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贵女_分节阅读_第167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9 MB   上传时间:2020-04-08 20:27:07

  早期的玻璃,各种原材料都非常‘杂’,不是纯粹的化学元素。比如用石灰石吧,它能是纯粹的碳酸钙?其他的原材料也大抵如此。另外,就算是原料中纯粹的那些化学元素,也有影响,因为他们会与其他成分反应,使玻璃带颜色,但这种颜色又因为不可控的关系,很多都不那么美好……

  至于气泡,那更是困扰了数千年的问题!在古代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解决。玻璃工匠往往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尽量减少气泡地产生。只是这种办法终究没有普适性,更会耽误生产,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减少气泡上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效率自然会降下来。

  造玉璧的玻璃得呈现出绿色,而且得尽量保持通透、减少气泡,这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顶级的技艺了。

  真要说的话,比造蜻蜓眼还有技术难度。当然了,赚的也更多。

  因为国内有这样的技术基础,陈嫣其实不必从最基础的做起。相比起自己从最基本的玻璃窑炉慢慢起来,在原本的基础上做改进怎么也容易一些。从无到有,或者做改进工作,怎么选并不难判断。

  不过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陈嫣还是决定自己另起炉灶。

  一个方面,玻璃作坊在此时虽然有,但还是太稀罕了!且不说她寻访不寻访的到,就算能找到,人家又肯拱手相让吗?手握着玻璃制造技术和作坊,等于是躺着赚钱了,怎么可能甘心让给别人。

  若是让陈嫣以势压人,那她又觉得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此时的玻璃制造是个什么水平,她是知道的。水平低还在其次,她也没指望这个时代的玻璃制造水平高…当然了,西方世界里玻璃工艺已经不错了,现在应该正好是腓尼基叙利亚玻璃的黄金时代,罗马玻璃则是蓄势待发,等到腓尼基叙利亚玻璃衰落,就能接位…估计也就是几十年内的事情了。

  可是西方玻璃做的好对陈嫣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远水解不了近渴。

  重点在于此时国内的玻璃作坊规模极小!可能是生产方式导致的,也可能是不想泄露技术?反正从产量推测规模,应该是小的可怜了。

  这么小的规模,她就算收编了他们又能怎样?工匠得不到多少,甚至可能会和她弄出来的新技术格格不入。技术积累倒是有点儿用,但就为了点儿技术积累费这么大的劲,根本不划算。

  干脆自己上吧……

  既然要做就做好,她也不指望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了,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就能造出透明澄澈的水晶玻璃。她只希望能够超出现在的西方玻璃工艺水平,领先一些。

  说起来现在西方世界中玻璃器的市场已经被培养起来了,贵族们使用的玻璃器十分精美。相比起瓷器,玻璃器外销显然容易很多。当然,前提是她弄出来的玻璃能够比此时西方玻璃更好。不然的话,实在是竞争不过,因为从大汉运送玻璃,漂洋过海的,运输成本是很可怕的!

  另外,玻璃的好处可不止这么点儿!相较于商业上的好处,陈嫣更看重玻璃在另一方面的作用。毕竟,好的商品虽然稀罕,但也是非他不可,陈嫣手下的好商品也有不少呢。

  另一方面的作用和学术有关。

  制造出澄澈透明的玻璃就可以弄望远镜、放大镜什么的,说不定比较原始的显微镜也可以尝试一下——虽然水晶也可以,但想要找到天然透明澄澈的水晶,其实也非常困难,最多就是给顶级贵族造一些‘玩具’而已。想要真的推广这些东西,玻璃才是最终解答。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绝对有着重大意义的!正是通过这些,人类才能更好的观察世界,从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陈嫣也不指望造出这些东西就能等着科学自己进步,她只是对华夏传统的想问题方式不自信,总觉得那是走偏了路线……

  她甚至担心,担心在自己弄出一大堆超出时代的产品后,因为这些东西背后没有科学技术的积累,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是强行点亮的科技树。最后,她人死了,国家经过朝代更迭,其中有严重的战乱,于是技术就散失了,甚至消失了。

  这并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瞎担心,因为历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事情。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黑科技’还少吗?那种不理解原理,本来就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超级科技,光是知道消失的就可以列个长表格了。还有一些不知道的呢,后世连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所以连他们存在过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陈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想着促成东西方交流,引入一些此时古希腊、罗马的东西。另外,就是笨办法了,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好东西,这样普遍撒网,总能有一些流传后世,然后发挥应有的作用吧?

