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百媚千娇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71 KB   上传时间:2022-08-13 23:20:00

  然而这种事梁氏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孟钊的意志,整个杨家如果做了决定,或许能抵挡。可是,杨家真的会为了这种事和孟钊硬顶上?

  “也只能如此了...”叹了一口气,梁氏只能这样对女儿说道。也就是这个时候,梁氏才将当初孟钊是先求亲杨宜君的事说了出来。当初不说,是觉得这事儿说出来也只会让女儿心里多一层疙瘩,没有意义。

  而现在说出来,则是现在的情况多一层疙瘩已经不算什么了。最主要的是,让女儿明白,孟钊对杨宜君确实偏爱,杨宜君是一个需要时时防备的‘敌人’。

  这个隐秘的消息让杨丽华勃然大怒...原来自己得的好姻缘,正是杨宜君根本不要的!这让她像是吃了一口恶心的食物,咽了也不是,吐了也不是。又发了一同脾气,过了一会儿,她才安静下来。

  到此时,梁氏和杨丽华母女已经转换了心态,默认了杨宜君要和杨丽华一起入蜀宫的事了。

  杨丽华当然不想默认,但此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至少不是她能左右的...心里一口邪火发不出来,回头她只能借故各种发脾气,还得避着那些女官——她知道,那些女官实际上就是孟钊的人,她的一言一行说不定都被她们记下来了,回头是要报告给孟钊的。

  心情烦闷憋屈之下,杨丽华又用了老招数,请姐妹们小聚。

  这样的聚会当然不是为了玩乐,主要是为了炫耀她嫁得好,从此之后就是天下有数尊贵的女子了。在这样的聚会里,她可以尽情享受自家姐妹的吹捧讨好,也能顺便看看杨宜君的脸色...对于杨丽华来说,压倒杨宜君,凌驾于其上,这是最让她心里觉得爽快的。

  今次,也是一样的目的,但又略有不同,她需要出气。

  所以杨宜君一来,她就笑着拉了杨宜君在身边坐:“真是没想到,我与十七姐还有这样的缘分...本来想着,咱们这些姐妹,在家的时候自然是亲亲热热,聚在一起,可要出嫁了,也是各散东西,难得再见以免。”

  “如今蜀宫的消息也都传出来了,我与十七姐一道出得门去,今后也能日日相见,继续做姐妹呢!”

  杨宜君垂着眼皮,并不很高兴的样子,杨丽华心知这是她心高气傲的缘故。虽然杨丽华也不了解杨宜君,但杨宜君有多傲,她见过太多了...给人做妾,哪怕那人是蜀王,那也是不能够的罢。

  特别是王后还是她。

  杨丽华倒是没想过,杨宜君根本没想过妻妾什么的,也没考虑过她是王后多难堪...事实上,杨宜君考虑不到那一层,她知道这个消息起,都纠缠在嫁不嫁这个问题上。而明白一些说,她的答案也很简单。

  不嫁!

  问题是,要怎么不嫁...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女子怕是怎么都想不到该怎么翻盘,但杨宜君心里已经想着怎么干了。

  杨丽华不知道杨宜君心里正酝酿的计划有多‘凶残’,只当杨宜君现在正为低她一头恼火。便刻意道:“其实我原本也担心着十七姐呢,十七姐的性子是那样,去了别人家,怕是要惹恼了公婆夫婿...如今倒好了,与我一同进宫,我也会关照十七姐。”

  “呵呵...娥皇女英,也是佳话。”

  “佳话?”杨宜君古怪地看了杨丽华一眼,闭着眼睛想也知道杨丽华是怎样不待见她,会觉得这是佳话?怕是心里已经想着怎样利用王后的身份打压她了罢。

  出乎杨丽华的意外,杨宜君除了脸色始终不带一点儿笑意,其他方面,这次是没有‘作怪’的,无论她怎么阴阳怪气加挑衅,杨宜君都没有还击。她当这是杨宜君服软了,想到了她王后的身份,为了以后的日子低头了。

  这个发现让杨丽华大为兴奋,原本的不快都消散了很多,飘飘然地觉得,杨宜君和她一起进宫,似乎也不是坏事。

  她哪里知道,杨宜君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心思不在这上面,另一方面,其实杨宜君是有点儿愧疚的——她不喜欢杨丽华,从小两人斗到大,她也知道只要有机会,杨丽华是真能弄死她的。

  但那种种恶意也只是可能而已,而她现在打算要做的事,是真能拉杨丽华下水的。

  虽不至于要了杨丽华的命,但可以想象,一旦成了,杨丽华的下半辈子就完蛋了。

  当然,愧疚归愧疚,杨宜君并没有因此就不做的意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本能。如果说为了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可以抵抗这种本能,可杨丽华?杨宜君可没有做对这些年,真做出感情来,她又不是受.虐狂!

