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烈酒家的小相公_分节阅读_第182节
小说作者:梨子甜甜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3-02-28 20:04:51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病得更严重了,要不是大夫一直担心,在不远的帐篷候着,一觉察到情况不对劲,赶紧进去治疗了,不然人就没了。

  事后,人家非但不感激大夫,还觉得大夫多管闲事,他们把孩子病得最严重的时候,看做神明在驱邪,所以孩子才会那么痛苦。

  等神明把邪驱掉就好了。

  令陈烈酒生气的不是这愚昧的一家人,而是,他过去调和的时候,周边所有人都在指责大夫,说小孩子都有这一着,驱过去就百病不侵。

  驱不过,以后三灾九难都会小孩子的身上发生,他们觉得大夫害了这孩子的一生,不该给小孩治疗。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陈烈酒当时简直都快气得抓狂了,这都什么谬论!

  同样都是在乡下长大的,同样都是没读过书,不识得很多字,他就不相信神明驱邪这一说。

  虽然,他家小相公好像也是只鬼来着,但他看鬼都会生病,那就证明神明驱邪本就不可靠,不管是人神佛生病了都得看大夫。

  不然为什么仙界有仙医,鬼界有鬼医,人界有大夫。

  陈烈酒在抓狂的时候,朝堂官员也在抓狂,实在是,他们没有一个想来盛北的。

  在京城待着多好啊,干嘛要去盛北这种刚经历过大灾大难的地方吃力不讨好,看看沈温年,前头去华阴待了一年也没办出什么政绩,他们这一去不就妥妥地被发配边疆了,没个十年八载的回不来了!

  可是陛下金口玉言说了,朝堂上必须有三十位官员去和许怀谦一块治理盛北。

  下了朝,众位官员,这个找关系地找关系,那个请人吃饭得请人吃饭,总之就不想这三十人里有自己。

  当然也有那极个别在京城这片天地看不到希望,想要出去闯一闯,毛遂自荐的官员。

第87章 携酒上青天31

  方天禄就是一个毛遂自荐的官员, 他是户部的一个给事中,在户部任职已经十来个年头。

  他也是个农家子,刚考上进士那会儿, 缙朝才刚开国没有多少年, 他带着他满腔地进入官场, 本以为可以为缙朝抛头颅洒热血,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可他进入官场这么多年, 面対的是一个只喜欢诗词歌赋,文章奏折写得不好没有升迁机会的先帝。

  好不容易熬走先帝,来了个一心政务的昌盛帝, 但国家的底子都已经被先帝和朝堂掏空了, 他每天在户部面対的都是一些犹如空中楼阁般的账本。

  颁发政令要钱、建设要钱、改革要钱, 样样都需要钱, 而他所在的户部,每年收上来的税收就那么一点点,这里分分, 那里挪挪,每年刚收上来的钱还没有捂热就没了。

  想要看到国家繁荣昌盛太难了。

  他觉得,基层要是不改变, 上层永远没有钱,永安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两年永安府的税收,每年都在上涨,从前几年的二十万两到现在已经有突破三十万两朝四十万两进发的速度了。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府的税收, 全缙朝可是有三百多个府啊, 要是每个府都能像永安府这样,那缙朝该有多兴旺发达?

  可惜, 吏部虽然已经按照永安府的建设在其他各州府在建设了,但不知道为何,一年过去,效果甚微,除了极个别出挑的州府,其他州府报上来的税收增长幅度并不大,有些税收账面上竟然还出现了赤字。

  方天禄不是吏部的人,不知道下面的人是如何地管理的,

  他就是算着这每年的税收,越算越觉得没劲,越算越觉得前路没什么希望。

  他已经在户部任职十几年了,若是户部的税收一直是这个状态的话,下面的官员别说是升职了,不降职都算是好的。

  他们这些农家子,背后又没有人脉,出了事连个替他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必须得为自己找条出路。

  这次去支援盛北他就觉得不错。

  自许怀谦进入官场以来,几次为朝廷筹措钱财,他都是看在眼里的,虽然法子有些讨巧,要是没有他家夫郎,根本成不了事,可不得不说,他成功了就是厉害的呀。

  有夫郎这条人脉在,为何不用?

  在官场上当官还讲究关系、人脉、联姻之类的,连帝王都逃不过姻亲的帮助,人家用夫郎的关系为自己的升迁铺路,有何不可。

  他们这些人想要还没有呢。

  因此方天禄并不以许怀谦靠夫郎为耻,反而觉得他福气好,能够娶到这样一位贤内助。

  两人相辅相成,何愁不成事,

  看看这次盛北水患,两人联手一下子就解决了盛北的钱粮危机,让盛北少了多少饿殍枕藉之人。

  先前他还担心要是吏部官员管理的话,没准到了后期会有不少向灾民们伸手的官员,没想到,这件事最后竟然叫许怀谦接手了。

  人家能在灾难之处就去筹集如此多的钱粮,怎么也不可能会做出那等残害灾民之事,只会为了灾民从而更努力地去建设。

  没准会像永安府那样,把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府,打造成全天下人皆知的富府?

