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怀璧传_分节阅读_第209节
小说作者:飘篷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2 MB   上传时间:2020-11-24 16:02:25

  如今侍婢虽然已经不在了,但那些脉案上有署名,完全可以找到对应太医,当下便有几名老太医还在太医院。

  这些东西皆是亲自面呈于景明帝,且自景明帝接见郑柯开始,便要保证郑柯不能再出事,否则拿此做文章之人可又要增加了。

  知道郑柯进京的人不少,但他究竟都做了什么却是没人知道。

  景明帝留了个心眼,不声不响将郑柯留在宫中宿一晚。并让齐固将消息散了出去。

  第二天果然有了动静。由都察院御史蒋过率先提出来有关景明帝身世一事,而后紧跟着的居然是吏部左侍郎程经义,其余亦有质疑者,但也不乏唯唯诺诺观望之人。

  站在百官之首的江耀庭比其余人更能看清景明帝的神情,他的心也是更贴近圣意的。有短暂的平静,他听着身后的声音,对景明帝身份存疑者不少。

  景明帝虽未开口承认,但冥冥之中已经给了答案。

  他心下沉了沉,刚预备开口,却听到一侧的轻咳声。

  出言的是吏部尚书荀微:“禀陛下,近日京中流言的确纷扰杂乱,有损天家颜面。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仁孝忠义,并未如谣言那般不堪。臣请陛下严查此事,惩治乱传谣言之人,以及意图以此事祸乱朝纲之臣。”

  这话倒是完全站在他这边了。荀微自河京升任京官,官声一向不错。

  景明帝没说话,又扫视一眼众臣。只片刻后便又有人开口。

  方恭出列言:“臣以为流言有异,《狸猫换太子》这一出戏风靡京城,其中必是有奸人指使。如今天下稳定,四海皆安,此人却妄图动摇帝位,可见其图谋不轨,其心当诛。”

  “方尚书这就危言耸听了。诚如荀尚书所言,陛下励精图治,仁孝忠义,又岂会因区区流言便帝位不稳?下官等不过是为了陛下以及皇家声名着想,如若流言为假,自当严惩那些乱臣贼子;如若流言为真……先帝妃嫔郑氏诞下我大齐皇帝有大功,当追封位分,给予其应有的哀荣,以示陛下仁孝之道。”

  而上首的景明帝又何尝不知,程经义现如今争论的,不仅仅是他生母的位分,怕是还有其他打算罢。

  又有人出言:“无论陛下是否嫡出,都已是先帝钦定的东宫人选。且陛下祚位数年,大齐吏治清明百姓和乐,又有何人敢意图不轨?如今……”

  “那当年的晋王呢?”上首景明帝忽然开口,殿中顿时骤然安静。

  皇帝睨视下方百官:“当年晋王谋反前,朕记得亦有人说过此话,后来平定叛乱后朕未曾追究。今日方恭之言只想提醒诸位,不要忘记晋王之乱而已。这几日有人反复提及朕的身世,难不成还想拥立嫡子为帝?究竟是谁图谋不轨,谁意图祸乱朝纲,朕心里都有数。”

  “既然想要个结果,那今日朕便给你们一个结果,”他微一侧首,对齐固道,“宣郑柯觐见。”

  .

  自从沈承回了侯府,长宁公主就一刻也未曾消停过。沈迟知道,她是怀疑父亲的。因为沈达与沈承同在团州,而沈达进京又是借着父亲的名义。

  无论沈承如何解释那方手帕与自己无关,长宁公主都不信。但瞧着现下这情形,即便是沈达还活着,亲口解释,她也是不信的。

  沈迟已经多次安慰过长宁公主,告诉她这事儿其中有蹊跷,还需深查。但是查出来之前因为没有结果,长宁公主并不理会。

  和离一次便又自长宁公主口中说出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然而令沈迟吃惊的是,母亲既然认定了父亲有异心,甚至有杀她的可能性,可为什么还是要求和离?若按往常她的性子,该是即刻要求彻查,然后恨不得要了人性命的。

  长宁公主气到有些面红耳赤,连胸脯都微微起伏,但毕竟还有伤。她忍着伤冷笑:“沈承是个窝囊废,他可没那个胆子敢对我动手!可我要是不借着这个机会,怎么才能让这个窝囊废赶紧离我远一点……本公主堂堂大长公主,他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耀武扬威!和离是给他面子,不至于回沈家后丢脸。他这人最怕丢脸了……”

  沈迟听得云里雾里,只问:“那您铁了心要赶走父亲,儿子怎么办?”

