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夫当国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14-05-14 22:54:26

  他对各县县长的要求并不算严格,清朝遗留下来的作风问题早已根深蒂固,短时间里根本不能做出重大改善,无非是希望各县官吏尽可能多做一些实事。前几场会议上,他简略的听取了各县汇报当地情况,以及听取各县眼下最迫需的难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难题分清楚轻重缓急逐步安排处理。

  到了工作安排议程时,他对各县下达了三项硬指标的政治任务,第一是各县要建立完善的税政制度,严厉杜绝往日谎报虚报的恶习;

  第二是未来一年之内,各县都必须建立一所公立小学堂,鼓励并且扶助青少年入学读书,学堂暂定为五年制,前两年为义务教育,后三年则收取一定学费,但确保提供免费的食宿。

  教育始终是立国之本,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推动国家文明的发展建设,更是富国强国的基础所在。只有恢复民智,让老百姓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带来更先进的生产力。所以在教育的问题上,袁肃向来都热衷于投入其中,这是为中国未来做铺垫的大事业。

  第三则是对各县进行精确的定型。唐海、乐亭两县主要以渔农业为主,今后在渔农业上加大扶持力度,进行必要的减税和补贴,促成渔农业的快速发展;滦州辖下三县规模不一,主业也各有不同,但袁肃决定将滦州规划成轻工业为主导的地区,大力鼓励轻工业、手工业的发展,并利用洋商开矿的契机,引进外资和设备。

  滦州的发展目标就是在十年之内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十五年之内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过度。当然,袁肃仅仅只能先这样做出设想,好歹给了这个地方一个发展的方向,只有十五年之内能否完成过度,那还得走一步算一步。

  就目前而言,昌黎县同样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地方。尽管昌黎县没有铁路,但却有衔接关外最重要的官道,而且还是临海的地理位置。从交通上来说,这里确实有足够的战略价值,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上。

  袁肃决定在昌黎县大力发展商业,同时要求县政府或者集资或者贷款扩大大浦海港的规模,逐步发展海上交通能力。如此一来,滦州有铁路,昌黎有海港,足以形成有效率、有容量、有产业的交通系统。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谚语并非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浅显而入理。

  交通系统不是单指运输,而是基于运输衍生出的一整套机制。比如物流、仓储,足够吸引外资的方便快捷等等,抽象与具象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中。

  他很清楚自己的地盘并不算广阔,也没有京津塘地区的富庶,所以一切以中转为主。滦州的轻工业负责代工、加工,昌黎县的商业只是为中转提供一个过度,唐海和乐亭的渔农业则可以保证基本的内需供应。

  当这一番颇有现代化的言论讲述完毕后,在场的各县县长以及政府幕僚们大多还在云里雾里,很多人甚至连“系统”是什么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更别说“物流”、“机制”之类的词汇。袁肃没有费功夫去一一介绍,只是具体的把任务布置下去,比如该如何减税,该如何执行政府补贴,又该如何鼓励、扶持本县产业。

  各县县长匆匆忙忙却又认认真真的把袁肃的话一一记录在下,听不懂那些奇怪的字眼没关系,按照护军使大人吩咐的任务去做总不会有错。

  会议最后,袁肃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道:“诸位,这几日的会议绝非走走过场,你们当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好,当我急于求成也罢,总之我交代的任务是要一定落实下去。你们只要能办好这些任务,其余的事我不会计较。倘若办不好,或者敷衍了事,别怪袁肃正盼着能拿人开刀立威。”

  众官吏纷纷应诺,一个个如蒙大灾似的,任谁都不敢质疑袁肃的话。

  无论是建税政还是办学堂,又或者是发展本县的产业,听上去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可对于这些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办几件像模像样的实事还是轻而易举。只消把消息放出去,县里面愿意担当的人多得是,甚至都不消费神费力。

  早先就有关于袁肃推崇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说法,现如今袁肃荣升护军使,继续奉行这样的观念也是合情合理。有人暗地里颇有怨言,也有人心怀钦佩之意,但眼下最首要的还是得尽快落实袁护军的吩咐。

  在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军事工作会议同步进行。

  三天的会期当中,袁肃并不是每一场会议都到场参加,参加军事会议时,则由王磷同代替主持政事会议;参加政事会议时,则由陈文年主持军事会议。事实上袁肃不参加的会议,基本上是讨论一些杂项细节,自己完全用不着过于操心。

  军事工作会议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务,巡防营已经整编完毕,各团防区业已落实到位,相信二团、三团的军官们现在也彻底老实服从了。

  袁肃主要提出了两项军事发展计划,其一是扩军,其二是军事人员的培养。

  尽管现在他已经具备堂堂正正的官方身份,同时还是一旅之长,可扩军依然不是说扩就能扩,贸然扩军只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必须经过层层的审批报告方才能名正言顺的扩军。

