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怀璧传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飘篷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2 MB   上传时间:2020-11-24 16:02:25

  然而很快宋汀兰便遣了身边人来给江府这边带了信,说是她要为祖父守孝,具体多长时间也未说。

  江耀庭叹了一声只说成全她的孝心,再无其他。

  当时宋汀兰出嫁时宋舍身子便已经不大好,如今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当年他于朝堂上已一张嘴横行霸盗的劣迹如今已很少提起,大齐建国以来生前便得封太师者又有几人?景明帝看起来对他咬牙切齿,实则还是欣赏的。

  “他也就是性子直了些,是非分得太清楚了,容不得一点瑕疵。我至今犹记得三年前他不知内情于我患病在家时上奏将我骂了一遍,后来还去寻了你外祖父时的场景。”

  “此事当时的确是陛下的一个局,这局是将周家算计进去的。只可惜了宋舍执拗,认死理,又因从前多有得罪陛下,在此事上栽了跟头。后来周家倒了以后,陛下也曾多次要复用他,他自己却以年老多病为由拒绝了。”

  “我那时在宋家走动已经极少,去了才知道他那病是装的,”江耀庭轻一笑,却又摇摇头,“他于我算是恩师,也信得过我。对我说只是觉得面红耳赤争了那么多年似乎到头来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倒不如在家中含饴弄孙快活。但毕竟是欺君,他只能那么装,却没想到装着装着就成真了。”

  “我知他当年是有些失望的,可陛下那些局,我却不能告诉他。原想着其实告诉他也无妨,又不想让他觉着这朝堂中比他想象的更为污浊。局势不同,留给他的梦至此可休。”

  “对宋家,我觉得最对不起的,便是让你娶了宋汀兰进门。如若我提前知晓此事,我定会想办法阻止。可……圣意难违。”

  江耀庭默了默,轻声对她道:“婚书是假的,宋家族谱上也并没有她的名字。待她孝期过后,我陪着你,去退婚。”

  是退婚,不是和离也不是休妻。

  江怀璧知道父亲的意思,还是不免惊了惊:“父亲,且不说婚礼已行,若是仅仅按订婚退亲来说,这便是欺君和抗旨。”

  江耀庭轻一叹:“我去与陛下说。……和离原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可她是个姑娘家,总归还是要受到影响。当日那杯媳妇茶我没喝,便是没让她进门。再者婚书与族谱都没了证据,外人也不好说什么。”

  “闹得大便大些,总比无法收场要好得多。”

第228章 国丧

  但江耀庭所说的退婚一事终究再没了后话。

  宋汀兰此时正处在孝期, 也不愿回江府, 他现今正忙, 一时也抽不出时间来。

  魏察思的案子还没有查清楚, 紧接着又发生一件大事。

  太后周氏崩, 享年五十九, 定谥号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明德天圣皇太后, 与懿兴帝合葬帝陵。金钟敲了二十七下,国有大丧, 天下皆知,紧接着便是二十七日的国丧期。

  然而在太后崩逝的消息传出来之前, 景明帝另有一道圣旨昭告天下,追封了已逝的废后周令仪为皇后, 将其移葬帝陵。然而周令仪也仅仅是有名分而已,丧仪一概不提。同时, 后宫这几年薨殁的妃嫔也都相应得到追封,连周蕊仪也都追封了妃位移葬妃陵。

  看似雨露均沾,实则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景明帝是在为大皇子册封皇太子扫除最后一道障碍——身份。周令仪只要是皇后,那秦纾便是嫡长子, 再无人敢说什么。

  因两道圣旨仅相隔半天,不免有人生了别的心思。自然, 在现在这个时间也没人敢议论什么。

  这期间朝中大部分政事便要先暂停了,关于魏察思的案子也需先缓一缓。景明帝有些担忧,这一缓, 到时再查还不知道要生什么变故。

  文武百官皆着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自太后崩逝第二日开始,连着三日早晨于思善门外哭临,夜晚退出去宿于本衙门,不饮酒食肉。自第四日起,凡入朝及在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经、麻鞋,退即衰服。

  自第四日开始,朝中政务已开始慢慢恢复处理,然而也仅仅是一些急务而已,毕竟国丧要重要得多。

  从前懿兴帝崩逝时的国丧场面与现在相当,然而江怀璧却知景明帝的心境定然是不同的。按着景明帝下诏追封皇后开始,时间应当是已经算好了的,可现在仍旧有许多事情未曾查清楚,二十七天过后尚且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幕后人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二十七天,他能翻出什么样的大浪来。

  江耀庭如今几乎成了最忙的人,因皇帝不能理政,有许多事情还需他在下面多看着些,寻常事同内阁拿主意便是,若有什么重大急务,便需禀明景明帝请旨。

  国丧期第十五日时,又出一件大事。

  原被暂时停职的吏部尚书魏察思,忽然暴毙于魏府。消息一传出来,所有人顿时慌了手脚。魏察思身体一向坚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猝然暴毙,其中定然有隐情。

