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贵女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9 MB   上传时间:2020-04-08 20:27:07

  大约在冬天的时候,第一笔来自桑家的钱按照说好的送到了长安…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陈嫣还在不夜县度夏,忙着染房里的事情,期待着这能有一个不错的反馈。

  所以在染房具体事务交予他人之余,她自己也常常去看看。

  染房之中有许许多多的染缸,不少奴仆正在几个染匠的带领下辛勤工作!染房的工作有些是有技术的,有些则不然,像是调染料什么的,还是得染匠来。栌山庄园的几个染匠是当初天子下诏修建庄园之后一起调拨过来的!不然的话,陈嫣要找几个通染绸的奴隶,那也是麻烦!

  这种有技术的奴隶最为受欢迎,少府买卖的时候一般人根本抢不到…当然,若是摆明了身份,走特权阶层的路子,陈嫣还是能搞到的。

  相比起染布、搅布这种重体力活儿,外面的晾晒环节就要轻松不少了,所以可以由女奴或者荫户人家的女儿来做。

  陈嫣远远看着的时候,各色丝绸整整齐齐地晾晒着,随着一阵海风吹拂,轻飘飘地荡了起来。做事的女子们两个一组正在调整新晾上去的丝绸,口中还唱着齐地流行的小调。

  大概真的是非常流行的民歌了,一会儿就变成了大合唱,大家做事也更起劲了!

  “这绸缎多美啊!”有一个荫户人家的女儿摸了摸一匹已经快要晾好的豆绿色丝绸,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对身旁的女伴道:“我家从去岁起给不夜翁主做荫户,幸而不夜翁主仁善,如今竟攒下了家底。我家阿翁说了,我如今能在染房得钱,许我买上些绸缎制衣衫,我打算向染房买这种。”

  其他人都用艳羡的目光看她,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她们虽然参与了丝绸的生产过程,但他们都没能穿丝绸衣裳呢!就像最普通不过的底层百姓,她们穿的是麻,好一点的也就是细麻而已。

  说是绿色是庶民最喜欢的颜色,但这里的‘庶民’其实也是中产之家了。不然的话,真正的底层百姓家,穿的都是原色麻布,穿的布片破碎了,还得小心缝补起来继续穿。这样的人家,会讲究衣裳的颜色?有的穿就不错了!

  而这些染房工作的,其实还算是过得去的,但她们也几乎没有机会穿丝绸衣服!

  此时一匹丝绸普遍价格在四百钱到六百钱之间,若真是狠狠心,普通人家未必不能买。但真要是买了,一家人就没办法过日子了……

  相比起那些同样是荫户女儿的羡慕,本身是奴隶的妇人就更甚一层了!据说有的富贵人家就连奴仆也能穿丝绸锦绣,的确是有这样的事儿!而且看陈嫣身边侍奉的贴身婢女,一个个的也确是穿着绫罗绸缎,不像是婢女,反而像是有钱人家的女郎。

  但这样的待遇可不会出现在所有奴仆身上,像她们这种劳役婢女肯定是享受不到的!

  荫户家的女儿们,多多少少还有机会!轮到她们就真的不用想了。

  陈嫣自然不知道这些正在唱着歌儿的女子们因为一块小小的丝绸而辗转反侧,看在她的眼里,只是大家都在辛勤劳作而已。

  点点头,对现在的工作情况表示了赞许,然后就叮嘱这边的管事:“这些丝绸染成,呈送我看看。”

  管事的立刻领命,更加用心加紧细做。不过几日,第一批染好的布料就整理好了——这些经过了多道工序,最终被染的鲜亮明丽的丝绸被卷成了一匹一匹的,封好之后呈送到了陈嫣面前。

  这样放到面前观赏,那种漂亮是更加惊人的!

  陈嫣满意地点点头,对旁边的婢女利道:“赏!”

  既然翁主开口说了这句话,那就是有分量的!很快,经手这件事的人多多少少都分到了一些东西,也不枉这段时间的辛苦了。

  也不止是如此,她还吩咐道:“每色各挑出两端算作一份,多准备一些,送到长安。”

  她这是要孝敬远在长安的亲人长辈,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婢女利记下了这件事,立刻安排人去做。

  然后就听陈嫣道:“这些颜色怪好看的,你们若是想制新衫的,便挑够做一身衣裳的吧!”