  除此之外,他所谓的扩军不单单是指招募新兵,严格的来说是扩充军事力量。

  募兵方面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因此除了募兵,他还制订了更新武器装备、强化军事训练以及整顿军纪等方面的计划。

  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将三个团与旅部警卫队的建制全额满编,六个月之内完成全军的集训和武器装备统一化。至于军纪军风的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进行估算,毕竟各团各营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队伍常年缺乏正规的管理,很多问题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可能无法更改。

  在武器装备方面,袁肃同样有自己的预想,在坦克和战斗机没有完成形成战术之前,陆军最强的兵种理应是炮兵。他想过建立一支精干的炮兵部队,只可惜现在条件不允许,也不能说购置几门大炮然后请几名教官就能展开炮兵训练。

  始终炮兵是一个技术活,而且在陆军当中算得上是高危作业,会开炮不一定能驾驭炮,这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经验才能熟练操作的兵种。

  考虑到种种因素,他只能暂时搁置组建炮兵的计划,转而推崇配备更多的重机枪,组建更多且更具有战术运用的火力加强营。因此,在保证全军步枪制式化的同时,他也希望能达到每个营能装备一到两挺重机枪,如此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没有重武器的缺憾。

  至于军事人员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同样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实力。

  以前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并不担心人事上会出现纰漏。然而现在是一个旅的番号加上近一个师的兵力,尤其是下面三个团团部几乎都是囫囵吞枣仓促建立,团部的军官清一色来自营务处。可以说第一混成旅现在没有一个成熟的高级军官,就连陈文年、赵山河、何其巩这些人都不是。

  袁肃一跃成为护军使,带动手下一批部将也都连跳两级,这其中的跨度实在过大。一个少尉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攀升到中尉,这并不是没有道理。军队不是职场,军官经验和能力都是得经过一丝一毫的积累。

  在培养军事人员方面,袁肃必须两头抓,一方面要加强高层军官的教育,另外一方面还要提高基层军官的素质。后者可以继续鼓励何其巩发展随营学堂,逐步将随营学堂正规化、规模化、质量化。而前者则可能要棘手一些,在这个时候既不能派人去国内国外深造,也没办法通过随营学堂来提高水平,只能一步一埃慢慢的熬。

  除此之外,他还考虑过外聘一批优秀的军事人员,如今自己有身份有背景也有经济基础,反而上到旅部下到连队都严重缺乏合格的军官,再加上随营学堂的教育培养颇有局限的一面,外聘正好可以弥补军队内部的一定需求。

  无非要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这些外聘的军官不是嫡系,顾虑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对方是否有革命思想?又或者反客为主?其二则是聘请到来后,如何保证与嫡系部将融洽,一旦厚此薄彼只怕会招致人心惶惶。

  既然能想到问题所在,那也自然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一切终归还是要按部就班。

  做出了这两项主要军事发展计划的交代后,在接下来的几场会议里,袁肃听取了各级军团就这两项计划提出的意见,有人是敷衍了事,有人是认真对待,也有人虽然认真却没能说到点子上。不过多多少少都起到一定的帮助。

  到最后,他吩咐各团各营统计缺额人数,尽快送交到旅部报备,旅部会尽快根据缺额人数来进行补充兵的招募工作。他又交代赵山河负责建立重机枪训练项目,帮助二团、三团开展这方面的训练,训练过程不必在乎省弹药,该实弹训练就实弹训练。

  此外,各团的军备统计也要与缺额统计一起送上来,旅部要尽快了解麾下的武器状况,然后再在现有武器的基础上安排更新装备,达到统一制式化的目的。

  交代到这里时,他另有补充的说道:“等各部武器更换完毕之后,我会以训练新式武器为名由,号召全军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整训。不管之前是旧军还是新军,想必你们都很清楚我袁肃在滦州开办军民X联防的事情,看看民兵的训练,在看看现在麾下的军风军容,只能说我们的战斗力还不如民兵。”

  在场的众军官脸色各有不同,赵山河并无任何变化,李劲夫和赵继时却交头接耳议论低声议论几句话。那些团部的幕僚们也都有变化,似忧不忧,似安不安。在旧军军官们看来,整训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士兵们几年来都是一样的德行,就怕会整出什么事故来。

  袁肃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团部的主事军官,相信也都希望自己的手下训练有素。所以我才会在这次会议上开诚布公的先支会你们,至于你们回去之后如何传达下去,我不管,我只管到时候所有士兵都必须参加整训。”

  众军官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有人提出异议。

  袁肃最后补充的说道:“整训的内容过段时间会派发到各团部,团里一定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期三天的军政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各县官吏和各团军官于次日打道返回。

