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继承亡夫遗产后_分节阅读_第69节
小说作者:予乔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69 KB   上传时间:2024-03-08 21:13:06

  骆氏冲她假笑一声儿。

  全力的做诗。

  等写好了,就有丫头来收了笔墨纸砚,把他们写的拿去了前边叫人评一评的,这人选都有了,便是今日要招待的举子。

  夫人们三三两两的小声儿说着话,骆氏挺着背脊,抬着下巴,一副已经把今日的风头收入囊中的姿态。

  喜春想,待会还是顺着人给她说声儿恭喜吧,不然这性子又要朝她背书客气了。

  过了一时三刻的,有丫头捧了卷儿来,先笑吟吟的说了声儿,“外边举人老爷听说周东家还擅诗,非要拉着人做一首,已经打成平手了。”

  一群夫人不过一瞬的惊愕,随后就朝喜春道喜了。

  刘夫人问:“咱们这里的可评了?”

  “评了评了,高举子挑了两张出来,都在这里了,”丫头把两张卷儿拿出来,其中一张是骆氏的,“高举子说,这诗在夫人中算是上等之作的了。”

  又喜庆盈盈给骆氏道喜。喜春听着这话,倒是觉得有些奇怪,高举子这话,确定不是明褒暗讽?

  这里的夫人可大都是商贾之妻。

  有人追问,“还有一张呢。”

  丫头一笑,“这一张是周夫人写的字儿,高举子说周夫人的小楷秀美俊伦,从中又透着几分锐利,平添了几分英气,这字里行间的转折没有多年的练习是做不到的,若是个男子,就凭着这一字怕是就能得大人们眼前一亮。”

  两张都好,但夫人们评判好坏也有自己的标准,高举子只夸了沈夫人的诗一句,却把周夫人的字夸了这么多,还扯上大人们,言辞几多赞美,高举子觉得谁好已经不言而喻了。

  喜春身上的赞誉很多,这回又该加上一句,“周夫人呐,会做买卖,管得住周东家,没成想还写得一手好字儿呢。”

  一群夫人们笑盈盈的朝喜春道喜,骆氏干巴巴的跟她道喜,但一双眼紧紧盯着桌上那一副字,眼里的不服输又跃跃涌起。

  得了,他们夫妇头一回一起参加诗会,来时还说要低调呢,结果双双出尽了风头。

  作者有话要说:~

第81章

  喜春怀孕后,也给盛京那边送了信儿的,那边一直没提,喜春也没放心上,她如今都怀孕四五个月了,大夫说能感受到胎动了。

  肚子里的小郎君第一次胎动后没两日,盛京那边突然有了动作。先是浩浩荡荡给送了四五车东西来,还有大伯母潘氏在来信中透露出想来照顾她的意思。

  儿媳妇怀孕,婆家娘家总要出个人的。

  潘氏还在信上都交代了,“周严和二房的鸳姐儿都相看好了人家,府上连着把他们的亲事给定了下来,至于婚期还早,得明年去了。”

  喜春就跟周秉商量起来了:“我这里下人婆子这么多,真有甚照顾的,我娘从县里赶来也赶得急,大伯母要是过来玩玩是好的,照顾我就不必了,就怕她把我们这边顾忌到了,严哥儿那头的没顾忌到,惹了以后的儿媳妇不高兴。”

  大伯周承继原在吏部清吏司任职,升职了,如今是吏部侍郎,正四品上,官职与府城的刘知府平级,但京官与外官不同,自是吏部侍郎的位置更尊贵些。

  周严借着大伯升职的东风,跟上峰尚书府上的小姐定了亲。

  整个周家,出嫁的女儿中以周珍嫁的人最好,公候府邸,嫁进门儿的媳妇中,便是以这位如今还未过门的尚书小姐最贵重了。

  人尚书府的小姐嫁到周家是下嫁,哪有未来的婆母不顾着她,而大老远跑到外边来伺候侄媳妇的。

  周秉倒是满口应下:“行,我这就给大伯母回信儿。”他目光落在喜春肚子上,俊朗的面容先柔和了几分,“他今日有无闹你的?”

  小郎君还在娘胎里就是个执拗的性子,翻身动作的时辰每日都是固定的,绝对不会在其他时辰多动上一下的。

  喜春不时就笑话他,“也不知道你这性子是随了谁的,莫非是随了你爹不成?”