  这话是对她身边侍奉的所有婢女和宫人说的,如婢女利这种贴身侍女自不必在意这个。但对于一些其实并不太能接近陈嫣的人来说,做额外的新衣服已经是不错的了。

  于是一个个都欢欢喜喜地谢恩。

  就这样,第一批染好的丝绸消耗完毕。不过也不要紧,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只要丝绸足够,染房那边的成品就能源源不断地出来。

  原本栌山庄园的织室是不算大的,但在陈嫣的有意安排下,比最初已经膨胀了好几倍!最开始直接从少府调配来的善于织绸的女奴,而后在齐地买来的女奴,现在只怕也有七八十人了!

  这些人不停地进行纺织,再加上还可以从荫户人家收购丝绸成品(没有染的),送到染房去的丝绸量其实已经不比一家规模中等的织室出来的产量低了!

  再加上烘茧法保证了织室可以一直满负荷运作,没过多久染房出品的成品丝绸数量已经很可观了!

  在这个时代,丝织品是绝对的硬通货,这一点上更甚于铜钱!铜钱在此时品质参差不齐,对于民众来说远不如作为实物的布帛!再加上同等重量的丝绸价值远高于同等重量的铜钱,就连流通性、便携性也比铜钱要好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丝绸可以一直攒——但陈嫣不要栌山庄园的丝绸一直攒!因为这样好的颜色必定比市面上的一般丝绸要更加受欢迎,卖出去倒是更加划算!

  至于卖出去后换回来的东西是铜钱、金银?又或者是别的纺织品,那就要看到时候交易怎么做了!

  因为陈嫣不要这些丝绸一直攒,所以管事很快就开始联系熟悉的、靠谱的商人过来收布帛。

  布帛在华夏古代一直都是最好的商品之一,听说是大庄园里自己产的丝绸要卖,这些人来得都够快!很快就有两个商人回信,会尽快来一趟不夜县栌山庄园。

  这两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不夜翁主如今住在庄园里,还委婉地写了书信,想要管事的引见一番。

  这种事情管事自然不会自作主张,立刻就禀明了陈嫣。到底要不要见这两人,自然是陈嫣一句话的事儿。

  陈嫣摇了摇头:“他们是来栌山庄园贩丝绸的,为什么要见我呢?”

  她当然不是真的不明白这其中的缘故,说的透彻一些,有可能只是对她这个不夜翁主好奇,而更有可能的是想拉上一些关系,日后能扯虎皮做大旗!陈嫣的名号只在长安能唬人,在地方就不行了,但她身后的亲友团吓人啊!

  之所以这样说,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他人也是清楚的,所以管事的低着头,躬身应喏而下。

  虽然这两个商人的打算要落空了,不可能带他们见不夜翁主。但对于管事来说,生意还是要做的,所以照旧得联系他们,准备着相应事。

  写给对方的书信还是相对客气的,不可能直接说‘不夜翁主不愿见尔等’云云,只是说翁主身体不适,不宜见外人之类,就是大家都知道是借口,但却不会有人去揭穿的说法。

  “真是可惜!倒是想拜见一回那位不夜翁主!”要来收购丝绸的商人不是不可惜,像他们这种还要跑到乡里做收购的商人,本钱也算是不错了,但绝对称不上大商人。最需要机遇的就是他们这个层次,可是走不夜翁主这条路子显然有些不通。

第75章 采绿(3)

  汉代的山东半岛是个很奇妙的地方, 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是肯定的,可那只是指以临淄为中心的腹心地带。而目光移到更边缘的地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同于现代人常规印象中临海等于经济发达, 对于此时的汉人来说, 这更意味着不毛之地!

  当年姜太公获封这块土地, 站在后世的角度会觉得不错, 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却不怎么好,这块土地基本上就是化外了!到处是没有归化的野人, 土地没有经过开垦,本身也不适合农耕…后来妇女纺织、煮海为盐成为经济亮点,那是被逼无奈了,靠着农耕本业活不下去了才这样的!

  就本身而言, 只能说明最开始齐国条件很差!

