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衣良缘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鹊上心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26 KB   上传时间:2022-07-05 12:11:16

  “大人,人抓到了。”

  姜令窈跟段南轲回头看去,就见郑峰手中刷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矮小男人,男人蓬头垢面,似已经流浪许久,因着这满庭的灯火,他显得分外瑟缩,蔫头耷脑地蜷缩成一团,任由郑峰把他拎来拎去。

  段南轲上前两步,让两名校尉上前架住他,然后便问:“你是谁?为何会鬼鬼祟祟躲在此处?”

  姜令窈也好奇想要上前,却被段南轲一伸手拦在了身后,她还未来得及开口,却被段南轲淡淡扫了一眼。

  姜令窈:“……”

  行,你厉害,我打不过你。

  她便只能站在段南轲身后,见那男子实在瑟缩得厉害,思忖片刻便温和开口:“我们只是在此处查案,因案件诡异特殊,需知晓犯案情形,若你看到线索,希望你能配合官府,帮助我们捉拿凶犯。”

  一听到凶犯两个字,那男子竟是浑身一抽,猛地抬起头来。

  在那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之下,他瞪成铜铃的眼眸显得格外明亮。

  男子脸上都是黑漆漆的污泥,看起来很是脏乱,若只看他行为,众人会以为他是个有脑病的人,因犯了疯病才流离失所,流浪街头。

  但若只看他那双眼眸,却又让人觉得他心思纯澈,明亮宛如朝霞。

  是个很怪的人。

  随着姜令窈的话,男子确实有了反应,当下一刻,当他看到段南轲身上的飞鱼服时,他整个人又紧张地哆嗦起来,嘴里呜呜咽咽,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这般疯疯癫癫的人,又如何会如此有条理杀人?此人怕不是本案凶手,甚至可能只是在草丛里睡觉而已,同本案并无关联。

  见此情景,段南轲并未生气,他对郑峰道:“把他带回此处的锦衣卫司房,好生安置,稍后另行审问。”

  郑峰领命,直接把男子拎走了。

  郑三吉便道:“段大人,派人把花坛里的草清一清,趁着此时,我把十四年前的旧案给两位诉说一番。”

  段南轲一声令下,锦衣卫校尉便开始忙碌起来。

  几人便选了花坛不远处的那个八角凉亭,八角凉亭大抵经常有人进来游玩,倒很是干净整洁,凉亭顶上吊挂有四盏走马灯,每一盏都精致斐然,一看便知是大师手笔。

  若说看灯,必要来花昼灯市,也正因这花昼灯市,整个宛平城中的路灯、行灯、挂灯等皆是精美绝伦,让人流连忘返,恨不得都买回家去日日点明。

  不过凉亭顶部的四盏走马灯挂得有些高,要点亮有些费事,三人便只在四周挂了几盏灯笼,便坐下开始评议案子。

  裴遇端了茶来,段南轲给两人倒上,这才对郑三吉道:“郑仵作,我年轻不经事,乔大人亦是新人,十四年前的旧案一概不知,还请郑仵作解惑。”

  郑三吉一口灌下两碗热茶,才觉得心里没那么慌了。

  他垂下眼眸,看着茶碗里悠悠旋转的茶汤,思绪在旧日的记忆漩涡中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十四年前的蛛丝马迹。

  他叹了口气,这才哑然开口。

  “十四年前,我记得是那是个暖融融的春日,我当年还跟在师父身边当学徒,因自忖是大徒弟,颇有些骄傲自得,总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可以出师了。”

  郑三吉在顺天府也是响当当的仵作,加之他脾气好,人也随和,往常其他衙门请不到许青,就会请他,只要他手里没有案子,一定会到场相助。

  说起来,他在顺天府各衙门里的人缘可比他师父好要许多。

  姜令窈听他说起过去往事,也不由感叹:“如同郑哥这般人物,也有年少轻狂时。”

  郑三吉苦笑道:“是啊,谁说不是呢?不过也正是这个案子,让我放下那可笑的骄傲,知道自己多有不足。”

  他道:“我会对这个案子记忆犹新,一是因死者都是年轻姑娘,死状凄惨可怖,二则因此案当年未有告破,唯一一个嫌疑人也在被审问之后咬死不认,因无凭无据,官府就连屈打成招都用出,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把他放了。”

  郑三吉声音苦涩,带着浓浓的遗憾:“这个案子,当年并没有结案,两名受害者至今冤屈不伸,时过境迁,十四年过去,当年许多办案的官吏都已致仕,有的早就黄土埋身,就连我,都已人到中年。”

  听到郑三吉如此言,姜令窈心中也很是沉重。

  她眉心微蹙,声音低沉:“若本案与当年案子有所关联,亦或者是同一人犯案,那么当年他初犯时都未留下线索,时至今日,是否会越发谨慎小心,线索更少?”