  想想,永安府只是一个府,盛北可是一个承宣布政使司啊!

  要是整个盛北的各州府都成了如永安府那样,每年的税收能高达三十四万两,那他们缙朝岂不是就能彻底起来了!

  方天禄一想到这里,内心就遏制不住地兴奋,他想去,他想亲眼去见证这盛北究竟是怎么起来的!

  因此,朝廷一下达去建设盛北,他就主动提交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也有很不能理解他的同僚,比如跟他一块当给事中的严智渊,他见方天禄自动给上司说了要去盛北,觉得他傻:“你傻不傻啊,那盛北现如今都被淹成什么模样了,你去了能有好日子过么?”

  “许大人不是在哪儿么?”方天禄対别人不太信任,対许怀谦还是颇为信任的。

  “他能成什么事啊。”严智渊承认许怀谦是有些搞钱天赋的,但是,“商人们的钱他能榨的都已经榨得差不多了,你不会还指望他能够像打理永安府那样再打理一个盛北出来吧?”

  “难道不行吗?”心思被戳中,方天禄不由得问了句。

  “当然不行了,”严智渊给解释,“水灾过后的农田上面的熟土都被冲跑了,重新覆盖上来的都是常年堆积在河道里的凉土和沙子,这种土是极为不容易种庄稼的,更别说种药材和其他了。”

  “啊!”方天禄虽然出生农家,但他生活在一个没有水灾的地方,対这水灾过后的田地还真不清楚。

  “啊什么啊,”严智渊就说方天禄傻吧,“你是不知道这凉土想要恢复到耕种前的田地,至少都要经过三五年的打理,三五年才把田地打理好,再从无到有去建设,你这没有十年八年的回不来了。”

  “你回不来不要紧,你妻儿呢?”严智渊继续说,“你忍心把你家孩子放在那种荒无人烟,都没有好教学的地方学习?”

  这就是很多人不想去当地方官的原因,在京城,无论京城官员品秩大小,所有京官家的孩子都是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学习的,而外地官员只有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家的孩子,才有进入国子监的名额。

  读国子监有什么好处?

  从小就有名师教习,还能认识一堆官宦子弟,要是走了狗屎运和一两个家中父辈官阶比自家父辈高的成了至交好友,以后出仕也算是多份助力。

  就算是最后运气差,没有考上进士,止步举人,有那么多同窗为官的好友在,谋也能谋个官职出来。

  但去了外地有什么?

  书院里的夫子?恐怕这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出过,如何跟国子监里的教习比?

  书院里的同窗?能考上举人者都是人中龙凤,又能有几个进士同窗,再者他们就算是入朝为官了,没有先人带路,也得自己摸石子过河,不来找你帮忙都好了,又如何能够帮到你?

  何况把孩子放在乡下教习和放在京都教习,教出来的人,精神气都是两种模样。

  “老方,你家孩子今年十七了吧,”严智渊瞧着方天禄,“刚考上秀才没两年,过两年就要考举人了吧,这里刚改革科举没多久,外地的夫子都在摸索着学习,你这个时候去了盛北,你家孩子怎么办?”

  京官一旦调任,家眷也要跟着上路,除非在京城里自己有房的。

  方天禄一个农家子,一年俸禄养活一大家子都困难,哪儿还存得下钱买房?他一走他妻儿也要跟着走。

  “但我都已经把名单交了上去,”方天禄听严智渊这样一说,也有些犹豫,他属实是冲动了些,没为妻儿考虑到,但他从不为自己的行为后悔,“现在反悔也来不及了,不如回家好好收拾行李,准备前往盛北。”

  “就算是去了盛北十年八年不回来也没什么。”

  能够在盛北建设,一点点地看到盛北好,缙朝好,总比他在京城这一潭死水里永远看不到希望好。

  他把盛北建设好了,缙朝蓬勃向上了,就算儿子不进去官场当官,以后也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更好。

  “你简直无药可救了。”严智渊苦口婆心一番,见方天禄还灵顽不灵,摇摇头,也不再说什么了。

  他现在有一番热情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等他到了盛北,看到那绵延千里,被洪水淹没过,无法打理的绝望地方,就会想在京城待着不好么,干嘛要出来这么累死累活。

