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衣良缘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鹊上心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26 KB   上传时间:2022-07-05 12:11:16

  这四盏灯绝非普通学徒能做,必得是有经验的老师父方能做出。

  段南轲道:“咱们上前一观。”

  两人这才走近几步,站在凉亭中低头看向摆在桌上的四盏琉璃灯,姜令窈看得极为仔细,待看到最后,她才道:“大人,依我看来,这四盏灯的技艺是一致的,即便是那盏特殊的人皮灯,每一个人物剪影的画工也与另外三盏一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四盏灯是一人做所?”

  段南轲垂眸端详,道:“我认为乔大人洞察清晰,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姜令窈长舒口气,这才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凶手就是做出这四盏灯的灯匠?亦或者两人极为熟悉,否则灯匠怎么可能看不出这是人皮?”

  他们光靠眼力,就能分别那几张人物剪影的特殊,灯匠要上手绘画,剪裁形状,反复触摸,又怎可能一无所知?

  段南轲道:“这个凶手的目的明确,行为一致,他从头到尾都在做同样的事,结合杏花婶的证词,我以为他不可能有同伙,那么这个凶手应该就是宛平的灯匠。”

  姜令窈若有所思点点头:“若凶手是灯匠,这便好说了,十四年前的通州肯定有人订过灯,而凶手就是借着送灯的机会,把尸体运进通州,安放在了通州城里。”

  段南轲接过话头:“正是如此,楚朽年,命人立即派人去通州,调查十四年前的税档黄卷。”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这一个线索,把整个案子都推敲得清清楚楚,待到安排好差事,段南轲才道:“这个案子是很清晰的,走马灯和绣片面衣都是凶手的执著之处,但当年难道旧案上并无书写,我们不知当年现场是否有特殊的灯笼。”

  毕竟年代久远,就连郑三吉和陈振大概都不会记得现场到底有没有随处可见的灯笼,只能回去再问一问经验老到的赵大人,看看他老人家是否还记得些许线索。

  姜令窈凝眸沉思,忽然,她心中一动,猛地抬眸看向段南轲。

  落日余晖映衬在两人的脸上,他们一个英俊,一个娇美,但此时此刻,他们眼中都是一般无二的严肃和专注。

  那是对案情、对死者的尊重。

  姜令窈眸子里闪烁着微光,如萤火一般,微弱却明亮。

  “段大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凶手的目的其实是这张皮?”

  段南轲眸色一沉,他若有所思道:“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要那块人皮,而他正好有面衣,所以取皮的位置就放在了后背,面衣跟死者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所以……”

  “所以每一个死者都是被取下后背人皮,因为凶手只有面衣,或者说,凶手觉得面衣是最适合妆点死者。”

  姜令窈道:“如此说来,凶手必定是个万事只求完美的人,即便杀人,即便取皮,他也要做得如此‘漂亮’,如此‘赏心悦目’。”

  “这个灯笼就是关键。”

  “凶手很狡猾,他布置了漂亮精美的现场,把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到了死者身上,也因为死者一时片刻查不出姓名,所以官府会耗费大量人力去搜寻,如此一来,便会忽视花园里其他之所,尤其是随处可见的灯笼,更不会注意。”

  “而他最关心的,也是对他最重要的人皮灯笼,却依旧高悬在他要的位置,等待有一日可以点亮。”

  段南轲点点头,颇为赞同姜令窈的推论,然后便问:“可为何要是灯笼?为何要摆放在此处?”

  姜令窈心中一动,她弯下腰,这一次隔着两尺距离,仔细端详那盏人皮灯的人皮剪影,在仔细看过每一个人物后,她疑惑地道:“上面画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

  段南轲也愣住了,他跟着看过去,见那几个人物果然便是此景。

  可为何要做这样一幅图?