  她话音落下,凉亭中寂静一片,针落可闻。

  姜令窈顿了顿,死者那双不甘的眼眸复又出现在她眼前,她紧紧攥着茶碗,心中越发坚定。

  她问郑三吉:“郑哥,这个案子既然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是巧合,难道不也是天意?既然案子再生,落到我手中,我就绝不会放弃,直到可以缉拿凶手的那一天。”

  她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暮鼓晨钟一般,唤醒了每个人心中的热血。

  段南轲眸色微闪,他深深看了姜令窈一眼,薄唇轻启,却是难得附和一句。

  “我亦然。”

  案子不破,缉案不休。

  望死者可以瞑目,真相可以大白于天下。

第43章

  郑三吉原本心里还很难过,但听了两个年轻刑名的话,那早就被岁月湮灭的热血似也在血脉里重新复苏。

  他用袖子使劲蹭了一下眼底,这才哑着嗓子道:“我先说一下案情。”

  “这个案子已经过去多年,但对于当年的我来说着实有些震撼,因此一直铭记于心,几乎没有忘记过,”郑三吉道,“案发时我正巧跟师父在通州办案,因为当时通州的仵作病了,无法协助查案,所以知州特地请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师父去通州查案。当时刚结案,我跟师父便准备回城,但次日清晨刚要出门,却被通州的知州请了过去。”

  通州是顺天府管州,因此通州的知州也要听命当时的顺天府尹,可请顺天府仵作办案。

  郑三吉道:“当时那位知州我记得姓冯,倒也很和善,平素总是客客气气,那日却变了脸色,同我们说通州城中有一处很有名的花园,就在那花园中今晨被百姓看到了一名死者。”

  “我同师父一听又有案子,便自也不能离去,便跟着衙差一同前往那一处花园。”

  郑三吉一字一句说得十分清晰,一看便对当年之事记忆犹新。

  “那一处花园自不必静夜花苑大,因是在城中,倒是修葺得精致小巧,风景如画,山水皆有意蕴。我们到时衙差已经封锁好现场,待得刚一进入花园没多久,我一眼便看到在一处蔷薇花丛中躺着一个素白的身影。”

  “四月春时百花盛开,蔷薇自是满墙艳红,只那素白身影异常突兀,尤其是她通身都是素白颜色,只有背部露出一片绣着紫红蔷薇的绣片。”

  姜令窈心中立时泛起惊涛骇浪,如郑三吉所言,那这两个案子便当真相似至极,几乎可立即便并案而处置。

  她跟这段南轲都未打断郑三吉,只认真听郑三吉的话。

  郑三吉道:“我那会儿虽已经做了两三年学徒,但这样的案子还是头回见,平日里最多的是跌打磕碰,拌嘴斗殴的案子,命案其实都不算太多,这样惊悚现场当真未曾见过。”

  “那会儿我年轻,就有些害怕,只跟着师父画验尸格目,其他的都不敢多看,当时的现场跟这个极为相似,除了花不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摆放方式。”

  姜令窈追问到:“两者之间可有区别?”

  郑三吉想了想,道:“你别说还真有,我记得当时那个死者是闭着眼睛的,而本案死者双目大睁。”

  段南轲沉声道:“这种案子虽不常见,但也并非没有,在锦衣卫的档案库中,自开国以来有数十件此类案件,此类案件的凶手往往都很偏执,他们认定什么便是什么,诸如此案而言,死者的眼睛可能也属于他的偏执。”

  郑三吉当年不懂,但现在也是有经验的老仵作了,故而一下便说到点子上:“是了,段大人所言甚是,咱们说回当年的案子,当时第一个死者大约十八岁左右,她应该未婚,头发松松散散编成长辫,在详查完现场并把死者运送至停灵房后,官府就发了告示。”

  “但很遗憾,并无人来认领,师父便动手剖尸,进行复检,复检的结果是,死者身上并无太多磕碰伤,但胃中空空,应该久未进食,她也未遭受非人折磨,师父猜测她应该被人囚|禁超过五;六日,最后饥饿虚弱的境况下被凶手切开背部,血尽而亡。”

  “死者的尸体被抛尸时,已经死去多时,肯定超过十日,身上尸斑斑斑点点,很是可怖。”

  姜令窈听着越发难受起来。

  这种死法比一刀毙命要残酷得多,死者要煎熬数个时辰,在无法挣扎和抵抗的情况下,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可以说,这个凶手的凶残和冷酷是姜令窈至今仅见。

  郑三吉见两位大人面色都不太好看,便也叹了口气:“当时查出死因后,师父也很生气。死者手脚只有轻微捆绑的痕迹,尸体表面并未有更多伤痕,死因其实不太好判断,但当我们取下死者背部的绣片,师父终于看到了死者背部纵横交错的伤口。”

  郑三吉道:“当时师父认为,凶手应该是第一次杀人,因此尸体背部的伤痕参差不齐,纵横交错,皮肤是死者死后被取下,但切口也并不平整,有各种各样的瘢痕。”

  姜令窈依旧蹙着眉头,她若有所思地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凶手不选手腕脖颈等有大血脉处划痕,就是为了死者看起来外表完成无伤,他选在背部划伤死者,是因为背部的皮肤本也要被取下,替换成绣片,所以无论伤口如何难看,死者会多疼都在所不惜?”