  除了方天禄,还有一个人想去盛北,那就是沈温年。

  当初他在华阴待了一年,対水灾过后的建设也算是有些熟悉,觉得这次盛北之行,他就算不能让盛北百姓完全恢复生机,至少也能少让他们遭受些苦。

  何况许怀谦还在哪儿,他想去看看学学许怀谦是如何建设的,以他那颗时政张口就来的脑袋,想必盛北的建设会很有趣吧。

  结果,他家人人不让他去。

  “你现在好不容易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沈家人苦口婆心地劝道,“和你叔叔两人在朝堂上为陛下打配合,比去盛北更重要。”

  “何况盛北已经有一个许怀谦了,”沈延绍也劝他,“以他之能,区区盛北不在话下,你去了也只能锦上添花,而无法雪中送炭,缙朝不止一个盛北,还有其他十二个承宣布政使司,温年你的目光不能只放在许怀谦身上,你不能走他走过的路,你得有属于你自己路。”

  “我自己的路?”沈温年一下被沈延绍说清醒了,好像是自许怀谦解元的时政卷子十分出彩以来,他太过于关注许怀谦了。

  时政学他、为官之道也学他,就连他的官路都有他的功劳。

  拾人牙慧,并不可取,他的长处并不在于比,他得找出属于自己的路。

  “我知道了,谢谢小叔。”沈温年清醒过来后,朝沈延绍深鞠了一礼。

  沈延绍见沈温年能够如此迅速地反应过来,也是颇为欣慰,年轻人做错事,走错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错事,走错路,还不知悔改。

  京城的风云许怀谦并不清楚,他这会儿正带着灾区一众身强力壮的男人们扛着锄头耙子等工具在冰天雪地的荒地上挖水渠、开荒。

  “都动起来啊,”许怀谦鼓励着他们,“明年盛北百姓的吃食就都靠你们开出来的这些荒地了,多开多种,少开就一块饿死吧。”

  男人们有事干了,当然就不会盯着女人帐篷里那点羊毛了,不过他们拿着锄头气喘吁吁刨地的样子,真的很狼狈:“大人,我们也想多开,可这地冻得太硬了,还有冰碴子呢,这生锈的锄头也挖不开啊。”

  “挖不开就用斧头砍,把冰砍松了,再继续挖。”许怀谦看过了,盛北的天也不算是特别冷,冻土层只有二十五寸左右,用锯末灰压着土块在土面上烧一晚上,就可以解冻,不是硬得挖几十米都挖不开的那种地,稍微使点劲,他们可以的。

  不过,也不怪这些人抱怨,因为许怀谦穷,他的钱还得留着做更重要的事呢,因此,他没有钱给这些灾民们购置锄头这类工具。

  他们手上的工具还是许怀谦派人去水里捞出来的,由于在水里放了好几个月了,全都生锈了。

  营地这边,许怀谦已经把会打铁的铁匠都揪了出来,让他们紧急恢复过了,但由于工具不足,好多锄头耙子之类的工具还缺胳膊少腿着,使用起来本就不方便再加上天寒地冻的双重困难一叠加。

  嗯……不怪他们抱怨,是许怀谦,许怀谦也想骂人。

  但许怀谦有不被挨骂的法宝:“谁要开得多,前一百个小队,奖励一顿纯白面馒头!”

  “白面馒头?!”许怀谦的话一出口,不少人都咽了咽口水,“许大人这话当真?”

  “自然是当真的。”许怀谦望着营地有炊烟的方向颔首,“我家夫郎已经带着人在蒸了,做完回去就能赶上他们馒头出锅了,大家快点干吧!”

  许怀谦也是男人,他也没闲着,他拿了把小镐子也在地上敲呢。

  不能厚此薄彼,除了本身有事做的青壮年,灾区里,包括他这个“青壮年”全都出来跟着一块开荒了。

  只有当领导的身先士卒了,上行下效,执行力才强。

  灾区里的粮食都是有全国各地捐上来的,没有浪费的,谷子、麦子都是和着皮蒸煮的谷饭、麦饭,像大米、面粉这类加工过程中绝対会产生损耗的加工食品很少,都是粗粗地磨一下,磨成粗粮就可以拿去做吃食了。

  而许怀谦奖励给他们的白面馒头也没有动救灾粮,是他和陈烈酒单独买的口粮,给公家干活,还要自己补贴的许怀谦,一腔怨怼対放在捶冰上了,这开荒他们要是不使劲,対不起他这么省的人,如此大方拿出来的白面做的馒头。

  盛北靠北,喜种麦子,吃馒头是他们的喜好,而在灾区,人家做什么,吃什么,没得挑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3页  当前第1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2/3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烈酒家的小相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