  诸葛亮草船借箭自然是个典故,一般灯市上做大布景,亦或者做灯山时,经常会用此典故,但这般小巧精致的照明用灯,大多都是山水布景,鸟兽鱼虫,简单又不费工。

  姜令窈注意到,另外三个灯笼也同诸葛亮有关,皆是三国时期的故事。

  她甚是不得其解。

  段南轲一时也想不到因由来,他道:“不若让缇骑在花园中其他几处搜寻,看其他几处是否还有相似灯笼,再做打算。”

  两人从凉亭出来,段南轲负手而立,姜令窈站在他身边,一起遥遥看向夕阳。

  夕阳余晖洒在姹紫嫣红的花园里,星点霞光落在每一片花叶上,映衬的满园缤纷,辉煌如新。

  姜令窈要要看向天际,她感叹道:“这个案子,希望尽快能有结果。”

  段南轲负手而立,偏过头来看她,却只能看到她眼眸中的坚定神色。

  对于他而言,姜令窈很奇怪。

  她明明可以在家中做富贵闲人,却偏要如此奔波劳碌,做这日夜颠倒的推官,姜家世代簪缨,自开国以来便屹立不倒,每一任家主皆聪慧过人,到了姜令窈祖父这里,老爷子更是眼光犀利,从头到尾都没看错前路。

  正因如此,段南轲才颇为不解。

  姜家并无冤屈要洗,也无伤疤要填,作为姜家的女儿,姜令窈又为何要大费周章?她甚至同贵妃娘娘感情深厚,贵妃娘娘膝下无子,疼爱她同子侄辈那般,她想要什么不还是一句话的事?

  段南轲回过头,也慵懒地看向天际。

  且先不提贵妃娘娘的态度,就凭皇帝这般突然赐婚,便已经很是古怪,而且赐婚之后也只同他语焉不详地劝了几句,这就更令段南轲心生怀疑。

  但怀疑归怀疑,如今婚事已成,两人有都能一同办案,不管姜令窈是姜六小姐还是小乔推官,终已同他成了夫妻,成了一对可以相互扶持办案的好搭档,段南轲以为这或许就是皇帝要的结果。

  他可能看中的是姜令窈的才能,故而有此一事。

  倒也没什么不好。

  他自己都藏着数不清的秘密,又如何能让姜令窈开口?将心比心,在相互之间都还未有足够信任时,段南轲不以为这便是谈心的好时机。

  或许,要再等一等。

  而此刻,姜令窈也在思索段南轲的差事。

  段南轲自不可能把差事知无不言告知与她,他只说有事要来宛平办,但到了宛平之后,段南轲却并未立即就去办差,反而因为这桩案子,一直调遣锦衣卫查询旧档。

  虽只到宛平一日,段南轲也不像是个急脾气人,但无论如何,他来宛平定是陛下旨意,作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掌领,他所能触及的案子定都是大案,这也就意味着他不能阳奉阴违,只办自己想办的案子,不把陛下放在眼中。

  姜令窈垂下眼眸,她捏了捏腰上的腰牌,眸色幽深而晦涩。

  段南轲能以未及弱冠的稚领便坐上掌领之位,他必有过人之处,不光得本人才智过人,还得有陛下的信任,而这份信任不仅因他的出身,也因他一直以来的行事。

  因此,他绝不可能放陛下之旨先办此案。

  段南轲前后调遣锦衣卫缇骑过百,如今硬还有几队在路上,他们要查的应该不光是宛平的卷宗,还有段南轲要寻找的线索。

  姜令窈若有所思点点头。

  如此看来,段南轲竟同她一样?

  查一份卷宗,办的却是两桩案子。

  竟会如此巧合吗?

第59章

  傍晚时分,风是暖的,天是暖的,就连人也是暖的。

  且先不提两人心里如何所想,但外人看来,他们两个人并肩而立,皆在仰望夕阳。

  这般美好景致,颇有些携手前行,相互扶持的意味来。

  待得缇骑们搜寻完整个花苑,把详情报给郑峰之后,郑峰就要上前禀报。

  楚朽年再一次拉住了郑峰。

  他看着郑峰的眼神犹如看个傻子,他压低声音道:“你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为之?”

  郑峰不解:“差事办完,自要立即禀报给大人,楚大人为何百般阻挠?”

