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贵女_分节阅读_第312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9 MB   上传时间:2020-04-08 20:27:07

  现在她手下的人造纸,针对不同的纸也有不同的工艺流程…然而,如果是质量比较好的纸,某些程序是真的省不掉(古人也不傻,真要是省掉而不影响质量,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商人早就省掉这一步了)。

  陈嫣为了造纸准备多年,这种处理好的原料是不缺的,但都存在齐地,也不可能这个时候运过来——那些原材料都是价格极贱的那种,运过来就太不划算了。

  没办法,只能先造一些对原材料没有这种要求的纸,也就是档位比较低的…反正这个时候的人也没有用过好纸,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不会哪里不满…

  而且档位比较低的纸里还有一种,就是卫生纸,这可是个很大的利润增长点!说实话,如果推广做的好,说不定不会比书写用纸赚的少!毕竟这个时代需要书写的人还是太少了,然而需要卫生纸的人就多多了!

  没有卫生纸的时代,人们擦手、擦嘴、擦鼻涕之类,用的只能是手帕…这当然没什么问题。可以反复利用,还很环保节约呢!但是,擦屁股怎么办?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难以启齿,但又一定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这个,有钱人家用丝绸,比如陈嫣就是如此。而用来做完清洁的丝绸就不要想着回收再利用了…虽然说不是不可以,但当事人往往有心理障碍,这可不是擦嘴那么简单。而且能用丝绸做这个的人都是顶有钱的,出的起这个钱!

  而用不起丝绸的呢,用厕筹,就是一个竹片片、木片片,用刮的就好了——陈嫣一直怀疑这弄不干净。但她也不可能去调查,或者询问身边的人这个问题,那实在是太尴尬了。

  她只能推测,应该是后面还有一道‘洗’的工序。

  用厕筹的话,光是想想就知道不舒服、也不干净了!但是没办法,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上一次厕所就消耗掉不少分量的丝绸的。甚至中等之家都消耗不起,能这样做的得是土豪才行!

  然而卫生纸就不同了,白纸的造价本来就比丝绸低的多,一匹丝绸再便宜的种类也得几百钱!粗糙的麻布便宜不少,但一匹也是一百钱以上了!而卫生纸的造价远不如书写用纸!

  也就是说卫生纸最终可以调整到中等之家也可拿来上厕所使用。

  陈嫣都准备好了,卫生纸分两种,一种是柔软洁白,接近后世卫生纸的那种,这个贵一些,不过怎么也比丝绸要便宜的多。另外就是古代的‘草纸’了,相对粗糙,造价低廉,这个可以给经济条件差一点儿的老百姓使用。

  说实话,虽然书写用纸很伟大,将会是文化史上一次质的硬件革命,但卫生纸的使用也很伟大——极大地改善民生、方便老百姓生活,这还不够伟大吗?

  说实话,刘彻等少府送来样品,看到这些卫生纸的时候还诧异了一番。他确实听陈嫣说过,因为原材料没有准备好,质量顶高的纸造不出来,只能先造一些一般的用着。他也看过陈嫣自己的样品,觉得也不是不能用,所以没说什么。

  高档纸是好,不过对于原本用着竹简的人来说,一般的纸同样也是好啊!

  但少府的样品还是惊到他了:“这…这也是白纸?这样松软,盛的住墨…经得住用力…”

  少府的人也很尴尬,他们是知道这种纸的用处的,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开口解释,只能看向一旁没事人一样的陈嫣。

  陈嫣也有点儿尴尬,虽然她不该为着个尴尬的,毕竟现代人谁也不会为谈论卫生纸而尴尬…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一旦身边的人都会因为某事某物尴尬,原本不尴尬的自己恐怕也无法那么自如了吧。

  然而尴尬归尴尬,陈嫣还是硬着头皮解释了一番。

  这下刘彻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虽然他是个大而化之的人,未来还是千古一帝,但生活中有些地方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

  最后也只能没话找话一样道:“…到底经商多年,将商人找钱的本事学的好…这钱,寻常人真是想不到。”

  这样说着,刘彻自己先觉得好笑起来——忍不住,还是笑了!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事要是换一个人来做,得到的感受就可能是商人重利之类,而不会是‘有趣’了。

第324章 葛覃(4)

  大汉长安,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流如织的城市…这在公元前的世界,简直就是奇迹一样的存在。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够在天空俯视地面世界,就会发现,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太多人烟。因为人们形成的聚落实在是太小了,在高空经常就忽略了。只有有限的几个大城市才能拥有肉眼可见的壮观,在这个足够激动人心。