  而到了如今,距离齐国开国也近千年了,千年经营, 这块化外之地在普通人的眼里已经变了味道。说到齐地, 大家会想到富裕、学者等等, 但那是提到腹心地带时的感受!真要是沿海地带,哪怕是盐官的所在地, 大家也会觉得是穷乡僻壤!

  毕竟盐官的存在虽然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金钱, 却也只是金钱而已——有盐官的地方有什么?不过就是盐工、小吏罢了!盐上获得的金钱又不会留在盐官所在地, 而是会像输血一样, 送到别的地方。

  对于本地来说, 并无什么太大作用。

  所以陈嫣当初来到不夜县度夏, 很多人还很怜惜她…对于长居长安的贵人来说,大概除了长安以外天底下大多数地方也就是乡下地方了!天下五都或许还有点儿意思,至于其他的,都不放在眼里。

  像陈嫣来的不夜县,位于国家的最东边,要不是因为海上求仙山曾经从这附近出发,那真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真正穷乡僻壤中的穷乡僻壤!

  但这里果真是这样吗?那又不是了。

  此地百姓中有一部分确实是海边不服王化的部落归化,所以民风与齐地不少地方迥异,颇有些剽悍的意思。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只有真正来到此地才会知道,这里还是颇为繁荣的。

  首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临着资源丰富的海洋,这里的居民生活质量其实是高于汉帝国其他地方的百姓的。

  海菜、海鱼,都是唾手可得的东西,只要一家人勤劳,至少不会挨饿!

  再加上此地临海,煮海为盐很是常见——燃料的缺乏让普通人没办法大量生产食盐,但积攒一些之后去县里换取一些生活物资,这也很能改善生活!

  不过这里粮食比较贵也是事实,算是有利有弊吧。但比较而言,还是比大多数内陆地区生活的普通百姓强了不少。

  除了百姓生活的还不错,这块土地最让陈嫣惊讶的大概是存在于此不知多少年的海洋贸易了。

  听起来仿佛是天方夜谭,但在这个时代,齐地确实已经开始了海上贸易!而且还有两条航线呢!

  一条是北方航线,连接了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这条航线历史尤为悠久,很有可能在上古先民时期已经存在!当时的部落民众乘坐简陋的海上交通工具,很有可能就是原始船只之类的,在风向合适的时候和隔海相望的部落交换各自所需的生活物资。

  这当然是很危险,且很不确定的。

  不过至迟到春秋战国以前,这种往来变得稳定且安全的多了。一方面是造船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这片海域的了解加深,对航海术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当然了,经济的发展也不可不提!如果不是用于交换的商品越来越多,两地之间的商业活动变得频繁,是不会有动力开辟这样的海上商路的。

  而到了如今,这条航路变化颇大,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连接了后世的朝鲜半岛一带。这种辐射范围的增大,当然是商业活动催发的…政治上的诉求么,至少现在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小国与部落还没有引起汉帝国的注意。

  另一条航线是南方航路,连接了山东半岛和吴越之地,具体的应该接近后世江浙地区吧。

  这条航路稍微迟一些形成,不过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开始经营了。一开始倒不是为了商业,战争方面的因素占了主流。有一段时间南方诸侯国相当强势,当时向北方攻击所走的路线,有一条就是海上的。

  虽然一开始是因为战争,但发展到现在,经济却是占了主流。毕竟…大家也是要恰饭的嘛!

  如果赚不到钱,和平年间谁会维持从北到南的这一条航线?船只不要钱的!水手不要钱的?在这个时代,搞海运,绝对是高门槛高风险的典范!

  当然了,与之相对的就是高利润了!海上运输的好处大家都知道,速度快、跨区大、运费低廉,若真的能踏入其中赚的绝对不少!

  陈嫣在长安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家知名的富豪中有经营海贸的,来到不夜县之后她才品出一些意思——不是这些人没钱,而是对于这个国家的上层来说,海贸已经涉及到他们没怎么注意过的东西了,所以会被下意识地忽略。

  而且海商也有意于闷声发大财,加上天高皇帝远等因素,这里竟然有一批隐形的超级富豪!

