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小福女_分节阅读_第1428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 MB   上传时间:2021-11-06 18:58:27

  皇帝很精神的道:“你没听魏知他们说吗?天家无私事,朕连少吃了半碗饭他们都要念叨的,如今已涉及到官员升降调任之事,哪里是私事了?”

  他紧盯着白善道:“显然你是知道实情的,快说,这其中有什么隐情?难道是代州刺史拒绝了李蒙等人的什么要求得罪了他们,所以最近才这么多人弹劾他的?”

  白善一听皇帝这猜测,连忙道:“陛下误会了。”

  他顿了顿后道:“臣知道的也不是很详细,不过马家和王氏是姻亲,马刺史有一个侄子娶了王氏的六娘子为妻……”

  白善就将满宝为王瑞乐看疾,断定她多次小产,并身上多处骨骼有过断裂的事说了。

  没敢把唐夫人诓了马宏中到雍州打一顿的事招出来,不过也提了一下王氏的态度,“如今王氏想要解除婚约,只是王氏女心疼儿子,舍不得就此与幼子分离,所以他们现正在争孩子。”

  一般来说,夫妻和离,孩子都是跟随父亲的,极少有女子能把孩子带离夫家。

  显然,王氏不想放弃这个孩子。

  皇帝一听明白了,他略一思索就疑惑的问道:“李蒙和王家有什么关系?”

  没听说他们要好呀。

  白善就道:“他们不都和崔氏是姻亲吗?或许是姻亲请托。”

  皇帝就眯眼,李蒙脾气可也硬得很,只是姻亲请托的话,恐怕很难让他在私下议政时说这些话吧?

  不过他也知道白善现在年纪小,资历浅,不太好说这些事,反正最关键的他已经知道了,于是挥手让白善退下。

  白善一走,他就对古忠道:“让殷礼进宫来一趟。”

  哼,白善不敢说,难道殷礼也不敢说吗?

  至于殷礼知不知道这个问题,皇帝还真不怀疑,事情都闹到朝堂上来了,殷礼怎么可能不知道?

  殷礼还真知道,他不仅知道,他知道的比白善周满还要清楚呢。

  他就先喝了一口茶,这才吧啦吧啦的和皇帝说起来,不仅皇帝,连拿着笔记录的起居郎都呆住了,一时有些纠结,不知道这八卦要怎样简短的记录在册。

  短了不好,之后若是因此事引起什么大的后果,后人查看史书找不到前因后果怎么办?

  长了的话,那就占去太多篇幅了,失了重点就不好了。

  虽然心里胡思乱想,起居郎还是照实将这些都记了下来。

  殷礼注意到这件事还是因为唐夫人他们在雍州打人。

  虽然他只守卫京城,但雍州是陪都,也在他的管控范围之内,唐夫人他们当街打人,他儿子又在现场,他想不关注都难。

  这一关注就发现王氏和崔氏都和马家杠上了,尤其是崔氏,大有一种将其压死的架势。

  于是殷礼就派人查了一下,不仅查出王氏女被殴打软禁,还查出了王氏将崔氏女送回崔氏的事。

  皇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问道:“如此暴戾之人,王氏竟一直没发现吗?”

  殷礼就叹气道:“王六娘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个嗣弟,又在外地读书,常年不回家的,她回娘家皆是伯父伯母招待,她伯母就是被送回崔氏的崔氏女。”

  皇帝一下就听明白了。

  殷礼道:“闺阁女子困于后院,能用的人不多,一旦传递消息的渠道被掐断,家里边又没个关切问候的人,三五年让外人看不出异状来是正常的。”

  “马家若是聪明,在这几年里彻底收服王六娘也就算了,或是直接杀了,外面的人只怕都不会感到异常,偏他们还要借王氏姻亲的势,所以舍不得下杀手,而王六娘也未曾被收服,这才闹将出来。”

  皇帝冷哼一声,直接道:“这叫马宏中的,他也在读书?”