  毕竟城市这个东西, 根本不是人口堆到位了就算了。关键是这么多的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放在那里,光是满足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长安有二十多万人口,听起来和过百万的临淄不是一个级别的…但这个算法其实是没有计算周边的卫星城!临淄壮大到如今的规模, 周围已经不见什么大城了。长安则不同, 通过陵邑分散了人口。真要说整个城市群带来的人口压力, 并不会比临淄小多少。

  为了保证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城市管理问题…无数官员可以说是愁白了头发,然后在这些官员献祭了自己的肝和头发之后,长安总算运转下来了——这在这个时代, 本身就是伟大了。

  这样的长安, 每天都有人来人往。这里是国家的都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商贾、学者…无数的人汇聚于此。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这里。

  这里充满了无数机会, 这里也是最残酷的怪物笼子, 很多人为了梦想与抱负而来, 又因为梦想与抱负的毁灭而失望离去。说实话,这与后世的北上广深没有什么差别, 有抱负的年轻人都想来寻找机会。至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那些来长安逐利谋生的普通人、商贾先不说, 有一个群体却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读书人们。

  这些人跑到长安来往往有大志向,绝不是像普通人那样谋生而已,也不像商贾一样,可能赚一票就走,没有扎根的想法。他们来到这里,自然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谋的就是进入官场、平步青云。

  至于有的人是为了名利,有的人是为了理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至少表面上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有士子打扮的人远道而来,对于长安老百姓来说实在是毫无新意,大家甚至不会有任何关注…虽然最近来长安的士子好像多了一点儿。

  “不想董师竟遣了子赣前来…”一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与另一位穿玄色衣裳,年纪稍小一些的男子相对而坐,此时有婢女送来糖水…虽说甜味饮料在后世更多与女生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只要甜的恰当,大多数人都无法拒绝甜味。更何况是在甜味缺乏的时代,这个时候再甜也是来者不拒的。

  此时没有茶饮,酒虽然受欢迎,可也没有待客清谈时直接上酒的道理。这种情况下,奉一杯糖水来待客就成了新兴的礼仪了…还真是新兴的,过去的甜味来源,除了水果,就只有麦芽糖和蜂蜜了。

  麦芽糖先不说,只说蜂蜜十分有限,以至于价格居高不下。对于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来说,家里平常尝尝甜味可以,但要来客就上蜂蜜水,这显然就有些难以负担了。

  糖就不同了,刚出来的时候价格比较贵,并不比蜂蜜便宜。但那只是最开始的新鲜期而已,后来随着产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成熟,许多的商贾参与到了其中,到现在,糖已经很便宜了。

  至少不会比麦芽糖贵…麦芽糖以蘖作糖,看起来是贱物,成本并不高。但真要细论,规模一旦扩大,就远不如糖能够压低成本了——两者本身的工艺就决定了,规模效应对蔗糖是更友好的。

  而且蔗糖在制作点心、冲糖水、味道等等方面都更有优势,这种情况下,麦芽糖完全不是蔗糖的对手。

  麦芽糖原本就是中等之家都消费的起的,现在换成蔗糖,中等之家自然也能消费。

  此时的糖有些像茶叶兴起时的表现,在经济比较好的地区,已经形成了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糖罐,里面专门放糖的习惯。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糖依旧是贵的,但并不是消费不起。

  只不过大家要俭省着消费,平常只有在哄孩子的时候让尝一点儿,在家里有老人生病得到时候,用糖来补身体…另外就是待客了。华夏自古以来有厚待客人的传统,即使自家情况不是很好,面对客人的时候也要做到好好招待。

  所以上门来的客人,一杯糖水就是标配。

  甚至有人能够根据这杯糖水的甜度确定这家人的生活水平——家里殷实一些的自然会多放些糖,家里情况差一些的,就只能少放糖了。

  穿玄色衣裳的男子是近来匆匆赶来长安的士子之一,虽然是沐浴休整之后采来拜访同门师兄的,却依旧难掩眉宇之间的疲劳。听到大师兄这么说,赶紧道:“老师如今极重此事…”

  之前那中年男子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们议论的不是什么别的事情,而是如今突然冒出来的‘纸’…纸这个东西过去就有了,大家就算是没有见过,也曾听说过这个东西,有些‘贫苦’出身的知识分子更是有着相当直观的了解。

  但现在新出现的‘纸’显然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大约在两个月以前,长安开始贩售‘纸’,同时,还有天子命令长安官员公文用纸的命令。诏书中说的很清楚了,纸张轻薄、批阅也方便,较之竹简好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便宜,算是天子以身作则,做了个节俭表率吧——虽然大家都知道,当今天子是最不节俭的一个,但谁会说出来呢?

