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夫当国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14-05-14 22:54:26

  第97章,制式武器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不得不说林作栋的话还是有不可推卸的道理所在。从长远角度来说,如果他在不扩充军备的情况下,让麾下三路部队全部装备这支新式步枪,的的确确还是有一些划算的,最起码统一了后勤供应,不必再担心子弹口径不一致。而且七点九二口径还能与马克沁重机枪通用,简直是十分便捷。

  不过若真的要装备这种新式步枪,不仅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根据新式步枪的作战性能来制订一套适合运用的战略战术。步骑枪既不是步枪又不是骑兵枪,既没有步枪的长度,也没有骑兵枪的短小灵活。但是如果是在堑壕战中使用,却能发挥比步枪和骑兵枪都要好的作用,有威力、有射程,坑道中携带方便,当然,若是在坑道中进行白刃战同样也会比步枪更有优势。

  左右一阵寻思,袁肃倒是有几分动心,但对目前个人的经济势力以及这支新式步枪的实际运用,只怕还是难以真正下定决心。在一种新式武器的投产之前,是需要经过详细的探讨和论证的,这一个环节是不可避免的步骤。

  至于资金投入方面,他并非没有办法或者想法,若是能将这支新式步枪申报到陆军部军器司,哪怕不能被选定为制式步枪,也能获得一笔陆军部的投资。利用陆军部的投资来生产这支新式步枪,总比独力一人生产要好的多。

  不仅如此,中国近代陆军一直没有制式武器的概念,直到国民X政府时期开始生产的中正式步枪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代制式步枪。假如他能说服北洋政府尽快落实制式武器的制度,再趁机推荐这支新式步枪,到时候就能让这支新式步枪发扬光大,同时还能从中获取一笔不菲的利益。

  盘算到这里,袁肃心中已经有了想法,随即他说道:“这样吧,让一零一工厂先赶制三百支出来,装备到旅部教导队。过几天我会召开一个专门武器论证会议,如果确实可以很好的发挥我部作战性能,我会想尽办法来集资投产的。”

  林作栋自然知道新式步枪的实际运用不是随便说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下来,他立刻点了点头,说道:“一切听凭大人的吩咐,稍后我便吩咐下去。因为目前设备还没有调整,所以这三百支新枪可能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袁肃微微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说道:“尽快吧。哦,对了,既然是在我们厂里研制出来的,这支枪的生产权是怎么算?”

  一零一工厂在招聘外籍技术顾问团时,是分了许多不同的合同方式。有的合同是属于自主研发产权,但有的合同却只是独家优先购买产权,也有的合同则是自研制出来之后就是属于第三方的产权。

  严格的说,既然是在中国的工厂里面,利用中国的设备和资金来研究,甚至研究人员还是拿着中国开出的薪金,所有研发产权都应该归属厂房所有才是。哪怕在这个产权意识并不是很清晰的时代,许多国家也都会认同这样的惯例。

  只可惜毕竟中国技术和设备都太落后了,所谓聘请的这些外籍技术顾问人员,也都是好言好语的求着念着别人来。正所谓有求于人,自然要再三让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国家太弱小,不得不接受那些不公平的条约、合同。

  林作栋说道:“是这样的,因为这支新式步枪在设计原理上借鉴了许多不同的步枪,包括李恩菲尔德步枪,毛瑟步枪等等。所以为了不引起必要的产权纠纷,所以这支新式步枪是规属于皮尔斯先生个人所有。”

  袁肃微微皱了皱眉头,瞪了一眼站在后面一直没说话的皮尔斯。

  林作栋自然是知道袁肃的心意,于是连忙补充的说道:“不过皮尔斯先生已经承诺过,若是袁大人有心思投产这支新式步枪,他可以以两万元的价格转让全部产权。”

  袁肃显出了几分欣然的样子,询问道:“两万元?全部产权?”

