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可惜伊万诺夫手上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协约国方面同意了调停和牵线的请求,却拒绝了让他传承沙俄帝国大统的要求。

  满打满算不过三万多人的兵力,真正经过训练的正规军人不超过一个团四千人左右,实在太弱小了,伊万诺夫叹息不已。

  “都是该死的阿连阔夫,当年不把沙俄军队带进伊犁就好了。”想到当年驻守中亚一带至少二万的精锐俄军,伊万诺夫怨念四起。

  碰的一声,办公室的门被用力的撞开,一名上尉有些失措的撞了进来,“中校,敌军撤退了,他们撤退了。”

  伊万诺夫刚想抽出左轮手枪,一枪毙掉这个该死的莽撞鬼,闻言顿时呆住了。

  围困日久的苏俄军队真的是在撤退,而且明显是有分歧的混乱撤退,因为有一些人坚持向南,有一些人却坚决向北,为了获得其中的某些火炮或重机枪,甚至发生了口角和纠纷。

  阿拉木图的白俄军队根本没有想到要追击,大部分人是在狂呼胜利,少部分人直接瘫倒在地上睡去了,他们的指挥官伊万诺夫中校则是在狂喜地大喊上帝保佑,显然更加不愿意出击了。

  不仅是指挥官和士兵毫无斗志,事实上阿拉木图守军也真的是追击乏力,大部分的马匹早杀掉当口粮吃了,怎么追击。

  苏俄士兵撤退很快,到了下午时分,整个战场就已经空无一人。

  重新获得掌控权的伊万诺夫马上趾高气扬起来,手下的人马不再死守着阵地,而是拿着步枪成群结队地冲入阿拉木图城里,不为什么,只为了发泄情绪而大肆奸淫掳掠而已。阿拉木图城里顿时一片鸡飞狗跳。

  第二天,派出斥候四处查探的阿拉木图守军冷静下来,这事情太诡异了。

  又过了几天,一群一群的苏俄残军出现在阿拉木图附近。伊万诺夫中校紧急调出的追剿部队,被这些基本上丢掉了全部重武器的残兵败将打得屁滚尿流,只好狼狈逃回了阿拉木图。

  但是这些毫不费力击垮了阿拉木图出击部队的苏俄残军,却没有集结起来再一次发动进攻,而是立即匆匆北上,根本是无暇顾及胆气沮丧的阿拉木图守军。

  又是一大批苏俄残军出现在南郊,显然是走不动了,只好临时坐下来休息片刻。

  这回伊万诺夫学老实了,只要你们不来进攻,我绝对不会出击骚扰你们。简直就是一副好宝宝表情,根本视这些差点连步枪都拎不动的苏俄残军如同未见。

  正郁闷的时候,伊万诺夫中校忽然发现这些苏俄残军动了,而且几乎只是纷乱的喊叫几声后,就混乱不堪的四散奔逃,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追来似的。

  还没有看明白的时候,伊万诺夫突然看到一辆奇形怪状的东西出现了。装甲汽车吗?怎么下面又不是轮子?上面圆圆的一个水桶,还加了一根出水管,是什么意思?在阿拉木图阵地观战的白俄军都稀里糊涂了。

  轰然一声炮响,那根出水管猛地冒出火光和浓烟,接着是远处一个土坎处发生了一次爆炸,尘烟四起,几名刚想聚在一起顽抗的苏俄士兵顿时栽倒在地,抽搐几下就不动了。

  伊万诺夫一个跟头差点摔倒了,这倒是出水管呀,明明是37毫米火炮来着。其他人更是眼珠都快瞪出来了。

  那奇怪的机器打完这一发炮弹之后,又向前继续驶来。

  随后,阿拉木图的守军全部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浑身毛骨悚然,竟然一下子出现了数十辆一模一样的奇怪机器。

  不时有着奇怪机器忽然停住前进步伐,然后就是轰然一声炮响,对面马上就是一团烟雾四起的小爆炸。

  越来越多的炮轰,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抗击勇气很快打消了,苏俄残军被迫再次开始逃跑,但是很多士兵已经筋疲力尽是在跑不动了。

  再往后,伊万诺夫中校终于看清楚了,北方军步兵部队出现了,零零散散的步枪声和不时激荡的重机枪声,彻底击垮了苏俄残军的士气,俘虏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阿拉木图城外的残敌没过多久就被肃清了。