  后人自有后人福,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为了玻璃,陈嫣想了很多,一开始还是整理瓷器的想法呢,这一会儿早就跑偏了。只能拍拍脸,清醒一下,早点儿把关于瓷器的工作做完。

  关于瓷器的想法整理完毕,她没有去休息,而是趁着这两天围绕着瓷器、玻璃想了很多,正是脑子里思绪乱飞的时候开始弄起玻璃相关的东西来。

  相比起瓷器的零零碎碎,关于玻璃的想法就规整的多了,毕竟陈嫣是真的系统了解过这个。

  她首先从玻璃熔窑开始进行设计,在坩埚窑和池窑之间左右徘徊。相较而言,坩埚窑无疑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将坩埚放进窑膛,各种反应都在坩埚内完成。真要说的话,和烧砖、烧瓷器差别不大(工艺上还是有差别的,只是这种差别并不是难以逾越的)。

  使用池窑的话,那就麻烦了,整个窑炉都得重新设计一遍,根本不可能和之前弄出来的烧砖、烧瓷器的窑炉混用。特别是池窑中的熔池,得用耐火材料…在陈嫣穿越前的那个时代,能生产军用耐火砖的还是少数国家吧。

  当然了,只是在公元前烧个玻璃而已,用不了那么高级的,但对耐火的要求始终还是有的,这就要头疼一番了…所以陈嫣才觉得小说里太乱来了啊,哪能随便找点砂子之类的原材料,没过多久就搞出玻璃来了。

  她还是了解具体工艺流程的人了,依旧觉得得花不短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光是最基础的窑炉就能难死个人…就算用简单一些坩埚…呵呵,符合烧制玻璃标准的坩埚本身难道就能随便弄出来?

  陈嫣左右徘徊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用池窑。好处很明显,产量可比坩埚窑大多了!至于工艺难度,虽然有…但要克服的难度也不差这一个了。而且真要说的话,譬如耐火材料什么的,用用心也不是真的做不到。

  青砖本身就是很优秀的耐火耐腐蚀材料了,如果用最好的那种青砖,说不定直接就可以了…就算相比后世还是有差距,那最多就是损耗大一点儿,得记得经常修补熔池。虽然麻烦,但这个时代搞工业,哪个又不麻烦呢?

  总之是不能与后世的工厂相比的。

  回忆池窑的设计图,陈嫣很是头痛,她大概知道池窑是个什么样子的,但很多具体的细节就不行了。这就好比一座房子,房间划分她清清楚楚,可面对管道路线、电线什么的,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只能做到大概加猜测。

  尽量回忆起关于池窑的方方面面(她已经尽力了,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也只能靠工匠们自己试验,最终完成整套工艺),就这么一件事,这一天就结束了。

  这倒不是她工作效率变低了,之前回忆各种关于瓷器的细节,因为可回忆的东西少,花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多。现在关于玻璃的就不一样了,她知道的东西多,想要尽量详细一些。

  就这样,第二日继续工作!

