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贵女_分节阅读_第202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9 MB   上传时间:2020-04-08 20:27:07

  说实在的,当陈娇连‘废后’都不怕了后,刘彻于她确实没什么好怕的。她不去谋反、叛国,以她孝文皇帝之孙,孝景皇帝外甥,和刘彻这么近的亲缘关系,还是个女子的身份,刘彻难道还能打杀了她?

  她若是个男子,或许还要防备着刘彻抓小辫子,想着削爵、贬斥什么的,她是女子,就连这个顾虑也没有了。

  刘彻也是个暴脾气,虽然最近看着忍让陈娇很多,但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本来还只是口角冲突的两人差点儿在马车里上演全武行,只是最终还是没有动手。

  一则,刘彻到底不是什么魔鬼,不至于打女人——倒不是说他有多怜香惜玉,宫中犯了错误、让他不喜的女子,该处置的时候还不是处置了?只不过他处置归处置,也没有自己亲自使用暴力的倾向。当初他与陈娇不和,也大打出手过,但多数时候都是以他单方面‘挨打’为收尾。

  陈娇怎么可能打得过他这个大男人,到底是他不可能真的和陈娇打罢了。

  二则,目光在陈娇身上停留了片刻,心中郁气就消减了三分。

  陈娇与陈嫣确实生的不像,陈娇长得很像馆陶大长公主,陈嫣却是挑着父族和母族的优点长的。但硬要说两个一母同胞的姐妹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那也绝不可能。

  单就五官来说,两人的鼻子就很像了。但重点不是五官之类的东西,而是两人的气质,那种骄矜确实如出一辙。

  说来也是奇了怪了,虽然对外的评价很不同,陈娇的骄纵满长安都知道,而陈嫣的好脾气一样出名,但除开这个,其实两人都是很骄傲的人…这大概就是行事作风不同,导致评价不同罢!

  刘彻平常注意不到这个,他都不愿意好好看看陈娇,自己的这位皇后。但这次他看到,确实都是属于天之骄女的骄矜。而且大概是因为两人是感情很好的姐妹,相处之间不自觉会越来越像对方,所以眉眼之间的那股气真的很像!

  察觉到这个,态度自然就软了下来…这甚至是他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料到的。

  这种情况在最近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次数多了,陈娇也回过味儿来了。一开始只是冷笑,如今却更加嘲讽!

  “阿嫣曾与我玩笑话,说男子本性下贱,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我当是当她小儿女话,人小鬼大而已。如今想来,竟是一字也不错的!”这样说着十分解气,陈娇更加肆意了。

  “原本担心陛下会恼怒阿嫣逃出长安,拂了陛下的面子么…却没有想到陛下并未如此,反而比以往更加上心。阿嫣留下信件,信件中桩桩件件都是对我、母亲还有家族的愧疚,生怕陛下一个不顺心就要把这些怒气发泄在我等身上。现在看来,这有什么可担忧的!”

  “若是她在外头一辈子回不来,说不定陛下要记她一辈子,念着我是她姐姐,陛下反而还尊重忍让些…没想到陛下也有今日,真没想到!”

  陈娇的性格确实不好,什么时候都不知道忍让,也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这些特质从她说的这些话就可以知道了——就算刘彻再忍让她,说这些话后必然也会发怒的啊!

  果然,刘彻猛然瞪向陈娇,一对夫妻互相以仇视的目光看着对方,倒好像一对生死冤家似的!

  刘彻本想说些什么反唇相讥,只是心念一动,忽然又觉得疲惫非常,灰心之下竟觉得与陈娇争论这些实在没什么意思。

  疲惫道:“阿娇,你明知朕不是…朕何尝不恼怒?说实话,如今尚觉得被阿嫣狠狠伤了脸面。但相比此事,更忧心阿嫣在外如何,会不会吃苦,会不会委屈…会不会有生命危险…那丫头从小有多娇惯你是知道的,从未吃过半分苦头。当年朕亦许诺过,决不让她受委屈,如今…”

  “阿娇,朕知你是气急了才说这样的话,真如你所说,把朕当什么了?又把阿嫣置于何地呢?”刘彻说这话的时候已经隐隐有些虚弱了。

  他到底还不是日后那个经历了无数阴谋、战争、政局动荡、岁月流逝的千古一帝,至少在现在他还是个心思相对热忱敏感的青年人。现在的他有着种种情绪,而不是将来,心硬如铁。

  人到中年的时候他尚且能为李夫人之死伤心,而且还因此惠及整个李氏——这虽然有扶持利用外戚的缘故在,但李氏的人其实很不堪用,他当时可选的外戚并不少。之所以还是选择了李氏,原因已经很明显了。