  瞧瞧他爹多执拗啊,出了一本儿有过黑历史的诗集,非得掩盖掉曾经的年少轻狂,当场作诗一首,非要扭转别人对他的印象,好叫人知道,曾经的他已经不是他了。

  上回去刘府参加诗会的事儿,喜春是后来才探听到的,周秉原本是没打算作诗的,高举子早就对他有所耳闻,先叫了他,周秉没应,直到提及到曾经看到过那本黑皮黑面的沙海集,周秉立时起身。

  他走了七步,郎朗的就当场做了一首。

  现在外边都还在流传,说他满腹诗华,当个商人可惜了。

  喜春眉眼一转,嘴一瞥儿,嗔道:“闹甚闹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一早先踢上两脚,比巧云他们两个还准时的,以后都不用她们进来唤我起了,咱们家小郎君就可以了。”

  看看,还在肚子里就这么孝顺他娘的。

  周秉勾着唇,顺着朝她肚子说:“听到了吗,你娘有怨言了,叫你改改时间的,你等你娘午憩过后叫她好不好?”有模有样的打起商量来了。

  喜春忍不住掩了掩嘴儿:“他哪里能听懂的,你也是,你等他长大四五岁了再好好跟他去商量吧。”

  盛京那边送来的四五车礼有给小孩的玩具、衣物、书籍、有大房的、二房的,老太太和家中姐妹的,出嫁的周珍和周莺也给备了礼。

  喜春当着周秉没好说,周莺再如何那也是姓周的,是他周家的姐妹,她要是回回都说起周莺的不好,难免叫人听着不顺耳。

  可能还会觉得,“我周家的姑娘这不好那不好的,你宁家的就好了?”

  大家心里都有谱儿,周莺是什么人都清楚,她犯不着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提醒,只叫人把送来的东西都分分,放库里给收捡起来。

  周莺果然是出了幺蛾子的,都不用喜春提,甄婆子收拾完几车礼,就单独把周莺的礼给挑了出来,放在两个当主子的跟前儿,“是几双虎头鞋子,并着几个贴身的小衣裳,两对银手镯,这衣裳的布料有些勾人,是不是得重新换个地方放,要是把其他的绸缎衣裳给勾掉丝儿了就不好了。”

  喜春没说话,嘴角带着讥笑,这还是内亲呢,就是关系好的人家送礼也不会送这么寒酸的。

  喜春是知道为什么周莺会送这样寒酸的礼的,上回花水的事儿,周莺想从中赚银子,叫他们拒绝了,喜春气不过还特地的给回了封信过去,周莺这是借着送礼跟她打擂台呢。

  周秉伸手把小衣裳给拿了起来,一入手他就知道了,闭了闭眼,挥了挥手:“都拿去扔了。”

  甄婆子一走,周秉脸上的阴沉顿时直白的显现出来,好一会儿他才说:“下月里柳家的礼,你就挑了这样的给她备过去。”

  “那岂不是要叫她丢个大脸的。”周莺好面儿,这样的礼送过去,她还能不被妯娌给挤兑的。早前对周莺,周秉跟她人不合,但对外的礼数却是周全的。

  周秉冷哼:“她一个当长姐的都不要脸面,还指望我给她留脸面不成?”

  他立身在秦州,妻儿就是他最柔软的地方。

  “好好好,那就给她下脸子,别气了。”喜春反正是不气的,可能也是她跟周莺也只见了几回的缘故,没甚情分,还建议他:“要不你再走几步,再做上一首诗给咱们小郎君听听。”

  周秉心头的冷凝顿时化作了无奈。

  他还没做第二回 诗,但却收到了来自好友的质问。

  唐安在信上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早前他还喜欢用古话,这回通篇的大白话了,问周秉是不是管不住媳妇了。“她给白氏寄了匣子,你知道匣子里头装了甚?!”

  周秉心里有几分猜测。

  “是诗集!”

  唐举人的质问简直要溢出信纸了,说起当白氏收到诗集后,他家中就彻底变了个样了,白氏嫁给唐举人就是当时倾心他的满腹文学,喜欢他所做的诗,唐举人靠着一首诗迎得美人归在当地可是一段佳话。

  白氏一直把夫君当做推崇的对象,因为这本诗,眼中不可跨越的鸿沟没了,白氏如今动不动就要他照着诗集念上几句。

  唐安羞耻,奈何不了白氏,只得写信给好友训上一顿。

  “这不挺好的吗,哪有两口子过日子还隔那么远距离的。”喜春的原话,周秉照着把话写进了信里,给唐安回了过去。

  幸亏他家喜春没叫她给念诗的。

  喜春看他一眼,笑了声儿,哪里不知道他想法的。

  到霜降时,喜春怀孕也快七月了,她如今肚子大得很,按她的尺寸,绣娘们早就备好了衣裳,远远看着,就看到她肚子挺着。

  府城已经连着下了好几日的雨了,喜春如今这个肚子不敢到处走的,每日只围着府上走了一圈儿,穿着夹袄子,捧着手壶,立在树下赏花。

  周嘉抱了自己的琴来,说要弹琴给她听。

  呼出的气都带着几分白雾,喜春笑道:“你想谈什么啦?”