  池窑暂时就这样了,她开始回忆各种原材料以及原材料的配比,这个比较简单,因为是整套工艺中的基础。相比之下,脱色剂、减色剂、着色剂、澄清剂等等,这就复杂很多了。

  着色剂比较好记,因为当时她重点记过,比如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什么的,唔…其中比较好得到的倒是好一点,不太好得到的该怎么办呐…真难啊。

  脱色剂也比较好记,但是减色剂和澄清剂她是真的有些记不清了,只隐隐约约记得一点儿内容,比如铵盐好像是澄清剂的一种,其他还有几种都不是很确定——澄清剂能促进玻璃溶液中的气泡逸散出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陈嫣是一定要搞个明白的。

  相比之下,乳浊剂这种事玻璃乳浊化的存在,她记不清了也没有太在意。因为以现在的情况来说,乳浊的需求不大,至少不是必要的。现在先将玻璃做起来,等到将来有空了,可以让工匠将一些有的没的成分都试一下,总能有收获的。

  在熔池中,原料发生反应,成为玻璃溶液。看起来已经大功告成,实际上还远未到松口气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利用这些玻璃溶液制成各种玻璃制品了!

  这个不简单!

  如果想要做器皿,要么吹制、要么浇筑,至少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到这两种。吹制的好处是熟练之后效率快、成本低,而且可以把玻璃壁做得又薄又均匀。

  浇筑在这一点上就差了许多,一个模子做一个,而且浇筑完成之后还需要工匠打磨什么的。就像是做锡器一样,脱出来的模有一些地方有痕迹,得磨掉。

  这些都意味着更大的人工成本!陈嫣对这种一向深恶痛绝!因为这意味着这个产品只适用于贵族,普通人负担不起!

  不过说真心话,有些也确实只能浇筑,比如一个盘子,那要怎么吹制?

  器皿是这个样子了,还有玻璃板呢!相比起可有可无的玻璃器,陈嫣对玻璃更看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方面的用途!然后次之就是玻璃板了。

  玻璃器算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摆设和日用品而已。能够卖奢侈品赚大钱不假,可对于陈嫣来说,如果只是想要赚钱,她有的是办法。至于玻璃器的那些用处,完全可以由瓷器来……

  玻璃板就不一样了!光是一个玻璃窗就让陈嫣觉得搞玻璃是很有必要的。

  此时连纸都没有,普通人的窗户上都光秃秃的,白天撑开窗户板,晚上就放下。而有钱人呢,则是可以糊窗纱什么的,主要是夏天可以防蚊虫。至于说冬天,布料用的太后,屋子里就没光了,布料用的太薄,北风吹进屋子,连点儿热乎气都没有了。

  如果能够有透明度还不错的玻璃板安窗户上,谁会拒绝呢?光是房子的光线就会好不止一星半点儿,对于有读书人的家庭来说,这可是很重要的!

  对了,玻璃板还可以用来建暖房。成本高的时候建花房,就当给有钱人弄得奇技淫巧,回收回收成本。等到玻璃板的成本渐渐下来了,玻璃板的价格走低,还可以开发温室大棚,搞反季节蔬菜呢。

  不过玻璃板可比一般的玻璃器要麻烦多了!如果只是想造个一块两块的,事情并不难,也不会比造个玻璃器更费心思。关键是,玻璃板这种东西,本来的定位就是普罗大众能用的,得实现量产才行!

  真要是不怕麻烦,直接浇筑一块玻璃板也行得通,但那明显不是量产的办法。吹制的话,倒是好一点儿,可以先将玻璃吹制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将圆筒剪开,成为一块玻璃板。这种做法,已经能勉强够用了,毕竟吹制出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玻璃并不难,熟练之后效率也不错。

  但陈嫣并不满意,一开始她就是冲着浮法玻璃去的!

  陈嫣去年搞了一家锡器作坊,说实在的,她对锡器生意兴趣并不大——她无法让此时的锡器生产上一层楼,关于锡器的技术储备在她这里几乎为零。而锡器本身又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了,她杀进这个产业真没什么意义。

  之所以非要弄这么一个锡器作坊,当时她就是想到了未来搞玻璃工艺的时候用得着!

  后世流行的浮法玻璃,和锡这种金属是密切相关的!

