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贵女_分节阅读_第385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9 MB   上传时间:2020-04-08 20:27:07

  而打不起井,也买不起水车送水的人依旧只能喝这种很脏的水。

  这种一眼看上去就很差的环境,显然是不利于生存的。

  第二个方面是公共服务的,其实这个和第一个还有些关系。长安这座城市能够运转,背后肯定是有一些人在默默服务的,比如清理垃圾、清扫街道、修理排水渠等等等等。负责这些事的人为长安的居民提供服务,但经常略过居住在‘贫民窟’的人们。

  对于这些搞服务的人来说,重要的大街,又或者豪门扎堆的闾里是重点工程,如果这里没有做好,他们的疏忽和怠惰肯定会被立刻发现。普通民众居住的地区也得弄的过得去,普通老百姓或许没什么权力财势,但如果都对他们不满,那又不同了。

  说到底,这可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天子必然是要在这里做门面的!下面的朝臣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即使是王公贵族在长安也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老刘家用各种理由除掉侯爵的爵位,这种事难道还少了吗?

  廷尉可不是吃素的,最喜欢拿肆意妄为的王公贵族刷业绩了。

  王公贵族尚且小心翼翼、捧着卵子做事,他们这些人就更不敢犯禁了!

  但对于贫民窟的老百姓就不一样了,这座城市已经忘了这些人!既然这座城市都忘了这些人,做服务的人忘记服务他们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人会为这些人出头,就算有,也很难改变什么,追责更是想都不要想。

  因为哪怕是高层也不觉得这些人对于长安有意义。

  缺乏公共服务,贫民窟的生活情况肯定会更加艰难!而这也影响了贫民窟的环境,比如垃圾没人清,导致了这些贫苦人扎堆的区域更加肮脏,更加难看。

  还有最后一个方面,那就是让治安环境恶化的厉害。

  都说仓廪足而知礼仪,贫穷往往是犯罪滋生的温床…这不是歧视贫穷,而是事实如此。当一个人陷入赤贫,是没办法谈人格尊严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但走上这条路的几率肯定会大很多。

  在长安城内贫民窟当中,多的是没钱的人,除了少数人还能有稳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不稳定,或者不光彩的,再不然干脆就是游手好闲——这种情况下,这里的治安能好到哪里去呢?

  另外,治理长安的官员也基本上不会在这块地上增加治安投入…这个时候是有兵丁巡视城中的,一旦遇到什么事就可以处理。另外,闾里之中也有半官方半自治的一套班子,可以协助改善治安。而这些,在穷苦人的闾里都是没有的。

  巡视的人在贵族居住区和大街上扎堆,‘贫民窟’这边却根本看不到。这就类似后世的资本主义国家,房子贵的地方地税足,地税足当地财政就丰裕,这样就可以招更多的警察巡逻,于是治安好——这就使治安背后的财政逻辑!可以说是非常残酷了。

  半自治的班子更是别想,这种闾里人员都太复杂了,很难齐心。事实上,这套班子往往被一些流氓一类的人物霸占。借用这个身份,这些流氓可以更好的扎根和盘剥。而对于官方来说,谁管理这些区域也没有区别,就让他们自己闹就是了。

  于是一切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样的地方,还指望什么治安呢!小孩子在这里长大,耳闻目睹的也都是一些不好的事,很多还没长大就学坏了。长此以往,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陈嫣觉得这些零零星星分布在长安的闾里就是一块块牛皮癣,很不好看,但又是这个城市不得不承认的阴暗处。

  过去大家忽视的彻彻底底,一是因为他们无足轻重,至少对于大人物来说就是如此。二是因为大家也不愿意提,因为一旦提起,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解决!华夏政府治国一向是有‘重民’的传统的,总不能明知道那块儿烂了,老百姓在过着非常不好的生活,依旧不闻不问,就让它继续在那儿烂着吧?