  长宁公主接过他端过来的药一饮而尽:“你当然是跟着我。你的前程可好着呢,也不能让你爹连累了去……”

  话音才落,沈迟在窗外看到了沈承的身影。他那句“父亲”还未叫出口便被他的手势打断,只好作罢。他看得出来父亲是万分低落的,却也毫无办法。

  次次都说和离,然而次次都不了了之。他以为这一次也是如常。

  景明帝身世传到侯府时最先惊住的是长宁公主,她便挣扎着起身要入宫。

  沈迟先拦住她:“母亲入宫也没什么作用啊……”

  长宁公主急道:“陛下当年身世我也知情,有些事必须得说清楚,否则这一次庆王可就赚大了。”

  他怔了怔,以前竟是从未听母亲提起过。“可母亲您现在的伤势……”

  “顾不得了,要想保住侯府就得早下手为强。若是被别人抢了先机,咱们可就半点活路的机会都没有了。”

  景明帝的身份以最快的速度传出去,瞬间盖过了原来的流言。所有人在震惊的同时,却也掩盖不住另一件事的悄悄酝酿。

  看得出来这件事对景明帝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是为何以前会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呢?

  这些沈迟都还未来得及细查,长宁公主于宫中又传来消息:景明帝准了长宁公主秦鸾与永嘉侯沈承和离的旨意。

  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究竟对景明帝说了什么,才能让忙到焦头烂额的景明帝松了口。

  沈迟那一瞬间忽然发现,身边离自己最近的人和事,才是最不能掌控住的。

第296章

  长宁公主与永嘉侯和离不过三日, 她便以将侯府里自己的东西尽数搬去了公主府。两人原是各有府邸的,但成婚后为显夫妻和睦,长宁公主一直都是与沈承在侯府同居。公主府虽与侯府仅一墙之隔,却是一直空闲着。

  如今亦是一墙之隔, 但早已不同往日。当年那些有关二人的佳话传言尽数消失, 皆言如今二人有多薄情。然而无论如何议论, 但凡有人提到沈承与于氏那桩风流韵事, 咬牙切齿的长宁公主还是要想方设法去严惩那人。

  沈迟行走两府之间的确是比以前麻烦。他自己都不知道母亲在折腾些什么, 而那一日她坚持进宫, 就着景明帝的事儿,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已经过去几日了, 关于景明帝庶出身份的事, 京中的议论就未曾停过。

  原本庶出便庶出,虽然生母身份不高但是一直由周太后这个嫡母教养着,玉牒上是中宫嫡出, 且当年是以东宫储君身份祚位的,名正言顺。

  但由于当年周太后是有过嫡出皇子秦琮的, 又是幼年夭折,让人不由得将怀疑的目光投到景明帝身上。但怀疑归怀疑, 如今尚未有人敢拿到台面上来说。

  “陛下今年选秀后,后宫添了不少新人, 闲暇时分居然有空闲见微臣?”

  因景明帝未曾发话, 沈迟这些天一直便闲在家中。今日忽然被宣召, 他还以为有什么要紧事,却原来仅仅是喝茶对弈,在这亭中已经坐了有小半个时辰了,景明帝还是未曾露出半分意图。

  “从前竟不知道你有这样好的耐性, 这么长时间才开口,”景明帝未曾抬头,却仿佛早料到是他先开口一样,“上一回就是从后宫出的事,害得朕谋划那么多全都付之一炬。如今新人又有哪个是庆王安插进来的,朕可不敢保证。哪还有那个闲情逸致。”

  沈迟眼睛盯着棋盘,眸色却深沉了些。这情景倒是像极了从前两人相处时的模样,那时景明帝未曾登基,他便还是太子陪读,仗着长宁公主身份说话不分尊卑,什么也不用顾忌。

  但两人心里明白,现如今与当时早已是千差万别。随意归随意,看着一派和气,其中锋芒只有两人才能体会。

  景明帝不动声色地问道:“姑母与永嘉侯和离后如今怎么样?”