  林作栋赶紧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是的,仅仅只需要两万银元就可以了。当然,皮尔斯先生还有另外一个附加的小条件,很小的条件而已。”

  两万元还是银元转让一支新研发步枪的所有产权,这绝对是一件占大便宜的好事。不过袁肃就知道不可能这么简单,他沉着语气问道:“哦,是吗?说说看,是什么条件?”

  林作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和表情都显得很轻松,他笑呵呵的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皮尔斯先生一方面就是希望能让这支新枪投产,另外一方面则是将这支新枪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就叫作汉诺威·斯宾塞式步枪。”

  袁肃缓缓的点了点头,露出一个会意的笑容,没想到这个外国设计师注重的是个人名声。当然,他也猜测的到,一旦这支步枪大量投产,皮尔斯·汉诺威·斯宾塞的名字就会声名远扬,今后要么可以另寻高就,要么获得其他大财团的支持成立个人的军火公司,当真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皮尔斯·汉诺威·斯宾塞。说实在的吧,这支步枪的定名纯粹是小事,无妨了。不过外国人的枪名在我们中国只怕是叫不来,若是可以的话,这支步枪的官方名称定位汉诺威斯宾塞式,有机会销售到国外的话那就是用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国的话,还是另取一个比较通俗的名字吧。”袁肃说道。

  “这……我与皮尔斯先生商议一下吧。”林作栋说道。

  他说完,转过身来用英文与皮尔斯交流了一阵。

  ----------------------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请求各位读者大大继续支持一下吧。坚持完本,坚持完本。多谢还在继续支持的读者大大们。最近在看冯玉祥写的常凯申传,不知道这本书是否有太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序言就很偏激!】

  第98章,一九一四

  皮尔斯在听完林作栋的话之后,凝神的思考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反正他很清楚中国国内的情况,这支枪用外文名字在中国是无从叫响,只要有机会投产并且销售到国外,那时候才能借助枪支的影响力来奠定名声的基础。

  “既然如此,那就最好不过了,若没有其他先这样。明天你们先把原型枪那给我看一下。”袁肃轻松的说道。

  就在这时,原本以为这次谈话已经结束了,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太多话语的皮尔斯突然走上前来,又带着德语腔调的英文对袁肃说道:“将军阁下,另外还有一件事可能需要向你汇报一下。假如将军阁下真的愿意将这支新式步枪投产运用的话,或许可以再批给我一笔研究经费,我将用来研制这支新式步枪的改进或者其他专业的型号。”

  袁肃有一些疑惑,他用英文反问道:“如今这支新枪还没有经过论证,至于是否真的投产,又或者投产多少,都尚且是未知数。更何况连军队装备试用都还没经历过,现在讨论研制改进的型号,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早了?”

  皮尔斯立刻又说道:“事实上并非是很大的改进,我的侧重点是研制一些更专业的型号。这对将军阁下提高部队灵活性的作战能力一定有帮助的,哪怕到基本型号投产不多,但也不代表专业型号的枪械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袁肃耐着性子问道:“哦,是吗?你打算研究什么样的专业型号?”

  皮尔斯略有几分激动的说道:“我目前想到的一个专业型号是狙击步枪,不知道袁将军阁下对狙击步枪可有认识?”

  袁肃扬了扬眉毛,虽然皮尔斯的语气就好像在对一个孤陋寡闻之人一样,但是他却一点没有生气。要说狙击枪自己当然不会陌生,不管是近代还是之后的现代,狙击手在战场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术作用,甚至有时候还能起到战略级别的辅助作用。

  他之前只顾着扩大麾下的兵力和势力,并没有考虑到还能培养一些特殊作战的兵种。

  以这支新式步枪的性能来看,威力和射击距离都完全可以胜任狙击枪,只需要再进行细微的调整,增加这支新式步枪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即可。

  “狙击步枪,我当然知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这件事确实很可行。”袁肃没有多说其他,当即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哦,那真是太好了,若是这样的话,袁将军是否可以同意这项研究呢?”皮尔斯继续追问的说道。