  解决问题是很难的…不是说解决不了,而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所以继续忽视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假装一切都不存在。

  陈嫣现在拿出这份调查报告,其实就是为了揭开疮疤,让大家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不过真正说起来,这份关于贫民窟的调查报告也不过是这一大堆资料中的开胃小菜。

  陈嫣很想改变长安城中一些不好的地方,但这对于整个长安重修计划来说,也只是庞大筹划中的一个很小部分。

  对于长安的重修,陈嫣规划了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边缘区域、贫民窟的拆迁,另一个就是外城扩大了。

  有些强迫症的陈嫣本来想把长安规划成棋盘格局,最后发现这种事除非在兴建之初就那么做,不然日后再做几乎就没有可能了。退而求其次,她只能在城内搞搞拆迁。

  很多地区的区位条件是很好的,或者靠近宫城,或者坐落在大市坊旁边,但非常浪费地只做了民宅,而且还不是高端民宅…陈嫣是房地产时代过来的人,看到这种浪费,只觉得心痛!

  另外,在她的计划里,长安将在城墙外围扩建一圈,不用新建城墙,只要修建起民宅,以及配套民宅的商业区、学校、医馆等等,这里自然就会热闹起来——不少在长安漂着的人想要在这里扎根,然而没房子怎么扎根?

  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长安作为大汉都城,对外说是二三十万人口,但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少,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很多来长安讨生活的人根本没有长安户籍,像是一些求机会的读书人还好一点,会给自己找个落脚地。另外一些社会地位更低,真正底层的人那才真是藏匿在了国都的人潮之中,别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来过、正在这里。

  在长安城内的贫民窟、边缘地区搞拆迁,给他们换扩建地区的好房子。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说,地段的概念或许有,但却不深刻,而且这也是豪门贵族才会讲究的。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地段是什么,能吃吗?如果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是没有人会拒绝这件事的。

  后世的人还要考虑住的离中心区太远,通勤的时间成本是很难接受的。这个时候的城池规模实在有限,这方面的问题几近于无——住在一环还是二环,对于通勤来说,能有多大差别?

  拆迁之后,这些贫民窟、边缘地区,又或者单纯只是利用不彻底的土地,就会在陈嫣手上重新仔仔细细规划。该做商业用地的做商业用地,该做工业的就做工业,如果做住宅,也绝对不是普通住宅,而是根据周边情况,走高端路线。

  另外,城外的扩建地区,除了做为拆迁房外,更多的是要放到市场上的。

  这些有没有人来接盘?当然是有的了!

  古代不适合现代那样搞房地产,城市规模就那个样,能搞的起来才有鬼了!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城市却是可以得,比如说‘都城’。在这一点上,其他城市是根本无法比拟的。

  此时也有比长安规模更大的城市,比如说商业中心临淄,百万人口,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可怕!这可是公元前的世界!但即使是临淄,恐怕也不如长安适合搞房地产。

  临淄是很有人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口,但对于真正的普通人来说,那里已经不能吸引人迁过去了…高昂的生活成本是一方面,没有新的人口增长点是另一方面。

  都城长安则不同,如果不是都城人口要设限,这里能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人口迁入。然而事实却是,历朝历代都把首都户口卡的极严!即使是那些告老还乡的高官,想要留在京城也不行,历史上多的是血淋淋的例子!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经济中心比政治中心更能吸引人迁入,但在这个时代并不是这样的…逻辑从根本上来说就不同。

  先不说达官贵人们想留在长安,随时紧跟皇室和朝廷的步伐。也不说商贾豪强也想在长安扎根,不为别的,就为了提升自家地位,寻求更多机会,改变后代命运,不再是富而不贵!只说普通老百姓,他们也疯狂地想要留在长安。

  不是长安比临淄赚的更多,也不是长安生活就比临淄轻松到哪里去了,而是长安有太多太多的隐形福利了!只要能在长安扎根,即使是落到最底层,也比此时绝大多数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强太多了。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各方面都要尽量做好,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打个比方说,各个地方都有因为天灾人祸而粮价涨幅过于惊人,以至于民怨沸腾的时候。国都长安的粮价虽然也不便宜,遇到突发情况该涨还是要涨。

  但是,是有一个限度的…除非到了国将完的时候,不然京城这块的粮食供应绝对不会出问题。

  为什么都城的人口要有限制,这也是原因之一!别的大城市可以出问题,但国都绝对不可以出问题,容错率接近于零呢!这种情况下,人口一旦稍微增多,对城市治理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果可以,没有人想要这种挑战背后的风险与负担。

  粮食供应其实只是一个方面,其他的隐形福利其实还有很多。

  好处是明晃晃的,谁又不想留在长安呢?