  郑三吉闭了闭眼睛,他把杯中已经冷了的茶一饮而尽,声音在几经夜里飘荡成了风。

  “当时师父说过,凶手根本就没有把死者当成人来看,他只把她作为展示自己精美画卷的物件,就那么冷酷无情的杀害了。”

  许青不愧是燕京的仵作大家,他的眼光精准,一眼就看透了这桩案子的本质。

  段南轲道:“凶手不是在报复死者,同死者应该也没有任何仇怨,他只是精挑完选出一个最符合他要求的物件,用来盛放他的画卷,对吗?”

  郑三吉点头:“对,正因如此,这个案子才如此难查。”

  “死者是个十八岁的年轻姑娘,她家中并无人报案,她身份难寻,本就不好破案,死者和凶手也并无仇恨关系,就更难通过死者寻到凶手了。”

  这种案子,是最令衙门头疼的。

  郑三吉道:“师父仔细验尸过后,也只发现死者的皮肤有些粗糙,她双手有反复冻疮留下的伤痕,手指粗大,皮肤粗糙,却又无风餐露宿的窘迫,也无被人伤害过的陈年旧伤,因此只能推测她是外地的农女,可能是无父无母的孤女,若是邻里有好,还能去官府报个失踪,若是人情冷漠,连失踪都不会有。”

  而且死者那时刚刚死去,案子又那么轰动,街头巷尾的百姓都有议论,通州衙门甚至都贴出了死者的画像,却依旧无人认领,那么死者一定不会是通州人士。

  这种情况下,只能反复核查案发现场的线索。

  郑三吉道:“当时顺天府的推官也赶到通州,协同知州一起办案,顺着死者背部的绣片,官府询问了整个通州的绣庄,也没有寻到相同手法的绣娘。”

  说到绣片,姜令窈忽然一顿,她问:“郑哥,那绣片的叶子是什么颜色?”

  郑三吉斩钉截铁道:“是同蔷薇一样的紫红颜色,当时大家还很奇怪,为何绣片上的花叶颜色一致,后来认为这是凶手故意为之,就是为了配合那一片蔷薇花丛。”

  姜令窈心中一动,却没有立即开口,只等郑三吉说完。

  郑三吉道:“当时师父认为死者重量在七十斤上下,死后人会很僵硬,不好搬动,若是寻常女子肯定不好搬运她,还不在现场留下任何拖拽痕迹,死者身体上也无拖拽尸斑,那么只能是凶手抱着或者背着死者进入花园,摆成那个场景。”

  “师父认为凶手最起码是个健康的男人,手脚都很有力气,那么绣片便不太可能是凶手亲绣,亦或者他有同伙,也可能是从外地采买,带来通州犯案。”

  “至于他为何选了通州,为何选了那名死者,又为何选了城中花园,在当时我们是一切不知的。”

  郑三吉那张略显疲惫的面容上,浮现出几分痛苦神色:“那个案子实在太难查清,作为仵作,我跟师父能做的都做了,但也不过只能给出一份详尽的验尸格目,之后的事便不是仵作能管的了。”

  “术业有专攻,侦案我跟师父不行,因此又在通州等了三日之后,案件还是没有任何进展,当时的推官赵大人便留在了通州,我跟师父回京继续办案。”

  仵作只侦查现场,检验尸体,给出验尸格目,一般也会协助推官或衙役画出现场草图,标记所有疑点,这大约便是仵作办案的全过程。

  比之他们而言,推官要更核心得多,往常都是由推官或者按察使主查案件,凭借经验侦破案件。

  以这个案子来看,当时无论是顺天府还是通州都没有任何问题。

  显然,这只是第一个死者,刚才郑三吉说,当年一共有两名死者。

  郑三吉再度闭上眼睛,他深深吸了口气,让自己平复下思绪,然后才缓缓睁开眼眸。

  “就在我跟师父回到燕京十日之后,赵推官也从通州回来,他说这个案子无法再查出更多线索。这十日衙役甚至拿着死者画像挨家挨户询问,最终也没有询问到死者身份,凶手的线索也没有查询到更多,只能知道此人是个健康男性,仅此而已。”

  这种案子,在调查一月之后还无结果,往往就会整理卷宗,挂为悬案,不在耗费人力物力没日没夜侦破。

  郑三吉道:“我跟师父虽然很遗憾,也很无奈,但也知大家都已尽力,还安慰了一番丧气难受的赵推官,结果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就在案发之后的两个月,也就是在当年的六月,还是通州的那个花园,还是一个明媚的晴日,还是一处花开锦绣的花坛里。”

  “但这一次,凶手选了一个很古老的品种,”郑三吉道,“他选了城中花园中最有名的一丛绿萼月季。”

  “这一丛绿萼月季是古种,往年那都是四月开放,哪一年不知为何,一直未曾开放,知道六月初时才竞相绽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衣良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