皇后之名还在,玉娘执掌宫务便是个代掌,便是有乾元帝在后支撑,多少还有些人以为玉娘不是正统。如今李氏不独被废,更是一命呜呼,玉娘便是未央宫中第一人,这代掌宫务上的代字便去了。休看这一字之差,正是代表着名正言顺和政令上通下达。

是以如今玉娘可说是将未央宫牢牢掌握在手上,高贵妃从合欢殿出去做了甚,陈婕妤又说了甚,立时就有人报到了玉娘跟前,金盛与珊瑚两个听说,都是堆了一脸的笑,与玉娘道:“娘娘果然神机妙算。”

却是玉娘听着乾元帝言说,要使景淳夫妇来合欢殿拜她才生出的主意。说来,高贵妃虽是景淳生母,可帝宠不如她,位份不如她,因此受景淳夫妇拜见的次序必在她之下。而景淳从前好男风,如今如何还不知道呢,高贵妃是个性急的,必不能在昭阳殿久候,多半会跑来她的合欢殿等候景淳,也好早些见面,这正是人之常情。

而高贵妃一生两子,景淳如今成亲,可景明却是早早没了的。景明形容肖似乾元帝,景琰也一样肖似乾元帝,尤其幼童男女不分,这兄妹俩自然相像。故此玉娘有意要叫高贵妃见一见景琰。在长子成婚的当口,见着肖似幼子的孩子,高贵妃怎么可能不心伤。

便是高贵妃不来也不打紧,还有景淳呢。景淳虽是好胜暴躁,可同母兄弟情分上却是极好的。且景淳叫乾元帝关入掖庭时景琰尚未出生,过得这一两年,景淳的性子也养得稳重了许多,除着去见高贵妃,竟是绝足不往后宫来,是以景淳竟是没见过景琰的,这回蓦然见着景琰,哪能不勾起对景明的旧情来?是以便是高贵妃今日不来,景淳依次去拜见她的时候,也会将景琰提一笔。

以高贵妃对景明的疼爱,叫她想起这事绝不肯轻易放陈婕妤过去,而以陈婕妤才在自家手上吃了这样大一个亏去,再叫高贵妃一刺,两下里一夹攻,除非陈婕妤真是个泥人木偶,不然绝不能沉得住气,必定要出言还击一二,不怕这俩的仇怨不更深一层。

事态果然如玉娘所料,几乎不差分毫,玉娘听着也不过一笑道了句:“贵妃果是真性情。”也就罢了。

又说乾元帝见完新婚的儿子媳妇,又召见完大臣,便使如意将玉娘接过来。乾元帝看着宫人们将玉娘扶下肩舆,他本来就喜欢,见玉娘脸上还带些欢喜,更加得意起来,竟是亲自过去将玉娘扶下肩舆,拉了玉娘的素手将她引到殿内,自家在书案后坐了,指着案上一叠奏章与玉娘道:“好孩子,我有些眼睛疼,你念与我听。”说着便闭上了眼,靠向了椅背。

玉娘见乾元帝脸上有喜色,心上暗暗纳罕,景淳并不是他心爱的孩子,他成个亲罢了,如何能喜欢成这样?虽玉娘有些奇怪,可从前这样的事也有过,乾元帝偶有头疼眼花,懒得看奏章,便捉了玉娘来念与他听,是以玉娘也不以为意,取过奏章来,慢慢念与他听。又依着乾元帝的意思,将“可”“允”的放在左面;将“再议”的放在中间;要驳回的放在了右边。如此一连念了七八本,待玉娘拿起第九道奏章,才念着:宗正臣楚王刘殷、尚书令臣华蕴,而后就没了声。

乾元帝这才张开眼,笑嘻嘻地一伸手将玉娘拖入怀中,双手抱定:“我的儿,怎么不念了?”玉娘注目瞧着手上的奏章,却是楚王与尚书令,领着吏部、礼部、兵部、工部四部尚书,并十数命官员等联名上奏,恳请乾元帝早立皇后。

奏章上道是,先是以景淳择妃入手,感叹了回因无有国母,以至于为皇子择妃这等大事也是由妃子庶母出面。皇子与皇子妃是君,妃子是臣,由臣择君有损国体。又援引李庶人为戒,直道民间夫妇失和也有损人伦,甚而生祸,何况皇家?是以立后虽是国事也是乾元帝私事,总要圣上自家如意才好。虽未明说恳请立玉娘为后,可这话里话外的无非是与乾元帝道:您老喜欢哪个就哪个罢,早立皇后早完事。

却是乾元帝看着这道奏章便有意要哄玉娘喜欢,这才接了玉娘过来,又假托眼睛痛,要玉娘念奏章与他听,也好叫玉娘亲自看见群臣们请立她为皇后。果然玉娘念着这道奏章时,即喜且羞,其娇媚婉转之态令人心醉,乾元帝十分得意,抱着玉娘道:“我的儿,你说这奏章是搁哪里?”

玉娘心上跳得厉害,耐也耐不住,玉面上都红得透了,细白的牙齿咬着下唇,瞟了乾元帝一眼,盈盈秋水眼中仿佛要滴出水来,看得乾元帝心上软成一片,不舍得再逗她,将奏章从玉娘手中抽了出来,摊在案上,提起笔蘸上朱砂在奏章后写道:“宸妃谢氏少而婉、长而贤明、贵而不恃、谦而益光、存有懿范,可立为皇后,宜令所司择日册命。”当时便令如意唤舍人进来,将奏章送出。

原是今次尚书令与楚王,礼部三个会上奏是受了乾元帝暗示。说来宗正楚王与礼部尚书两个是领教过乾元帝对宸妃的偏爱的,当日为着给谢氏体面,特设了宸妃位给她,一概仪制都是比照着立后来的,是以等李氏一废,这俩就都等着乾元帝几时下明旨立宸妃为后。故此前段日子,乾元帝在朝上露出要立宸妃为后,朝臣们反对时,这俩私下道是:“若是由圣上立了宸妃为后,倒是太平。若是从此不立后,也罢了。可要真另择了淑女为后,只怕就是第二个李庶人,何苦来哉。”是以这俩人倒是一声未出。

等乾元帝一递过眉眼来,这俩倒是接得快,借口也找得好,果然奏章才送上去,乾元帝当日就批了下来,上头夸玉娘的那二十个字便是给礼部日后要拟的册后诏书奠定了基调。由礼部尚书亲拟,由乾元帝亲自润色,一篇骈四俪六的册书极尽溢美之词。

作者有话要说:  诏曰:

天地配序,成化两仪。王假有家,道在伉俪。姜嫄佐喾,二妃兴妫。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壸。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宸妃谢氏,承戚里之华胄,升后庭之峻秩,贵而不恃,谦而益光。以道饬躬,以和逮下,四德粲其兼备,六宫咨而是则。法度在己,靡资珩佩;躬俭化人,率先絺纮。行合礼经,言应图史。宜配天祚,正位坤极。以册宝册立尔为皇后,聿观福履之成,勉嗣徽音,用赞和平之治。钦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昭华未央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