  所以说,这批扩建而出的房子,首先针对的就是蜗居在城里,原本根本没机会,现在却有机会改善居住条件的人。另外还有居长安不成,只能就陵邑的人,这个时候恐怕也有不少有意于这边的房子。

  房子是这样,配套的商铺之类只会更贵!

  另外,那些高端住宅瞄准的人群,富商、豪强也会接踵而至…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不缺钱,用钱买长安城里的宅邸,他们是能够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汉如今建国也不少年了,长安城里的用地越发紧张。

  那种超级大住宅,即使是顶级新兴权贵都不敢想(所以当初的武安侯田蚡想要扩建宅院,还得把主意打到考工署身上)。这种不算小的高级住宅可以想见也是收一套少一套,现在趁着难得一遇的扩建和拆迁可吃下一块,将来可就不敢想了!

  陈嫣将新增的成千上万套房子,以及配套的商铺等列了一个表格,最后很清楚地告诉刘彻…这是一个超级赚钱的买卖!

  他可以借此得到一个更大更好的都城,可以收买一批底层老百姓的人心,同时他自己还不需要花一分钱!相反,还得倒赚不少。

  “只可惜了,赚的不多,扩建也需不少钱呢…到时估计能净赚七八亿钱吧。”陈嫣有些可惜。

  其实七八亿钱很不少了,但是这个大工程可以想见得投入不少精力,她甚至不能将其完全交给别人,她得亲自领导这个项目。以投入和产出的比来说,她在别的项目上花心思合算的多!

  不过也不是所有决定都可以用‘合算’来衡量,有些工作是她喜欢的,千金难买她喜欢嘛…

  对于陈嫣的说法,张汤等人显然有不同的观点——神特么的赚的不多!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嘲讽!

  过去他们用尽各种方法,甚至是极伤人品地盘剥老百姓,就是为了凑足朝廷需要的钱。而现在,事情到了陈嫣手上,就好像钱都是捡来的那样容易…这、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第392章 鹿鸣(6)

  陈嫣重修长安的计划很好, 但是在这个计划中还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方。在最开始的震撼之后,从刘彻,再到手下重臣,皆对此有一些疑惑…陈嫣当然也是一一对此做了解答。

  首先, 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这么多房子真的有人买吗?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因为陈嫣在报书里就提到过。或许其他城市要担心这个问题,但身处长安、国之都城、天子脚下, 这个问题是不必担心的, 但凡是有余钱的人家,谁不愿意在长安置产兴家呢?

  相对于而言,更麻烦的问题应该是新增人口这么多, 为了供养这些人口,长安的运输压力会不会更大。

  事实上, 谁都知道, 长安的物流情况从来就没有好过!对于长安衣食住行的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送到长安来的商品,只要价钱合适, 就没有销不掉的!就这样, 长安人民还觉得短缺呢!

  这并不奇怪,以最明显的农产品为例,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周围就能供应, 但供应依旧不足。为了养活居住在这里脱离农业生产的百姓, 整个朝廷都是费尽了心思的。无论是陆路通道还是水道, 都是充分调动,尽力运输的。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尽量控制都城的人口规模,供应方面的问题占主因!都城是不能乱的,都城百姓的生活必须稳定…而人口规模一旦超过封建社会政府能够支应的程度,那必然要乱!这两者之间是互相矛盾的。

  长安本身的人口而言,二三十万,供应压力已经不小,不能因为临淄有百万人口就忽视长安二三十万人口的供应难度!事实上,这个时候全世界各个文明,城市规模能达到长安水平的,也是凤毛麟角呢!

  再加上长安不只是长安这么简单,周围的陵邑很靠近长安,实质上是共享同一条运输线的!这么一看,长安的供应难度其实不下雨临淄。

  按照陈嫣的思路,就等于是长安人口要增长不少…相对于原有的人口来说或许不算多,但以长安的现状,陡然之间增加这样一笔,很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真要是那样,这件事如何收场?

  这话是很有道理,很值得忧虑,但陈嫣觉得不足为虑。

  其一,长安的人口并不会真的增加那么多!卖房的时候肯定会优先有长安户籍的人。这次重修长安释放的房地产需求,首先是长安本身的!那些在长安住的不好,想要改善住房条件的。或者住不到长安,只能住到长安周边的人群。

  这样算起来,新增人口并不会很多。

  其次,真正能从外地赶来长安置产安家的,在这个时代也不会是普通人!真的说起来,普通人甚至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户籍地!这个时候的户籍制度可是很严厉的!换个说法,来到长安的基本上就是有钱人,或这个时候认可的社会精英。

  这些人是一个城市很喜欢的新增人口,首先他们的消费力就不用怀疑!

