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贵女_分节阅读_第321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9 MB   上传时间:2020-04-08 20:27:07

  另外还有别的处理方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自从奴隶贸易起来之后,直接杀掉的处理方式就急剧下降了,除了少数送去献俘的,都被卖给奴隶贩子了。这种买卖是公开的,报给朝廷知道了的,对于朝廷来说,这也算是边军自己解决了一部分养军需求,减轻了朝廷负担,也有利于解决南方甘蔗园、棉花园的用工荒,没什么不同意的。

  至于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不人道(儒家等一些学派确实不太支持奴隶,虽然这并不妨碍这些人家里用奴婢…),只能说这个时代还比较粗放,各方面都是。说是尊礼,其实很多礼都已经丢失了…权力可以压制住一切。

  对匈奴这样处理,就算有人颇有微词,也立刻被别的声音淹没了——反正那是夷狄,夷狄根本就不是人啊!这么处理没毛病!更何况那可是匈奴,一直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的匈奴,即使是用最朴素的情感来看,也不应该可怜他们吧?

  古人可没有人道主义这种概念…

  对于军队,他们也乐意做这样的事。虽然说是上报了朝廷,但那只是因为规模太大,不上报也瞒不过去而已。实际上,交易的具体规模肯定和上报的不同…也就是说,军队得到的比外界知道的多!

  多得的好处自然有整个系统的人去分…这在古代,甚至连违规违纪都算不上,只能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代军队么,不能用现代军队的标准去要求——事实上,就算是现代军队,也只有极少数国家的军队做到了军队不经商。而一旦经商,这种事情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而除了匈奴的奴隶,还有西南夷奴隶,这里本来就为巴蜀之地常年提供开矿用奴隶,业务可以说是很熟练了。只不过以前只需要保证巴蜀之地开矿所需,业务规模说不上大。现在有利益驱使,自然会有人弄来更多的奴隶!

  一部分是西南夷中的强势部落打仗所得,也有搜获的野人,甚至有人搞到了天竺奴隶——表面上看,南亚次大陆被喜马拉雅山分割独立,实际上还是有山口可以进出的,如今天竺打仗正乱着呢,只要有商道可以往来,弄来奴隶非常简单,简直就是纯赚!

  再有,南方地区的野人、南越那边的交易…总之各地奴隶纷纷送到了南方的种植园里…恍惚间,陈嫣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促成了一个可能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她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太好。

  然而站在这个时代的人的角度,她又没办法这样简单地去想这个问题了。国家、民族、生产力、战争…太多太多的东西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了。而且说句实在话,市场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个时候就算陈嫣想要停下这一切也不可能了!

  这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当初是她选择打开的没错,但关上却不是她能做到的了。

  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被利益裹挟而来的人不会被说服,甚至市场的客观规律也不会支持陈嫣的‘决定’。现在的她,也不过就是浪潮中的一个而已,而人又怎么能对抗时代的浪潮、洪流呢?

  即使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英雄豪杰,他们也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顺从了浪潮而已。

  想到棉花,甚至更早一些的甘蔗,刘彻就不能小看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植物的未来了。所以非常谨慎地道:“难道这其中有下一棉花、甘蔗?”

  陈嫣想了想,如实道:“我尚未见到,等一些日子,东西送来才能说是不是下一棉花、甘蔗…不过即使不是棉花、甘蔗,至少也是茉莉、胡椒之类了!”

  胡椒刘彻是知道的,虽然胡椒的引进比茉莉其实要晚一些,成规模种植更晚,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但胡椒比较特殊,它是一种调味料,呃…按照这个时候的传统,当成是香料也可以。

  这个时代的食物味道其实是很单调的,即使是贵族也很难品尝到多丰富的滋味,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调味料其实都不会便宜,也很容易受到欢迎。胡椒弄来之后,陈嫣就研发了几道要用到胡椒的菜肴,然后通过聚宝阁旗下的一些酒舍给传播了出去。

  一旦有了这个开始,自然会有庖厨研究胡椒在菜肴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宫里走到了时代前列…这也很正常,当初陈嫣用素油,别的地方都没有,还是从少府搞到了一些茶油。背靠少府,宫里本来就会供应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

  宫廷之中自然要广收天下之珍!

