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旺夫命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南岛樱桃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36 KB   上传时间:2019-01-11 15:58:31

  卫成出宫之后,乾元帝还在琢磨卫成当日说借力打力,真是个好办法。

  像这回派上用场的大将军,不愧是个带兵打仗的粗人,他当晚差点没气死国丈,说太傅还是文臣,教出来的孙子比武将家的还悍,真是开眼界了。

  本来觉得很不容易办成的事这么简单就成了,让皇帝好一番感慨,觉得像这种得用的人多几个,他能少操许多心。

第104章

  上年末卫家添亩,倒没买到吴婆子想要的那么多,也花去不少钱。眼看积蓄薄了,她心疼,心疼了没多久,三儿子就拿着官票回来。

  本朝官票最低面额一两最高百两,就百两的皇帝赏了卫成十张,等同于千两雪花银。

  要是富商巨贾,也看不上这点钱。

  卫家穷,对比那些高门大户住着的可以说穷得叮当响,千两银子拿回来,家里人震惊了。

  “我的个乖乖,这么多钱!这哪儿来的???”

  “皇上赏的。”

  吴婆子嘿了一声,说:“正经当上官是不一样,过个年朝廷给发这么多。”说着她还回忆了一通,讲民间过年就没这么实惠,走亲家就提只鸡。千两银子,这能用多少年?!

  姜蜜也笑成月牙眼:“怕不是发的过年钱,相公也才六品就拿这么多的话,一品大员得了?”姜蜜说着看向卫成,问他又为皇上办成了什么好事?

  “也不过几句话的事,前段时间皇上碰见个麻烦事让我说一说,我就讲了两句,现在事情办成了。”

  吴婆子怪好奇的,问啥事儿啊?

  “朝廷上的事不方便说,娘把官票收起来吧,找个地方放好,别让虫蛀了也别受潮。”平白得千两银子的赏卫成也是满心感慨,心想真难怪皇上能成事,他把人心摸透了,瞌睡就给你送枕头,你不得死心塌地为其卖命?像卫家这个情况,赏别的东西还怕保管不好,给银子帮大忙了。

  “前头才置了二十来亩地,我接着寻摸,这个家总得慢慢兴起来。”现在二十亩,以后就能有五十亩一百亩,有那么多地家里人再多也不怕饿肚子,子孙要读书也不需要为笔墨束脩犯愁,卫老头觉得这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生活。早年咬紧牙关也要送老三去读书,这事作对了。要不是他出息,地里刨食就只能糊口,发得起什么家?

  想想原先家里那十几亩地,是从牙缝里省,省出来钱一亩亩添的,哪像现在,一买二十多亩也不至于伤筋动骨,积蓄才少了一点,转身又得千两赏钱。

  吴婆子藏钱去了,卫老头完全沉浸在他幻想的美好未来里面,姜蜜想起之前冯掌柜上门说京城里风向不对,问男人听说什么没有?

  这没什么不能说,卫成喝口茶润了润喉咙,告诉家里人太傅辞官了。

  在普通人看来,没点岁数能当上太傅?既然岁数在那儿,告老还乡不是寻常事?人又不是铁打的,有几个能拼到七老八十?所以卫成乍一说,他爹他媳妇儿都没领会到。

  他又道:“太傅是皇后娘娘的父亲,也才刚过知天命之年,岁数不算太大。”

  “那他辞什么官?”

  “被逼的,除夕当晚宫中开宴,三品以上大臣能携妻儿进宫,皇后娘家侄子在宫宴上冲撞了大皇子,让大皇子磕破头,众大臣联手施压,太傅为了平息事态辞官回府教孙子去了。”卫成说着转头看向坐在一旁吃吃吃个不停的砚台,“大皇子包括皇后娘家侄子也都才五六岁,比咱们家这个大不了多少。”

  听说太傅辞官,家里人反应不大,听说源头在两个五六岁孩子身上,他们惊讶了。

  “就这么大的娃能还得太傅丢官?他干了啥?”

  “听说平常霸道惯了,有丁点不如意就发火,就砸东西,就踹奴才。那晚大皇子没注意撞到他,结果挨了一脚踹,仰倒下去不巧磕了头,就这样。”

  “也难怪!踹到皇帝儿子身上,皇帝还能不生气?你说我们砚台要是给人欺负了,你不得给他讨个说法回来?”

  卫成听老爹说完就乐。

  “他能受欺负?他不欺负人我都阿弥陀佛。说起这事儿就是想提个醒,宣宝还小暂且不说,砚台吧,我不乐意过分拘着他,拘过头人呆板,也别太惯着,还差四个月他就满五岁,不小了。太傅辞官这个事就是不错的教训,他做错事没人纠正,等闯下滔天大祸再来怨怪就已经晚了。”

  砚台拿着啃缺的肉饼,嘟着嘴说:“我才不像那样。”

  “是吗?”

