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珍馐娘子(美食)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果酱果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80 KB   上传时间:2020-08-14 12:33:24

第23章

  嘉宁十一年秋十月,因入夏以来雨水稀少,汴河淤堵严重。汴京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唯有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天下大半的财赋、百货都是通过汴水运到汴京的,可以说汴京城内百万人口都仰赖这一渠水。

  所以皇帝对此次汴水淤堵十分重视,下旨发京畿辅郡三十余县民夫清淤,李维既然权知开封府,对此次工程自然责无旁贷,他已经连续几天亲临清淤现场督导了。

  太夫人担心儿子吃不好,薛盈每天要给李维准备携带的餐食。今日她做的是肉瓜齑。肉瓜齑本是道路菜,密封入坛后,可以久存不败。滋味咸鲜,与稻米饭是绝配。

  薛盈将鸡脯肉切成丝儿,清水冲洗后捞出沥干,放入蛋清、生粉调制的糊中,起锅加入菜籽油炒熟后盛出。

  接下来将酱瓜洗净,与笋干、虾米、分别也切成丝,锅内下香油,放入葱姜,先炸一下煸出香味,随后下入酱瓜、冬笋、虾米和炒熟的鸡丝,出锅前刚入适量的胡椒粉、盐,再勾少许芡,肉瓜齑便做好了。

  陈娘子笑问:“饭菜是有了,但我们做什么羹呢?”

  薛盈沉吟片刻道:“如今天气越来越冷,阿郎又长期在外走动,不如我们做金丝肚羹吧,暖胃又驱寒。”

  “好。”猪肚最怕有异味,陈娘子用盐碱反复搓洗干净,又用清水仔细清洗,入锅煮熟后,立刀切成细丝,再在沸水中汆一下捞出。同时将生姜切丝、芫荽切断备用。

  那一厢薛盈已经起锅烧旺火,加入适量的猪骨汤,然后下肚丝、姜丝、酱油、盐、胡椒粉和黄酒。等汤沸后,用醋兑生粉勾流水芡,再淋上香油,金丝肚羹便做好了。

  为了防止时间长了芫荽变色,薛盈将它另装在小碟子里,李维喝羹的时候自己放就行。

  这时郑良恰巧过来取餐了,他这几天一直贴身服侍李维,来回奔波也十分辛苦。薛盈笑对他道:“今天的菜我做得多,您也一块儿吃好了。”

  李维正在城郊与都水监贺冰商议汴河疏浚的事。贺冰沉吟道:“汴河船只重载吃水四尺,是以国朝初期规定汴水深度必须在六尺以上。而现在入京河水的深度只有二尺,部分淤堵严重的地方连二尺都不到,船只根本无法行进啊。”

  李维皱眉道:“我记得先帝时,汴水是两年一疏浚,看目前这形势,两年一浚是不行了。回头我奏请陛下,还是一年一疏浚吧。”

  “学士说的是。”贺冰随口应道:“不过疏浚固然必要,但解不了一时之急,还是要寻找水源泄水,双管齐下才会管用。”

  李维眼睛一亮:“说的是,京师内外有八大水口,若能泄水入汴,自然能省不少事,只是要小心疏导,切勿令河水决堤。”

  贺冰叹息一声道:“其实先帝时,翰林学士承旨张绍提议导洛水入汴河,这是治标之法,能够有效清理泥沙,实乃一本万利,只可惜……”

  李维亦沉默了,他一向仰慕张绍的风骨,可惜先帝去世后不久,张绍亦故去。因今上年幼,太皇太后垂帘,旧党重新得势,而导洛入汴一事亦再无人提起。

  正在这时,郑良提了一个汤茶盒子走过来,李维的心情才没那么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午饭到了。

  掀开食盒一看,原来今日的菜肴是肉瓜齑,自己很久没吃过这道菜了。鸡肉纯白、虾米淡红、葱丝嫩黄、酱瓜晶莹,看上去就非常有食欲,李维招呼贺冰道:“安道还没来得及用午餐吧,不如一起吃?”

