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仵作娇娘_分节阅读_第170节
小说作者:薄月栖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4 KB   上传时间:2020-10-17 17:32:50

  她一边说一边试着去扣面具上的颜料,这面具乃是新做不久,果真让她扣下一抹。

  霍危楼眸色深暗了一分,若只是面具巧合也就罢了,还偏偏都是猴王面具,如今还都带着拨浪鼓,而老伯提到那人看起来已过不惑之年,算起来当年明归澜被拐走之时,他也至少三十上下,他神色一定,“我们去见归澜。”

  薄若幽眼下想到的却不止是明归澜,“事情已经过了十四年,凶手为何再度出现?当年只是绑走了明公子,却被他逃走,若未曾逃走,那人是会将明公子拐去别处卖掉,还是会也让他被放血而死?”

  霍危楼自然也不得而知,这时,相国寺方向的夜里钟声响了起来,古朴的钟声连绵而来,好似佛光一般沐浴在这片小镇上,可就在佛祖跟前,却有一孩童惨烈而死。

  霍危楼道:“事不宜迟,我们这便回京。”

  薄若幽应声,将眼下发现交代给吴襄留下的衙差,令他去寻吴襄,自己则在霍危楼陪同之下回京城,衙差本为护送,如今有了霍危楼,自当以差事为重。

  很快,薄若幽和霍危楼乘着马车出了小镇。

  回去京城要走两个时辰,走在路上薄若幽看着放在马车里的猴王面具还在思考,“那案卷上记载,建和十七年,明公子是在十月初十遇险的,而如今刚入冬月,前后时间都相差不多,又可算做一处相似之地。”

  霍危楼容色亦严肃起来,这案子若牵扯到了明家,便并非寻常命案,他更想到了一处悚然之处,“倘若真的为同一凶手,那极有可能这些年里凶手并未停止害人。”

  薄若幽想到文瑾被放干血的惨状,再想到或许不止一个孩子身上被放干血而死,便觉心底寒意陡升,她面色亦生肃冷,反握住霍危楼的手再未多言。

  到了城门之外时已接近子时,霍危楼表明身份进了京城,令马车直奔明府,如今事关重大,也管不了时辰早晚。

  马车又走了快三炷香的功夫,一路疾驰到了明府,门房见武昭侯来,立刻火急火燎的去通禀,整个明府本来已经熄灯歇下,片刻时间不到,又重新变作灯火通明,明仲怀夫妻亲自来迎,等到了主院,才看到腿脚不便的明归澜坐在轮椅上被侍从推了出来。

  见霍危楼和薄若幽一起出现,明归澜本就意外,而他更一眼看到了侯府侍从手上拿着的几个面具,他目光定定落在那最上面的猴王面具上,霍危楼还未解释,他便问:“出事了吗?”

  明仲怀忙道:“请侯爷和县主入正厅说话——”

  一行人入正厅,走在路上,明归澜不住的去看那猴王面具,他面色奇差,连明仲怀夫妻亦神色生变。

  霍危楼落座后便示意薄若幽,薄若幽开门见山道出今日案子,又道:“本不觉与明公子有何关系,可我在府衙看过明公子案子的卷宗,记得明公子后来的证词,明公子说当年那人,面上戴着猴王面具,手中拿着拨浪鼓,十分亲善,亦极会逗引孩童,当初看到这份卷宗,因与明公子熟识,我看了数遍,因此记得十分清楚,这才觉得说不定此案凶手与当年之案有关,这才趁夜而来。”

  明归澜眼底一片幽沉,他看向侯府侍从,“拿来我看看。”

  侍从未有犹豫,将猴王面具送了过去,明归澜接在手中,触摸面具上的金冠之时指尖有些颤抖,而明仲怀夫妇早就变了脸色。

  明仲怀亦着急道:“只凭此物可断定与当年的案子有关吗?这猴王面具在京城一带流行,依照的是一处戏文里头对猴王的描写,一开始乃是戏伶们脸上的扮相,后来坊间才有了这模样的猴王面具,当年令官府查案子的时候,也只有面具这些线索,我们是派人查问了许多摊贩匠人的,这面具虽然精巧,却并非难见之物。”

