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卖油娘与豆腐郎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青云上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98 KB   上传时间:2020-06-05 21:19:59

  杨氏正好在院子里剖鱼,听见这话心里也高兴,能多拖两年,与茂源总是没坏处的。再等四年,茂源也也能说亲了。大媳妇进门迟,若是头一胎生个闺女,到时候说不得长孙还在茂源这房里。长子虽然重要,但长孙不也一样重要,哼,若茂源能赶在茂林前头生儿子,她才高兴呢。

  想到这里,杨氏顿时觉得做饭给郭家二姨吃,也不是那么憋屈了。洗过了鱼,杨氏笑眯眯地回到厨房去了。淑娴心里纳闷,给大哥说亲,阿娘居然这样高兴。

  说定了正事,郭二姨就往厨房去了,杨氏是个憨面刁,这婆娘虽然在做饭,还不晓得心里怎么嘀咕呢。

  郭二姨进厨房后,杨氏立刻惊道,“他二姨,你怎地来了,快去堂屋坐着,你难得来一趟,也和茂林好生说说话。”

  郭二姨笑着客气道,“杨姐姐,我当家的和姐夫正说话呢,他们男人家说话,我也插不上嘴,索性来看看杨姐姐这里有没有什么我能帮忙的。”

  杨氏忙笑道,“嗨,他二姨太客气了,你来是客人,怎能让你动手。”

  郭二姨笑道,“杨姐姐你忙你的,我就在这跟你们说说话,有我能干的,你只管叫我。哟,这是淑娴吧?这丫头长得真俊,我才来这一会子,见她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杨姐姐有福气,养的闺女这样好。”

  郭二姨这是真心话,因黄家有豆腐坊,黄炎夏忙碌,田地里许多琐碎的活儿都交给了杨氏,杨氏有时候没时间做家务,就让女儿做一些轻省活。淑娴自小懂事勤快,如今才七岁,烧火、洗衣裳、扫地、喂鸡......样样都能拿得出手。

  自己的女儿被夸,虽然郭二姨的身份在杨氏这里有些不讨喜,杨氏仍旧很高兴,“他二姨过奖了,她小孩子家家的,多动一动,省得养懒了筋骨,跟她大哥比起来,她还差得远呢。”

  郭二姨搬了小板凳坐在淑娴身边,“孩子还小呢,能干这么多,已经很了不得了。这下可好了,淑娴,我给你大哥说了个大嫂,你大嫂也是个勤快姑娘,以后你们两个好生相处,你阿爹阿娘才能更省心呢。”

  淑娴腼腆地笑了笑,“我听二姨的。”

  厨房里两个女人各怀心思地说的热闹,堂屋里,连襟二人正在说着田地收成的事情,黄茂林带着弟弟在一边恭敬地候着,不时给两位长辈添茶水。

  杨氏很快做好了晌午饭,郭家二姨虽然来的忽然,但黄家殷实,且又开着豆腐坊,做一桌子菜不成问题。

  家里的肉还是上个集买的,黄炎夏就担心郭家随时来人,买了二斤肉放在那里候着。又有黄茂林买的鱼,豆腐坊里的豆腐随便杨氏用。黄家人虽然吃豆腐吃的有些腻了,但对旁人家来说,一桌子菜有鱼有肉再加各种各样的豆腐,算是丰盛了。

  今儿人少,郭二姨把杨氏母女两个也拉上了桌子。杨氏陪着郭二姨说话,那连襟两个又喝上了。

  二姨夫对黄茂林说道,“茂林,你都说亲了,过几年就要成亲,也算大人了,来,跟二姨夫喝一盅酒,男人大丈夫,不能喝酒怎地能行。”

  郭二姨笑骂,“平日不得酒喝,这两日好容易有酒喝,还不闷头多喝两口,倒挑唆着让孩子喝酒。”

  众人都哈哈笑了,黄炎夏把自己的酒盅推到儿子面前,“给你二姨倒杯茶,你敬你二姨和你姨夫一杯酒。”

  杨氏忙起身,又给黄炎夏加了个酒盅。

  黄茂林按照黄炎夏的吩咐,一一做了,这是晚辈敬长辈,也是谢二姨夫妇做媒。

  郭二姨夫妇认真喝了酒和茶,然后大伙儿又放开了说话。

  等二姨夫喝得醉醺醺的,这顿饭总算吃完了。

  黄炎夏也有些上头,见连襟脚底下都打飘,对郭二姨说道,“妹妹,你们在这里歇会子再走吧。”

  郭二姨摇头,“姐夫,他就是这样,等回去闷头睡一觉就好了。若回去的太迟了,我们老太太要担心了。”

  黄炎夏不好再拦着,只得一再道谢,“谢过妹妹妹夫为茂林的事情操心了。”

  郭二姨笑了,“我是他亲二姨,自然盼着他好的。姐夫什么时候去韩家提亲?到时候,可别忘了叫上我和大嫂一起去,我们也去沾沾喜气。”