  贺冰一大早起来跟着李维一起巡查地势,早就饥肠辘辘,当下也不推辞,拿出自己携带的胡饼笑道:“如此便叨扰学士了。”

  那肉瓜齑刚一入口便有鲜味袭来,鸡丝爽滑肉嫩,虾米干鲜提味,酱瓜清脆解腻,最妙的是笋干,特别有嚼劲,由于充分吸收了虾米和鸡肉的鲜味,变得甘美异常,每一口都是无上的享受。

  贺冰不由赞道:“这肉瓜齑做得真好,色泽淡雅,味道冲和,与丰乐楼的瓜齑相比也毫不逊色。”

  李维笑了笑,打开另一个食盒,里面盛着满满的香米饭,薛盈特地将肉瓜齑做的味重了一点,配米饭吃正合适。

  不知不觉间,半盒肉瓜齑已经吃完了,李维觉得有些口渴,便打开了另一个食盒,原来是金丝肚羹。李维口味轻淡,平时吃饭不喜多放香油,可今天又累又饿,那股香味混着水气钻入鼻孔,他肚中的馋虫又被勾了起来。

  薛盈贴心地把芫荽放在一旁的小碟里,李维随口问贺冰:“安道吃不吃芫荽?”

  贺冰随即道:“芫荽当然要放,这是提味增鲜的。”

  李维将芫荽洒入汤中,青碧的芫荽配上金色的肚丝,看上去更加诱人了。

  贺冰此时也顾不上客气,忙舀了一勺羹送入口中,因为保温得当,那羹入口还很烫,是自己期待的又酸又辣的味道,当真刺激又爽口,还带着猪骨汤特有的醇鲜。肚丝软韧弹牙,却没有一点腥气。他沿着汴河了大半天,秋风吹到身上,四肢都冻麻了,喝了几口金丝肚羹后,肠胃渐渐暖了起来,手脚也没那么冰凉了。

  那一厢李维也一言不发默默喝羹,渐渐地,他额头冒出了细汗。

  郑良其实也很饿了,但只能侍立在一旁看着他们吃。薛盈说今日菜做的比较多,足够自己吃的,可是看阿郎和贺冰这风卷残云的架势,自己怕是要挨饿了。

  果然没过多久,二人便将提盒内的食物吃完了,郑良内心发出一声叹息,默默上前收拾好餐具。

  正在这时,江芷兰居然带着一众侍从来了。

  李维微感诧异:“江娘子来此何事?”

  江芷兰一面将手中食盒递给郑良,一面笑道:“今日去给姑母请安。姑母说表哥已经连续几日吃住在府衙没回来了,心里实在挂念,怕外面吃不好休息不好。我正好下厨做了些羊肉馒头,十月的羊肉最是肥美,表哥尝尝吧。”

  李维听她提到母亲,正色道:“劳烦江娘子替我转禀母亲,我在外一切都好,等这几天忙完疏浚的事就回去。刚才已经用过午饭了,倒是要辜负江娘子的美意了。”

  江芷兰忙道:“表哥吃的是外面店铺卖的餐食吧,那些菜肴毕竟不如自己做的干净。我的厨艺虽然一般,但这馒头好歹还算精致用心,表哥不是一向不喜欢坊间的吃食吗?”

  李维淡淡一笑道:“不是外面买的,是我让府上厨娘做的。”

  原来是薛盈,江芷兰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郑良见这情形尴尬,忙笑着解围道:“江娘子也是一片好心,要不阿郎稍微尝一点?”

  李维的眉头不易觉察地皱了皱,勉强拿来一个馒头尝了尝。恩,皮有点厚,羊肉固然肥美,可肉多葱少,葱香味明显不足,他记得薛盈做羊肉馒头,除了放大量的葱白外,还往馅里打川椒水,所以味道鲜而不腻。李维对自己冒出的想法表示诧异,原本一向对饮食无所用心,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越来越挑剔了?

  李维吃了一个羊肉馒头,便再也吃不下去了,为了敷衍江芷兰的面子,他注意到一直没来得及吃饭的郑良,随口道:“你还没吃饭吧,江娘子做的羊肉馒头味道不错,这剩下的你拿去吃吧。”

  郑良退而求其次,倒也十分愿意,只是江芷兰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声地说,下本开《玉人来》,戳专栏可见,求个收藏呀。^_^

第24章

  李维听从贺冰的建议,导惠民、金水、五丈河水入汴河后,汴河的水位明显上涨,已经可以正常行船了。可今年秋天的天气彷佛和人开玩笑一般,久旱之后又连日暴雨,开封府下辖的陈留、雍丘、考城各县汴河水位暴涨,眼看就要决堤了。