  楚朽年闭了闭眼,都不知要如何解释。

  不过两人的声音还是被段南轲听到,段南轲幽冷的目光扫了过来,郑峰便立即上前:“大人,此处花苑共有凉亭三座,回廊两处,阁楼两栋,小路两侧路灯共计六十四个,凉亭等处的灯盏共有四十七个,缇骑查看所有灯盏,均刻有花昼社的字样,应为宛平的灯市专做。”

  宛平的灯市叫花昼灯市,名字便取星夜如花绽放之意,为此灯市,宛平特设花昼社,专为选展灯市展品,担保买卖,供出县衙用灯而设。

  因此在宛平的大街小巷里,只要能看到县衙用灯,皆为花昼社所出。

  故而此处静夜花苑的灯也应当如此。

  只有这四盏灯是不同的,上面既无花昼社的烙印,也无其他花匠的名签,从何而出一概不知。

  宛平的灯匠都很在乎自己的名气,名气大的灯匠,每年的活计不断,在灯市上也可把自己的灯展在最高位,很是风光,因此他们都会制作自己特有的名签,刻在每一盏灯上。

  那既是他们的荣耀,也是他们的保证。

  段南轲听完郑峰的话,便道:“如此,那这四盏灯便是最特殊的,把这四盏灯带回县衙,立即便请花昼社的社长去县衙认领,另外立即调取宛平所有灯匠的名录,只要做过灯都需要上报。”

  段南轲吩咐完这些,姜令窈又道:“大人,你可记得小珍屋里的那盏灯?”

  段南轲一下子便回忆起那盏六面纸灯。

  姜令窈道:“那盏灯上也无名签,但足见其精湛手艺,我们不懂灯,看不出那盏灯和这四盏是否出自同一人手,但花昼社的社长应该可以辨认,若当真出自同一人手,那么在没有婴儿作为诱饵之后,我怀疑凶手是靠着出售灯的店铺来寻觅受害者。”

  “小珍是孤儿,她无亲无故,即便失踪,也不会立即被人上报,甚至有可能无人在乎她的死活。那么她偶尔去一趟县里,在县里的灯铺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新朋友得知她的身世,应该越发同情亲近与她,她或者买下或者被那个新朋友送了一盏绣球花六面灯,便很是寻常。”

  姜令窈猛地抬起头,她道:“之前我们皆不知凶手当年用来做诱饵的孩子是男是女,现在我们可以有答案了。”

  姜令窈道:“凶手今年约四十几许,宛平人士,灯匠,膝下有一女,女儿年约十三,在宛平应该还开了灯铺或者有出售灯盏的摊子,且不出名。”

  姜令窈抬起头,目光炯炯看向郑峰:“根据这个线索,速速去问花昼社的社长,他大抵能给出线索。”

  郑峰下意识点了下头,片刻之后,他脖子一僵,又看向段南轲。

  段南轲淡淡道:“去吧。”

  静夜花苑已经查无可查,锦衣卫几乎是挖地三尺,此处再无可查之处,姜令窈和段南轲便一起回了县衙。

  待回到县衙时,已过了晚食,钱知县今日除了迎接他们,便再未出现过,此时却等在大堂里,听到马蹄声便颠颠迎了出来。

  “段大人,乔大人,”钱知县满面堆笑,“下官已经备好酒菜,还请两位大人赏光。”

  段南轲看了一眼姜令窈,姜令窈便点头道:“多谢钱知县,酒就不必,只要有饭食便可。”

  钱知县立即激动地道:“好好好,大人想吃什么都可。”

  他极是聪明,今日已经被段南轲拿捏了一回,自不会再给他留下弹劾把柄,绝计不敢再弄些山珍海味巴结上峰。

  但若是敷衍了事,又恐怕锦衣卫报复,因此钱知县特地派人打听了中午段南轲等人的午时,晚上便照着同样的菜单备了一份。

  百味斋的手艺极是不错,即便连着用了两餐,姜令窈都不觉得腻,尤其是那道孜然鸭架,姜令窈很是喜欢,晚上依旧吃用不少。

  一众人等用过饭,姜令窈才同赵喆讲了今日查到的新线索,这可让老大人激动坏了,红着脸差点没哭出声。

  “你们年轻人就是胆大心细,”赵喆拍着腿感叹,“如此,这个案子一定能有大进展,终于可以破案了。”

  老大人一边说一边抹泪,显得激动至极。

  姜令窈忙安慰两句,才道:“老大人,当年现场可有灯笼等物?”

  赵喆不假思索便道:“现场定有灯笼,但当时我们谁都没有特别关注过花园中的灯笼,而且当时通州也有花灯会,花园中的灯笼精致漂亮一些,我们并未在意。”

  “原来关节竟在此处。”

  姜令窈眼睛一亮,她同段南轲对视一眼,两人异口同声:“花灯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衣良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