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夫当国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14-05-14 22:54:26

  在唐海县的推动发展,是袁肃另外一个下足决心的决定。之前唐海一直是以渔农业为主,县政府遵照袁肃的指示也对渔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唐海县境内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土地,到处都是山林野地,因此袁肃才会想到先在唐海进行基础重工业的试点推行。

  不仅如此,唐海北部地区正好是接近亚洲最大铁矿司家营铁矿,正所谓近水楼台,免去了许多运输上的开销。

  在九月中旬时,袁肃就从天津请来了三位会计师,又从德国、英国聘请了冶金行业的资深经理人,共同为此次唐海重工业试点进行策划和预估。经过长达半个月的勘测、市场调查和资产评估,预估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考虑到中国重工业整体水准十分落后,而且现有的重工业市场也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前期投入太过庞大,唐海这边单凭地方政府之力是很难有所成就。

  即便如此,袁肃已然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计划在唐海成立一家大型的综合冶金厂,并且聘请国外工程师、产业顾问,冶金厂的所有设备也一律采用进口设备。如此大手笔所预期的目标,就是希望生产出来的金属制品,质量能够到达国际合格的标准,最起码也要与日本工业水准相同。

  综合冶金厂的投入是十分庞大的资本消耗,经过之前滦州本地发展,以及与林伯深南北经济合作,事实上肃业公司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了。即便是滦州政府和大都督府的财政状况,目前也陷入十分窘迫的地步。

  这一点袁肃心知肚明,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贷款,自己与英国人之外有签署贷款的合作协议,更何况以目前个人产业的规模,再加上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即便向任何一家银行贷款都是轻而易举。

  为了能够更好获得贷款合同所附加的利益,他还故意放出寻求贷款的消息,表示愿意以肃业公司的股份以及全部辖区的军费收入做抵押。银行正是靠贷款产生收益,只要有足够的抵押成本,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一笔迫求的生意。

  单单十月上旬这七、八天的时间里,从北京、天津、上海、济南、保定赶来的银行代表竟然多达二十余人,美国人也有、德国人也有、法国人也有、日本人也有。一开始所有银行代表所开出的贷款条件几乎一样,彷佛是事先商议好的,但从第二次见面开始,所有代表都抛出了一些暗示,表示愿意给出更优惠的贷款策略。

  第92章,滦州煤矿

  任谁都知道,一家凭空而起的综合性冶金厂所需要的投资是多么庞大,更何况早先就收到风声,这家冶金厂将会全部采购国外设备,这更是往里面砸钱的大项目。可想而知,此次贷款必然会是一笔大生意。

  待到时机成熟,袁肃逐一与这些银行代表单独会谈,渐渐抛出了个人贷款的细节要求。此次他将一次性借贷六百万,最多分摊向两家银行签订合同,以肃业总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和滦州本地的部分税政做抵押,偿还期限为三十年,共分四十次偿还。

  对于银行来说,贷款多少无所谓,只要抵押的有分量,要多少都能贷多少。倒是偿还期三十年这可当真是一个大单子。三十年可不是一个短时间,期间极有可能发生许多未知的变数,但是偿还的期限越长,所收的利息也越多,同时掌控抵押物资的时间也越长,可以说是有不小的甜头。

  收益与风险往往成正比,这一点所有银行都是深知其中道理的。

  若是平常的商人,或许此次贷款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评估,可袁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个手握军权和地方大权的军阀;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政权。通过贷款将袁肃所控制的政权绑架起来,久而久之便又成了方便外国势力植入的傀儡。

  再者,经过对肃业公司全部资产的统计,以肃业公司目前已经成型的产业,连同还在筹备状态下的滦州肃业煤矿公司以及在建设中的洋河水库、南戴河大型海港等等,市值已经超过了五百五十万。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抵押,也有三百多万。

  算上地方税政军费部分的抵押,贷款六百万完全是绰绰有余。

  各大银行能算清楚这一点,袁肃对自己同样是了如指掌,所以他对贷款不仅充满信心,而且还要刻意的反客为主。除了主动提出贷款细节之外,他还很直接的要求银行在贷款的同时,提供有利于唐海冶金厂的附加条件,比如拿出部分贷款直接交换为现成的冶金设备,又比如由银行出面聘请外国的技术人员。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多少是有的,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中国近代冶金业不成熟,所以才会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一旦让中国完成近代化工业的改造,反而还不利于长远利益的发展。