  很快,杨家的答复给到了...并未直接拒绝,只是说为了播州侯嫡女的脸面,也为了自家女儿的脸面,姐妹两个一起入宫是不可能的。只能先王后入宫,再等一些日子,做足了礼数,才能迎杨宜君入宫。

第65章 杨宜君曾经在影……

  杨宜君曾经在影视剧听过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

  没有能力使用权力的人等于没有权力。

  这句话第一次听的时候,杨宜君甚至感觉像是听到了黄钟大吕之声,然后就是醍醐灌顶。

  而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很懂得使用权力,那么用不算大的权力,四两拨千斤,调动更多的权力,做成极大的事,也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很多古来很有权力的人,搅动风云,用的也是这种手段。

  真正一力降十会,反而很少见。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也是对权力的一种浪费...君不见,就算是很多帝王要做事,也得讲究策略方法么。

  现在,杨宜君就打算践行这一点,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在待嫁时候,她却是谋划着要叫孟钊完蛋...这样的事,说出去都没人信,因为一个是蜀地之主,一个只是深宅之内的小娘子而已,后者要叫前者完蛋?这简直是个笑话了。

  但杨宜君不拿这当笑话,而是很认真地要做这件事。

  当然,这靠她一个人是不行的,她还是和父亲杨段坦白了自己的计划...对于她的计划,杨段沉默了良久,只说:“如此,娇娇便去做罢。”

  说实在的,杨宜君的计划拿出来确实惊吓到了杨段——他虽然一直知道自家的女儿不同寻常,但这种‘不同寻常’也该有个限度罢。而现在看来,他以为的限度,也只是他以为的而已。

  杨段在其中,分明看到了对人性的透彻,对阴谋的算计,对时机的把握...她的女儿应该是没有人教这些的,但她天生就能做成大事。如果他是个男子,肯定是搅弄风云的狠角色。

  不,即使是个女子,也是能搅弄风云的,她现在马上要做的事,已经要搅动大势了。

  杨段其实有些畏惧了,畏惧这样会牵扯到大势的事会导致怎样的发展,那超出了他的经历。而人对于超出经验的事,很容易就有忧虑。

  但最后,杨段还是决定让杨宜君去做...因为他之前已经感受到了无奈,属于蜀王的权力,让他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女儿。他如果不想杨宜君走上那条她不想走,他也不愿她走的路,只能帮女儿做成这件事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他愿意杨宜君入蜀宫为妃妾吗?肯定是不愿意的。那么,就只能这样了。

  至于这样可能会让大哥在孟钊身上下的注打水漂,那他只能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了。他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愿意因为大哥上了赌桌,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受苦受难。

  因为已经‘说服’了父亲,之后的事情就有了很大余地。首先,杨宜君通过父亲,摆事实讲道理拖延了入宫的时间。而就是她‘待嫁’的日子里,她开始搞事情。

  “要促成一件事是很难的,但想要坏了一件事,却要容易很多。”

  ‘待嫁’的日子里,杨宜君心态非常平稳,弄得身边了解她的人都有些发怵了。比如弟弟杨益,他平常都是和杨宜君笑笑闹闹,没个规矩的,最近因为孟钊要强纳了杨宜君,他都不好再杨宜君面前调皮了。他见到杨宜君一如往常,实在奇怪,有一回就问了出来。

  而杨宜君回答了他这一句,这让杨益更加不解了,这和他的疑惑根本无关吧?

  杨宜君只是笑笑,再不做解释。

  其实这句话已经把全部东西都解释完了...现在的孟钊已经是蜀王了,但他这个蜀王真的那么安稳么?外有大燕、南吴这些‘邻居’,在乱世逐渐要结束的当下,‘蜀国’除非能够一统天下,不然也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了。

  而要称霸,以蜀国的地理位置与本钱,谈何容易呢。

  外面是这般光景,内里也不平静...蜀国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传统,总能偏安一隅,如果孟家统治着蜀国,蜀国国内倒也不怎么动刀兵。可除此之外,蜀国的统治阶层却是很喜欢内斗的。