  不得不说,胡椒未来能成为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本身的也确实有不错的特质。传入宫廷之后,立刻有庖厨研究出相关菜色用来丰富宫廷菜谱,也是讨好宫中贵人。这种情况下,刘彻对这种黑色的小玩意儿至少是知道名字的。

  反而是茉莉,现在在外面也算是大红大紫了,他却不太清楚(种茉莉是门好产业,茉莉香也是日化部门生产的香脂、香水、香皂的主要香味之一,女人们原本不知道茉莉花的,这个时候茉莉花却以极快的速度成为大众认知度最高的花种之一)。

  刘彻自动忽略了自己不太了解的茉莉,以胡椒来思考问题,点点头道:“那倒是不错…对了,棉田…”

  “?”陈嫣疑惑地看向刘彻,不知道对方在迟疑什么。

  刘彻的迟疑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很快他就往下道:“棉田在齐地如此之多,粮田恐怕会不太足…这几年却从未听闻青徐粮价暴涨,这是如何处理的…阿嫣可知?”

  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问陈嫣,应该问管理地方的官员们才对。毕竟像是粮食、粮价这样的大事,完全是官府的工作范围。但刘彻并不觉得青徐那边的官员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她直觉是陈嫣的操作起了巨大作用。

  刚刚之所以犹豫了一下,也是觉得这样太夸张了——粮食供应问题,这可以说是国家最大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问题那么好解决,国家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事实上,绝大多数麻烦都是从粮食而来。

  如果陈嫣真的能在这上面做到这个程度,未免让人太难以想象了。

  然而,如果不这么想,那就更无法解释一切了!所以到最后,刘彻也只能接受这个听起来非常荒谬的解释。

  “粮…哈!”陈嫣轻笑了一声,想了想道:“陛下这里可有地图?”

  地图是非常珍贵的,但在刘彻这里,想要地图就太简单了。点了点头,就让人取来一幅绘制范围最大的地图,甚至连在大汉周围的势力也绘了出来。虽然有些简略,错误的地方也很多,但拿来示意也足够了。

  上林苑有刘彻用来练兵的地方,驻扎的精兵也不少了,陈嫣并不觉得临时弄来一幅地图很难。所以直接展开地图,解释道:“陛下请看这一处!”

  陈嫣指出的地方是南越,以及南越以南和周边的地区,轻轻点了点才道:“陛下以为,田地产粮多少看什么?”

  刘彻其实并不了解农事,但作为皇帝,理论知识还是知道一点儿的,所以试探道:“地力、粮种…?”

  就连农夫的勤劳与否都列举出来了,而陈嫣只是点头。

  等到刘彻不说话了,陈嫣才道:“陛下说的这些皆是,不过最要紧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南北!”

  其实陈嫣想说气候种类,但这个还要解释,所以她干脆简单粗暴地解释为南北了!

  “越往南去越湿热,这似乎有些不适宜居住,然而却是适宜种粮的!中原的粟、麦、稻等,皆只能一年一熟。而在百越之地,若是细心耕作,一年二熟轻而易举。至于再往南而去,至于南越,甚至南越之南,一年三熟也是寻常…南越之难无冬日,根本不需停下耕种!”

  这不是陈嫣胡说的,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所以南域之国极易生存,以至于民夫怠惰,常常无所事事——随意便能温饱,自然少了许多勤劳刻苦!”

  说到这里,陈嫣揭晓了答案。

  “青徐之地粮价能始终稳定,靠的就是南域之国的粮食…这些粮食多是稻米!这些稻米走海路北上运来,比粟米还便宜,粮价这才不能起来。若是陛下遣人多打听就能知道了,如今青徐之地吃稻米已与吃粟米平分秋色。”

  这个说法一出,刘彻立刻觉得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第332章 东山(2)

  陈嫣的说法对刘彻冲击性很强, 以至于他很长时间反应不过来。

  这不是刘彻见识少, 而是时代所限——这个时代谁会想到大量从别国进口粮食, 平抑粮价啊!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林立,这种情况是有发生, 但都是作为反面例子出现!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齐国灭鲁国经典案例。

  就是齐国在国君的亲身带动下,流行起了鲁国的一种织物。同时齐国国君还下令不许国内生产这种丝织品、对于从鲁国贩来这种丝织物的商贾给出很高的奖励。这样一来,从鲁国进口这种丝织物就变成了一门相当有利可图的生意。

  大家都争先恐后去鲁国进口这种丝织品,鲁国自然也欣喜于这场贸易中的利润。于是原本勤于农务的, 也更专注于桑事,纺织更是要紧中的要紧!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 一年之后齐国国君忽然下令, 再也不许从鲁国进口这种丝织品。

  经过一年时间的折腾,鲁国几乎是全民纺织, 粮食生产都被耽误了。这个时候齐国忽然不要他们的丝织品了, 丝织品卖不出价格,同时粮食也没有存量了。这种情况下, 鲁国不用攻打就已经输了!