  但是袁肃心里有数,岂不是他所成立的冶金公司仅仅只是一个尝试,更何况西方国家的银行业都具有极其浓厚的资本主义典型色彩,放着眼前的利益不去着想,还要杞人忧天的担心中国崛起,简直是不可理喻。即便法国银行不干,自己还能去找英国银行甚至德国银行,要知道欧洲局势如此水深火热,外交上的很多事情已经不会在用理智来考量了。

  经过几天逐一会见各银行代表,很快便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各国银行代表立刻发回电报与上司联络,仔细商议此次合作的得与失,并且评估此次贷款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各银行的内部讨论并没有花去许多时间,除了日本之外,西方国家的银行代表都表示可以接受袁肃所提出的附加条件。

  袁肃又召开了肃业公司的内部会议,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向东方汇理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进行借贷。前者一共贷款四百万,其中只需要支付两百万的现款,另外两百万则直接折算成机械设备和聘请国外技术人员;后者则借贷一百五十万现款,另外五十万则折算为引进汉冶萍钢铁厂的部分技术设施和技术使用许可。

  一切敲定下来,正式合同于十月十五日签署。

  到了十一月份,滦州肃业煤矿公司正式开张营业,同时东方汇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借贷款项也逐步落实下来。东方汇理银行在欧洲招募了八十多名资深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大部分是法国人,另外也有德国人和英国人。这些技术工人将会在十二月时陆续乘船抵达中国,并在上海接受一定的语言培训。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都出现了霜冻,但滦州的工业发展依然显得如火如荼。

  就在十一月二十日这天早上,袁肃刚刚审批完一零一工厂定型的仿制军火图样,顺便也签署了唐海综合冶金厂的制度书,确定冶金厂定名为“北方综合冶金厂”,并专门成立肃业北方工业公司负责管理和经营。一份份文件处理完毕,忽然书房门外传来敲门声。

  没有等袁肃回应,杜预已经推门而进:“都督,开滦矿务局的林主任来了,现在人就在楼下休息厅等候。”

  袁肃将文件整理好,不动声色的说道:“是吗?那就请他上来吧。”

  早在三个月前,滦州这边传出要成立一家新煤矿公司的消息时,开滦矿务局便已经着手开始打探更深层次的消息。当天津方面获悉这家新煤矿公司的老板居然是山海关大都督、大总统侄子袁肃后,立刻意识到这件事不能不慎重处理。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开滦矿务局频频致电袁肃,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打听消息,后来又是各式各样的试探和暗示,总而言之就是希望袁肃这边不要去争抢开滦矿务局的资源。即便是如此,袁肃同样是没有太多怨言,表示滦州肃业煤矿公司会在滦州境内开掘新的煤矿矿坑,一切都严格遵照相关程序来办。

  前前后后折腾了许多时日,就在五天前,开滦矿务局总办周学熙专门写信给袁肃,希望与袁肃商谈划分煤矿市场的问题。周学熙早年是经历过开平、滦州两大矿务局恶性竞争的恶果,正是因为那次恶性竞争,直接导致公司亏损近五百万两白银,当真是重创元气。

  如今袁肃如此高调的开办煤矿公司,一旦又重蹈当年的覆辙,不仅在商业上要承受巨大的打击,在政治上还要忌惮袁肃是大总统侄子的身份,实在是两头都不讨好。

  今天开滦矿务局派来专员前来,就是要与袁肃面对面商谈两大煤矿公司的市场定位。这一天袁肃已经等了很久,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跟开滦矿务局拼个你死我活,无非只是一次曲线的经营策略罢了。

  杜预随即转身出了书房,没有多久便带着那位林主任来到二楼。

  开滦矿务局此行派来的代表一共有三人,以林主任为首,另外两位则是英商的代表。

  袁肃在书房与一行人三人见面,简单说了一些客套话,之后便相继落座下来。

  林主任年约三十多岁,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他没有与袁肃过多的寒暄,直接先说明了此行的目的,然后取出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规划书,阐述了一下开滦矿务局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的市场规模。言语中多少是带着一些威胁的暗示,意思就是一旦袁肃要与开滦矿务局争夺市场,以开滦矿务局这么多年的资本力量,加上幕后英国商人的国际关系,单凭新生的肃业煤矿公司根本是不可能有任何胜算。