  明仲怀想起那年的悲戚愤怒,心底又生钝痛,看着儿子手中面具,竟不知自己是希望凶手又出现了的好,还是希望与当年案子无关的好,早些年他不甘心,一遍一遍的苦劝自己才接受了抓不着凶手的事实,近年来终于心态平和了些,眼下这案子竟有了一丝希望。

  他咬了咬牙,只怕希望又落空了。

  薄若幽道:“只凭明公子案件卷宗上的记载,是没法子断定的,因此才来府上找公子探问。”

  明仲怀欲言又止,明夫人亦眼泛泪花,“为了这那案子,早些年我们用尽了所有的法子,这些年,府上上下提也不敢提,我们都觉无望了,如今过了这么多年,凶手当真还在害人吗?”

  “今日被害的孩子,是如何死的?”明归澜忽然问。

  薄若幽只说城外有孩童被谋害,并未说凶手害人之法,此刻才道:“凶手害人的法子古怪,从验尸来看,孩子是被人吊起来,而后凶手在孩子足内缘血脉处开了口子,令那孩子失血过多而亡。”

  明仲怀父子皆是医家,一听此言便知凶手为何如此害人,明归澜瞬间拧紧了眉头,眼瞳暗沉的沉思起什么来。

  薄若幽继续道:“除此之外,凶手并未在那孩子身上留下任何外伤,也未用更多暴力,且这般害人之法,有些像专门取孩子身上的血而来。”

  “我当年被带走,虽然给我用了迷药,可那人看起来也不想伤我……”明归澜语声沉涩的开了口,他语速缓慢,好似在一点点将封存在十四年前的记忆找回来。

  “我在闹市,本来就与家仆走的远了些,他好似跟着我多时,这时才上前来,他说认得我父亲,会带我去找父亲,又说家里也有个与我一般大小的孩子……”

  “别的我记不清了,但后来我真的与他走了,他带我走了近路,至无人之处方才用帕子捂了我口鼻,我一闻便知不妙,便不敢挣扎,后来身上发软,意识却时清醒时而混沌,待我彻底醒来之时,我便在一处破庙之中——”

  明夫人面露不忍,又愧责道:“当年在洛河河畔,我们的确是会友,在洛河河边的画舫上,澜儿在船上憋的狠了,我们便令仆人带着他去灯市转转,谁料想出了事。”

  薄若幽此刻才知这般多内情,听到明归澜所言,她更觉两案多有关联,“是了,这位老伯说买他面具的人乃是独身前去,还买了更小的,说是家里有个孩子,是给自家孩子买的。”

  明归澜身子坐的直了些,“我记得那日我与家仆走散,被什么吸引,站在街头未动,那人便是那个时候出现的……我是……对了,我是被几个与我一般大小的孩子转陀螺唱童谣吸引住的,他们唱童谣,那人出现之后,竟也跟着唱,想他一成年男子,竟会如此,我一开始便觉此人和善的紧。”

  “童谣?”薄若幽心弦一颤,“是什么童谣?”

  明归澜面露作难,似乎想不起来,薄若幽问:“可是一支打铁歌?打铁四,四口花针好挑刺,打铁五,五个粽子过端午——”

  明归澜神色一凛,面上作难骤散,“是!正是这打铁歌!你怎会知晓?”

  薄若幽莫名觉得一股寒意从脚踝爬了上来,“这打铁歌我记得,我年幼在京城之时流传甚广,后来却因为犯了忌讳不准传唱了,可前些日子,我又听见有孩子在唱,且今日在相国寺山下小镇上,我亦听见有孩子在唱。”

  明归澜的脸色也变的古怪起来,薄若幽定了定神,“这歌谣也不代表什么,若凶手有心诱拐孩童,自然要装的亲近,手上拿着孩童喜欢的东西,若还会唱童谣,便更投其所好,你再想想,凶手可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当时他看起来年岁几何?”

