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旁边顺手递来一支香烟,董振堂接过了左近一位衣衫笔挺却同样干脆躺在地上的美军少校的香烟,掏出打火机点燃,美美地吸了一口。

  “少校,你这幅样子,不怕司令官训斥吗?”董振堂大笑着对少校说。

  死命抽了几口,少校无所谓地说,“怕什么,你看看大家,都疯了,还多我一个?”

  掩体里的接线员得到允许,已经大声嚷嚷地冲出去了。

  很快,战壕里响起了一阵喧哗。

  接着,这股喧哗越来越响,直到整条战线都发出了无尽的欢呼。数不清的钢盔被兴奋地军人抛上了半空,甚至有不少胆子大的美军士兵,直接冲出了战壕,高举双手在狂奔,在狂呼。多少军人的眼中流下了难以抑制的热泪。

  德国宣布战败了。

  这场漫长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透过掩体的原木间隙,董振堂依稀看到了几十架斯帕德战斗机呼啸着冲过战线的上空,在空中就这么舞起来欢快的舞步。

  看着那些战斗机发了春似的空中疯狂卖弄,董振堂笑着骂了一句,“该死的,绝对又是杜保铭亲自带队上去了。”心中却流淌着一股暖暖的感觉。

  狂欢彻夜未停。

  对面的德军战壕里没有丝毫动作,只是呆呆地看着协约国的军人在狂欢,想必已经充斥着哀伤悲观的气氛了。德军指挥官几乎是同时,接到了上级要求立即向当面协约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的命令。

  “我们已经战败了。”德军前线指挥官有些麻木地说了一句,手上的话筒无力的跌落在泥泞的战壕里,两行热泪慢慢地涌出在这些坚毅的军人脸上。

  所有的德军官兵无语沉默了,虽然已经早有预计,但是当这个残酷的结果终于来临时,绝望悲伤还是无可抑制地涌上了心头。

  德军的前线机场上,普勒斯乔中校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信天翁战斗机里,原本是这么熟悉的操纵杆如今是无比的冰凉,无比的沉重,重的似乎自己已经推不动一点点距离。地勤人员已经散去了,普勒斯乔中校和飞机孤零零地趴在机场跑道起点,这架飞机估计永远不能再升空为自己的祖国作战了。

  “男儿流血不流泪,只因未到伤心处。”普勒斯乔中校心底忽然涌出一句曾经待过的中国古诗句,终于忍不住低声哭泣起来。未几,擦干眼泪的普勒斯乔中校从信天翁战斗机上艰难地爬了下来,将自己的铁十字勋章从衣领上摘了下来,狠狠的亲吻了一下,有些寂寞地小心放进自己的口袋,蹒跚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飞机。

  几天后,协约国的军方高层举行庞大的庆祝酒会。董振堂和杜保铭不过是校级军官,而且又是附属于美国远征军,自然没有资格参与。但是在北方军特遣队总部,此时却是一片肃穆。

  除了执勤军士,所有北方军特遣队官兵都没有休假,在呼啸而过的寒风中站得笔直。人手并不多的特遣队官兵,围城了几个方块队形,静静的看着前面简陋的祭台。

  祭台上,三束粗大的香火在散发出袅袅青烟,后面是北方军欧洲特遣队战死官兵之灵位以及数百个木盒装的骨灰。

  半年时间的征战,北方军特遣队伤亡惨重,尤以直接担负作战任务的空军部队更是损失了超过一半战斗机飞行员。

  在中国从来没有正经打过空战的北方军战斗机部队,咋一出现在欧战这个空中炼狱走廊中,起初阶段被训练有素的德军飞行精英们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就全军覆没了。所幸杜保铭坚持内线作战的方针,大多数飞行员顺利降落在了自己地盘上,侥幸逃脱死难。

  美国人财大气粗,只要北方军坚持战斗,法国工厂生产的斯帕德战斗机就源源不断供应给杜保铭。

  北方军大本营连续补充了五批战斗机飞行员,将自己的正式飞行员几乎都送到了欧洲战场,本部只留下刚毕业甚至还没有毕业的飞行员驾驶运输机和轰炸机,这才勉强保持了特遣队二十个战斗机中队的战斗力。