  “林主任,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关闭肃业煤矿了?”袁肃故作深沉的说道。

  “哪里哪里,袁公子的肃业公司刚刚开业,据说还没有正式开始采掘,怎么可能立刻就关闭了呢?从生意人的立场来说,我们自然也是希望袁公子的公司能大发大赚。只是我们总经理和董事长都很不理解,为何袁公子偏偏要选则滦州开办煤矿公司呢?”林主任没有太多的曲意奉承,反而摆出一副就事论事的姿态。

  “这有什么好奇怪,其一世人都知道唐滦一带煤矿丰富,其二滦州是我辖区之内,我不在辖区内置办一份产业,难道还要去山西办产业吗?”袁肃不冷不热的说道,在说到辖区这部分时还故意加强了语气。

  “原来如此。不过即便如此,袁公子理应知道我们滦州这边的煤矿向来是我们开滦矿务局在全权运营,您这样贸贸然的插一脚起来,就只怕会搅乱既有的煤矿市场秩序呀。”林主任言语明确的说道。

  “我知道你们开滦矿务局资本雄厚、财大势大,但是你们别忘记了,这里毕竟是我的地盘,我想要在煤矿上分一杯羹,即便是英国人找上门来,也休想逼我退让。”袁肃底气十足的说道,摆出一副强势的态度来。

  “那是那是。咱们做生意的自然讲究以和为贵,此次前来并非是要与袁公子制造矛盾,相反则是为了化解矛盾。”林主任讪笑的说道。

  -------------

  【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城南10KM,是冀东矿脉的一部分,矿区铁矿石产于前震旦系变粒岩中,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矿区内矿体南北长10公里,东西2公里,以S6勘探线为界被分为南北两区,南区长6KM,北区长4KM。矿石资源总储量为23.48亿吨,其中氧化矿3.227亿吨,磁铁矿20.253亿吨,为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目前居亚洲第二。

  矿区北距京山铁路滦县车站9km,西距坨(子头)港(京唐港)铁路菱角山站4km,距唐钢55km,平-青-大公路从矿区西侧通过,交通方便。】

  第93章,借机而入

  “这是当然,打开门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与你们开滦矿务局对着干。之前你也介绍过开滦矿务局的市面情况,咱们就直截了当的来说吧,国外的市场我当然不会插手,不过倒是希望贵司能让出江苏、浙江两省,另外还有滦南东边的几个煤矿山头。咱们就算是四四六六分清楚了,今后井水不犯河水。”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

  林主任脸色微微生变,他此行前来的目的的的确确是希望能与袁肃达成共识,划分各自的市场范畴。可江浙一带是全中国目前最富庶的地方,同时也是电力普及和轻工业积累最发达的地方,单单这两省每年订单就占了开滦矿务局三成的业务。

  他回过头来与身后两位英商代表做了简单的交流,这两位英商代表都是华人,只不过从始至终在为英国人办事。三人讨论的内容袁肃都听的清清楚楚,显而易见是不可能接纳其提出的要求。

  “袁公子,刚才在下已经做了详细介绍,江浙、湖广一带正是我司主要输出煤矿的地方,岂不说这些地方对于我司有很重要的商业意义。其实诸如陕甘、西南诸省,这些地方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西南诸省本身没有大量的自产煤矿,袁公子若是选择这些地方切入,相信对刚袁公子刚成立的公司一定大有帮助。”林主任煞有其事的说道。

  “呵呵,你这话说的就有些不爱听了。既然陕甘、西南诸省是好地方,为什么你们不去插一脚呢?退一步说,即便这几个省区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却不一定符合我的发展计划。你们应该打听到我正在积极筹备淮安、淮北的警备力量,说到底江浙也是我的势力范围,我自然要先在自己的地盘上站稳脚跟才是。”袁肃咄咄逼人的说道。

  “这……袁公子,您如果一定要这么说的话,只怕我司也断然不会再有退让,一旦袁公子的公司与我司在江浙发生争斗,到时候只怕大家都不好看。诚实的说,我们很清楚袁公子您现在的经济实力,倘若真的发生恶性竞争,以本伤人这种事只怕袁公子您是担负不起的。”林主任语气没有太多的变化,他很清楚虽然自己说的是实情,可也万万不能显得太嚣张,万一把袁肃惹毛了只怕到时候是不容易收场的。

  “哦,真是好笑,我原以为你们是来与我们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到头来还是你们想要硬碰硬。以本伤人,亏你们还敢说出这句话来。”袁肃脸色渐渐阴沉起来,语气也变得十分冰冷,俨然如同快爆发的火山一般。