  一个是这个话不好说,皇帝的新衣是不能喊破的,童话故事里喊破这件事的孩子没事,那是因为那是童话故事!真放到现实里,做这种事情的人,首先就是被处理掉的——留着这个人是来提醒大家有多蠢的吗?在该装傻的时候不知道装傻,在正常的权力场上,这是绝对要死人的!

  另一个,节俭本来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事情。不管当今天子是不是真的节俭,至少他愿意喊出这个口号,这就值得大家捧着了!

  于天子而言,这只是一句话,但对于下面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政治表态!皇帝都‘节俭’了,其他人是不是也要在奢靡问题上收敛一点儿?总之,这就是一个引导社会风气的大旗!

  这个时候,谁跳出来说皇帝根本不节俭,往小了说,只是没有大局观,往大了说,就是破坏安定团结了!

  就这样,通过天子的诏书,长安的官员们都用起了纸。

  一些比较富裕的衙门,会给官员提供竹简的,这个时候不采买竹简了,改从少府采买白纸,集体采购,又是官府的单子,还有优惠呢。而另一些,自己采购这些用品的官员,则去长安的白纸店自己购买。

  但不管是哪一种,在使用过白纸之后立刻明白了白纸的好处。

  即使一开始有些觉得皇帝是在瞎折腾,放着好好的竹简不用,非要用纸,这个时候也欣然改变了原本的习惯【真香.jpg

  大家一开始真没觉得用竹简有什么不好,虽然大家都知道竹简过于笨重了,丝帛是好得多的书写工具。但考虑到性价比这个问题,竹简已经是现阶段大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写材料了。

  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有的时候市场就是这样的,市场的需求并不一定总能表现出来。比如发明汽车之前,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要一匹更快的马。而汽车出现,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要的是汽车!

  而现在,白纸忽然出现,所有人也恍然大悟: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啊!

  改变一个人原有的习惯,这是很难的,惯性也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不过这也要看这个习惯的具体情况,如果是让人更方便、更轻松,那么即使依旧有人更喜欢旧的方式,主流也会向新方式流动。

  这就像是互联网视频APP的兴起,对电视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因为习惯问题,大家还是会偶尔看电视,但总的看电视时间是被大大缩短了的。如果具体到年轻人身上,更是无限缩短,很多年轻人上一次看电视已经是上一次过年的时候了,因为那个时候要开着电视放春晚……

  白纸蔓延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这些长安的官员原本只是处理公文的时候使用白纸,后来日常用竹简的也改用白纸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通过四通八达的直道,交通号贩运货物的时候将白纸运到了触角所能及的任何一个城市——虽然白纸的单价并不高,但以重量和体积而论,他的价值已经很不低了,所以即使是长途运输,也是有着相当利润的商品。

  当然了这种消耗量并不少的‘日常用品’,最好还是在地方就能有生产。考虑到小型的造纸作坊需要的人手和成本都不算多,分布上是可以做到普遍撒网的。而在长安、临淄之类的大城市,就形成大的造纸作坊。不只是因为本地的消耗量大且集中,也是因为这样方便形成品牌。

  地方上的小作坊只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至于更高的要求,就无法通过这种普遍撒网的方式进行满足了。

  依托大城市,制作高级纸(比如历史上的澄心堂),满足某些更高的需求。

  只不过现在才刚刚开始,还无法安排到那么远的地步。陈嫣和刘彻也只能先在长安建立起造纸作坊——其实临淄已经有造纸作坊了,陈嫣准备多年,连原材料都准备好了,作坊本身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为了政治风向之类的问题,临淄那边的作坊只生产而不出货,一直在囤货而已。

  在这件事上,陈嫣和刘彻是有默契的!长安这边的造纸作坊,陈嫣派人帮少府建立起来。日后,陈嫣也不会让人来长安染指这边的纸业!甚至刘彻下令让公务员办公直接从少府采购白纸也可以。

  与此同时,临淄就归陈嫣了…少府在临淄有不少的作坊,但这次的造纸作坊并不会开到临淄去。

  虽然从陈嫣的角度来说,少府就算去了也没用,反正在她的地盘上根本打不赢她。但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他和刘彻能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利好了!至少说明到现在为止,刘彻对她还没有一点儿‘排除’的意思,更没有觉得她的存在是有问题的。

  在纸业这件事上,陈嫣和刘彻愉快地进行了分赃。长安归刘彻,临淄归陈嫣,官吏系统归刘彻,陈嫣就可以对知识分子群体想办法。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大城市,此时还没有建立造纸作坊的,陈嫣也和刘彻提前做好了划分。