  从这一天开始,第一混成旅辖区各县立刻展现出紧张的工作状态,无论是县府的官吏还是各团各营的长官,任谁都不敢掉以轻心。袁肃已经把话说的再明白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如若完成不了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必然会吃不了兜着走。

  第48章,异人异志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北方的天气已见得暖和起来,偶尔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将大地和人民的心境滋润一番。

  王磷同曾三番四次催促袁肃选一处宅院设为护军使署衙,位高权重的护军使自然需要一个好看的门面。就眼下来说,袁肃甚至不需要劳神费力的操办此事,只消点头应允下来,滦州豪绅们一准都会争先恐后的派对来赠送宅院。

  然而尽管王磷同一番殷勤,但袁肃始终没有应允此事,他觉得继续留住在旅部大院足矣。

  如今旅部大院只驻有一个营的兵力,而且还不是一个满编营,比起之前空旷了许多。再加上先后经过治安团司令部和旅部两个时期的整修,许多营房改头换面,食堂变成了餐厅,营楼里会议室、参谋室、简报室等等一应俱全,就连后勤处都有了独立的营房。

  他虽然身为护军使,可一方面这个头衔来的太快,自己根本没有适应,二来孤家寡人用不着单独的护军使署衙,因此最终还是选择继续住在旅部大院。

  自军政工作会议结束后,各部各地各司其职,所以公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很快,民兵督练公所改为预备役司令部的消息便在滦州传开。老百姓们对“预备役”的概念十分模糊,生怕这是变个法子让青壮服兵役。眼下正是农忙时段,当初办军民X联防可是只说过“当民兵”,而不是“当兵”,现在岂能出尔反尔?

  对于民间担忧,袁肃来到南郊区督练公所,亲自向正在训练的第二期民兵做出解释。所谓预备役是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同时,预备役分为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

  “简单一句话,寻常时期你们就是老百姓,只有当战争爆发时,需要你们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到那个时候才会动员你们上战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到战争危急时,七尺男儿必然要为保卫家园、捍卫国土抛头颅洒热血。”

  “你们现在辛苦参加训练,正是为了以备不测。常言道防患于未然,只有你们时时刻刻都做好了准备,才能让保证家园不受危险。”

  “只要训练时表现的好,就有资格被列入军官预备役。”

  民兵们听完了袁护军的话,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反正等到发生战争的时候,官军们都会到处抓壮丁去充军,只要眼下不被强拉去服役就好了。战争到来之前多学习一些军事技巧,上了战场多多少少也能知道该怎么应对,不至于只能傻乎乎的等死。

  再者,预备役还分为军官预备役,虽然大伙并不清楚什么是军官预备役,可按照袁护军的意思只要表现的好就能当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相当有诱惑力。

  通过第二期民兵的口,袁肃的解释很快便传播到各家各户。老百姓们心头的重负渐渐消散,继而又回想到已经完成训练的第一期民兵,他们这些人现在都还在家里安然无事,料想袁护军的的确确不会强拉壮丁服役。

  随着预备役制度的逐步铺开,预备役总司令郭文远在处理完滦州这边的工作后,立刻把精力投放到昌黎县预备役的建立上面。

  整个五月上旬,郭文远几乎都留在昌黎县办事,与县长何克平、三团团长李劲夫往来商议筹备预备役的工作。他在了解昌黎县的实际情况之后,决定将滦州开办民防的方案直接套用在昌黎县,先由本地士绅捐资做为预备役司令部的启动基金,之后的开支则一律由旅部承担,算在军费一项。

  何克平、李劲夫自然没有异议,反正又不是他们出钱,甚至还可以从这次募捐当中稍微顺手牵羊一些。做为县长和地方军事首领,以前就喜欢巧立名目来扩大收入,现在因为袁肃新官上任,又提出各种鼓励、扶持的计划,一时半会儿只能收敛一些。

  如今办民防是上面提出来的要求,只能说是歪打正着捞到痒处。

  没过多久,何克平、李劲夫便大张旗鼓的开始在县里造势。昌黎县地主富户们无可奈何,好在郭文远需要集结的启动资金数额不算大,几万元的资金再加上一些粮草足以。

  昌黎县预备役司令部的营地也是现成的,赵继时的二团开拔到唐海、乐亭后,好几个旧营盘就此空闲了出来。郭文远直接选中其中一个营盘,委托何克平雇了一些民夫加以修缮、增置,没用多少时日就变成了一座面面俱到的军营。

  至于司令部的运营和民兵的招募,郭文远是两手一起抓,一边从滦州和三团抽调合适的人选组成昌黎县司令部的建制,一边让何克平在县里进行布告宣传,开始报名登记第一期民兵。本地的招募条件与滦州督练公所时期招募的条件基本一致,除了冬装改为夏装之外,什么奖金制度、一日三餐、不夺农时等等,一应周全。