  “这方面我是很愿意支持你,你就放手去研制吧。不过,关于这把新枪的全部产权的转让事宜,今天之内就先办下来。”袁肃补充的说道。

  “好的,在下稍后就去拟定合同。”一旁的林作栋上前答应下来。

  几天之后,一九一三年总算在坦坦荡荡的种种事变中走到了尽头。

  之前因为“国会危机”和“二次革命”的事故,导致一度中断的国会在十二月初时已经恢复过来。不过这次国会剔除了国民党籍议员,整个会场的情况早已经变质。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会议,讨论了一些所谓的宪法条例,也制订了一些所谓的共和国纲领。最终可以确定的是,袁世凯从临时大总统改任为正式大总统,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所有内阁要职均为北洋官僚把持,其他部职也都由进步党掌握。

  也就是在国会结束后不久,武汉又传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

  以陆军部部长兼任新一届国务总理的段祺瑞,奉袁世凯之命南下武汉与副总统黎元洪会谈。在二次革命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黎元洪一直都在武汉扩充军政府的军备力量,面对阳夏一带的革命军人,他是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既没有遵循中央的命令去剿伐,也没有受革命军人的策动反抗北洋政府,仅仅就是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

  大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一直电邀黎元洪北上出任副总统。只是黎元洪并不蠢,一旦他离开了自己势力范围所在江汉地区,那就成为袁世凯一手控制的傀儡了。宁可坐守武汉军政府都督这一实权职位,也不愿意当什么狗屁不是的傀儡副总统。因此他是连连借口各种理由,到底就是推辞不就。

  北洋政府对黎元洪是有很大的顾忌,二次革命发生之前,或许还要担心国民党以及倾向国民党的革命武装力量。但是经过二次革命一战,倾向革命党的武装力量可以算是彻底全军覆没,因此中央政府的目光自然要转向有着重要地理价值的江汉。

  黎元洪坐镇武汉,不仅扼住南北交通枢纽的要道,更是掌控左右长江航道。黎元洪本人又是大革命的元勋,在江汉一带颇有呼风唤雨之能耐。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战略的方面,都是不容小视的隐患。

  只是之前黎元洪一直不肯北上,袁世凯也不敢贸然兴兵威胁,所以根本无从下手。

  此次王占元进占湖北,又与黎元洪的势力发生冲突,愈发使得北洋政府要下定决心将彻底处理好黎元洪的事情。

  段祺瑞南下之前并不是以邀请黎元洪北上为名义,仅仅是来武昌慰问王占元的部队,顺便将袁世凯亲自撰写的“中华民国副总统府”牌匾赠送给黎元洪。

  黎元洪既是副总统又是本地长官,自然要尽地主之谊接待段祺瑞。

  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天的时间,什么大事小事都没有发生,段祺瑞就这样准备启程北上返回北京,而黎元洪也亲自到火车站送别。当火车即将开动时,变故就在这一瞬间发生。段祺瑞的卫兵忽然拔出枪来顶住黎元洪,强逼着黎元洪一起登上了火车。黎元洪就这样被段祺瑞带往了北京,而湖北地区的统治权也完全沦入王占元手中。

  这是一件引起全国政界瞩目的事件,袁肃在滦州也是收到相关方面的消息。但是对于中国广大基层的老百姓们来说,这最多只能算是高官之间的恩恩怨怨,根本算不得什么值得关心的事情。而除了这件事之外,最能让老百姓们感到关心的反倒是河南、河北一带爆发的农民起义。自从上次太平天国的令人胆战心惊的那次农民起义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像这次这样的大规模暴X乱了。

  大革命成功之初的那几年,恰逢河南省农村灾荒严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饥民﹑乞丐成群。白朗与李鸿宾﹑宋老年等绿林头目联合﹐被推为首领。他们以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聚众抗官﹐队伍很快发展至五六百人﹐活动于豫西广大农村。

  说来,白朗起义与滦州起义是有几分渊源的。白朗于时清末时,曾在陆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手下充当参谋军官,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吴被暗杀于山西。白朗随后便在河南宝丰起兵,初仅有二十余士兵和一支步枪,后很快招募周围团练,至一九一二年中旬,已有五、六百余人,在河南西部一带游击,自称为中原扶汉军大都督。