  最常见的就是蜀人与外人之争。

  蜀国这个地方因为适合偏安一隅,所以外面乱世起来了,常见中原人过来避乱,其中少不了此时的社会精英。这些人来到蜀地,很多也是不甘平庸,会加入统治阶级的。而蜀地本身的精英呢,这年头是比较封闭,比较有地域意识的。

  再加上蜀地土地、人口就那么多,资源有限,你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所以蜀地的统治阶级内部,外来派与本地派之间斗的很厉害呢。

  当杨宜君被孟钊盯上,几乎没法拒绝他时,杨宜君没有像普通闺阁小娘子一样束手就擒,而是比任何人都要大胆,直接想到了搞掉孟钊——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思路,没毛病了。

  别人的思维是有限制的,杨宜君可没有...她一旦确定了想法,就能用各种别人根本不会去想的法子实现,这就是打破了自我限制的好处了。

  至于具体怎么做?杨宜君先对孟钊进行了了解......

  孟钊上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也没有虎躯一震,让所有人服气了。在选择向哪一派靠拢时,孟钊选了本地派,依靠他们的支持登上了蜀王宝座...这样一来,外来派就是孟钊打压的对象了。

  得到这些信息,杨宜君就对父亲杨段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今这位蜀王,外有大燕、南吴对其虎视眈眈,内有公卿对其不满,就连孟氏一族里,也多的是不服他的...要对付他,借助这些力量,真没那么难。”

  像孟钊这样的人,身居高位,被很多人拥护,同样的,就会被很多人敌视。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么。

  杨宜君之后的操作其实并不复杂,她首先通过外公那边的人脉,隐匿身份,鼓动了一些‘外来派’,让他们觉得向燕国投诚献土是一个好主意——这并不难,因为随着乱世逐渐有结束的苗头,天下一统就在眼前,蜀国上下不少人本就有这种想法。

  识时务者为俊杰么,不丢人。

  其中,外来派肯定是更积极的...他们本来就是外来的,就算在蜀地繁衍生息了两三代,那大多数也是不如本地人有‘主人翁意识’的——这些人家,甚至不少长辈还活着,他们更是有着落叶归根,生前回乡祭祖,死后埋在祖坟的迫切愿望。如果蜀国向燕国献土,这个愿望就很容易实现了。

  所以,杨宜君四两拨千斤,很容易就能让本来就不满孟钊的人有一个比较大的共识:降了大燕罢!

  如此,既符合他们原本的念头,能够返回乡梓。又能改变如今被打压的局面——到时候蜀国都没了,他们也不在蜀地了,还打压什么?

  也是杨宜君运气好,促成这一计划时,燕国出兵北上,对上契丹,竟然真的用兵如神,收回了燕云,甚至还更进一步,重创了契丹——这里固然是因为燕国实力强劲、将帅用心,但不可否认也是有运气的因素在里头的。

  不过,事情已成定局,燕国一举解决了身后的隐患,同时还用一场大战彻底稳定了国内的某些不稳定因素...这意味着,燕国国势更强了。

  在当下,这约等于让燕国一统天下进入了倒计时——南梁不足为虑,南吴强些,可对上燕国似乎也不像是有胜算的样子。至于蜀国,等到蜀地之外的事情平了,蜀国如何,还不就是一盘菜?

  这种情况下,原本就鼓噪着要投降献土的外来派更来劲了,甚至很多不参与此事的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个说法...投降献土有什么不好的呢?要是不投降,今后免不了一场大战,到时候蜀地消耗的粮草、人口都是他们的财富!说不定,他们都会死在战争中。

  反对此事最严重的,其实是那些蜀国权力巅峰的人。蜀国真的没有了,权势和财富缩水最厉害的肯定是他们...哪怕他们知道,始终这样僵持着,将来‘被统一’了,更保不住权势和财富,甚至小命都可能丢掉。但人的根性就在这里,放不下眼前的东西,俗称‘不到黄河心不死’。

  关于是不是要投降燕国,从夏末开始甚嚣尘上,到秋后燕国对契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蜀国上层一直争论着。

  杨宜君不是揭开这个盖子后就任其发酵了,而是微操着此事...她到底是个闺阁女子,就算能通过父亲和外公牵扯到一些人、一些事,能做的也很有限。而越是如此,越显出了她在这种事上的天赋。

  她总能敏锐地意识到谁是关键人物,哪里是关键节点,有的时候,只要做很小的一件事,就能带起连锁反应,最后成为一场大风暴——在她地微操下,‘外来派’,以及孟家一些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围绕着‘投降献土’这个事做文章。

  杨宜君确实通过影视剧学到了很多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那些放在现在,都属于屠龙术之列了。