  而人到老年,如钩弋夫人,看着多宠爱啊,并不比曾经的卫子夫、李夫人来的弱。可是因为担心太后权力过大,一句杀母留子也就处置了。

  皇帝的心大抵如此,年轻时或许还有一两分真,到底是少年人呢,热血未凉!但坐在那个位置上,经历世事,迟早会冷漠绝情到不像个‘人’。寡人、孤家寡人,这种自称实在是恰当极了。

  刘彻的话让陈娇沉默了,但她并不是被刘彻说服。按照刘彻的说法,他哪有那么不堪,说到底他是真的动了真情,而不是如陈娇所说,一点儿征服欲作祟。

  陈娇相信刘彻是真的担心妹妹的安危,甚至愿意相信他对妹妹有他所谓的真心。但他依旧保持原本的看法:阿嫣的逃离反而让刘彻对她执念越深了,身为皇帝有什么得不到的呢?一旦求而不得,第一反应绝不是放弃,而是变本加厉、心心念念才是啊!

  若真是小妹妹入宫,说不定几年之后也就淡了,只能依靠着少年时的一点儿情意保持地位上的尊严。

  陈娇之所以现在不说破此事,是因为她发现根本没有意义…或者说,刘彻自己当局者迷,是不会认可她的说法的。他自己已经有了想法,以他的性格,别人说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再者说了,或许他的想法还真没错——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爱意的产生和构成也很复杂,根本不能捉摸。陈嫣离开了长安,想的是时间久了,刘彻对她就淡了,然而这终究只能是幻想。

  在他眼中,她更美、更好、更加特别了,不是因为她本身,而是因为他挂念她、他得不到她…然而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爱呢?

  陈娇懒得点破这个了,刘彻能不能明白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她忽然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报复。她的丈夫让她痛苦,那么现在他自己也要痛苦了。

  她爱他,但由爱故生恨,自古以来,由来如是。

第212章 庭燎(7)

  虽然依旧不知道下落, 但到底比之前的情况强出不知道多少——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无法接受的坏消息。而且有了现在的线索, 之后也会顺利很多。

  因此刘彻与陈娇依旧担心的同时,心中也不自觉稍微轻松了一些。不过即使是这样, 刘彻依旧没什么松快日子过。他是皇帝嘛, 皇帝这种职位上限很高, 但下限也低的可怕。

  做个昏君, 那倒是能够享尽人间富贵, 而不用劳烦到自己一点儿。历史上这种皇帝可不要太多!可若是做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么,具体可以参见秦始皇、明太宗这些人, 反正光是处理日常的政事,工作量就很可怕了!

  而刘彻,恰好,他就是那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既然想要有所作为,那么朝堂上的事情、天下的事情, 就得处处关心, 不能因为自己的轻忽,就导致天下遭难。由此, 各种事情肯定是少不了的。

  特别是现在时机特殊,正是太皇太后新驾崩,朝堂上权力交交接, 而他又想大展拳脚的时候。这种时候, 只会事情更多——太皇太后驾崩之后的权力交接且不说, 这事虽然大, 但却是早有预料的,上上下下不过按照正常的权力交接行事就是了。

  可是刘彻想要大展拳脚就是另一回事了…想当初他刚刚登基,还是建元初年呢,位子且没有坐稳,就敢搞改革了。当然了,最后是被自己祖母教做人了一通。但是这有什么要紧的,现在他也算是履极数年,太皇太后亦崩,而他心中龙虎依旧,热血未凉,肯定是要继续当年的未竟之业的!

  至于现在与太后争夺权力一事,刘彻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与太后争夺权力是很重要的事,他当然不希望走了一个太皇太后,又给自己找来一个太后上紧箍咒。不过具体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是很轻松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她不是他的对手。

  刘彻不愿意与王娡分享权力,是因为之前太皇太后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再往远一些说,其实就是不愿意重蹈吕后旧事…这几乎成了所有刘氏子弟的噩梦了。

  不是刘彻看不起自己的母亲,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他的母亲不是太皇太后,更不是当年的吕后。说的直白一些,她没有那个本事!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太后与皇帝,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志向大、有本事的了,太后再如此,那可不是双倍的快乐,而是攘外必先安内,彼此之间先大战一场了!