  “袁公子,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袁公子您不肯折衷而就。在下刚才所说的那番话,也只是考虑到最坏的结果罢了。”林主任看着袁肃的样子,禁不住有些心虚,当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

  “是吗?那话就挑明来说,我的煤矿公司暂时只会在江浙一带做生意,倒要看看你们的总经理愿意不愿意卖我一个面子。”袁肃笃定的说道。

  “袁公子,您若执意如此,只怕当真是无从再谈了。即便在下回去再三劝说,英国方面也断然不会同意的。”林主任正色的说道。

  “你之前也说了,咱们打开门做生意为的就是赚钱,实话实说,真要在江浙一带闹出什么乱子来,对我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只是你们也真奇怪,大老远从天津跑来与我谈话,结果却连一个后备方案都没有,难道咱们各不退让就反目成仇吗?”袁肃讥讪的说道。

  林主任微微怔了怔,脸色有几分尴尬,不过很快又恢复过来。他转过身去又与身后两名同僚低声商议了一阵,这次要比上一次讨论的更久,也显得更神秘。此次奉命前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协商煤矿市场的划分,至于什么后备方案显然是没有考虑进去的,既然是协商,争执和退让都会有的,何必还要什么后备方案?所谓的后备方案无非是一个底线罢了。

  而恰恰江浙一带的市场是绝对不能退让的底线,这样的情况还能有什么后备方案?

  等了一阵子,袁肃有些不耐烦,他打断三人的讨论说道:“可见你们此行根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也可见你们对这件事一点诚心都没有。现如今你们还好意思反过来威胁我,要跟我谈什么以本伤人,这不是笑话吗?我告诉你们,真正谈到以本伤人,我的本钱可与你们的本钱不一样,到时候闹出什么乱子来,可别怪我没事先提醒你们。”

  林主任吞咽了一口口水,脸色愈发显得不好看起来,他自然是明白袁肃刚才那番话的意思,以袁肃现在的身份地位,对方立足的资本那可是手中所掌握的军权。常言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真要跟这些丘八卯上了,还真是会惹起数不清的麻烦。

  “呵呵,袁公子,话不能这么说嘛。咱们开滦矿务局大股东现在是英国人,就算是大总统也要让几分面子的嘛。再者,既然咱们能坐下来谈话,完全可以从长计议嘛。”林主任第一次有了几分泄气的样子,笑容和语气中忍不住透露出讨好的意思。

  “煤矿这笔生意我投入了大钱在里面,投钱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赚钱。我之前已经再三说过,你们也是心知肚明,哪里会有没事找事的道理。能协商自然是最好,不能协商好那就要看你们有没有其他的考虑。总之,我的公司已经开营,新的矿井也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年初就会有所产出。这段时间江浙也有客户找上门来,不瞒你们说,我给他们开出的价格要比你们低不少,订单合同都在准备之中了。”袁肃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进一步说道。

  “袁公子,你都这么说了,还让我们如何继续协商?”林主任拧起了眉头,禁不住的加重语气说道。袁肃都已经摆明在抢客户了,而且还是打价格战,这简直就是恶性竞争的一个开端,而且就目前来看,袁肃也断然不会再退步,事情愈发难以收拾。

  第94章,入股开滦

  “当初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公司之间的争斗,想必你们这些内部人员都是记忆犹新的,如真的再度上演这样的事情,对你们对我都不是好事。我可以开诚布公的告诉你们,倘若能避免这样的恶性竞争自然是再好不过,当然,前提是我的公司必须有利可图。”

  “正是,正是,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也只会让其他宵小之徒趁机坐收渔翁之利。此事万万是要慎重处理。”

  “我就感到很奇怪了,你们之前口口声声说陕甘、西南诸省是尚待开发的煤矿市场。为什么你们就不肯在这件事上退让一下?江浙一带归我,你们则能集中资源去开拓新的市场,皆大欢喜,有何不可?”袁肃煞有其事的询问道。

  “经营上的事情上面自然是有定夺的,还轮不到在下这样的小角色插嘴。只是就我而言,我们开滦矿务局经营的多是华中、华东的生意,前前后后已经有许多年了。从开采到运输,从各城各镇供应份额到人员的搭配,早已是轻车熟路。若是放弃老客户而去谋求新市场,对我们来说风险实在太大。相比之下袁公子是新公司,开脱市场要比我们容易许多,所以……”林主任在情在理的说道。