  黄炎夏一叠声地道好,“都是实在亲戚,自然要一起去的。”

  送走了郭二姨夫妇,黄炎夏也去睡了。

  黄茂林以前也偷喝过酒,今儿只喝了一盅酒,倒未曾醉。但他早上起得早,吃了晌午饭去补觉,这是常例,家里人都习惯了。

  黄茂林笑着对正在收拾碗筷的杨氏母女说道,“辛苦阿娘和妹妹了。”

  杨氏眯着眼睛笑道,“都是我该做的,等你媳妇以后进门了,我就能享福啦。”

  黄茂林也笑眯眯的,“咱们家还是少不了阿娘的,我头有些晕,先去睡一时,要是睡得太久了,妹妹你可记得叫我,不然夜里要睡不着了。”

  淑娴乖巧地点点头,黄茂林就回房去了。

  躺在床上,黄茂林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已经多日没见到梅香了,但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喝梅香定亲了,然后再等几年,梅香就要嫁给他做婆娘,黄茂林顿时激动的更睡不着了。

  他悄悄起身,把自己的钱匣子打开,钱匣子里面的东西,每次他都按自己的方式摆放,若有人动了,他一眼就能发现。

  黄茂林仔细看了看匣子,黄炎夏每个月给他两百文钱,虽说这个把月一来他时常给梅香家买吃的,但总体还是只增不减。

  黄茂林内心算计着,说真定了亲,他要赶紧催着阿爹把前头换庚帖合八字和下聘礼的事情都办完了,一旦下了聘礼,就再也撕掳不开了。

  但家里给的是家里给的,他自己也要单独给梅香买些东西。

  黄茂林把郭氏的银簪子和银耳环仔细看了看,这些东西,以后都给梅香罢,再给她多扯几尺布,做两身好衣裳。还有她的弟弟妹妹们,给明朗兄弟买些纸,再给小妹妹买些吃的。

  黄茂林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越想越觉得高兴,把那匣子倒腾来倒腾去,磨蹭了小半个时辰才去睡了。

  黄炎夏夜里和杨氏商议,“从你进门开始,茂林就叫你一声阿娘,这么多年,对你恭恭敬敬的。他的婚事是他自己看上的,以后好赖都怪不到咱们头上。回头去提亲,你买根银簪子,给韩家丫头插戴。”

  杨氏眼珠子转了转,“当家的想好了让谁做媒人没?”

  黄炎夏想了想,“叫上大哥大嫂,加上咱们两个,去提亲也够了。韩家掌柜的不在了,咱们不用叫太多男丁。等下聘的时候,多叫两个人倒无妨。”

  杨氏又问,“当家的叫的这些人,倒都是咱们这边的人,要是有个两边都熟悉的人倒是不错的。”

  黄炎夏又想了想,“无妨,我请镇上的周媒婆去,她人头熟,谁都认识。”

  杨氏听见请周媒婆,小声说道,“听说那周媒婆手爪子长的很呢,她出一次面,可得不少钱。”

  黄炎夏挥了挥蒲扇,“咱们就这两个儿子,总不好委屈了孩子们。打一根银簪子得多少钱?”

  杨氏觑了黄炎夏一眼,“郭姐姐不是留有很多东西?传给茂林他媳妇不是正正好?”

  黄炎夏的手顿了一下,“那是茂林他阿娘留给他的遗物,不好充作公中的。你放心,等茂源娶亲时,都是一样的。”

  杨氏自己的陪嫁少一些,虽然心里不舒服,也不敢再惦记郭氏的东西,“一根纯银簪子,带点花样的,少说得二两。”

  黄炎夏啧了一声,“小小一根银簪子,竟然这样贵,值半亩好田了。我给你二两三钱银子,你后天去买个像样的簪子。”

  杨氏嗯了一声,夫妻二人一起歇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早上好,明天就要上门提亲啦~~

  劳烦亲亲们戳一戳作者专栏,收藏一下作者和接档文吧,据说收藏作者的人多了,积分会高一些,数据漂亮。嗨呀,作者就是个讲排场的人,嘿嘿嘿~~

第46章 买银簪上门提亲

  又逢集市, 吃过了早饭,杨氏把自己和女儿淑娴都收拾得体体面面的,带上黄炎夏给的二两三钱银子, 一起往镇上去买银簪子。

  杨氏今儿想给女儿买一朵花戴, 韩家丫头得一根银簪子,她女儿买朵花总行吧。

  到了镇上后,杨氏直接去了镇上唯一一家卖胭脂水粉和钗环绢花的店,老板姓刘。

  杨氏和淑娴一进门, 老板娘刘太太立刻迎了上来, “哟,黄太太来了, 您可是稀客。”杨氏因为是黄炎夏屋里人,平安镇认识她的人也多。

  生意人嘴巴甜,刘太太见到妇人就称太太, 女客们听到了心里也高兴。正经论起来, 大家不过都是普通人家的婆娘,哪里就能称太太了。

  杨氏笑着与刘太太打招呼,“刘太太生意兴隆。”

  刘太太笑道, “承蒙您吉言了,黄太太今儿想要些什么?这是家里大姑娘,看看,又斯文又秀气, 黄太太会养孩子。”

  杨氏眯着眼睛笑, “我今儿来想买根银簪子,刘太太帮我看看?”