  “看身量并无老态,说话的声音亦算年轻,至多而立之年。”明归澜说着,又在仔细回想,然而到底过了十四年,他又故意令自己忘却这噩梦一般的场景,眼下一时片刻,竟想不起来更多。

  薄若幽看出他不适,忙道:“也不必急在现在,只凭眼下这些共同之处,尚且还不能断定,无论是否为同一人,这案子官府也会尽力追查凶手,如今的官府与十多年前不同,会尽力不使这案子留下遗憾,待抓到凶手,会朝着十四年前追查,看是否为惯犯。”

  霍危楼亦出声安抚,“当年的凶手不曾抓到,与你们而言也是心疾,如今若并非同一人行凶,你们也莫要太过失望。”

  明仲怀叹了口气,只去看明归澜,当年与凶手打过照面的只有明归澜一人,能否想起有用的线索,只能靠明归澜去繁复回忆当年的场景,这对明归澜而言必定是痛苦的。

  明归澜叹了口气,“我明白,若当真是同一人,为了我自己,亦为了此番这个孩子,我也会尽力而为,这是应当的。”

  眼下已是深夜,霍危楼和薄若幽也不好多留,很快便告辞离府,上了马车,霍危楼送薄若幽归家。

  面具亦放回马车上,薄若幽看着面具道:“虽然时隔多年,可有些凶手就是会有侥幸心理,不会因为害怕被发现而更改自己的习惯,侯爷适才说的对,倘若真的为同一人,这些年之间恐怕不会安分守己,明日我要再去衙门找找这些年来有无相似的未破悬案。”

  霍危楼有些心疼她疲累,口中只道:“那明日我来接你,陪你同去。”

  薄若幽怕耽误他朝事,可见他虽是温柔脉脉,却又不容置疑,只好应下,她今日出城也的确疲累,且此案是否有进展,还要看吴襄有无查到线索,她也多忧无益。

  霍危楼将她送回程宅,又叮嘱她好生歇下方才离开。

  薄若幽进门,因回来的晚,程蕴之还未歇下,又命良婶准备汤羹让她用些,父女二人坐在堂中说话,薄若幽便提起了今日案子,先说了小娃娃被曝尸荒野,又道:“义父定然想不到此番凶手如何害人,他多半会些医道,竟然只在那孩子脚上留了个小伤口,便令他失血过多而亡,眼下我也想不通,他这般行事是为了什么,莫非真是为了这孩子的血?”

  她说完去喝茶,可一口茶咽下,也未听见程蕴之接话,她狐疑的抬眸去看,一眼看到程蕴之面色出奇的难看,她心底觉得古怪极了,可还未开口问,便听程蕴之哑声道:“幽幽,衙门并非只有你一个仵作,这个案子,你莫要管了。”

第175章 九回肠07

  薄若幽顿觉奇怪, “义父何出此言?”

  程蕴之却移开目光不再看她,语气亦是少见的不容置疑,“总之你听我的话, 这几日要准备你的婚事,明日要去绣楼为你定下喜服, 我都交代好了, 这案子你先放一放, 胡仵作不是已回衙门了?”

  程蕴之在病营里见过胡长清,亦知衙门内境况,薄若幽望着他片刻, 顺着道:“去做喜服?那也好, 明日我便先去绣楼一趟。”

  顿了顿,薄若幽还是忍不住道:“不过此事与案子并无冲突,义父为何不愿让我查这案子?”