  可这样的事,于现在这个时候传出去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内阁次辅于国丧期出的事,无论是对于皇室还是魏家,都是不详的征兆。

  最先接到消息的就是江耀庭,他没敢耽搁,直接先将魏府控制住,及时将流言止住,然后即刻去见了皇帝。可是此时内阁中已经开始人人自危了。

  皇帝多日哭临已是有些疲累,闻此消息当即眼前发黑,面色由凄哀立刻换成了暗沉,稳了稳心神,只哑着嗓子感慨了一句:“检之真是忠心,为太后崩逝而哀恸至死……”

  江耀庭立刻明白了景明帝的意思,现下是要先将局势稳下来,还不是为魏察思哀伤的时候。

  但是分明看到景明帝眼中的震惊不可置信慢慢变得镇定,心底不由得佩服景明帝的理智。

  流言是先压下来了,阁中现在便只全靠江耀庭一人撑着,原还觉得魏察思那个案子还有救,但只要人还在便有可能再次起用,但现在却是没得选择了。若要再次选拔臣子入阁,程序还比较麻烦,需要景明帝亲自出面,暂时根本没办法办到。且如今吏部尚书这位子暂时还空缺着呢。

  这些事都不是现在能解决的。仅凭现在的局势,已经很危险了。

  魏家未曾想到会遭此大难,但此时处于国丧期,丧礼也都只能低调些办。

  这一次的国丧期相当难熬。

  景明帝抽时间去见了大臣,基本上是一段时间的政务积攒到一定数量再去呈上去,省得麻烦,自然急务还是需要及时禀报的。

  因原来景明帝利用刘无意传过假消息,而那消息自然需要有些用处。他本是另有它意,却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心头忧患。这国丧期他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至少在对已崩太后的孝道方面不能让天下人诟病。

  然而先出事的不是朝堂上,而是边境。

  国丧期第二十三日,本已至末尾,北戎进犯,与三年前不同,此时倒是不从绥州进,而是选择了相对靠西的燕州。

  燕州位于代王封地西北,甚至同秦王封地都有些接近。若是搁五十年前,燕州因与境外贸易来往较多,生意做久了整个州富庶繁华。然而自建安帝时北戎南下,顺路经过燕州时将整个城池洗劫一空后,燕州便萧条下来。

  因百姓少,驻守于燕州的军队也相对少,可以说是北境的一个薄弱地带。因哪里距离北戎王庭较远,这些年一直也都没有出过事,地方便不怎么重视。

  这军情是边境密保上奏的,未曾传出去,令众人稍稍松了口气,否则又该引起各方慌乱了。

  已至不容搁置的地步,景明帝宣召了众臣议政。军情只传回来一次,还未知详情,此时已有人主和,理由是国丧期间实在不宜动刀枪,于皇太后魂灵安息不利,怕惊动了陵中帝魂,是以应以抚慰为主。

  其实两国交战一般不会在对方国丧时进攻,但是北戎蛮夷如何知礼,怕就是趁虚而入,而大齐也无可奈何。

  大多数人还是主战的,理由刚好压倒对方,是言只有大齐江山安稳,先祖自然会安息。最后定下来也不过如此,先前主和的都一一被训斥。

  而当务之急是在短时间内出兵。如今镇守北境的是大将军石应徽,在景明帝圣旨到达北境之前他已先派了数万人前去支援。他身在北境,对一方地势要了解得多,也知道该如何部署,待圣旨下来后再做改动完善。

  待得二十七日过后,君臣已筋疲力竭。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北境还是京城,这情势都与晋王谋反时有太大的相似。

  景明帝甚至觉得有些恍惚,仿佛不应该这样突然,这个局仅仅是如此的话,虽难以破局但是并非没有退路。

  他看着仅仅经过了二十七天便一下子颓靡下去的朝堂,眼中闪过一抹深沉。

  朝中那些事江耀庭自己都忙不开,有些事景明帝还是愿意与江怀璧单独谈。

  她被宣召进宫时,正好看到沈迟从宫中出来。江怀璧微一惊诧,看到沈迟对自己颔首示意,却并不说话,接着直接与她擦肩而过。江怀璧心底存疑,却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只看着他很似乎有些沉郁的样子。

  进殿时景明帝正于书案前看着什么,她行礼罢余光微瞥才看到竟是大齐的舆图。

  景明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问她:“对此次燕州一战有何看法?”