  这个经典案例基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将粮食安全问题看的有多重!满足自给自足,这就是一条不能越过的红线!在古代,犯禁者死!至于说从国外进口粮食以维持粮食需求,这种做法光是听听都让人觉得心慌了。

  不安感相当严重啊!

  这种做法, 一方面是人们想不到,毕竟在中原结束春秋战国时代之后, 中原就只有一个国家了。虽然周边还有其他的国家, 但华夏一惯的传统就是和非华夏传承的国家交往非常有限。利用周边的小国做成什么大事, 这根本不是大家习惯的思路。

  另一方面,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几率,被人想到了这个主意,他们也会在想到之后迅速摇头否定。没办法,这种身家性命都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太差劲了,虽然不一定想清楚了到底后果多严重,但大家本能都是拒绝的。

  而陈嫣能够这么想,也不是她多么聪明,而是现代人思维习惯上就会这么想!

  其实现代人也重视粮食安全…不只是粮食安全,诸如能源安全、耕地安全…各种关系重大的‘安全’,都是很受重视的!只不过,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完全的‘安全’已经非常难做到了。

  完全的安全就是做到自给自足没问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工业化的现代国家来说,这更是不可能!

  大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谨守住一个红线…甚至有的时候红线也在不断后退。

  以能源安全来看,华夏还曾经是石油出口国呢!当时的石油能替华夏从国际市场上换来宝贵的外汇。而后来,华夏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发展,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很快由出口国变成了完全的进口国。

  这个时候保守的国人已经非常不安了,但时代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安而停滞,所以只能看着进口占比越来越多,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当初因为百分之三十就紧张不已的华夏人,最终也只能接受进口分量甚至超过国内产量。

  能保证能源来源的相对稳定,和能源生产方保持一个同盟关系,这已经是能源工作的胜利了!

  现代人为了自己的现代生活,为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只能接受各种各样的风险,各种各样的不安全。

  刘彻下意识地觉得陈嫣这种靠进口粮食稳定粮价、满足需求的操作是不对的,这违反他过去的经验。但因为这是陈嫣的操作,陈嫣过去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失手过。他很难想象陈嫣会注意不到如此明显的问题…所以一时之间他又觉得或许陈嫣也有自己的道理。

  反应了好一会儿才道:“如此是不是…不合适?”

  陈嫣当然明白此时此刻刘彻的迟疑,解释道:“并无什么不合适的…过去诸夏小国林立,彼此之间征伐,这才不能将稻麦寄托于他国。可如今南域诸国,与大汉十分遥远,大汉不会去征伐诸国,诸国也无能力北进。既然如此,诸国有余粮,而缺诸夏的丝绸、糖、铁器等等,彼此之间往来,有何不可呢?”

  “若是担心天灾致使南域诸国减产、绝产…让嫣来说实话,就算是汉家田地耕种,也有同样的可能。”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对抗天灾的能力基本上为零,哪里都是一样的。

  “非…”消化了一下陈嫣的话,刘彻才缓缓道:“非是如此…只是…”

  “若是南域诸国坐地起价,以作威胁…”刘彻说出一个担忧。确实,命脉捏在别人手里,就要考虑到被‘敲诈’的可能。

  陈嫣听了就笑了:“南域诸国之间彼此相邻,反而互相征伐频繁,是不可能齐心协力的。一国抬价只是一国的事,有的小国只会想着趁别人不卖粮之时多卖些!再者说了,就算南域诸小国齐心协力了一回,还能去天竺呢!天竺一样湿热,也是粮仓!”