  到了次年二次革命爆发,白朗趁机响应南方国民党的号召,发动农民起义,反对袁世凯政权,威胁京汉铁路的安全。为保证这条交通干线的畅通,袁世凯调集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联军对白朗进行围剿。不料联军中的陕西王生歧部阵前起义,参加白朗军,使得白朗军的军力和装备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白朗遂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

  如今白朗正是最鼎盛的时期,当然也距离消亡没有太久的时日。

  尽管这些农民起义军人数众多,在经过多次攻城略地之后也得到了装备上的补充,但终归是欠缺扎实的军事基础。再加上起义军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不乏一些见异思迁者。

  经过长达大半年时间的围剿,北洋政府此次是动了真火,从一开始只是调动地方军队围剿到如今甚至是真刀真枪的派遣主力部队。就连河南尚且还在编练当中的中央军第七师也都开赴山区,进行片区的围剿的作战。

  最近在滦州的报纸上经常是有看到白朗起义的跟进报道,袁肃对这些消息只是偶尔关注罢了。他知道,历史上就在一九一四年一月份的这个时候,白朗整个势力会遭到致命性的重创,而白朗本人也会被迫率众突破袁军的包围圈,进入安徽。

  再到今年二月份的时候,袁世凯又会任命段祺瑞为总司令,率领北洋精锐追击白朗,据说当时还派出了四架飞机对白朗军进行侦察,是为中国战争史上首次将空军投入实战。白朗迫于压力,离皖入鄂,而到三月份时,白朗又会从低谷中获得短暂的崛起,其带领起义军占领老河口,全军发展到2万余人。不过在老河口,白朗军打死基督教挪威传教士费兰德医生,打伤沙麻牧师,酿成“老河口案”,引起西方国家对袁世凯的强烈抗议。

  至于这场围剿和突围的战争,事实上与袁肃是没有太大的关系,最多也是借机经营倒买倒卖的生意活动,秘密的向战场上出售一些军火商品。不过这终归是要从长计议,若是不小心走露了风声,反倒会惹祸上身。

  第99章,北上议事

  就在一月四日这一天,袁肃收到一封从北京忽然发来的奇怪的电文。

  从北京发来电文并不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是电文署名竟然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这就显得很是奇怪了。他自问与袁克端交情并不算深厚,虽然上次在去总统府过年时对方多少有所应酬,甚至还借了一笔钱给自己参与赌局,到现在这笔钱还没偿还。但到底袁克定还是时常有高人一等的心态,应酬归应酬,绝不会真正交心。

  更加快自从上次一见,整整一年多就没有再联系过,为什么偏偏在今天专门发来一封私人电函呢?袁肃带着极其疑惑的心态打开电文,详详细细过目了一遍,电函中的内容只是简单几笔提及了两件事,其一是甲寅新年将至,邀请其北上过年;其二是听说滦州这边要开办大型的综合冶金公司,袁克定愿意参股合伙。

  去年过年时袁世凯亲自发来电文邀请袁肃北上,可今年却换成是袁克定,不用多猜这绝不是袁克定本人的意思,势必是在袁世凯的嘱咐之下才会如此行事。

  至于袁克定参股合伙滦州的综合冶金公司,从大的方面上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一则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嫡长子,有这个身份背景的加盟,自然能壮大冶金公司的实力地位;二则袁克定的参股肯定同样是袁世凯的授意,也就是说这次参股会带来国家级的援助,可以极大的提供一笔可观的资本上。

  但究竟为什么袁克定要这么做,又或者为什么袁世凯要让袁克定做这件事,一时半会还无法琢磨出个中的道理。

  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有这份邀请,而且还是有利可图的好事,袁肃没有道理会拒绝。