  程蕴之眉头微蹙, 神色难见的严正,“你听我的便是, 如今天寒地冻的, 衙门又并非无旁的仵作,我也不忍心你奔波受苦。”

  言毕他竟不愿多留, 又叮嘱她早些安歇便回了房。

  薄若幽望着程蕴之离开的方向,狐疑半晌, 用了些羹汤回房洗漱躺下,仍然不解程蕴之今夜为何突生此言。

  自从说服程蕴之让她习仵作之道, 他便极少阻拦她验尸推案, 此番这案子虽是难解,可程蕴之开口不许她查下去却实在古怪。

  程蕴之待她如亲女儿,他若拦阻她, 那理由只有一个——这案子可能对她不利。

  迷迷糊糊睡着之时,薄若幽仍未想明白这案子哪里对她不利。

  第二日一早,薄若幽起身跟着程蕴之一道往东市去,此番制备嫁妆,旁的便也罢了,嫁衣却得她亲自来绣楼量身定做,什么款制花样,程蕴之亦想令她选自己的喜好,薄若幽虽被赐婚,可只待到了绣楼,看到了满目喜嫁之物,方才有了几分真切之感。

  绣娘是早就定好的,程蕴之在楼下喝茶,薄若幽在楼上量身,倒也十分利落,不过半个时辰,父女二人便归府,然而她怎可能当真不管衙门的案子了?

  薄若幽在等霍危楼来接她。

  还未到午时,侯府的车马便停在了程宅之前,薄若幽一听人来了,便亲自迎了出来,开了门便对霍危楼使眼色,又轻声道:“莫要对义父说我们去衙门,说我们去探望长公主殿下。”

  霍危楼扬眉,待看到程蕴之也从内迎出来,便上前与程蕴之拱手见礼,待程蕴之问起要带薄若幽去何处,霍危楼语气寻常的道:“先生将母亲的身子调养好了几分,我想带着幽幽去探望探望母亲。”

  程蕴之丝毫不疑,他为长公主诊治两月,自也知长公主苦楚,两个小辈有心关怀,自然极好,他便也不曾多言,目送二人离了程宅。

  待上了马车,霍危楼方才好整以暇的望着薄若幽,薄若幽叹气道:“义父不知怎么了,昨夜我回来与他说了此番案子,他竟不许我再管,莫非……是因为我与侯爷已赐婚,不愿我沾染这些了?怕对婚事不吉?”

  她这般分析完,自己都有些不信,叹气道:“可义父并非如此迂腐之人。”

  莫说薄若幽,便是霍危楼都有些意外,思来想去,还是安抚道:“许是觉此案凶手颇为古怪,案发之地又在城外,且如今衙门另有仵作,不愿你辛劳。”

  这等理由,虽合了程蕴之的话,却也并无几分说服之力,薄若幽蹙眉发愁,霍危楼将她柔荑一握,“他定是有何担忧才会如此,那你如何打算?”

  薄若幽略一沉吟,“若非必要,我不出城便是,也令胡仵作多帮忙,只是侯爷知道,我怕这些年间当真有遗漏旧案,因此想去衙门看看卷宗。”

  霍危楼自然明白,“罢了,我便替你打一回掩护。”

  面上这样说,他眼底也有几分沉色,亦在想程蕴之到底因何拦着薄若幽查这案子。

  到了衙门,吴襄竟还未归,薄若幽叫来胡长清一起去见孙钊,待将案情禀明,孙钊也是神色微变,“这年节下的,生命案便罢了,怎又生出些陈年旧案来?”

  孙钊也不耽误,带着几人往内库去,薄若幽对此处并不陌生,待孙钊叫来文吏们,便一同照着前日得来的线索再度翻看起陈年卷宗来。

  薄若幽与胡长清道:“凶手下手的对象皆是六七岁左右的孩子,因此我们要找的受害者为六七岁孩童,悬而未决的命案以及失踪案,从建和十七年开始到现在,都要找一遍。”微微一顿,她又道:“为了保险起见,年纪不定死,十岁以下便可。”

  这比此前找赵家班火灾的记录还要难,这十四年间的案卷都要过一遍不说,每年走失的被拐走的、小孩子意外而亡来报官的便有许多,众人还需筛查,免得弄错了。

  薄若幽又道:“凶手喜欢先用孩童们喜爱之物将其哄骗至无人之地,而后将其掳走,并不会暴力伤害他们,但是会放干他们身上的血,因此死者身上有不大的伤口,这些伤口多在脚上,死状多半是失血过多而亡之态,又或者有别的死因,但也失血颇多。”