  周嘉练得最熟的是小曲儿,“秦州小调!”

  秦州小调哦,喜春听他谈过七八回了都,周嘉还自带了听众,伴读蒋翰,两个弟弟,回回都听,但回回也给他面子,两个小的还围在周嘉身边给伴起了舞。

  俨然一副奏乐起舞的模样,跟当日喜春带他们去茶坊里看的一样。

  一曲罢,几个听众很给面子的称赞,周嘉抿着小嘴儿,很是珍惜的擦拭着琴身。到底买了他心仪的琴,花了整整三百两,这是周嘉用假日日日去育养院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换取来的。

  这形成了一种习惯,哪怕周嘉已经郑重的从嫂嫂手里接过了几百两银子,买到了自己心仪的琴,还有请来的琴先生教导学琴,但周嘉还是习惯了每一旬休时去育养院里教孩子们读书认字,还给买了不少的笔墨纸砚。

  走的都是他的私房。

  育养院里的孩子早前都是在地上或木板上写写画画,后来用上了沙盘,如今有了周秉走私房给买的纸笔,仍旧舍不得用,哪怕是买的最便宜的纸张,也轻易不在上边落笔。

  等教完了,他还给孩子们弹琴,把先生教的曲子弹了个遍,得个满堂喝彩的。

  谈完了,他还问喜春:“嫂嫂,你满意不满意?”

  喜春在他仰着的清秀小脸上看过,嘴角隐隐带着笑,“行,满意满意,巧香,给他二两银子。”

  周嘉如今小肩膀上担子重着呢,就学会了到处挖钱,他学着人家茶坊弹琴唱曲儿的一样,若是满意还要给他打赏的。

  接过了二两银子,周嘉小心的放在自己的小荷包里头,珍惜得很。

  明明他房中任何一个小摆件都不值这点银子的。

  “多谢嫂嫂。”他道了谢,这回还跟喜春说起了正事来,“嫂嫂,城外的汤池庄子是要开张了吗?”

  喜春叫丫头搬了桌椅去亭子里,有纱帐遮着,进不来风,手上又揣着手壶,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熟水,小小的空间里倒是有几分暖和。

  喜春这才问起:“还有一个来月呢,你有什么事不成?”

  周嘉就说起他们书院的同窗们都知道他家的汤池要开了,想约着一块儿去,又怕付不上银子,叫周嘉来打听打听进去一回要多少银子的。

  汤池庄子男池和女池都各修筑了两个大池,池子很大,一个池能容得下好几十个的,庄子已经到了结尾,只差透透风,布置一番就能开张了。

  这个大工程快要竣工,城里城外关注的不少。

  “不贵,外边大池子一个人也就几俩银子的,你们同窗都是多大的?太小了可不行,必须得由专门看着才能进。”只是进,能脱了鞋袜泡在一边的小水洼里泡泡脚的,但不能进大池。

  汤池庄子这等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要是出了事儿,这庄子怕也就开不下去了。

  周嘉应了声儿,算计起了自己的银子来。汤池庄子上除了能泡泉,还有城中各家的小食儿,小孩儿们爱喝的气泡儿水、零嘴儿,甚至里边还有几个单独的房,盛京的水行进去洗了澡,还可以选择搓背、修面儿等,行当不可谓不成熟,这里喜春就提了意了,说,“人家能在洗了澡后搓搓背,享受享受的,我们一个庄子还不行呢?”

  “光搓背算甚的,要是能听听曲儿,看看舞,给夫人们在泡了池后,再请了人来给按按擦擦的,这才叫享受呢。”

  喜春肚子越大,身上的不适就冒了出来,眼睛时常干涉,偶尔还怕光,身子也不大适应,周秉不敢再隔四五日家来了,他每日再晚都要回来看看才放心,夜里就给喜春讲讲庄子上的事。

  今日是陈玉娶亲的日子,周秉一早就赶去道喜去了。

  喜春现在的身子已经不适合在用调制的膏来擦身体了,肚子太大,她行动也多有不便,偶尔腰有些泛酸,就要人给按按舒缓。

  她出不去,石炭铺子上头的杨掌柜隔几日就要进府上来给她汇报一回。

  大夫说了,她如今要以缓解心理为主,像这种听听汇报的事儿可以听一听,好叫她把心头的不安和担忧排在一边。

  冬日的天儿是石炭铺子买卖最红火的时候,炭司还给他们下边的商家们都下了定量的,赶在岁节前,他们周家必须得采购四船石炭,四船石炭直接运到码头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5页  当前第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1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继承亡夫遗产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