  自从中央政府批给了他三个中央旅的番号后,已经可以断定袁世凯多少还是对自己有所器重。此次再次进京到总统府过年,肯定不像是去年那次是一种试探,相反应该是一种拉拢和培养亲情。

  当即,他立刻吩咐杜预安排相关的出行事宜,自己决定在一月十日这天启程出发。

  经过两天时间的安排,袁肃处理了一些比较要紧的公务,然后才回复电文到北京,将自己的行程安排做了通知。为了能够取得袁克定入股合作,他甚至还要求综合冶金公司延后开张,目前只筹备厂房的建设工作以及设备引进到位。

  一切准备就绪,在启程北上的前一天,他又再次发了一封支会的电文到北京。

  次日清晨,袁肃带着新式步枪的设计图以及一些早已准备好的精贵礼品,继而登上了滦州火车站调度好的一列专门火车,动身前往了北京。经过一天一夜的行程,于第三天凌晨四点钟时抵达北京大前门火车站。

  北京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地面上又是霜冻又是冰块。刚刚下车就感到一股冷空气扑面袭来,即便是昏昏沉沉的状态也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激灵。袁肃此行没有带太多的侍卫,就连副官杜预也是留在滦州,负责加强第一旅教导队的训练和组建工作。他的身边只跟了一名半年前才招募到都督府的秘书王则成,以及另外四名警卫员。

  大前门火车站的站台上,此时并没有太多旅客,不仅是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上正值年关将至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外出的旅客。空空荡荡的站台上,一眼就看到总统府派来迎接的一支队伍,大约有二十余人,只有少数几人身穿着军装,其余的大多是便服打扮。

  看到袁肃一行人走下火车,总统府前来迎接的队伍立刻迎上来,另外还有一人匆匆忙忙的转身往车站里面跑去,似乎是要去通知什么。

  “袁都督,一路辛苦了,一路辛苦了。在下总统府军事参谋室二等参谋副官傅文年,特奉大总统和大公子之命前来迎接袁都督。”为首的一名身穿少校军服的中年男子,带着热情的姿态客客气气的上前来打招呼。

  袁肃心里有些疑惑:以往都是总统府内务处来迎接,今天怎么换成军参室了?

  “傅参谋你们才是辛苦了,大冷天的还要你们在这里等候,实在是难为了。”袁肃很谦逊的回了一句话道。

  “哪里哪里,职责所在。要说辛苦倒不是在下等人,而是大公子从昨天十二点钟就亲自到火车站这里等候,一直等到才不久的一会儿,实在是冷的不行了,这才在我等的劝说下退回候车室内稍作休息。”傅文年十分圆滑的说道。

  “堂兄既然也亲自前来迎接,这……这是让袁肃诚惶诚恐。”袁肃很是惊奇的说道。这次袁克定突然发电文来邀请他北上已经很奇怪了,没想到这次却还亲自冒着严寒、熬着冷夜来迎接,这不是诚惶诚恐还能是什么?

  “呵呵,应该的,应该的。咱们别站在屋外说话了,还请袁都督移步屋内,大公子这会儿可正等着袁都督呢。”傅文年一边说着,一边侧过身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于是袁肃在一众人等的簇拥之下,迈步向候车室的大厅走去。

  刚刚来到候车室大厅的门前,只见大厅内又快速的迎出一众人。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袁克定,身后则是一众七七八八的侍从,或身穿军装的警卫武官、或西装革履的随员秘书。袁克定身穿着一件厚毛绒貂皮的长外套,倒是有几分睡眼惺忪,显然不像是傅文年刚才所说的那样是才休息了一小会儿。

  不过不管怎么说,袁克定在看到袁肃到来之后,即便精神状态依然是朦朦胧胧,但也很快摆出一副热情四溢的样子,伸出手来抢先握住袁肃的手。

  “哎呀呀,克礼贤弟一路辛苦,让愚兄真是好等啊。”

  “堂兄亲自来迎接,弟当真是受宠若惊。”袁肃连忙摆出一个行大礼的架势,规规矩矩的向袁克定鞠躬作揖。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武夫当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