  “母亲一个人居住在公主府,是清净些,也好养病。他们因于氏的事闹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和离后对母亲养病倒是大有裨益。”这话里倒有几分调侃的意思,沈迟语气轻松,但心里却并不轻松。

  “上次不是说沈达行凶一事背后是庆王么?找到证据了?”

  沈迟摇头:“没有。那人就是要让我们吃个哑巴亏,哪能那么容易找到。我们要的是庆王刺杀当朝大长公主的证据,他们要的是母亲因此事与父亲决裂,而后孤家寡人好控制。如今即便没有证据,也掩盖不了他们借沈达之手对母亲动手的事实,这些账以后自会尽数算清。当下要紧的是母亲无恙就好。”

  景明帝面色不变:“朕还以为你会竭力阻挡姑母和离。”

  “那是母亲自己的意思,而且……”他眸子微抬,正巧看到景明帝欲执棋子,“陛下不是一向忌惮母亲么?如若不和离,因着父亲在朝中的地位愈来愈重,陛下是不是会对母亲和沈家下手?届时正如了庆王的意,母亲这也是在帮陛下……”

  景明帝手中的棋子忽然朝地上一掷,霍地站起来,面容阴沉:“沈迟你放肆!”

  他默然起身行礼:“微臣出言无状,陛下恕罪。”“……但陛下,这些明眼人都是能看出来的。不过是不敢说罢了。现如今庆王仍旧处于暗处,我们只能警惕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这些所有的结果都取决于陛下如何决断。陛下是知道微臣性子的,从小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拐弯抹角。事关沈家,微臣自然不能再退让。此次是母亲被庆王算计,已经给沈家提了个醒,也是给陛下您提了个醒。”

  他的直言是与所有大臣都不一样的直言,字句都往景明帝心窝里戳,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无论是当年风流纨绔还是如今城府颇深,没有变的始终是那张嘴。

  景明帝脸色的确不大好看。私下揣摩圣意本就是一条罪名,现如今沈迟竟还这般直言出来。

  他声音含了冷意:“你可知姑母当日带伤入宫与朕都说了些什么?”

  未等沈迟回答,他斜睨着他:“她说朕的身世于先帝时期知晓的人不在少数,而能够欺瞒得了天下人的却寥寥无几。除却已崩逝以外,还有一个便是姑母自己。”

  沈迟轻怔。

  “姑母说,这欺瞒先帝欺瞒天下人的罪责,她愿一力承担。但要求便是让朕出面毁了那道婚约,以及为你以后的仕途求个保障。当然,这保障你自己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沈迟顿时明白过来。关于景明帝身世这事,这样的结果必然有一人需要承担罪责,如母亲所言,只有她与周太后两人才更有说服力,也能压得住众人,令天下不敢有过多说辞。如果是周太后,众人所议论的必然又要有争论,一边是养育之恩,一边是欺君之罪,如此一来争论时间长了便更容易让庆王有空子钻。

  但若是母亲便不一样了,她于景明帝没有什么恩情,甚至于这些年因景明帝对她颇为忌惮,也都正好能够找到动机。

  这于景明帝是个好的结果,同时将这一次身世的影响能够消散得七七八八。但是沈迟不明白的是,她所求是与父亲和离。

  “但如今还未到时机,朕还用不着将姑母推出去,只好先准了她和离的请求。朕从前记得姑母是个从不肯认输低头的性子,如今却也能为了你如此牺牲。”

  景明帝说话向来是只说一半。沈迟却明白,这字字句句里头对母亲已没有了当年那么多的猜疑,现如今所有的忌惮都转移到他身上了。

  他轻轻一笑,看着眼下的残局,眸中毫无波澜。“母亲毕竟老了,陛下对当年那些传言一直耿耿于怀,她膝下就微臣这一个儿子,自然是惶恐得紧。”

  “姑母要是惶恐便不会在四年前晋王之乱前暗中与晋王来往那么久,你沈迟也不会被晋王一介藩王认作是知己,暗中连封地的买卖都敢做……那些事你是真当朕是瞎子?若非朕早有准备,姑母怕是早就暗中投降了晋王罢。”

  这话沈迟倒是没什么反驳的。母亲与晋王当年因为先帝后宫嫔妃的缘故来往不少,暗中互相接济也是一直有的。只是幸亏在关键时刻悬崖勒马,侯府才不至于陷入困境。但自那之后,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景明帝对母亲的猜忌重了不少。