  “我没踹过人。”

  卫成说不光这个,别的错误也不能犯,对长辈要尊重,平辈要和气,尤其不能看人下碟。

  “我知道。”

  “知道就好,来给爹作个揖,说两句吉祥话。”

  砚台突然感觉被套路了,还在琢磨这该咋整,就发现爷奶包括娘都看着他。

  好吧好吧。

  ……

  当时看不出,这次的事情对砚台还是有影响的,他小脑袋瓜也在琢磨,想到皇后侄子犯错都能让爷爷丢官,他心里多少有点虚,嘴上不说,看着乖觉很多,仿佛是被吓唬住了。

  一个屋檐下住着,家里几个都看出他的变化,姜蜜私下跟吴婆子咬耳朵,说国丈这个官没白丢,他给多少人提了醒。

  国丈这个官的的确确没白丢,他对头那几家这个年过得有滋有味,夜里睡着了都在笑,心里别提多痛快。后宫妃嫔也觉得痛快,在宫里要想过得好,看三样:皇上的宠爱,子嗣以及娘家。

  皇后如今等同于失宠,太子又破了相,她娘家是还没倒,但也离倒下不远了。

  这不,才过了年,还在正月头上落井下石的就来了。

  早几年后族势大,行事难免霸道,尤其那些没能耐的旁支,狗仗人势干过不少龌龊勾当。之前就有人气不过想告他们,没进得去顺天府衙就被收拾了,类似这样的事有过不少,有人搜集过证据,之前都没寻着合适的机会拿出来,现在是时候了。

  官场上就是这样,觉得胜算不大你就忍着别出手,一旦出手就得让他没法翻身,给他缓过来定会向你讨债。

  这次就是,国丈暂时退出朝堂,对家都觉得还不保险,趁他病想要他命。他们安排人写了折子,细数这些年皇后娘家犯下的种种罪过,呈到皇上面前。

  皇上看罢又动了怒,后一日早朝就要问罪。

  国丈已经退出朝堂,如今在朝上站得最靠前的是皇后娘家大哥,乾元帝让太监总管亲自将奏折递他面前,让他看看,看完说说怎么回事。

  还说啥?

  他看完腿一软,噗通就跪下了。

  只需要扫一眼就知道呈这本奏折的人盯他们很久,这里头甚至记录了一起人命官司,又有欺男霸女买卖官职包揽诉讼……

  “朕在等你解释。”

  他也想解释,想说是污蔑却不敢,人家既然呈了这本奏折就必定握有证据,一旦被拆穿,就是欺君。

  要是有国丈镇着,局势兴许没这么坏,偏偏国丈不在朝堂。

  皇后他大哥憋了半天,只干巴巴说了句不知情。皇帝倒是没按头逼人认罪,他把这事移交给三法司,是非黑白先查清楚,查清楚了照规矩办。

  照规矩办的意思是不会容情,后族陆续有人来求,说是底下人不规矩,他们闯下的祸,请皇上高抬贵手饶了这回,以后绝不再犯。说着又开始帮皇帝回忆从前他孤立无援的时候,后族出了多大的力……不提旧事还好,提起来乾元帝反而更不痛快,做皇帝的谁都不会愿意去回想被大臣支配的岁月,他如今都觉得憋屈,更别说数年之前。

  他们求了半天,换来一句:不连坐就已经法外开恩了,你还指望免罪不成?

  这下族内又被处置了一批,虽然大多是旁支,大多没出息,大多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毕竟也是皇后娘娘的族人。从前大家跟着你干,那是因为你吃肉别人能喝汤,现在他被处置你护不住,人不离心?

  早两年因为太子的关系,后族拧成一股绳,团结得很。

  现在接连两出又将他们打回一盘散沙。

  旁支包括依附过来的官员又有脱离的意思,这就算了,甚至还有上国丈家去哭去闹的,问你为什么不保我儿子,我就这一个嫡子。

  ……

  前后不过两旬,后族败势已显,皇后那几个娘家哥哥急得上火,怪妹妹没照看好太子,要是没那出意外,他们何至于如此被动?若太子不伤,朝上有任何异动他们逼宫也成。

  哪怕算太子才两岁,那也是正统。

  现在呢,兴庆顶着太子的头衔却是个不中用的,他们连吃了两回大亏,势力一削再削,却不能反击。

  “早该看出皇帝是个薄情寡义的,咱帮他还不够多?他竟半点情面也不给!”