  在这种情势下,李维与都水监贺冰临危受命,亲赴雍丘巡查。太夫人见李维身边只有郑良随行服侍,实在放心不下。论起照顾人,还是女郎最细心妥帖。只是儿子那个古怪性子,身边一个侍女也没有,一时实在难寻合适的人。

  这天晚上薛盈来送晚饭,太夫人看到她眼前一亮,笑问道:“薛娘子,大哥明日就起身前往雍丘了,只是郑良一人怕是照顾不过来,你愿不愿意跟着一起去,大哥儿一路上饮食起居有你照顾,我也就放心了。”

  薛盈还未来得及答话,李维便咳嗦一声道:“娘娘,儿子是要出去公干,带一个厨娘去,别人看到会说闲话的。”

  太夫人大不以为然:“只说薛娘子是婢女不就好了,倒也不用她给你准备什么山珍海味,你总是忙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吃。有薛娘子随时提醒着,我也能安心。”

  听太夫人这么一说,薛盈也觉得很有必要,忙爽快应道:“太夫人放心,婢子愿意随行。别的不敢保证,但有婢子在,阿郎总可以吃得舒服一些。”

  李维凝视她片刻道:“此事不是儿戏。这一路难免周折,你可要想清楚了。”

  薛盈笑了:“自然想清楚了。婢子从小便跟着家父四处奔波,吃点苦根本不在话下。”

  太夫人见状很欣慰,笑道:“那你们赶紧回去收拾行李,也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薛盈便起身了。开封府几十名衙役早早在李府门前李维自骑一匹坐马,外备一匹走骡,与贺冰约好在东水门汇合。

  薛盈坐在随行马车上,因很久没出远门,难免有几分新鲜。只是出了汴京向东,绵绵秋雨又下了起来,虽不怎样大,但那一条条的雨线被风吹过由空中斜垂下来,始终也不曾间断。地面像上了油一般,变得又滑又软。众衙役只好在马蹄上套上稻草,方可以慢慢行进。

  就这样行至傍晚,眼看到陈留县内,却见前头路上一乘飞骑打马而来,一名衙役翻身下马禀告道:“学士,前头三岔口因汴河涨水冲塌了石桥,咱们的人马过不去。属下特来请您示下。”

  李维的眉峰向上一挑,透出一丝冷峻:“三岔口是通往雍丘的必经之路,想绕是绕不开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还用请示?”

  “是。”那名衙役额头冒出冷汗,犹豫片刻道:“属下知道学士要赶时间。可是刚才去河边看了,河水实是涨得太猛,如若搭桥,恐怕需要时间。”

  贺冰在一旁道:“学士放心,卑职跟他们一去看看,总会找到办法的。”

  李维看了看越来越阴沉的天气,像是还一场暴雨要降临,拱手道:“拜托安道了,明日一早,我们无论如何要动身赶往雍丘。”

  天很快便黑了下来,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队人马如何安置也是个问题,李维下马握鞭只是沉吟,却见郑良急匆匆赶来道:“阿郎莫急,小的打听到这里向东走二里地便是三里堡,堡东头有一破废的关帝庙,地方很大。咱们统共百十号人,在那里将就一宿,总是没有问题的。”

  “好。”李维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我们就在那庙里歇一晚,你带人去准备吧。”

  于是众人向东行至三里堡,果然见到一座年久失修的关帝庙,前后三进院落,几十间庙房早已破败不堪,到处都在漏雨,但好歹也能找到干燥可以歇息的地方。

  众人赶了一天的路,连饭都顾不上吃,早已是饥肠辘辘。一些衙役饿极了,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啃。郑良去堡中百姓家里借了火种和木柴,打算生火熬一锅热粥。

  李维摆摆手道:“不必麻烦了,我们随身带着干粮,烧一锅开水就可以。”

  薛盈忙道:“天这么冷,光啃干粮容易伤胃。大家劳累一天了,喝口热粥最是暖心暖胃了。”

  薛盈刚说完这话,一股寒风夹杂着冻雨扑面而来,薛盈衣服单薄,当即就打了个寒颤,李维也不再坚持,皱眉道:“也好,只是要快一些,大家吃完饭要早些休息。”

  李维一行人随身只带了一些大米和腌菜,郑良又从百姓家中买来一颗白菜和几颗蔓菁萝卜,这就是今晚做饭所有的材料了。薛盈略一思索,打算做自己儿时常喝的东坡羹。

  做东坡羹不需要肉,薛盈将白菜、蔓菁、萝卜洗净切成碎末备用。又在煮羹的大锅边沿抹上少许菜籽油,锅中加水烧沸后,便下入蔬菜末,米粒和少许姜丝,等到蔬菜煮熟,薛盈又将锅盖里侧抹上菜籽油紧紧扣在锅中。

  此时人手少,郑良也在一旁帮忙,他好奇问道:“薛娘子在锅边和锅盖上抹油,这是什么道理?”