  这支奇怪的部队没有离开阿拉木图城郊,依然摆出了一副进攻姿势。还没待大吃一惊的伊万诺夫中校派出人手进行紧急联络,北方军的特使就先到了阿拉木图。

  “伊万诺夫中校,我部奉命接管阿拉木图,请予以配合。”北方军的特使用有些阴沉的话语说道,阿拉木图会说汉语的人多了去,甚至伊万诺夫也会说上一些。

  伊万诺夫神情恍惚了片刻,这个该死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见伊万诺夫有些失神了,北方军特使只好又重复了一遍。

  有些惊醒了,“啊,哦,好的,好的。”伊万诺夫满嘴苦涩,无那的先答应了。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伊万诺夫奇怪地问,“你们北方军怎么从南面上来?”

  “我们已经打下了比什凯克,北线正在进攻斜米巴拉丁斯克,巴尔喀什湖以东的苏俄军已经就快被合围了。”北方军特使还不在意所谓的军事机密,反正都已经被围住了。

  不甘心的伊万诺夫追问了一句,“那些会动的机器是什么东西?”

  特使稀奇地看了他一眼,“那就是坦克,我是这支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刘文伯。”

第一九六章 挖沟据守

  阿尔泰山脉西麓尽头就是斜米巴拉丁斯克,额尔齐斯河在城池下缓缓流逝向西,并且通过河流将斜米巴拉丁斯克与鄂木斯克相互连接起来。中亚铁路线亦是通过斜米巴拉丁斯克向东北方的诺夫西比斯克延伸,再连接到西伯利亚铁路线上。

  这个昔日的水路交通枢纽斜米巴拉丁斯克,如今却是人心惶惶,骚动不已。

  略北一点的铁路线经过的丘陵地带无名小镇,已经被北方军空降营控制了,紧急出发收复失地的一个精锐步兵团苏俄士兵在遮天蔽日的北方军轰炸机面前,只好饮恨而归。

  别看斜米巴拉丁斯克城里还有上万临时招募来的苏俄士兵,但是经过训练的却已经不足二三千人了,显然是无力组织第二次攻击凶悍的北方军空降营阵地了。

  虽然还有水路连同鄂木斯克,可惜苏俄部队在西伯利亚战场是一败再败,已经溃退至叶卡捷琳娜堡,甚至有可能被捷克军团和白俄联军赶离至喀山以西了。

  天气逐渐好转,但是坏消息却是一个接着一个。

  阿拉木图方向,苏俄眼看就要拿下了,北方军的坦克部队却一举攻克比什凯克,对巴尔喀什湖以东的苏俄部队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包抄态势。

  收到消息后的苏俄围攻阿拉木图部队,连夜往北撤退,沿途不断接收从比什凯克逃出来的苏俄战士,总算是将六七千苏俄士兵安全转移到斜米巴拉丁斯克。这些经过战火熏陶过的士兵,比起原本那些万余连枪都没有打过的苏俄士兵,明显战斗力好多了。

  只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储备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苏俄部队。当地的苏俄指挥官,只好马上策划向南进攻的计划,以夺取地盘和粮食。不是向北打开通道,北面也是白俄军队,打不打通已经无意义了,莫斯科的指示是坚定向南,夺取巴尔喀什湖一带,建立坚固的苏维埃政权。

  苏俄另外一个盟友却明显不配合,导致了合击阿拉木图计划无法实施。在浩罕的马尔果夫,终于撕开伪善的面具,宣布成立浩罕共和国,不仅出动所谓的民族军将中亚一带的苏俄残部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还主动向以北的北方军和伊万诺夫白俄势力进攻。

  就连北方军北部军团指挥官胡景翼都觉得马尔果夫是不是想当国王而糊涂了,竟然在这个混战时刻,四面树敌,同时进攻,不时疯了是什么?犹如当年的袁世凯大总统。

  再次合击阿拉木图计划被拖延几天后,就已经变得无意义了,因为胡景翼的北部军团已经出现在斜米巴拉丁斯克近郊。

  按照北方军在巴尔喀什湖方向的战略,是准备彻底围歼所有的苏俄势力,所以才第一次实战使用空降营卡住北部要害,坦克部队则突击南部重镇,北部军团主力争取在阿拉木图或是斜米巴拉丁斯克围歼苏俄主力。

  但是捷克军团的叛变使得苏俄部队在西伯利亚铁路线上惨败,而一退再退,根本无力南下支援中亚战区,导致空降营的行动重要性降低了很多。

  不过既然仗打得这个份上,首先犁平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自然仍是北部军团要实现的战略目的。