  完全是用人命填出来的战斗力。

  董振堂带领的陆军特遣人员也没有含糊,除了确保自己前线机场的安全和防空外,还抽出以军官为主的观摩团直接下到了美军一线战斗部队,甚至操起武器和美军士兵在战壕里苦战连日。

  这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少人员伤亡。

  董振堂和杜保铭等高级军官站在队伍的最前头,有些恍惚地看着那个祭台,放佛看到了当初同船而来的那些弟兄们的笑容。

  “魂兮归来!”北方军一名军官担任了主祭,含着热泪大声朗读着祭文。

  “去君之恆幹,何为乎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讬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習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归来!”

  几张落叶飘然而下,在凄苦的风中卷向远方,带走了无尽的哀思。

  三排军士站了出来,非常利索地将肩上的李氏步枪斜举向半空。

  “举枪,放。”指挥官一声令下,一阵整齐划一地枪声响彻天边,紧接着又放了两轮。

  这是美国人的方式,特遣队看多了他们的仪式,觉得非常符合军人的气质,直接拿来中西合璧了。

  作为在场资历最老的军官,董振堂站了出来,准备说上几句,却呢喃了好半会始终没有说出什么,最后只是低语了一句,“弟兄们,我们回家了。”

  杜保铭一下子泪水模糊了眼睛,战死最多的都是飞行员,就是他自己也是多次死里逃生。

  想当初,特遣队乘坐英国人的军舰赶到法国港口和美国远征军会合时,从来没有经历过大海波涛的特遣队几乎人人都吐得一塌糊涂。

  好在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拒绝了英法两国要求刚到欧洲美军立即参战的请求,坚持要进行战场适应性训练。作为远征军附属部队的北方军特遣队,搭上了顺风车好好地休整了个把月。

  但是随后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不能坐视英法两军败亡的潘兴将军,派出了八个美军步兵师三十多万参与协约国作战序列。作为空中掩护的北方军特遣队自然要派出战斗机中队参与作战。

  结果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德国人装备的福克Dr.Ⅰ单座三翼战斗机,虽然飞得没有协约国的飞机快,但是凭借着极佳的近距离格斗性能,尤其是能以更小的转弯半径牢牢地咬住敌机的“尾巴”不放的特性,让装备斯帕德S.Ⅶ型单座双翼战斗机的北方军特遣队空军差点全军覆没。

  德军战斗机飞行员中王牌飞行员比比皆是,北方军的空军部队根本就没有打过真正的空战,怎么可能是精锐的德军战斗机部队对手。

  杜保铭当时就急了,一边安排人手紧急赴临近的英国远征军空军部队取经,一边亲自上机升空作战。

  菜鸟是不可能一次就变成老鸟的。

  同样被干净利落地击落,杜保铭在降落伞着地后,丝毫不顾脸上被机枪子弹擦出的伤口,冲上一架备用的战斗机,再次升空作战。

  英国远征军空军在见到北方军特遣队空战结果后亦是目瞪口呆,作为盟友空军,赶紧将对付福克飞机的要诀提醒北方军。

  刚要第二次升空作战的杜保铭接到了这个紧急递送过来的信息。

  福克飞机的机翼强度不足,这就是英国远征军空军传递过来的重要信息。

  杜保铭再次冲进仍在纠缠的空战机群中,只是里面隶属于北方军的已经不多了,而且还都是第二批升空的。

  很快就有一架福克飞机咬住了杜保铭的斯帕德飞机,明显是想欺负菜鸟赚便宜。

  杜保铭疯狂地俯冲拉升俯冲再拉升,直到后面咬尾巴的福克飞机因为过高的机动导致机翼断裂而坠毁。这是特遣队击落的第一架敌军飞机,虽然杜保铭一枪未发,而且事后斯帕德机体也因承受过大载荷产生裂缝而被迫降落野外。

  斯帕德战斗机优先考虑了飞机稳定性,适度牺牲了一些机动性,是一种适合作直线攻击,也即实施“打了就走”战术的重战斗机,并不适宜近距离高机动格斗战术,那是英国人骆驼战斗机的本事。