  线索越多众人越好筛查,薄若幽怕有所遗漏,亦不敢将条件卡的太死,而眼下这桩案子最近,因此文吏们打算倒着往从前查找,薄若幽对此倒无异议,因她无法确定明归澜当年是否真的差点被谋害。

  看卷宗是十分枯燥的活计,而吴襄还在城外,多半是未得准确又有力的线索,文吏们将存疑的卷宗单独找出来,而后薄若幽跟着看,免得有所遗漏,这般忙了半日,倒是真的找出了几个符合条件的案子。

  “只建和三十年,也就是去岁,京城内外便有五家孩子走失至今未归,走失的最小五岁,最大的八岁,而命案还好,只有两桩,一个四岁,一个六岁。”

  薄若幽将眼前几册卷宗做了标记,开口道:“一个孩子是夏日坠河而死,被发现的时候尸体肿胀,身上有许多伤口,当时验尸的人——”

  胡长清从长案一头抬起手来,“验尸的是我。”

  他说完走过来,因是去岁之事,他还有些印象,“这个孩子的确是溺死,因他口鼻内多有泥沙,面上征象亦是被淹死才有的模样,只是他身上有外伤,脚上的伤尤其多,也当真流了不少血,可我那时觉得,这孩子是落入水中挣扎之时,脚上被水地的石片割伤。”

  薄若幽一边听一边看,注意到这孩子家在城南,母亲卧病在床,父亲则是做劳力苦工,因此才失了看管,让孩子跑出去戏水,而死亡时间在夏日,似也不太像。

  她暂且看向第二桩命案,“去岁腊月十五出事,被发现死在城南古城墙之下,乃是摔死。”

  胡长清立刻道:“是这样的,我虽不会剖验,可我会摸骨,他是肩头和身侧着地,骨头全然碎裂,发现之时身下流了大滩的血,那古城墙人人都可上,后来还是定为意外了。”

  这些死者都是胡长清验的尸,他自然最有发言权,而卷宗之上有关衙差们摸查走访的详细记录,亦未提到孩童被诱哄被拐走等说辞,和凶手有关的线索更是毫不匹配。

  她有些作难,这时,忽有衙差快步走到门口,“侯爷,县主,明太医家的公子来访。”

  薄若幽和霍危楼皆是色变,明归澜能跑来衙门找他们,莫非是想起了什么?

  薄若幽令胡长清在内库看着,自己和霍危楼到了前堂见明归澜,孙钊本在处理旁的衙门差事,闻言亦赶了过来。

  明归澜面色很差,那模样仿佛彻夜未眠,见到他们,他开门见山道:“昨夜我想了一夜,的确想到了些细节,这些细节我当年还不懂事,不知凶手是为了什么,便未曾说明白,可昨夜知晓了那个孩子的死法,我忽然觉得不对。”

  薄若幽目光一紧,眸子一动不动的看着明归澜,他继续道:“当时我被掠走,意识时而混沌时而还有几分清醒,有个细节我当年不曾放在心上——当他将我带回那破庙之时,曾经沿着我的骨骼脉络摸了一遍,从颈侧的血脉一直往下,一直到了我的脚底,还落手在我脉门之上探息。”

  “我彼时将那歹人当成拐子,只道他拐走我之前,须得好生检查检查我身体如何,是否壮实,是否落有残疾,又或者看看我是否真的被迷晕了。”明归澜沉眸道:“可如今想来,他似乎知道人身上的血脉排布,而他那般检查,仿佛就在确定如何在我身上开个伤处放血一般。”

  薄若幽不由乌瞳一亮,“绝无记错?”

  明归澜摇头,“不会记错,我后来学医,对当年之事也还算历历在目,心底对此生过疑窦,可我也只是想着,那人看起来也是富人家的,说不定当真会医术,又听闻拐子从不拐那些体弱多病的孩子,我便不曾多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8页  当前第1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0/1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仵作娇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