  “就不该拖这么久,拖到今天,大势去了。”

  “怎么办?现在要怎么办?”

  “父亲您倒是说句话啊!”

  国丈脸色也很难看,他牙都快咬碎了:“怪我小看了他,这回咱们输了,还能怎么办?忍吧。”

  “忍???”

  “没错,都给我忍,忍不了就等着被人一网打尽。”

  “那就白吃这么两个大亏?什么都不做?”

  国丈端起茶碗,揭开碗盖,却没喝,又放回去了。他说过两天去跟老朋友聊聊,得让他们明白皇上不单是想对付后族,他是想把朝上这些老东西一网打尽,谁也别高兴早了。

  这期间皇后闹过几回,乾元帝根本不想见她。

  不想见,也没那个功夫去见,皇帝猜到国丈不会毫不抵抗直接束手就擒,他一定会使绊子,正同心腹商议对策。

第105章

  国丈说要去见老朋友,也当真去了,他搬着那套说辞要让人相信一切是皇帝下的套,皇帝盘算着挨个将朝上这些老臣除去,扶持他的心腹上台。

  这说法有人信,也有人怀疑。

  信是从人性出发,哪个皇帝不想大权在握?至于说怀疑,是觉得国丈想通过挑拨离间保全自己。只要别人信了这说辞,就不敢再对付他,怕把他打压狠了,他一完蛋后面就是其他人排队跟上。

  既不敢不信,也不敢全信,让许多人按耐住观望起来,准备看看朝堂上下一步的动作。

  这个选择让国丈稍稍松了口气,他只怕不断有人落井下石,只要同僚因为忌惮不敢贸然出手,他就有了喘息之机。赢得喘息之后,他回过头去琢磨了前后这几年的事,想到兴许是太子受伤让他们乱了阵脚,将羽翼暴露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皇帝比较明显的态度转变就从那之后,当时以为他是气皇后没看好太子,如今看来,恐怕不是那么回事。

  在他们暴露出来之后,皇帝做了什么?

  他设了梅芳斋。

  国丈将被选中去梅芳斋伺候那些人从脑子里过了一遍,而后一拳砸在扶手上。

  太子负伤之后他们满心想着太子,后来想着让皇后再生一个,竟疏忽了这里。那梅芳斋哪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是合计怎么扳倒他们的议事处!

  想到这儿,国丈就恨得牙痒痒,他恨不得将这些出谋划策的狗东西碎尸万段,又不断告诉自己今时不同往日,得冷静些,不能冲动。现在最要紧不是砍了这些人出气,而是要离间他们,不能让皇帝同这些谋臣舒舒服服的合作下去。

  国丈曾是文官之首,翰林院有他的人,这人被找去一番谈话,谈完神志恍惚。国丈让他多为那几个说说好话,有适当的机会就把人提个半阶。比如像卫成,去梅芳斋伺候了这么久,从没挨过训斥,这样的表现很应该提拔一番,正六品侍读低了,从五品侍读学士就不错。

  “不打压他?反而提拔?”

  “皇上重用的人,你打压得了?要是从前,设个局把他做了也不难,如今皇上正愁没机会彻底办了我们,岂可轻举妄动?万一做不干净,你我全要完。升他半阶有什么?升完也不过才从五品官,借这个事给他送份大礼,送两个美人。”

  “您不知道,他同夫人姜氏恩爱非常,曾说过不纳妾的话,我明知道还赶着送美人去,他不当众翻脸?”

  国丈又斟酌了一番:“那就送两个不打眼的丫鬟去,他要推辞,你拿官职压一压。我听说这人是孝子,你拿他爹娘做筏子,就说是送来伺候老太太的,把卖身契一并奉上。人我来安排,你只要让他收下就成。”

  国丈觉得这不难,穷人乍富就爱听人吹捧,你给她面子她还能拂了?

  翰林院这个不明白,看国丈没准备说透,他不敢多问,应承下来,退出去了。

  就在国丈安排完的当天晚上,姜蜜做梦了,这个梦开头还挺美。她男人头年才从七品编修升成六品侍读,侍读了没几个月,又要升侍读学士。因为男人升了从五品,她和婆婆的诰命也跟着往上跳了一级,变成五品诰命宜人。升官后面还接了个词叫发财,他刚升完,就有人送礼上门。送重礼来的他都是谢对方好意然后婉拒不收,看他重礼不收,就有人送了两个样貌平平的丫鬟来,说都是从五品官了总要让家里享享福,哪能让两位宜人亲自干活?这传出去能笑死人,说这丫鬟是送来伺候老爷子老太太的,卖身契一并奉上,随意驱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1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1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旺夫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