  “是,借着王氏的势,在并州府学中求学,听说今年考了明经,但未曾考过。”

  “都这把岁数了都考不中,显然无才,无才也就算了,还无德,留在府学之中也是浪费名额,回头让并州那边革了。”

  不过皇帝最在意的不是这件事,他最在意的是崔氏的态度,“崔氏算丢了一个大脸呀。”

  “是,知道的人并不多,事情被压了下去,不过崔氏的确在帮着王氏打压马家。”

  皇帝就沉思起来,半晌后道:“你去,找个人上封折子,就弹劾马刺史治家不严,将此事捅出来。”

  殷礼:“……陛下,那不是马刺史家,马刺史和他兄长早已分家……”

  “朕不管,朕就要人弹劾,也不必点名崔氏女在其中犯的错,反正就说王氏女被打得很惨就是了,明日就上折,快去找人吧。”

  皇帝摩拳擦掌准备暗搓搓的干些什么,但回到后宫他还是觉得有点儿不太舒服,于是他和皇后道:“等明达长豫出嫁,我们多给她们一些亲卫,干脆八百,不,一千人如何?”

  他道:“如此,她们要是在夫家被欺负了,也不至于求援无路。”

  皇后:“……陛下,亲卫一千是亲王府的规制。”

  “朕就封明达做亲王怎么了?”他道:“她体弱,可不能受了委屈的。”

  皇后无奈的道:“白家不会欺负明达的,你看白二像是能欺负明达的人吗?你给她这么多人,她还得找地方安置,岂不是浪费人才?”

  而且朝臣也不会答应的,皇后将这话咽了下去,不敢在此时提起,不然激起他的狗脾气来,恐怕适得其反。

  皇帝道:“浪费就浪费了,一千人而已,朕还是养得起的。”

  他道:“你不知道外头的人人心有多坏,王氏比之马家如何?就跟我们家比白家这样,当初王枫选中马家做姻亲,想的肯定也是马家门户低,不敢欺负他女儿,结果呢,马家全家,连个仆妇都敢羞辱王氏女。”

  “殷礼说的对,闺阁女子困于后宅,若是在外头没有些势力,一旦被拿住,那是连求救也无门了,”皇帝只要代入明达,他就心惊悲伤到想哭,眼圈红红的道:“朕只要想到以后明达也被欺负,连话都传不回宫中,她在外面受苦,我们还在宫中想着她一切都好呢,朕这心就痛得不行。”

  皇后:……

第2459章 弹劾

  皇后迟疑了一下,她倒是不怕明达和长豫在婆家受欺负,魏家家风清正,魏知的人品如果在大晋排第二,怕是都没人敢去排第一。

  他教出来的儿子,才华怎么样不说,人品还是过得去的,至少是个君子。

  她只担心长豫欺负人家,从不担心人家欺负长豫。

  至于明达,更不会了。

  白家上下皆是忠厚老实的人,她当时同意,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儿,还有一点则是白二对明达的情义。

  不过,亲卫还是需要有的,倒不是防着她们被夫家欺负,而是有了亲卫,她们在外想要做些什么也容易些。

  知女莫若母,她这两个女儿什么性子她还是知道的,有些亲卫在身边用也好。

  不过一千就不必要了。

  大晋的公主按照规制都是有亲卫的,在八十到五百不等,权看皇帝对她们的宠爱和封赏。

  目前亲卫数量最多的是皇帝的姐姐昭公主,不过昭公主已经去世,剩下的公主中,大多都是亲卫两百或三百。

  不是皇帝小气,而是,这些亲卫也都是国库在发军饷,所以除了特别宠爱的公主外,很少有人能拿到最高档次五百。

  皇帝原先给明达挑选的亲卫就是五百,可他现在觉得五百不够用。

  难道王氏女没有陪嫁吗?

  那肯定是有的,但她还是被欺负了,为什么呢?

  那自然是因为陪嫁不够多,她的陪嫁要是足够多,那能被马家一举拿下瓦解吗?

  可惜皇后不愿意,不然多给五百他也是养得起的,大不了多出来的那部分人走他的私库呗,嗯,不然让明达自己养着也行,多给她一些产业,便是什么都不做,出来的钱也够她做军饷了。

  皇帝在心里计划着,就和皇后道:“之前殷礼说起京城拥挤,连雍州那边房屋也稀少拥挤起来,许多来京的人不得不到底下的村子里居住,出行很是不便,我看不如扩大雍州城,建造新城街如何?”