  “这之前的确是母亲糊涂了,陛下肯宽宥微臣感激不尽,”他先认了错,而后才开始追溯从前,另寻角度反驳,“晋王生母乃先帝嫔妃安氏,先帝时期能与周太后抗衡的嫔妃不多,杨氏自不必说,安太妃因诞育晋王地位颇高。母亲向来与安太妃交好,是以与周太后对峙时才更有底气。与晋王来往也全是看在安太妃的面子上,无论当时晋王是否谋反,若是触碰了母亲的底线,一样不会与他同流合污。”

  景明帝心下有些嘲讽。这些事原也不必解释,沈迟这说法也的确是牵强,倒显得有几分前些年的幼稚。

  他不欲追究,却是脑中忽然闪过他话中那个不起眼的词。

  杨氏……

  好长时间没有杨氏与秦琇的消息了,而且秦琇是庆王的孩子。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若是庆王利用他们做些什么……

  沈迟一直注意着景明帝的神色,不确定他到底想了些什么,但是知道自己那段无用的废话里头,一定有值得他思索的地方,那就够了。

  良久之后,景明帝才道:“过段时间,君岁替朕去找一件东西罢。”

  他应声:“但凭陛下吩咐便是。”

  景明帝没做声,复扬声唤了齐固进来直接将残局收拾下去,他则同沈迟一起于亭外闲走。

  “朕记得年少时与你在东宫后花园里逛,被先帝发现,罚朕与你抄书,谁知你以朕偷出宫威胁,让朕将你那一份也一同抄了。那时候朕就在想,同样是伴读,为何就你最嚣张,什么都敢做。当初因为朕站得太高,总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与朕最贴近,是为知己。后来你也是所有伴读中最令朕放心的一个。如今才知,当年的不知天高地厚从未消失过,只是你逐渐懂得隐藏,瞒过了所有人。”

  “陛下不是早就知道么?当时还以为陛下要以欺君之罪将微臣斩首呢。”

  “杀了你?”景明帝冷笑一声,“怕是相比较晋王与庆王,朕最动不得的,便是你吧。”

  “陛下这话言重了。母亲如今都自愿做您的俎上鱼肉了,更遑论我……”两人身上都带了些许戾气,但仍旧互不影响,连语气都如常温和。

  沈迟话音未落,眼前已忽然闪过一抹寒光。他眸底瞬间一冷,侧身避过,空闲下来的右手已然蓄了力,却是未曾出手。

  那匕首避过了一次,第二次他动作稍慢些,终是贴在了颈侧。景明帝的声音极冷极轻得响在耳侧:“沈迟,你猜朕今日敢不敢动手。”

  沈迟眸子低敛,字字清晰:“方才吃过亏,此刻便不敢再乱揣测君心了。不过今日的确是个好时候,微臣死在这宫里一刻钟后,陛下可昭告天下,言大长公主欺瞒先帝,其子入宫为母求情不得而犯大不敬之罪,就地正法。……这解释陛下可满意?”

  景明帝收了匕首,抬眼盯着他。此刻是沈迟极为严肃的时候,眼角眉梢没有一丝的轻佻感,面容冷峻,索性连方才的伪装温和也没有了。

  仅仅因为沈迟的躲避速度根本试探不出来什么,更何况在他自己极为警惕的第二次中,沈迟未曾阻挡。景明帝心底有些失落但还是很快恢复过来。

  他自然不可能傻到直接在宫里动手杀了沈迟,也知道没那么轻易。现如今谁都知道庆王才是他们要对付的人,如若起了内讧可就闹了笑话了。

  “这段时间顺天府你不必回去了,宫内宫外都不稳定,朕不可能时刻盯着公主府和侯府。”他忽然将话题拉过来,方才那一瞬间的对决仿佛从未有过。

  沈迟也从容应声。

  “你方才与朕说你不会拐弯抹角,那现在朕再问你,你与江怀璧之间,还是君子之交么?”

  沈迟没料到他会忽然问出来这个问题,怔了怔答:“那就明明白白告诉陛下,微臣看上江怀璧了。”

  景明帝脚步顿住,回过头来看他:“你什么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4页  当前第2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9/2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怀璧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