  浮法玻璃简单来说就是玻璃溶液流出,会浮在密度比它大的液体上。等到玻璃液铺平了,就是厚薄均匀,而且光滑的!

  然后在玻璃半凝固的时候通过辊带拉走,这个过程中又会因为力的牵扯,玻璃板再薄那么一点儿。最后凝固、冷却,按照使用所需的大小,划玻璃就是了。

  浮法玻璃的工艺中,所用的液体有要求。第一,密度要比玻璃液大,不然浮不起来!第二,熔点不能太高,如果容易太高,玻璃液怎么可能渐渐凝固?液体的玻璃也不能上辊带了。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要求,不能与玻璃液发生反应什么的。反正,在后世,选择的是锡,估计锡满足了所有的要求。正好,这个时代金属锡的加工已经很成熟了(青铜器里就是要加金属锡的,所以华夏民族对锡的利用很早,而且也不缺乏锡),这可让浮法玻璃的事情变得简单了很多。

  陈嫣盘算着关于玻璃生产的种种,足足花了三四天功夫才完成!为了记录清楚这些,最终整理好的文字和画稿都有一大箱子!她用的可是布帛,而不是竹简!

  而弄好这些后她就不免要为瓷器、玻璃这两门产业考虑了,现在她手上花钱的速度很快,但就算花钱的速度再快,已经准备好的事情也不能不做了。只要忍过这段比较难的阶段,后面就能见到通途!

  瓷器、玻璃,这又是两个大金矿啊!

  于是她开始写信,安排起这件事来。陈嫣身边辅助她工作的‘秘书班子’中有负责财务的,此时就有一些愁眉苦脸了。

  “翁主,交通号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都花钱如流水了…这里再出一笔,账目上就难了。若是有哪儿周转不开,就要断了钱了!到时候的麻烦就大了!”这也是小姑娘恪尽职守。

  如陈嫣这种做生意的人,确实不应该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往往他们得利用不属于自己的钱做事,这样才是对资本的最大利用!可是这么操作应该是有一个度的,不然就会相当危险!

  资金链一断,麻烦可就大了!有的人身家何止万万,可是就因为几百万断了资金链,一切全完了,这又找谁说理去呢?

  “不要紧,这笔钱到底不多,不论哪儿都能省出来…今年不会出事的。齐地那边红蓝花生的好,不知能染多少布帛。还有南边的蔗糖,去岁不过小试牛刀而已,今年至少能比去岁多几倍,福溪庄园,还有和南越的交易什么的。这些都是今岁新增的入账,定能救急。”

  陈嫣掰着手指头算账:“今年就是最难的时候了,等过了这个坎儿,海运赚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一船货物一船金银…陆运也是这个道理,倒不是说有那么赚钱,只是之后的投入就能有今岁那么多了。”

  “过了今年这最难的一年,到时候就轻松了!”陈嫣说着又笑了起来:“不会差钱的,我自己还有小金库,实在不行,问大长公主、问皇后娘娘借钱周转,又有何难呢?”

  说到前面的时候做财务的小姑娘不一定理解,但最后的话让她放松了很多。

  是的,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眼前的不夜翁主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背后多得是有钱人!为自家母上、姐姐,借钱周转不要太简单!

第175章 有女同车(8)

  宽完了身边人的心, 陈嫣看了一眼账目,这是做财务的几个小姑娘核算出来的,要搞瓷器、搞玻璃的成本。当然了,这成本不是一下花出去的,而是慢慢投入。其中瓷器好一点儿, 毕竟已经能拿出产品了, 剩下的改进工作相对容易。

  估计不等多久就能见到产品上市!

  这个时候投资建作坊, 成本再大也能很快见到收益。对于财务而已, 这并不怎么危险。而玻璃不同,现在连影子都没有呢,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就算陈嫣弄出了一套八九不离十的工艺,也是一样的!