  “就算我认同你的说法,但是我也说过了,江浙一带有我的势力范围,我在自己后院做生意有诸多好处和方便,大老远的跑到陕甘、西南去,正所谓鞭长莫及,你懂吗?”袁肃再三强调的说道。

  “这一点在下理解,理解,只是若这么说来……”

  “这样吧,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虽然不是什么好办法,但也可以化解你我两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说不定还能拓展你们的市场面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我再次表达诚意了。”袁肃见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循环渐进的开始抛出自己早已计划好的说法。

  “是吗?在下愿闻袁公子高见。”林主任连忙请教的说道。

  “我的办法就是当年你们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公司解决矛盾的办法,与其我们之间互相争夺,倒不如强强联手,打造更有实力的煤矿公司。一方面可以化解你我之间的矛盾,另外一方面我公司的加入势必能让开滦矿务局充实实力,用不了多久便能更广泛的拓展市面。到时候什么陕甘、什么西南诸省,咱们都能轻易的涉足其中。起步更好。”袁肃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您的意思,是肃业煤矿与我们开滦矿务局合并?”林主任有些诧异的问道。

  他万万没想到袁肃居然会突出这样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知道肃业煤矿才刚刚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连矿坑都没有修筑完成。按理说既然袁肃有魄力在滦州另起炉灶经营煤矿生意,那自然是有独立发展的规划。怎么可能什么都没做,就想着跟别人合并呢?

  “没错。我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也不是一个希望耀武扬威的人。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到钱,其他都是小事。”袁肃故作豪迈的说道。

  “这,这么大的事情只怕要从长计议才是,在下可是万万做不了这个主。”林主任迟疑未决的说道,他同时在心里暗暗盘算着:怎么看上去,好像是早已计划好的一般……

  “我自然知道这是大事,无妨,你今日便可以返回天津,好好与你上司商议一下。稍后我也会发一封电文给周懂事长,说明一下情况。你我两家都是大厂,肯定是要仔细斟酌再确定下来,我会安排我们公司的内部会议,先讨论一下草案。”袁肃不慌不忙的说道。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林主任恍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送走开滦矿务局的一行人之后,袁肃立刻拟了一份电文发到天津,告知周学熙自己愿意与开滦矿务局合并的消息。同时在这份电文中,详细的阐明了一些利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这次合并大规模的提高开滦矿务局生产力,也比如利用这次合并可以扩大中国人对开开滦矿务局所持有的股份。

  当初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合并之际,原本是中英双方各占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后来因为英国人从中耍诈,又因为中国股东的贪婪无知,一下子让英国人骗取了高达百分之八十六的股份,成为开滦矿务局实际的掌握人。一个民族煤矿产业,却最终沦为洋人的产业,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为此周学熙本人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无论是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之后掌握的袁世凯,每每想到这件事都痛心疾首。历史上还记载袁世凯为此事曾痛骂周学熙。

  袁肃相信,周学熙本人是肯定赞成这次合并,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摩擦,二来就是为中国股东争一口气。有了袁肃这个大总统侄子介入开滦矿务局,再加上滦州又原本就是袁肃的地盘,今后肯定会更加有利于中国资本的发展。

  三天之后,袁肃果然收到了来自开滦矿务局的回电,内容也很简单,周学熙和英国方面都愿意进行这次合并的谈判,希望滦州这边尽快派遣专门的人员赶赴天津接洽。

  早在肃业煤矿成立之前,袁肃就已经安排好所有合并的事宜,包括谈判的细节、合并之后的股份划分,以及肃业煤矿公司今后的发展规划等等。他派遣肃业煤矿公司副经理徐文斌带领一支代表团,即日前往天津去商榷此事。

  虽然合并之事大部分是在掌握之中,然而关于合并的整个谈判工作却显得极其缓慢。

  天气是越来越冷,没过几天甚至还下了一场雨夹雪,铺天盖地的霜冻让北方又有了原有的银装素裹的风貌。一直到十二月下旬,徐文斌总算发回了一封确认的电文,告知与开滦矿务局谈判有了定论,虽然前前后后在谈判桌上博弈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彼此双方各有进退,时至今日只好勉勉强强达成了这份协议。

  按照谈判的内容,肃业煤矿将以子公司的形式并入开滦煤矿。袁肃对肃业公司持股百分之五十,而以剩下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换算为开滦矿务局总公司的百分之十二的股份。当然,按照袁肃事先的预计,他想要的是超过百分之十八的股份,毕竟自己在肃业煤矿上的投资也是相当之大,前前后后将近八十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武夫当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