  搞政治活动,首先就要有一个明确、强烈且简单的目的!过去外来派、政治斗争失败者这些人有合作,但始终不可能紧密。但一个足够简单明确的目的,却让他们空前团结起来。

  明末党争似乎就有这味儿...本来皇帝只是想学嘉靖,分化群臣,自己内斗。却没想到群臣学聪明了,干脆趁此结成了真的具有很强势里的政治势力——这种玩儿法,在现代社会就更常见了,民主社会、身份证治、团结特定群体,这都成了一门学问了。

  在杨宜君的有意推动,以及他们自身层层加码之下,‘投降纳土’形成了大讨论!终于,有人发动了政变,想要将不愿意臣服燕国,会将大家拖入战争泥潭的孟钊拉下蜀王宝座。

  政变是失败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此时的成都已然风声鹤唳。

  很多人私底下串联,打算偷偷联络燕国那边,到时候燕国出兵,里应外合,岂不美哉?

  这种情况可是让孟钊头痛至极,从燕国战胜契丹开始,他就一天没睡过好觉...他心里暗恨契丹不争气——他靠着梦里得到的信息,知道燕国最后是赢了契丹的,也想阻止此事发生。但问题是,他梦里对这一段没有任何具体的呈现,他就只知道一个结果而已。

  他想要捣乱,只能正常地捣乱,并没有优势...事实上,燕国对契丹用兵,除了没有和燕国接壤的南梁,南吴、蜀国,都是有偷偷捣乱的。

  结果捣乱也没什么用,最后燕国赢了这场倾国之战。或许这场战争有运气因素,再战十次,燕国只能赢六次,契丹也能赢四次。但不管怎么说,时光无法倒流,天下没有后悔药吃,燕国战胜了契丹,一切已成定局。

  燕国战胜了契丹,给蜀国的压力就大了。而内部又争着要向燕国献土卖好——之前孟钊上位,肯定是用了一些手段的,也留下了隐患。如果他能坐稳蜀王宝座,那些隐患终究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平复,可要是他坐不稳蜀王宝座,那就会一起冒出来。

  世事就是这样,好的会越好,差的只会越差。当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时,总会有人上去推一把。

  “这些人就是我大蜀的脊梁?”一次朝堂争吵之后,退回后宫,孟钊就冷笑了一回,然后大骂起来。

  此时身边的都是心腹,是蜀国最有权力的人,和孟钊倒是一条心的,不想投降...一方面是觉得,若是运气好,我蜀国不一定没机会。另一方面,就算不做蜀国一统天下的美梦,单纯咒燕国最终功败垂成也可以啊!

  虽然现在燕国看起来势头很好,可不到尘埃落定的时候,谁能说得准?天下之事向来是波诡云谲。若真那么好预料,大家一起选最具有优势的答案就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英雄豪杰,投身于其中了!

  不过,他们这么想归这么想,却改变不了‘大势’,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了相关认识了...显然,大多数人还是站更强的那一方。

  这种一脑门子官司的情况下,孟钊的精力都拿来‘按下葫芦浮起瓢’了,一时之间也没功夫想着接杨宜君入宫了——一般人这种情况下会提示入宫之事,但杨宜君这边肯定不会做这个事的。

  事实上,就算孟钊不延后这事儿,她也要想办法拖延的。

  现在没人催她入宫,她当然继续微操,让事情越来越难以被孟钊控制才好。

  说实在的,她现在除了有搞掉孟钊,彻底除掉隐患的原因。这么积极地操作这事儿,也有她自己找到了快乐的原因——虽然这样说很不好,但杨宜君确实在搞事情之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她真正意识到自己可以很厉害,只要机会合适、瞅准时势,她是真能影响到这天下的走向的。在蜀国这事上,她有投机取巧,也有运气好的因素,另外时机也不一定能再次复制,但不可否认,她就是做成了件大事!

  杨宜君无比真实地触摸到了‘权力’。

  看起来她就是一个闺阁小娘子,哪里来的权力呢?其实不是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正如她曾经学到的,没有能力使用权力的人等于没有权力。

  直到这个时候,杨宜君才真正对身边的婢女们感慨:“女子确实不比男子差呢。”

  “娘子怎么说起这个来了?若说是娘子的话,确实天下多少男子也比不得呢!”紫鹃听了杨宜君的话,不以为意。她们平日是看着杨宜君的,当然知道杨宜君比很多男人都强。

  杨宜君摇头:“我不是说我,而是说天下女子都不比男子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5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百媚千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