  斜米巴拉丁斯克城市外围,到处都是紧急动员起来的士兵、农民、工人,正疯狂地挖掘战地工事。北方军随时可能出现的消息,早就在这个惶惶不安的城市里一日三惊了。

  比尔用力挖了几锹土,把它拍实到壕沟前面,汗水冒着热气滴落在地面,“科维奇,这战壕对北方军的坦克有用吗?”不少参加过欧洲东线战场的老兵,认出来那是坦克。沙俄也有自己的坦克,但是并不多,而且都在东线战场。

  科维奇仍在埋头拼命挖掘着,闷声闷气地说,“可能有用吧,这么宽的壕沟,坦克总不能飞过来吧。”

  比什凯克一战,苏俄指挥官马上意识到了坦克的攻击威力,尤其是不少败兵反映,坦克可以直接跨越原来的壕沟,甚至一些不高的矮墙都是不用绕路的。军事参谋们一阵合击后,认为要么拥有直射的步兵炮,要么就挖宽大壕沟阻挡坦克进攻好了。

  步兵炮是没有列装的,就是76毫米野炮都只有一个营十八门而已,炮弹也不是很足,那就只能大规模动员人力挖掘防坦克壕了。

  比尔和科维奇正说着,远处工地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中亚当地人跪在地上拼命磕着头,三名契卡军官正大声怒斥着什么,随后居中的一名军官掏出左轮手枪,对着当地人的额头就是一枪。

  比尔恶狠狠地说,“这些黄皮猴子又怠工了,真应该多枪毙几个。”

  科维奇缩了缩脑袋,咽了一口口水,没敢接茬。中亚地区,黄色人种才是最主流的民族,白人只是少数。没看到旁边几位当地人听到比尔的说话后,眼神中流露出仇恨的目光吗。也就比尔大大咧咧,总觉得自己的优等民族,别人都应该听自己的。

  有些口渴了,科维奇准备去拿旁边的水壶喝上几口。刚抓起水壶,一阵吱嘎咔嚓的声音从灌木丛对面传来。

  难道还有人跑去砍灌木丛吗?纳闷的科维奇,好奇地看向远处的灌木丛地带。

  二三棵小树瞬间被压断了,然后是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钻了出来,黑色泛着青光的炮口开始转动着方位,似乎在寻找合适的目标。

  坦克?!科维奇顿时魂飞魄散,天哪,什么时候从那里冒出来的。

  不是说肯定从大路那里开始进攻吗?科维奇傻乎乎地瞎想了一个念头,随后看到坦克忽然刹车了,接着是一股浓烟从炮口冒了出来,远远地只听到扑的一声。

  嘭,37毫米炮弹轰然炸响,远处刚处决了一名怠工者的三名契卡军官身边忽然炸出一团火光,残肢断臂横飞,鲜血溅了一地。

  所有人都呆了一刹那,然后就是无数的惊恐声,以及夹在其中的军官声嘶力竭的呐喊,“敌袭,敌袭。”

  刚开炮的坦克没有马上继续行驶,而是将炮塔缓缓转动起来,黑森森的炮口不时冒出还在散逸的硝烟。

  科维奇顷刻间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那炮口竟然转向了他这个方向。

  该死的,都是比尔硬说要修一个防炮洞,结果他们这里堆了几根横叠的原木,连土层都来不及覆盖,没想到就被北方军的坦克当做目标了。

  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科维奇一个纵身居然跳出了好几米,然后死死趴在壕沟深处。

  一声爆炸之后,简陋防炮洞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纠结在一起的塌方而已。

  侥幸逃过一难的科维奇,脸色苍白地抬起头来,看向壕沟外面,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无数的坦克避开了大道,从灌木丛中冒了出来,不停地发射出小口径的炮弹,更多的北方军士兵跟在坦克后面开始了突击。

  咣当一下,科维奇突然感觉到脑后一阵巨痛,勉强扭过头来,却发现一名脸色阴沉的中亚当地人举着铁锹蹲在自己身后。幸好是铁锹正面,科维奇很奇怪地闪过这样一个念头,随后就陷入昏迷当中。

  昏迷之前,科维奇的余光似乎看到两名当地人同样使用铁锹击倒了比尔,但是他们用的铁锹的侧面,血肉模糊的比尔无力的倒在了壕沟里面。

  驻守斜米巴拉丁斯克的苏俄部队,将仅有的一些地雷埋在了前方的大道上,但是北方军坦克部队却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东侧的丛林地带,一下子打了苏俄部队措手不及。