  有这样一批人入住,增加的物流成本并不会觉得吃力…事实上,长安的老百姓衣食住行是有国家补贴的,这笔补贴并不是直接下发,而是通过隐形的方式完成。比如说国家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运输量而修的运河驰道,这些都是天文数字!但也因此让供应长安的物料便宜了不少。

  这就等于是国家补贴了长安百姓!

  如果长安的外地入住人口都是普通老百姓,这笔补贴就是国家出血。但如果是社会精英、有钱人呢?那又是另一个概念了。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很强,一户人家还要带大量的奴仆,在地方上,有个两三家就能养活一个县城的商业了!可想而知在长安能给长安带来多大的收益。

  所以,整体上而言,长安或许会增加一些物流压力,但这些压力的释放并不会让朝廷亏损,反而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为什么临淄的压力大到那个地步,临淄依旧能够存在,而且还活的美滋滋?原因就在于利益足够!别管物流成本多大,这个城市总归是负担的起的!

  这个解释大家算是接受了,但别的问题还是存在。

  “敢问翁主,这徭役如何安排…重修长安的钱财从何而来…此事又要动用哪些衙署?”张汤定了定神,代替刘彻问出了这个问题。

  陈嫣舒了舒身体,觉得问题总算问到了点子上。实际上从这里开始问题才算是进入了实质化阶段,说明大家已经认可了她重修长安的意见…修不修长安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的关键是怎么修!

  这里面门道可是很深的。

  “徭役便罢了,此事不用那么复杂!”陈嫣想了想,又笑着补充了一句:“我经过多少事?动辄牵扯几十万人的朝廷大事,我根本不知如何调配!所以想了个偷懒的主意!”

  她说是这么说,其他的人却不会当真!

  想想陈嫣手上的那些产业,以交通号为例,牵扯的人、物还少吗?从整个交通号看,复杂程度不超过朝廷任何一项事物!陈嫣既然能做下这个,再说自己掌控不了朝廷大事的调配,就有点儿过于谦虚了。

  关于这个,也是大家在彩票之事后彻底想通的。在那之前,大家也有过顾虑,觉得陈嫣能做好生意,却不一定能做好朝廷之事。现在经过彩票一事,大家的疑虑彻底消失了,前后反差,对她的信任更强!

  在这个前提下,大家才能更公正地看待她过去做的那些事,能够明白那些事的难度!而能够完成那些事的陈嫣,大家并不觉得会被什么朝廷大事的调配难倒。

  事实上也是这样,陈嫣提出的办法,说是偷懒,也是她慎重考虑过的好主意——虽然确实能偷懒就是了。

  “咱们招标就是了!”陈嫣笑着道。

  政府招标是个很常见的事情,不只是现代政府,古代政府也有招标的情况,比如以后会出现的皇商。皇室和朝廷确定皇商,本质上也是一种招标,只是在招标过程中需要考察的不只是商人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生意大小、资本规模等方面,还包括了这个商人钻营的能力!

  不过这也没什么,即使是现代政府的招标也要考虑一个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考虑企业的公关能力,而不是纯粹地考虑一些招标书中写明的东西。

  陈嫣觉得招标能够解决重修长安的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省时省心省钱。

  如果让朝廷组织人手,又或者找少府来做这些事,表面上看劳动力不用担心,技术也好,实际上会多出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召集人手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而且政府能够发动的人手再多,也有一个上限,将工程包给民间商人就不同了,可以做到多点开花。

  重修长安的工程量如此巨大,不可能给一家来做,而是会划分区块,招标数家有实力的商贾来做。这些人都是做惯了这些事的,当然有各自的办法去招募人手,准备物资!到时候多线并行,很快就能验收成果了!

  而且这样陈嫣就不必时时关注工程的方方面面了,她最需要投入精力的时候就是两个。一个是招标阶段,确定考察出能够很好完成任务的商贾,另一个就是工程做完的验收阶段,确定工程质量达到了实现约定的水平。

  至于平常,也就是抽查一番工程进度、注意注意账目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7页  当前第3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5/4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贵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