  银簪子可是大生意, 刘太太顿时笑得脸上像开了花一样,“黄太太请跟我来, 我们才得了几个好花样呢。不知太太是给谁买的?我们有梅花样的、莲花样的,还有并蒂莲的。有纯银的,有银掺了锡的,银包铜的这两天没有了。”

  杨氏笑了笑,“我们家大郎要成亲了,给女方插戴用的。”

  刘太太立刻满口吉祥话,“哟,恭喜恭喜,这可是大事,得挑个好的。”

  刘太太拿出一个托盘,掀开上面的红布,里面一溜的十几根银簪子。平安镇的人大多买不起金簪,故而刘家从来不卖金簪子。那东西成本大,又不好卖,能买的起金簪的,都去县里买了。

  杨氏看了那一溜银簪子,左边六根摆在一起,右边六根和左边六根一模一样,每个花样两根。

  杨氏问了左边那根梅花样的,“这根多少钱?”

  刘太太笑了,“左边这是纯银的,这一根,得二两二钱银子。”

  杨氏想了想,又问刘太太,“您这里有绢花没?我先给丫头买朵花。”

  刘太太立刻放把托盘放到柜台下面,又拿出另外一个大托盘,掀开红布一看,嚯,二十几朵绢花齐齐排在上面,红的、黄的、粉的,真是好看呀。

  淑娴顿时眼睛都亮了,盯着那托盘都挪不开眼了。

  杨氏笑着看向女儿,“乖乖,你自己来挑一朵吧。”

  淑娴抬起头看向杨氏,有些不太确定,“阿娘,是要给我买吗?”

  杨氏摸了摸她的头,“给你买一朵花,给你嫂子买一根银簪子。你先挑一朵花,挑过了,你去看看你大哥豆腐卖完了没,要是卖完了,咱们一起回去。”

  淑娴高兴地点头,立刻开始挑了起来。花太多了,都好看的很,淑娴觉得自己眼睛要看花了,都不晓得要挑哪一朵。

  杨氏笑着看女儿在每朵花上看来看去,爱怜地对她说道,“那粉红的就别要了,黄色的和大红的,挑一朵。”

  淑娴最后挑了一朵大红的石榴花,庄户人家,都偏爱大红。

  杨氏问刘太太,“这花几文钱?”

  刘太太笑了,“四文钱。”

  杨氏替淑娴把花儿带上,笑着把她打发走了。

  淑娴走了之后,杨氏对刘太太说道,“刘太太,您这里买东西,客人的事儿,总不会有人来打听吧。”

  刘太太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哎哟,黄太太,您尽管放心,客人来我这里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除了我当家的,我再不会跟第三个人说的。”

  杨氏点了点头,“您再给我看看银簪子吧,我倒觉得,这右边的比左边的更亮堂一些。”

  刘太太笑了笑,“您喜欢什么样的就拿什么样的,千金难买心头好,价钱倒是其次。”

  杨氏最终挑了朵梅花样的银簪子,还给梅香另外也买了一朵绢花,大红色梅花样式。

  刘太太根据杨氏的吩咐,把两样东西包在一起,杨氏付过了钱,在刘太太的一堆恭维话中,笑眯眯地离开了。

  杨氏离开刘家店铺后,直接往菜市那边去了。

  她刚走到,发现黄茂林正在给客人称豆腐,淑娴乖巧地坐在一边。

  等买豆腐的客人走了,杨氏对黄茂林说道,“茂林,我们是等你一起还是先回去?”

  黄茂林想了想,“阿娘,您先回去吧,我这边还没卖完呢,等会还要和对面韩家婶子打个招呼再走。”

  黄茂林说完这话,盯着杨氏,杨氏被他看得挪开了眼,感觉怀里的簪子有些发烫。不过几息的功夫,杨氏也笑看黄茂林,“对面卖菜的就是韩家娘子?那我也得去打个招呼。”

  黄茂林点点头,“有劳阿娘了。”黄家即将要去韩家提亲,杨氏是继母,见到叶氏自然要主动打招呼。

  对面叶氏看到一个妇人走到黄家兄妹身边,她虽然不认识杨氏,也猜出这大概是黄茂林的继母。

  杨氏满脸带笑地走了过来,“韩家大妹子,我是黄家豆腐坊掌柜的屋里人,姓杨。听说我们茂林平日多得您的照顾,我这边给您道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8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2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卖油娘与豆腐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