  到了五月十六日,郭文远才从昌黎县返回滦州,顾不上休息,他立刻向袁肃汇报了昌黎预备役司令部筹建的阶段性工作。

  “当初护军大人在滦州开办军民X联防,本地豪绅积极响应,一共筹集了近二十万元的资款。然而此次昌黎县派下去的要求只是五万元,颇显有一些差距,卑职有些担心昌黎县那边撑不到各县上报军费的时候。”汇报完毕工作情况,郭文远最后补充的说道。

  “滦州毕竟辖下三县,两地情况不同。更何况当初军民X联防捐纳上来的款子,几乎有一半是用于购置军火,另外一半也都是零取杂用,真正用在维持民兵督练公所上面的名目并没有多少。”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

  “但愿如此。”郭文远缓缓的点头说道。

  “伯济,你要知道,湖北一省一年的军费开支只有四十三万,二十万的款子可不是小数目。昌黎县那边能筹齐五万元已经很不错了,节省点用足以办三、五期民兵训练。之前你也说了,昌黎的人口远没有滦州这么多,一期募足三、四百人就差不多了。”袁肃又说道。

  “卑职明白了。另外,不知护军大人可否有昌黎县预备役司令部的人事安排?”郭文远转而又请示的问道。

  “既然由你负责预备役,此事就全权由你来办,用不着来向我请示。”袁肃笑着说道。他知道郭文远在这件事上比较谨慎,生怕会让自己误会是结党营私培植朋党。

  “卑职原本确有一些打算,只是此事似乎并不容易。”郭文远微微叹息的说道。

  “是吗?如何不容易?”

  “卑职的意思,昌黎县预备役司令一职依然得从我们滦州这边派过去才是,预备役虽不是正规军,但好歹也是一支武装力量,看紧一点总是会稳妥一些。”郭文远说道。

  袁肃没有说话,只是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他本是依靠办民防起家,当然知道民防的意义和价值,若是交给三团的人来管理,心里总会有几分不安。

  顿了顿之后,郭文远继续说道:“卑职原先打算请高建阳出任昌黎县预备役司令,高建阳虽不是行伍出身,但为人处事颇有套路,而且在督练公所时也出了不少力、帮了不少忙,必然是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可惜……”

  袁肃同样觉得高顺的的确确能堪大用,不仅留过洋,而且没有纨绔子弟的脾性,实在难能可贵。纵然这位建阳兄有几分让人难以琢磨,但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个性未必是坏事。

  他随即问道:“你安排的不错,照你这么说,莫不是高建阳不愿意?”

  第49章,疑雷诺森

  郭文远深沉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卑职去昌黎县之前曾两次拜访过高建阳,初六那天也去了一趟。三番四次的邀请,但是高建阳始终不愿意就职昌黎。起初卑职以为他只是不想离开滦州,所以考虑把葛仲文调到昌黎,索性让高建阳负责滦州。可万万没想到,高建阳不仅意愿坚持,而且态度一次比一次不好。”

  自从赶走王怀庆之后,袁肃已经很少前往督练公所,因此平日里也不再常见高顺,他对于高顺最近的情况并不清楚。听完郭文远的话,他微微蹙了蹙眉头,问道:“高建阳平日素来对人温和有礼,你莫不是不经意间说错了什么话?”

  郭文远用确定的语气说道:“卑职与高建阳见面时,向来是公事公谈,而且为了请他出马免不了要说一些好话,岂会有说错话的地方?”

  袁肃缓缓吸了一口气,沉吟片刻,说道:“找个时间我与他谈一谈。不过还是要多做一手准备,倘若高建阳实在不愿意担任此职,我们也无法强人所难。”

  郭文远说道:“倘若高建阳真的坚持,眼下卑职也无从再安排另外的合适人选,唯有让葛仲文去昌黎,滦州这边暂时由卑职兼管。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毕竟日后还要在唐海、乐亭两县建立预备役,到时候只怕会忙不过来。”

  袁肃略作沉思,意味深远的说道:“看来,军事人员的培养和外聘工作得抓紧一些才行。”

  当天晚上,袁肃特意找来陈文年和何其巩,与二人商议关于第一混成旅的人事问题。

  陈文年在军政会议结束后,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完成全旅番号标识以及后勤指挥两方面的工作,不过偶尔也会与何其巩一起操办关于随营学堂方面的工作。做为旅部总参谋长,他自然要将全旅的情况了如指掌,就算袁肃没有提及此事,自己同样清楚问题的所在。

  虽说何其巩一直在经营随营学堂,但总得来说随营学堂侧重于提高军官的文化,至于管理军队就连何其巩自己都欠缺经验,更遑论去指教其他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武夫当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