  正是因为王娡并不是什么真正有本事的人,王氏外戚对付起来也称不上要命,所以事情估计不会走到不死不休的那一步。也就是说,彼此不伤筋动骨地斗上一场,刘彻还能够容忍太后那一方存活,只是他们想要的权力就只能想想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刘彻虽然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但他到底不是什么魔鬼。如果可以的话,谁愿意和自己的母亲不死不休?只要母亲能够‘安守本分’,他当然愿意给她一个帝国太后的尊贵与荣光。

  刘彻打算继续他当年建元新政没有做完的事情,但是在这些事情还没有计较起来前,匈奴那边的事先放到了他的案头。

  匈奴,这一直是汉帝国的心头大患!从当年高祖白登之围后,中原帝国就对这支游牧民族有了畏惧之心。如果可以的,能不打还是不要打,所以才有了这些年的和亲政策。

  说句公道话,和亲政策很屈辱,但在特定的背景下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大汉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给了大汉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

  不过这并不是说明匈奴就很好说话了,对于匈奴来说,没有南下中原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和大汉全面开战弊大于利而已!

  就像历朝历代的中原帝国对外邦土地很难有兴趣一样,对于扎根于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中原的地又不是草原,不能放牧,也不能让匈奴的儿郎纵横驰骋…那要他又有何用呢?

  这还不是后来,后来游牧民族大多也会主动学习中原文明,也有了‘一统天下’的概念,所以才有了对入主中原的想法。现在的草原民族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况且占领中原是需要人口的,治理中原所需要的素质更是能让现在的游牧民族绝望——现在的游牧民族甚至没有稍微正式一些的官僚组织,能数数比较顺溜的就算是人才了…匈奴能在这块土地上肆虐,本身却没有一点儿统治这片土地的可能。

  陈嫣当初了解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这差了一个层次的文明到底是怎么压得汉帝国喘不过气来的?后来想想,这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军事实力和总体实力本身就是两回事,况且文明的冲突当中,优势总是向更低的文明倾斜,这也算是定律了。

  不只是东方如此,古代西方也是这样的。

  文明输给野蛮,也不是一次两次。

  总之,匈奴始终只在边区骚扰,而没有真正肆虐中原,不是他们乖巧,而是这么做好处不大——打了就抢,可是能抢的东西有限,能带走的并不会比抢了边区更多。中原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就算占下了,也不可能统治。而且对于现在游牧大草原的匈奴来说,其实他们也不缺土地。

  时代不同,不能以后世揣度古代,这个时候大多数地区都是地广人稀的。有的时候土地还真不一定是稀缺资源。

  不过对手始终是对手的,匈奴的整体素质虽然很低,但是领袖级别的人肯定还是有点儿政治眼光的。所以他们很清楚,大汉不能太过强盛,一旦大汉能够压制匈奴,匈奴的日子就不会有这么好过了!

  是,此时的匈奴对大汉的土地没什么觊觎之心,同时大汉对匈奴的土地也很难谈得上特别在意。但是,站在大汉的角度来说,北边有匈奴这么个强盛民族,晚上能睡得香?

  呵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匈奴这种民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运转的战争机器!强大的机动性让他们无法安定下来。不比中原种植农作物,收成比较有保障,就算偶有天灾人祸,也有丰年的储备。

  匈奴不同,他们的财产是牛羊马这些牲畜,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必然是全军覆没,甚至不太存在一处遭灾,另一处不遭灾,彼此之间调度一番这种事情。至于丰年储备…谷物可以储备,牛羊和奶制品怎么储备?这又不是后世,有冷冻库。

  事实上冷冻库也不是游牧民族的救命药,关键根本就不在这儿!只能说生产方式本质上的不同已经决定了一切。

  匈奴的特点让他们一旦活不下去了,周围生活的民族就得遭殃被抢。

  对于大汉来说,当初实力不够的时候只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就不说了。可是实力足够了后难道就看着北边匈奴一直耍威风?当然是趁着自身强大的时候下手啦!也是为后来者扫平一心腹大患!

  匈奴是对大汉的土地不感兴趣,但即使是友好和平的一个邻邦,只要强大到了能威胁自身统治,对于当权者来说也是要搞一搞的啊!相对的,对匈奴来说,大汉也是如此。

  他们把大汉视作囊中之物,一旦日子难过了就要南下收割一把(其实匈奴不止往东往南收割大汉,他们也会往西收割西域各国,甚至收割地更厉害)。若是大汉强盛起来,先不说大汉会不会反手就是一招背刺,光是失去大汉这么个‘储备粮’,那也是很难忍受的啊!

  那很有可能就意味着一旦发生大灾,匈奴就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口不能如过往一般享受‘大汉供养’!

  为了达成让大汉虚弱的目的,匈奴除了在需要的时候时不时在大汉烧杀抢掠一番,也会刻意收集大汉的信息,时机合适的时候去搞事情!