  别说这套工艺尚有需要试验的地方…就算没有,事情也不容易!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要不要?培训工人要不要?生产和管理工作从生疏到正轨要不要?

  陈嫣在这个公元前的时代也算是做了不少事了, 正是因为做了不少事才能真正明白,做一件事的难处!有很多事情说出来只是寥寥数语罢了, 可是真的去做的过程, 那真是千头万绪!

  她真的十分感谢她这辈子拥有的身份,如果没有这个身份, 她现在的那些事,无论哪一件都办不成!不是做好了别人会眼红的事儿, 而是根本办不成!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普通人来说, 调动社会资源实在是太难了!或许一些能力超群的人可以做到, 但陈嫣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绝对不属于能力超群的人, 她甚至没多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唔…胡思乱想了一阵,精神又重新集中到了账目上。其实真要说的话,就算看投进去的总数——瓷器和玻璃的。其实数目也不大…当然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对于普通的贵族也不少了,但对于陈嫣来说,她手上常常经过这个级别的数字,早就已经不敏感了。

  这个时候她就只能感叹,到底运输才是重资产项目啊!她手上的生意很多都是赚大钱的!之前都是钱多的没地方花,整天发愁的是找到新的投资点。不然为什么要搞泰和钱庄?除了改造这个时代的商业环境,也是给她的流动资金寻一个去处!

  通过泰和钱庄可以放贷,虽然不是此时的高利贷,但收入也很不错了。关键是平稳无风险,还不需多费心——泰和钱庄借钱的数目都比较大,与此同时,资质审核也就比较严格了,风险几乎是没有的。偶尔有坏账,因为是整个泰和钱庄分担坏账,也没什么感觉。

  而现在,多年冗余下来的资金都往运输业流去了!这直接导致泰和钱庄今年对外放款都少了好几个百分比!别小看这几个百分比,这就等于是今年的市场上无端端少了一笔钱,一大笔钱!

  泰和钱庄虽然没有因此特别调高多少贷款利息,但贷款难度隐约上升,是敏锐的人都能察觉到的。这样一来,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子钱家们可高兴了——借钱的人始终还是要借钱,泰和钱庄借不到,自然会转而找其他的子钱家。

  不过体现在市场上,却是比往年差不多的时候繁华了一些。毕竟那么多的钱也不是打水漂了,都是投入出去了的。比如交通号陆路运输,养活了多少车夫、货站员工。还有马车、起吊机之类的大量生产,与之相关的产业难道不受益?

  其中一部分钱肯定会被贵族、商人赚走,但是总有一部分能够流到平民百姓手上。

  这些人手上多了点儿钱,购买力就会上升!别小看交通号陆路运输部份和正在分割出去的海运部分,投入进去的金钱其实并不比刘彻搞一次全国性质的大活动更少!而陈嫣是私人做这件事,同样的钱能做更多的事——由此可见这件事的规模。

  一次全国性质的大活动,在封建社会是能够影响到国运的!比如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又比如说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而这些造成的附带效应,那就更不可小觑了!

  打个比方,刘彻明天就说要修一座大型宫殿,不用等到落实政策,整个关中地区的建筑材料就得应声而涨!说起来陈嫣涉足建材行业是真的不错,印象中汉武帝是非常喜欢修宫殿的,估计整个汉武帝时期,哪怕是后来因为连年战争而民间凋敝的时候,建筑材料市场都会活得不错。

  一个大型宫殿需要用掉的耗材是很超乎后人的想象的…现代人觉得就是一个建筑群而已,能用掉国家多少建筑材料呢?在海量的生产量下,什么都会显得少了吧?

  然而还这不是那么回事儿!

  古代的生产力摆在那里,一座大型宫殿群,搞掉国家几年内生产建材的几分之一,这是非常简单的。具体可以参考古代皇帝修陵墓的花费,一般从皇帝登基开始修,如果皇帝位置上坐的时间短,到死的时候没有修完都算正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7页  当前第1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4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贵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