  江怀璧怔了怔,本以为景明帝于朝堂上投入的精力更多些。北境一事于此时发生,且北戎绕远了去燕州,显然是早有预谋的。

  她甚至默了片刻,才有些犹豫:“陛下,如今边境战况未知,微臣不好揣测。”

  景明帝抬头睨了她一眼:“待情况尽知时,就晚了。你说的是不好揣测,可不是没有想法,有什么便直说。”

  江怀璧只得应声,随后细细思忖,将北境的事与前朝联系起来,整理出一条自己的思路。

  她在御前一直是直言大胆的,景明帝欣赏的正是她的这一点,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开口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多次斟酌的。

  “微臣以为,燕州一战或许与京城朝堂有关。前段时间所查关于幕后人的那些事,与此事应有关联。”

  景明帝唯一颔首,颇为认同:“单说这个时间有战事,边境国防自然离不开兵部,而兵部尚书孙世兴,底细不明。”

  江怀璧默然,三家与魏家之间的事情她不想参与其中,即便如今因魏察思之死这局已经不攻自破。现如今的情况于景明帝这边非常不利,无论内外。

  听景明帝的意思,应当还没有查出来,否则也就不会有不明一词了。

  “魏家那边朕派了锦衣卫亲自去查案。……朕也实在是想不明白,那幕后人既然让他三人出来唱了这么一出戏,现如今却忽然自己破了局,究竟是什么个意思。”

  江怀璧这才发现,其实从头至尾,景明帝都没有糊涂过。当初三家弹劾魏察思时,他不曾听信任何一方,从头至尾都保持理智,也发现了这局的异常。

  无头无尾,来去无踪。最终除却余下的帝王疑心外,别无所有。

  江怀璧猜测道:“兴许这局从一开始就没有真过。”

  或者说,真假难辨更贴切些。参与之人五花八门,根本找不出来方向;参与之事又太具有迷惑性,令人眼花缭乱。

  可当时身在其中觉得无比真实,仿佛面对西面楚歌。然而当从这局里出来,以前那些所面对过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的决定和努力,都好像平白做了一样,没有效果,也未改变结局。

  景明帝默了默,将舆图放在一边,抬手于宣纸上写着什么东西。江怀璧因垂着头,也未知晓,静静地等着。

  他写完后才将那字直接递给了江怀璧,她上前接过,看到上面的字,顿时面色一变。

第229章 靠近

  天倾西北, 地满东南。

  白泽捧书, 众玉行衔。

  心底便瞬间一沉。景明帝是如何知道这几句话的?当年她一拿到周蒙这张纸条, 看完后便已经直接烧毁了。如有其他人知晓, 便只能是沈迟了……

  且, 后面缺了“星移尘落, 朱紫回还”两句。这两句若放在最后应当最为关键, 可为何景明帝未写?是本就残缺不全还是刻意而为?

  景明帝开口解释道:“这几句话是刘无意死之前,从他身上搜到的。朕想着应当是同那幕后人有一定的关联, 想听听你的看法。”

  江怀璧心底略一松,手里捏着那纸, 似在细细沉思。

  “微臣尚且不知这话所指是幕后人的身份,还是现如今的局势……如若是幕后人身份的话, 微臣以为头两句应当是暗藏悬念的,西北和东南或许是一个线索, 西北如无可能便只有东南了。”

  “第二句的话,倒让微臣想起来一桩事,”她略一顿,目光微凝,“万寿节那日, 秦王殿下所鲜贺礼正是白泽兽玉雕,与此处白泽捧书倒是有些碰巧。且……白泽捧书有辅佐之意, 藩王离京前那一晚幕后人中箭后,我们查到的是秦王。可不正是辅佐之意?”接下来她便没什么可说了,若此刻提后两句, 便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景明帝不置可否,目光略显深沉,沉默片刻才问:“那众玉呢?”

  “微臣不知。”她选择不言。

  倒不是她真的一点想法都无,主要是景明帝少了两句,而她一直以为后两句与这一句是相关联的。后两句大概意思是邪不压正,如今要说朱紫回还,定然是要根据现在的局势。周蒙交予她时,景明帝已然坐稳了龙椅,所谓“回还”也定然是指皇家这一辈的。

  正好皇室景明帝这一辈的子弟名皆为单字从斜玉,是为众玉。

  因她此刻“不知”后两句,所以众玉一句在前四句里其实是很突兀的。是以她选择沉默。

  景明帝头一次见她这般直白地说不知,甚至还有些惊奇,抬头去看她。

  她于殿中长身玉立,未有一丝慌乱,气质沉静端庄,眉目恭顺。

  景明帝略有一瞬的恍神,随即将目光收回,出口便驳了她第一个观点:“你是从幕后操纵者来思考,朕恰好相反。最近朝中发生的事太多,朕还以为你会着眼当下局势,倒是没想到你会拿以前的事来说,这答案也令朕有些吃惊。”

  江怀璧瞬间只觉心底猛地一跳,竭力稳住心绪。她知道这几句话早,现如今是直接搬了以前的想法,却漏掉了这一层。景明帝自刘无意身上拿到的东西,自然围绕他或是周边事情来解释。

  “刘无意一个月前被人暗中鸩杀,紧接着是皇太后国丧,所发生的这些事,朕觉得都有蹊跷。”

  江怀璧默然,蹊跷是一定有的,但她的确未曾想过与那几句话有什么关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4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2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怀璧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