  太皇太后驾崩这种事匈奴当然也能得到消息,同时也有懂大汉政治动向与规则的人明白,太皇太后对大汉政坛而言非常重要。在这么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中,大汉一定会陷入到内部紊乱中。

  这种紊乱肯定比不上匈奴决定单于时的场面…这和政治是不是成熟有关,大汉已经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政治体制了,真正发生什么,大家也大都在规则内玩儿,跳不出那个框框。这样一来,造成的混乱往往有限。

  匈奴就不同了,政治还是非常原始、非常粗糙的,军政合一,但对外并没有完全受自己支配的将军,下属往往也是某一支的首领,拥有着自己那一支的军政权力。对内也没有完整的官员班子,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可能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不可能维持整个匈奴王庭的运转。

  这样的匈奴,还连个一锤定音的继承制度都没有,基本上就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这样听起来很好啊,总归有一个领头的,似乎和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啊!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关于这一点,陈嫣过去没有研究过,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开始关心的,不过因为她有着超过这个时代的政治眼光,所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说的明白一些,实力强大是怎么分辨出来的?难道要打一场?是的,匈奴各部之间也常常是面和心不和,互相交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但也不可能每次决定单于继承人的时候就搞一次大混战吧?真要是那样,匈奴自己先被自己灭了。

  所以就只能从纸面实力对比了。

  但这有一个致命问题,对于手握十万兵马的首领来说,当然可以吊打手握一万兵马的小首领。可是对上的首领是一个手握八万兵马的呢?十万对八万,能够稳赢吗?必然不能够啊!

  或许十万的那个觉得自己是明晃晃地更强,可八万的那个能够服气?他会想,自己虽然少了两万兵马,但自己手下的儿郎更加精干,占据着更好的草场,自己也更具有统帅才能。真的打一场,自己这八万绝不会输给对方的十万!

  成熟的政治,不是说有一个规则,大家在规则内竞争,而是竞争中输了的一方能够认输,而不是我不爽了,所以要跳出来搞事情,要求再赛一场。

  就以后世一些内部刚刚经历战乱的国家举例,他们往往学习西方的民选政治。从规则上而言,做的不能更好了!可是呢,实际执行以及事后往往是一塌糊涂!竞选中的输家,如果是一个只在政界混的人物也就算了,如果是一个军方人物之类,呵呵,这要是不认输,接着又是一场战争了。

  相比起匈奴决定大单于的场面,大汉这边权力交接虽然也凶险,但其实还好。

  不过权力交接始终是权力交接,一定的动荡是避免不了的。这个时候的大汉比其他时候都要敏感和虚弱…匈奴怎么可能不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呢!

  “混账!欺人太甚!”刘彻在椒房殿先摔了手中竹简。

  如今他常常在椒房殿办公——这可引得对面的陈娇用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有什么事值得这样大发脾气呢?

  陈娇自己是不在意刘彻这通怒火的,反正他不可能向自己撒火。但椒房殿内殿的宫人就没有这么坦然了,不管是刘彻自己的人,还是陈娇的人,此时都伏跪了下来,口称:“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逐渐正好摔在了陈娇身前不远处,只不过她不愿沾染上他的政事,便没有说什么。

  只不过她不说不代表她心里没数,能让刘彻如此大反应的政务,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朝堂上的事情她不管,但有些消息闹的大了,她自然也是知道的。

  匈奴,当然是匈奴!

  正好刘彻冷笑了一声:“朕还未着手整治匈奴,未想匈奴这些豺狼虎豹先按捺不住了!”

  刘彻从小就生活在大汉国力日渐昌盛的时候,对于匈奴没有什么阴影,有的只是对自己的国家的骄傲。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大汉更强!匈奴常在北方骚扰,更给大汉带来了诸多屈辱…这些都是必须要还回去的!

  搞死匈奴,这是刘彻从小就开始想的事情,只等自己能够主导朝政了,就要开始这个计划。

  而现在,刘彻他还致力于稳定朝堂,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嘛!然而没想到,匈奴自己先跳起来了!

  在边郡抢掠了一通,并且直接来信,要求娶大汉公主…呵呵。

  匈奴之所以要娶大汉公主,这可不是为了上赶着给大汉做女婿。换成后世比较熟悉的说法,这就是在要战争赔款!是战争勒索!后世清末与列强交战,输了后要签订合约,还要给出巨额赔款。

  大汉嫁公主可不仅仅是一个公主那么简单,公主的陪嫁才是真正的奥秘所在!金银锦绣无数,还有农作物的种子、牲畜、大量的宫人、精通各种手艺的工匠…

  这对于大汉来说都是很大一笔财富了,对于匈奴来说更是值得垂涎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些,真以为过去嫁的那些公主那么有用,能够安抚住匈奴?

  这次匈奴的袭击又成功了,刘彻本来就为边郡如此表现而生气,深深觉得手下没有将才,不然这个时候容得匈奴如此放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7页  当前第2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2/4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贵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