  刘彻一听陈嫣这个解释,道理上是被说服了。但是始终觉得怪怪的,非要说的话,理解归理解,让他自己去操作,他是不会去这么操作的。这就像是后世有些人用下月还款就免息的某借贷APP,就算是免息,也很难去使用,就是不习惯欠钱的感觉。

  别看刘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也算是一个激进派,勇于也善于创新,其实那也是在他充分了解的领域。一旦进入到他陌生的领域,他本能的抗拒也是存在的。

  “如此观之倒还好,但…”刘彻说到这里有些说不下去了,他想说的是,将粮食安全寄托在国外,始终是不安全的。但让陈嫣改变做法,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似乎也不太对。因为那意味着青徐扬这些地方的棉花田、甘蔗园要改种粮食,至少原本种粮食的那些要改回来。

  但这怎么可能呢。

  这甚至不是陈嫣的问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受利益驱动经营这些,就算陈嫣不这样做了,也有的是人这样做,补上她空下来的市场份额。

  通过朝廷下令,勒令这些人停手,杀一圈人、罚一圈人,估计会有效果。但这样凭空制造一波人头滚滚,也实在太粗暴了,就算商人没有地位,也不是这么搞的(再者说了,其中还有不少贵族、豪强之类)。

  更关键的是,通过甘蔗园、棉花园消化北方的破产农户,这本身就是过去几年缓解社会矛盾的一个办法。随着中原农民破产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不只是刘彻收税重了不少,也是因为汉代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土地兼并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已经不是建国之初地广人稀的时候了),反而还得进一步鼓励甘蔗园、棉花园!

  想当年,陈嫣和他说起甘蔗种植园可以缓解北方农民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他当时还只当是一种可能——虽然北方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是肉眼可见的趋势,站在他的位置对一切都是看的清楚的,但是事情发展地这样迅速,其他方法应对起来又是那样无力,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最终刘彻也只能摇摇头,问陈嫣:“南域诸国来粮真那般价廉?途径万里,途中不该损耗许多?”

  陈嫣笑嘻嘻地道:“陛下也知嫣在辽东建了造船厂,这耗费可不小!若不是海运有利可图,何必如此上心呢?”

  其实陈嫣在别的地方也有造船厂,比如蓬莱岛…不过就不用说的那么清楚了。

  这样说着,陈嫣倒是没有藏私,将海运的一些事情给大概说了一下。海运是水运的一种,而且相比一般的水运运量更大,也更不受河道汛期之类的影响(海运当然也有自己的弱点,不过优势确实是这样)。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海运也是以价格低廉著称的,在没有火车、飞机、汽车运输的古代,这一点就更明确了。像是贩运粮食这种事,正常情况下路途超过百里就很少有商人去做了,就是因为成本!

  牲畜运输需要人、需要畜力,人在路上要消耗粮食,牲畜也一样。别以为牛马可以吃草就不费料了,先不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可以吃的草料,就算是草料可以就地补给,也不可能纯粹吃草!

  简单来说,草料中含的营养不够,要支持牛马整天运输,得喂精料,就是粮食。这也好理解,那些牛啊羊啊,整天吃草吃个不停才行,现在让他们跑运输,吃草的时间就被大大缩减了,这种情况下就得喂它们吃更营养的东西。

  有什么问题吗?

  人和牛马吃的也是携带的粮食,一旦运输路程太远,路上消耗掉了过多的‘货物’,这生意也就没法做了。

  水运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用畜力,而且需要的人也大大减少。相比起运输的量,人一路上消耗的量简直不值一提!也是因为此,有条件使用水运时,粮食等大宗薄利型的货物都会尽量使用水运。

  只是水运依托于自然地理条件,很多时候只能是陆运的一种补贴……

  而现在东部沿海的海运,运力又是普通水运不敢想象的了。

  陈嫣给刘彻描述新一代海船的大小,说明这些船如果装满粮食大概是多少。最终算了一笔账,运输成本低的惊人!至少不会比从国家其他地方调拨粮食的成本更高了。

  刘彻过去知道海运这回事,但并不知道其规模,现在听陈嫣说到她还有海上船队,觉得这个规模恐怕小不了——船只的运量陈嫣已经告诉他了,由此他可以估算出陈嫣的海上生意到底有多大。

  而且这只是最低估计。

  惊讶过后,他有些好奇:“南域诸国…能有多少钱?”

  陈嫣明白他的潜台词…和那种小国做生意,能卖多少货出去呢?骨子里是对那些国家的轻视。

  “到底是一国之力,以一笔生意来说,也不能说小了。”陈嫣自己是实话实说。如果只当对方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伙伴的话,任何一个小国也不能说小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7页  当前第3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1/4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贵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