  薛盈一边看着火,一面笑道:“米菜同煮,本就容易沸溢,现在锅边有油,锅盖上也有油,沸沫遇油则止,可以有效防止沸溢。这样米就能很快煮熟了。”

  郑良佩服地点点头:“原来煮羹也有这么大学问,还是薛娘子懂得多。”

  过了一会儿,一大锅东坡羹便煮熟了,临出锅前,薛盈又往粥里洒了一些芝麻盐,给菜羹增加一些咸味。十几口人一锅羹明显不够喝,薛盈马不停蹄又煮了一锅,等忙完这一切,早已累得满头大汗,倒也不觉得冷了。

  老实说,这东坡羹与薛盈在李府做的众多菜肴相比,未见得多出色,但大家在雨中走了一天,眼下又累又饿,一碗热腾腾的菜羹下肚,四脏六腑都暖和起来。米熬得很烂,一口喝下浓浓的米香萦绕在舌尖,这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是无上恩物。青菜切得很碎,不用怎么咀嚼便顺顺当当地滑入腹中。最后加入芝麻盐更是点睛之笔,让原本寡淡的菜粥变得咸香可口,格外有滋味。

  不出片刻时间,众人便将碗里的粥都喝完了,都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纷纷对薛盈另眼相看。原本觉得李维出行带着薛盈这样一个弱女子,实在是累赘不方便,没想到她厨艺非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如此看来,这一路的吃食是不用发愁了。

  因薛盈是一行人中唯一的女子,所以单独分配了一间配殿,她在殿中找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垫上稻草,打算躺下来小寐片刻。可这间屋子实在破败,秋风阵阵送到耳边,间或有点点细雨飘过来,薛盈觉得四肢都快冻麻木了,实在无法入眠。便起身来到屋檐下,点燃一小堆柴火来取暖。

  没过多久,一个高颀的身影映入眼帘,原来李维也没睡着出来了。他沉声问:“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这篇文就要入V了,感谢小可爱们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时间过得真快,我来晋江写文已经多半年了。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呢,大概是源于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要给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写一部小说吧,所以便有了《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毫无疑问,它是我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光史料就查了半年,可它并不是一部合格的网文。

  完结了两部小说,我慢慢意识到:好的网文应该致力于讲好一个故事,人设、情节、节奏都很重要。作者可以夹带私设,也可以融入情怀,可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讲好故事的的基础上。用这个标准来看,我的大姑娘无疑是不合格的。

  直到今天,我依然是晋江的一名扑街作者,但我愿意一点一点付出努力,吸引读者来看自己编织的故事。

  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不离不弃。

  顺便再推一下自己的预收文:《玉人来(重生)》,文案如下:

  上一世,谢瑶嫁与权倾一时的大司马庾峻,受尽荣宠。谁知一朝城破,她被骂为祸水,庾峻狠下心来逼她投缳自尽。

  这一世,谢瑶只有三个心愿:

  心愿一:不再与庾峻有半点纠葛。

  庾峻:我错了,重来一世我改还不成嘛?

  心愿二:和白月光萧诚谈情说爱。

  萧诚:其实我一直想对你说,你是我黑暗中的一线光。

  心愿三:好好活着,避免国破家亡的惨剧

  扮猪吃老虎的会稽王桓珪:你只要抱紧我这条大腿就行。

  桓珪见谢瑶对世人眼中美姿仪的萧诚一脸花痴,发出一声冷笑:谢三娘就这么看重男人的皮囊?

  谢瑶看见桓珪阴冷的目光心中一凛:也没有,其实妾更看中男人的内涵。

  桓珪随即摘掉头上的漆纱笼冠科头而坐:我就是以内涵取胜的,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阅读指南:1.架空魏晋,勿考据。2.作者魏晋美男控,男人戏份较多,苏爽文,结局He。

  第25、26、27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珍馐娘子(美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