  随后,更多活下来的特遣队飞行员再次上阵,美国人也毫不吝啬地送来了更多的斯帕德战斗机。

  作为第一位获得战绩的特遣队飞行员,杜保铭欣喜地在新的一架斯帕德战斗机上画上飞鹤图形,结果被所有特遣队飞行员所效仿,以致后来越战越勇的特遣队空军被其他空军部队叫做了飞鹤战队。

  董振堂带领的所谓军官观摩团,则倒霉地碰上了德国人使用新战术突击群步兵战术的进攻作战群,差点和美国人的步兵师一起被分割围歼。所幸潘兴将军反应迅速马上增援,而且德军也低估了美军步兵师的战斗力,总算让只剩下残兵败将的观摩团逃了出来。

  那支爱不释手的MP18冲锋枪,就是董振堂几次击退德军突击群后的战果,虽然9毫米口径的德式手枪子弹实在难以搞到。

第十五章 弹药口径

  这个时候的美军步兵师可是人多马壮,根本不是几经补充的德军步兵师随随便便就可以啃掉的。美军的步兵师还是按方块制编成的,下辖两个步兵旅共四个步兵团,以及一个野战炮兵旅共三个炮兵团。

  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步兵营下辖四个步兵连,但是每个步兵连官兵人数多达二百五十六人,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的步兵连编制。加上配属的机枪连或机枪营,步兵团拥有三千八百多人。

  野战炮兵旅下辖的炮兵团都是二营制的,其中两团四营装备75毫米火炮,一团二营装备155毫米火炮,都是每团二十四门火炮编制。

  加上师属工兵团、机枪营、辎重、通信、医疗等部队,每个美军步兵师编制兵力高达二万八千人,比其他国家的师的人数多出一倍左右。当时英、法、德各国一般每师兵力为一万二千至一万五千人左右。

  因此能在步兵师数量相仿的情况下,差点干掉一个美军步兵师,德国人完全靠的是先进的战术和技术优势。

  在欧洲战场,德国人永远走在了武器装备技术研发的最前沿。虽然也是因为最前沿,而导致德式武器并不如后来猛追穷赶的英法美式武器这么更加完善。但是只要给德国人以时间,他们做出来的武器装备绝对是极其经典的。比如毛瑟98步枪,比如毛瑟自动手枪,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盒子炮,还有比如MP18冲锋枪,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花机关。

  不仅如此,德军的战术应用也是极其有创造力的,只是德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都只是擅长战术而劣于战略,始终未能成为世界霸主。

  欧战爆发后,作为第一个大规模列装重机枪的德军部队,在战场上让英法两国军队尸横遍野,也终于将重机枪的威名推上了顶峰。

  战壕站陷入僵局后,虽然炮兵徐进弹幕射击不是德国人发明的,但是却马上被德军全面利用,就差一点击败了俄国人的人海大军。

  迫击炮也不是德国人发明的,德军普遍列装后,更是马上想到了还要装备37毫米口径的步兵炮,轻便可携进,更可以直射摧毁战场非永久性掩体。

  福克E型战斗机的射击协调装置,几乎就让英法两国战斗机差点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不说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那些超级火炮,就是德军列装的1914年77毫米高射炮,都是非常杰出和经典的武器装备。

  1914年式高速炮,口径77毫米,炮弹重6.2千克,全重1138千克,最大射程8025米,最大射高3050米,各方面性能都要好于北方军自己装备的英式防空炮。

  德军1914年式高射炮采用了划时代的设计,使用了有四轮炮架的简单炮盘。这种炮盘在行军时可以折叠起来,用马或车辆牵引;作战时,打开炮盘,支起炮身即可对空射击。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应用。

  炮盘的使用既便于火炮转移阵地,又缩短了由行军转到作战状态的时间。而且采用炮盘后,能有效地提高射击命中率。

  欧战前期,用高射炮射落一架飞机平均耗弹量为11585发,到欧战后期,耗弹量已降为5000发。这就是使用了四轮炮架的炮盘技术在防空火力上充分发挥的作用。

  在战术方面。最血腥的堑壕战凡尔登战役结束后,德军内部开始反思散兵线战术对坚固堑壕体系进攻所带来的巨大伤亡。

  很快,突击群战术就应运而生了。 “突击群战术”又称“渗透战术”,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