  这个过程相当和谐,反正陈嫣和刘彻都没有和对方争的意思…这种划分‘地盘’的商议能进行地如此谦和,也是相当少见了。

  现在长安的造纸作坊起来了,少府不缺人、不缺钱,技术到位、工人培养差不多后,一个大型的造纸作坊很快就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小型的造纸作坊,这种造纸作坊,在一开始的磨合期过去之后,生产越来越快,生产的纸张对于此时的需求来说已经很不少了。

  有了这个前提,刘彻在下令长安的官员使用白纸办公。

  市场潜力释放的很快,书写用白纸立刻被长安整个官吏系统和贵族群体接受…说实话,这个时候造纸作坊是供不应求的——好在陈嫣一开始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白纸办公开始之后,她立刻让少府兴建了第二座造纸作坊。

  理论上少府只用听皇帝皇后的话,像是陈嫣这种‘皇亲国戚’,反而得求着少府。不过陈嫣又是一个例外了,这些年陈嫣和少府明里暗里和少府合作、默契的时候多了去了,更别提早些年陈嫣可挖了少府不少墙角!如今聚宝阁还要从少府拿一些内部商品数据呢!

  所以如今陈嫣以‘技术指导’的名义,让底下传授造纸技术的人告诉少府再兴建一个造纸作坊,他们也没有说什么,立刻拨款、准备人手(从第一座作坊中分流,组成骨干,在配一些打下手的生手)。

  等到生产供不应求的时候,第二座造纸作坊正好顶上!然而即使是这样,也非常吃力,工人的生产任务非常吃重。这下也不用陈嫣提醒了,少府的人自然知道市场远远没有到饱和的时候,那就继续建作坊呗!

  其实建大型作坊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对于少府来说,也只是把难度由史诗级,降到了地狱级、困难级而已,本身还是难的。但具体情况还是得取决于这个作坊能不能带来利益,少府本身带有大国企的性质,又苦又累又不赚钱的事也是得做的!国家需要这些,指望不了商人做这些,也不能交给商人,只能他们上了。

  这种产业之所以能活下来,靠的是补贴。如果这种产业要扩产,除非是拿到大政策了(皇帝诏书全力支持),不然的话,大家是没什么动力的。

  造纸作坊就不属于这种了,钱景是看得着的——少府的管理者们并不是商人,但他们一样在意自己的部门赚不赚钱。这是因为赚钱本来就是少府很多部门存在的价值之一,不需要赚钱的部门是一套评判标准,而需要赚钱的部门呢,做的好不好,可不就是看收入么!

  简而言之,这就是大家的绩效啊!

  先不说赚的钱多,自己也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番,就说这成绩做出来了,日后也是晋升的资历吧?

  再者说了,这是天子亲自下令的作坊,又有不夜翁主参与其中…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会被天子注意到的!这可不是那些默默无闻的项目,就算做好了,也无法在天子那里留下印象!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扩张的积极性很足…在第一家、第二家造纸作坊之后,第三家、第四家是同时上线的!实际上,要不是因为熟练工人不足,同时上马再多家的造纸作坊,对于少府来说也是毛毛雨。

  也正是造纸作坊接二连三上马,产能总算节省了一些上来,可以往外贩卖了。只是这个时候还是不能敞开了用,只能运送到各地,供官府公务使用。

  而除了这种书写用纸,卫生纸暂且还没有真正进入生产…因为产能不够,现在的产能只能都分给书写用纸。等到将来供需稳定下来了,倒是可以专门建立一两个生产卫生纸的作坊。

  就在纸张往各地送的时候,临淄那边作坊的囤积也释放了出来。

  陈嫣愿意让长安先行,那是做一个表态,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没必要再继续藏着掖着…反正她不会越过之前的势力划分,将自己的纸卖到分给少府的地盘。不过少府的纸倒是可以借着给官吏专供,深入到陈嫣的地盘…

  好在这也就是现在特事特办而已,真等到地方的造纸作坊建立起来,也就不必从长安这么远的地方发运了。现在,只是因为用纸的人群是官员,所以不必算的那么清楚。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各地都知道了‘纸’这么个东西。

  普通小老百姓在这种事上自然是很后知后觉地,他们并不会注意到城里开了一家白纸店。但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的嗅觉是很敏锐的,当看到官吏使用纸的时候就明白了什么。

  官吏和知识分子(其实两种身份常常会互相转换和重叠),这些人开始接受纸张。因为陈嫣的造纸工艺比起历史上白纸刚刚改良时好太多了,再加上有她和官方的推广,可以想见,历史上那漫长的普及期会大大缩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7页  当前第3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4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贵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