  皇后看了看他,就问:“陛下想在哪里扩建?”

  皇帝就轻咳一声后道:“朕看雍州西南方就不错,那一片临近渭水,土地也平阔,到京城也近,对了,雍州城到栎阳不远吧,而栎阳距离万年县又近,要是扩建过来,将来雍州和京城差不多就可以连在一起了。这样来京更近,也越加方便旅人了。”

  皇后虽然知道他有私心,但略一想这也算与民有益,便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陛下不可太过。”

  皇帝心中雀跃,连连点头,伸手握住皇后的手道:“朕知道,你放心。”

  皇帝第二天就和朝臣提起这事儿,魏知他们也知道现在京城拥挤,尤其现在国泰民安,来长安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来此求学的,经商的,务工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豪富之人自然能够在京城买房子、租房子住下,可没钱,或资产不丰的人呢?

  连当地人都有可能被挤占离开京城。

  早两年魏知就提议过扩建长安城池,但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搁置了,现在不是扩建京城,但扩建雍州也不错。

  雍州是陪都,距离京城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够到,而皇帝选的这块扩建的地方更近,到时候修一下路,基本上一个时辰就能够从新城到达万年县,倒是方便了不少在京城读书的寒门学子。

  于是大家商议了一下,至于范围还需要户部和工部的人共同去勘测过,上报数据后交由朝中官员商议。

  这件大事告一段落,殷礼找的人就上折弹劾马刺史治家不严,将王氏、崔氏和马家一同捂在私底下的事情扯到了明面上。

  朝堂中的大臣们面色没多少变化,心中却各种吐槽都有,惊讶不已。

  这其中,损伤最严重的不是王氏,甚至不是马家,而是崔氏。

  虽然折子上没有点明,但只要稍一打听的人家都知道王氏女当时是被她伯母崔氏给送回马家的,也是因此马家才会肆无忌惮的折磨王氏女。

  人们怜惜王氏女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质疑起崔氏的教养。而对于现在有赖姻亲存活的崔氏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京城中,各家后宅的崔氏女一时之间都恨死了王崔氏,但这时候却是什么都不能做,还要装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来先对付马家。

  唐夫人也没想到这事儿还会闹到朝堂上,他们已经足够低调了。因此不由皱眉,有些忧虑起来。

  唐大人就笑着安抚她道:“别担心,事情闹出来,崔氏更不能善罢甘休了,放心吧,就算你父亲不动作,崔氏也不会放过马家的,他们势必要将此事的过错全都栽在马家上面才好。”

  又道:“如今你们要做的就是盯紧了马家,别让他们狗急跳墙对孩子动手。”

  唐夫人道:“我已经给父亲去信了。”

  她叹息道:“此事一出,我们王氏也算出名了。”

  唐大人笑了笑道:“还有崔氏顶在前面呢,不怕。”

  唐夫人就横了他一眼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们王氏的后宅可也有不少崔氏女呢。”

  远的不说,她祖母就姓崔!

  唐大人就摸了摸鼻子道:“是为夫的错,不该如此幸灾乐祸的,那我们给父亲去一封安慰的信。”

  “走开,还嫌弃父亲他不够烦心的?”

  其实王族长还真不怎么烦心,太原距离京城也不是很远,消息传递得总是快一些的,他前脚才收到马宏中鼻青脸肿的回到并州的消息,后脚朝堂上的事他就知道了。

  并州距离太原并不远,马家还是住在临近太原的县城里,快马一个时辰就到了。

  王承在马宏中进县城前又拦住人打了一顿,这次没有唐夫人震慑性的拦着,他下脚有点儿狠,虽不至于把人打残,但身上的伤看着很可怕。

  打完了以后王承就跟着四姐和五姐夫妻俩回家了。

  王族长亲自见了他们,问了一下马宏中的反应后,再一得到京城来的消息,他便招来一个管事道:“去马家把表少爷抱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42页  当前第14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8/19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小福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