  显然,防坦克壕沟的想法,给胡景翼增添了不少麻烦。

  北方军装备的法国雷诺FT-17坦克,实际上是轻型坦克,战斗全重为七吨左右,乘员二人,装甲厚度6—22毫米,配备37毫米火炮备弹240发,如果是改装8毫米机枪的则备弹4800发。最大速度十码,最大行程为三十九千米左右。

  FT-17轻型坦克越野能力还是不错的,能够爬上不大于45度的斜坡,跨墙高0.61米,越壕宽1.98米,涉水深0.69米。

  最关键的是那个可以旋转360度的炮塔,彻底解决了火力投射的被动局面,立马让陈安忽略了轻型坦克高达三万四千多元北方币的售价,而选择了大批量制造列装。当然,陈安的军火车间,只考虑重量的大小,对于人工成本是不予计算的,足以削减一半的售价。

  每天都可以提供二十多辆轻型坦克的产能,也足以让陈安疯狂的扩张自己的坦克部队,只要能用机器代替人力,无论是多是少,都是北方军政府愿意尝试的事情。

  于是,除了战斗机和轰炸机以外,第三个大规模列装的大型军事装备出现了。

  不过在斜米巴拉丁斯克,手上拥有五个坦克营,高达二百七十多辆FT-17轻型坦克的胡景翼,这回终于也碰到了新麻烦。

第一九七章 巴尔喀什湖

  刚发起冲锋的坦克部队,很快就被迫停了下来。

  苏俄部队挖掘的防坦克壕沟,宽度至少超过二三米,深度亦有一米以上,轻型坦克根本无法越过。

  防坦克壕远处的主阵地,已经开始响起马克沁重机枪的轰鸣,莫辛甘纳步枪清脆的射击声也不断传来。

  重机枪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叮当作响,却始终未能钻透薄薄的防护装甲。

  停在防坦克壕前的一辆坦克,呲啦一声,将炮塔转动起来,一团硝烟从炮口喷涌而出,整个坦克车身都轻微往后一挫。随即远处的马克沁重机枪阵地一阵火光,零零碎碎的家伙被轰上了半空,并不十分坚固的火力点顿时哑了。

  更多的坦克也停在壕沟前面,用37毫米火炮横扫苏俄部队的简陋工事,整个斜米巴拉丁斯克的城防工事,顿时被疯狂的37毫米炮弹所摧残地七零八落。

  完全出乎苏俄部队的预料,以至于不仅布置的雷区没有起到作用不说,连仅有的野炮营也没有做好炮击准备。北方军的坦克在壕沟一带不停打转开炮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受到苏俄炮兵部队的炮击,其实这个时候,是坦克当活靶子的时候。

  一辆轻型坦克的作战效益,完全抵得上一个37毫米步兵炮班的作战效益,在机动和防护上甚至还要超出。而雷诺FT-17轻型坦克的乘员不过二人而已,37毫米步兵炮班的作战人员可是满满的十二人。

  按照北方军的编制,六辆轻型坦克组成一个坦克排,三个排组成一个坦克连,三个连组成一个坦克营。每个坦克营装备雷诺FT-17轻型坦克五十四辆,还要加上几乎相同数量的汽车和卡车装备构成的维修保养通信保障分队,总兵力大约四百多人左右。

  就这个四百多人左右的坦克营,北方军参谋本部乐观估计,完全可以抵抗一个步兵团的进攻,或者击败二个步兵营的实力。

  这一乐观估计,使得陈安下定决心要花大力气组建北方军的机械化军团,充分利用飞机优势和装甲优势,让总兵力不过五十多万人的北方军足以抗衡二三百万,甚至四五百万敌军的疯狂进攻。

  斜米巴拉丁斯克战场,在壕沟附近,坦克驾驶员不停地驱使坦克进行机动,时而又停下来让车长顺利开火。

  几辆冒失的坦克,瞄了瞄防坦克壕的宽度,忽然大踩油门直冲过去。结果,嘭的一声车头直接坠进了一米多深的壕沟,斜挂在那里不能动弹。

  其他坦克不敢再试了,只好在防坦克壕附近游击发射火炮了。

  “步兵分队的工兵怎么还没有上来?”驾驶员在坦克车里大叫,发动机轰鸣很响,加上炮火声响以及叮当作响的子弹撞击声,让车里稍微轻一点声音就听不清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