  突击群战术的核心就是精良的合成化作战群。作战群里不仅有利用有线电话或是信号弹指示后方炮兵支援的炮兵观察指挥官,而且还有工兵,医疗兵,甚至还有可能拥有使用电台的通讯兵。

  更主要的是,负责渗透作战的官兵装备了手榴弹,步枪,手枪,短刀,轻重机枪,轻迫击炮,火焰喷射器。还有尖形铲,以及全新的MP18冲锋枪。官兵的基本装备根本不是毛瑟98步枪,而是大量配备的冲锋枪。

  德军突击群战术初试身手,就以四千多人的损失造成了俄国人超过二万五千人的损失。在北方军特遣队到达欧洲前,德军发动了西线攻势,更是将这种战术使用的登峰造极。

  胡蒂尔将军指挥的德军新编第十八集团军,将英国人休伯特将军指挥的第五集团军打得丢盔弃甲。第十八集团军简直难以想象的将战线推进了六十千米,并且抓获了超过五万俘虏,以至于负责侧翼的其他德军部队无法跟进。

  最终让胡蒂尔停止进攻的原因,不仅仅是英法军队日益顽强的抵抗和友邻军队远远落在后方的问题,更是糟糕的后勤状况所造成的。

  毕竟实行突击群战术的作战群,实际上是一支支的小规模合成部队,复杂无比的后勤补给压力已经不是这个时候的德国所能有些维持得了。

  崭露头角的新式武器MP18由此成为了欧战后期的明星武器。

  欧战结束后,英法等战胜国明确禁止德国拥有潜艇和信天翁战斗机等,MP18冲锋枪居然也在严格禁止拥有之列,可见这款冲锋枪的赫赫威名。

  MP18冲锋枪,使用9毫米口径的鲁格手枪弹,全重4.17千克,使用二十发弹匣或三十二发弹匣,射速400发每分钟,射程大约150米。

  获得一支完好的MP18冲锋枪后,董振堂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使用冲锋枪跟随美军的坦克部队,对敌军的工事进行突击作战。他马上就清醒的认识到,这才是步兵跟随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真正利器所在。

  很快就到了离开法国的时候了,美国远征军总部和协约国总部都派人过来送行,也算是非常隆重了。

  战后利益的问题,不是军方人士所能谈判的,大本营已经另行派了文职人员过来商议。

  特遣队不仅将战死弟兄的骨灰带了回来,还将一些战场上收罗来的武器装备,甚至仓库里的货色装了回来,五艘货轮装得满满的。

  除了董振堂念念不忘的MP18冲锋枪,还有那款经典的德军1914年式高射炮。杜保铭也不含糊,买通英国远征军的后勤人员,将一架完好的亨得利佩奇0/400轰炸机塞进了货仓,而且从美国人手上搞到了友情赞助的DH-4高速轻型轰炸机。

  DH-4高速轻型轰炸机是英国人设计的,后来授权给美国人生产,最大的特色就是高速。德军战斗机飞行员曾经沮丧地向高层报告,“我们的信天翁战斗机竟然追不上DH-4轰炸机?!”这就是明证。

  至于美国人新列装的,可靠性极好的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北方军大本营通过尼森公司早就搞到了,特遣队手上也拥有几只,就没有刻意去搜寻了。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实际上是1917年列装的,但是为了区别勃朗宁M1917重机枪,所以将定型号改成了M1918。

  全重达7.5千克的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使用二十发弹匣,射击初衷是为了单兵携行以行进间射击,但是还有略重的自动步枪限制了这个功能的发挥,除非是壮实有力的士兵。而且使用7.62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其强大的后坐力也影响了行进间射击的精准度。

  这些能够用货船装下的军火,还有很多不能装下的,北方军的大本营早已垂涎欲滴,就指望着谈判代表能够从协约国手上拿下一块蛋糕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