  关于这个,陈嫣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直到有一次看到海上似乎有船只往来,向栌山庄园中的管事打听,这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至于管事如何得知,他也是来了不夜县才知道!栌山庄园很多产品正是被这些海商的手下收走的,他们将这些货物贩卖到朝鲜、燕地、吴越之地,获得了超额的利润。管事对此相当有兴趣,所以打探过一番。

  甚至于这次来栌山庄园看新染出丝绸的两个商人,他们本家也是海商出身!不过他们二人只是家族的庶出子,早就被嫡出的兄弟排挤出了家族的核心业务,防他们像防贼一样——比防贼更甚!

  对于外人,嫡出兄弟们甚至还有合作、共同发财的可能性!但对于他们这些庶出的,那真是防备至死,甚至不允许他们分家单干之后涉足于此!不然就会迎来本家无比严厉的打压!

  “第五大人!”

  两商人抵达栌山庄园的时候,管事特意亲自来接。倒不是这笔生意就重要到这个地步了,毕竟此时货物不多,总价是怎么也上不来的。主要是两人和他有了交情,多少也就算是朋友了。朋友上门,自然是要好好接待。

  来的两个商人,走在前头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稍微后面半步的比他稍稍年轻,身材也瘦弱一些,但肤色是一样的黝黑。若是两人伸出手臂,可能会看的更清楚,都属于特别粗糙的那种。

  懂行的就知道,这两人过去一定多呆在海船上!海上太阳大,水手时常在甲板上做事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海水扑到人身上,干了之后就是一层盐!打湿、出盐,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对皮肤伤害是很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进化’出一层粗粝、坚韧的表面皮肤!

  两人如今都不再海船上呆了,但当年还没有从家中分出去的时候,也确实在海上历练过!

  “东郭先生、华先生比信中所说要早了两日啊…来来来,随在下来!”管事的不复面对庄园下属时一本正经的样子,表现的相当热情好客。

  “第五大人客气了!”身材高大的那个抱拳大笑。

  栌山庄园的这位管事姓氏还比较少见,姓第五。不过这高大男子的姓氏也不是什么烂大街的,‘东郭’,对于后世人来说却是一个相当有知名度的稀有姓氏。

  不过这也不算古怪,此时还常见很多后世罕见的姓氏。这些姓氏在未来,有些是慢慢消失,更多是在传承过程中没有扩大,最终沦为了稀罕东西。

  东郭先生和华先生还带了好几辆车,几名精干的僮仆。这些车来到不夜县的时候也是装满了货物的,不过在县城已经交割发卖了,现在空了下来,就是为了收栌山庄园的货物。

  第五管事不用多说,立刻就有人帮着东郭先生和华先生照料他们的车马,安顿他们的僮仆。至于他们自己,只要跟着第五管事往宅院中走就行了,里面早就准备好了酒菜宴席。

  第五管事带着两人绕的侧门,颇有些不好意思道:“正院中多有宫女、长公主府女婢,外人不好打扰,只能从偏门走,莫怪莫怪!”

  东郭先生和华先生表示理解地笑了笑,不过也是巧了,正好几个女婢人人手中都提着篮子,篮子里头装满了各色鲜花。几人嬉笑而来,转角处和第五管事一行碰了个正着!

  她们自然都是认得第五管事的,立刻退到了一边,不再作嬉笑状了。

  等到经过了她们,华先生却是忍不住回头多看了好几眼!

  这些女孩子虽然是婢女,但都长于富贵之中,受宫廷和长公主府调教,气度、仪态自然是不凡的!容貌上面也没有什么瑕疵,此时打扮入时,娉娉婷婷的,也确实够招人眼了。

  如华先生,他的家族琅玡华氏,说出去大概没有太大的名气,毕竟这个家族祖上也没出过大官儿、学者什么的。但在固定的圈子里,那也是很有知名度的——大海商么,有钱!

  华先生虽然是个庶出子,但也算是这个家族的一份子,所以从小也是见惯了富贵的!他依旧记得,家中府邸如何奢华,似乎总是夜夜笙歌,穿梭在游廊中的全都是家里豢养的家伎。

  美貌、年轻、勾人,他当时在家伎中还有一个相好的呢!

  只不过那些东西都不属于他,即使他在海上的时候很用心,事事亲历亲为,获得了船上家族老人的赞许!那些东西依旧注定是他同父异母兄弟的,父亲去世后,他就理所当然地被赶了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7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4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贵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