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徐永昌的选择是,依然引进这款杰出的88毫米Flak 18高射炮,放弃了20毫米Flak 30高射炮。北方军原本装备的77毫米M1914高射炮,无论是射高,还是射速上,确实已经跟不上新式飞机的突飞猛进,急需新的防空炮火更新换代了。

  但是徐永昌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光是有这两款武器,并不足以完成德国国防军的所有防空任务,最主要的就是野战防空的时候只有20毫米防空炮显然是不够的。

  德国军官很轻松地告诉徐永昌,他们正在研究88毫米Flak 18高射炮机动布置系统,过几年就会有结果了。

  有点哭笑不得的徐永昌,干脆从欧洲军火市场以德国人的名义购买了一款防空系统,与Flak 18高射炮系统颇有渊源的瑞典M34博福斯40 毫米野战高炮。

第一一六章 步兵班战术

  无独有偶,双方合作研制过一段时间的德国克虏伯公司和瑞典博福斯公司,在分道扬镳之后,一家研制出了重型防空火炮88毫米Flak18型高射炮,另一家则开发出了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M34高射炮。

  同样是一款极其经典的防空武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添补了长久以来轻型高炮和重型高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其威力和射高均优于20毫米轻型高炮,射速又高于75毫米以上的重型高炮,能够有效对付中、低空的空中目标。

  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基准型号M34 型,是采用气冷式炮管的牵引式野战高炮,战斗全重438千克,运输全重1920千克,使用4发弹夹装填,炮弹重2.15千克,最大射程9000米,射高5000米,实际射速80-90发每分钟。

  在德国国防军的编组中,只有师级以上装甲部队才会编列88毫米防空炮作战单元,而营级以上单位或步兵师一般都只编列20毫米防空炮作战单元,营以下单位则使用机枪临时充当防空火力,虽然效果实在不怎么样。

  相对于德国陆军多达一万七八的庞大规模,北方军习惯的旅级编制显然规格降了很多,要编入厚实的88毫米防空炮确实有点不适合。

  经过调整之后的方案,自然是北方军军团级别或是在要地防空中装备88毫米防空炮,而旅级作战单位则编列了徐永昌辛苦搜罗来的40毫米防空炮,至于营级单位依然装备20毫米防空炮,形成三种不同规格配置。

  两种不同规格防空炮,都被拆成了零件状态,使用卡车经过瓦罕走廊艰难转运到北方军政府区域。

  等这批零件到达阶州大本营的时候,付了重金聘请的克虏伯公司和博福斯公司技术人员早已在大本营的秘密工厂,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这些零件需要这些技术人员才能组装起来,否则不过就是一堆钢铁材料罢了。

  克虏伯公司和博福斯公司的技术员,分头在车间组装调试两类防空炮火的时候,兰州机器局的航空专家也秘密来到大本营车间,悄悄组装另外几款重要的军事装备。

  作为对北方集团长期支持的回报,真正对北方军开放的是正在重新组建的德意志帝国空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徐永昌以合作出资方的名义,秘密考察数个帝国航空部主持的飞机项目。

  胖子戈林在帝国空军中的发言权越来越大,也给了徐永昌的考察以非常大的助力。

  只是在这个时候,德意志帝国空军部队也才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手头上确实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好家伙,而且资金匮乏的毛病也时常困扰着帝国航空部。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永昌不动声色地签出了一大笔支票,终于让心存顾虑的帝国航空部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外人的考察。

  新兴的德国空军为了即将到来的战术改革设想,紧锣密鼓的研制用来支援陆军突击部队的俯冲轰炸机,在德文中俯冲轰炸机缩写后再音译,就是斯图卡的发音。

  但是德国人手中根本没有好的设计样本,于是帝国航空部在去年紧急从美国进口了几架寇蒂斯“鹰II”单座双翼战斗机作为参考。等到各项测绘结束后,这几架差点被拆成零碎的寇蒂斯“鹰II”单座双翼战斗机就被弃之一旁了。

  在德国帝国航空部没有搜罗到好东西的徐永昌,马上就动起了这几架参考战机的主意。

  经过交涉之后,帝国航空部看在出面交涉的戈林面上,大笔一挥就是两架飞机的零件被装箱等待徐永昌一同回国。

  寇蒂斯“鹰II”单座双翼战斗机,事实上是美国海军舰载机的出口型号。装备有700马力的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325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874千克,最大航程1126千米,采用一翼半双层翼结构,保证了飞行员在甲板降落时有较好的下向视界。武备是在机头的两挺勃朗宁M1919机枪,机腹下还可挂227千克炸弹。

  十几天后,在兰州机器局专家的支援下,大本营空军技师们终于成功装配起来三架飞机,准备用于试飞测试。

  除了被北方军空军技师们称为“霍克”战斗机的寇蒂斯飞机以外,还有两款连同设计图纸一并提供的德国原产飞机也被组装起来,这就是德国空军自己大量装备的Ju-52运输机和He-45轻型侦察机。

  后两款飞机算是徐永昌在德国空军那里,目前所能看得上的好机型了。

  甚至He-45轻型侦察机是在生产线上直接装箱的,还没来得及提供给德国空军部队正式服役。

  从瓦罕走廊运输实在是太过艰难,根本不能运送过多的物资。能够拆成足够多零件的飞机,还略微好一点,但是也是极大的限制了运力。为了装载那几根88毫米防空炮的炮管,才是真正耗尽了徐永昌的精力和心思。

  所有运抵阶州大本营的外国军火,除了一些小型武器之外,大型设备都只有两套零部件,这给空军试飞新机型带来了极大压力,毕竟最多只有两次机会。

  显然中国人的组装力量还是够格的,没有经过多少扣动心悬的波澜,三架新飞机如同那门组装的88毫米防空炮一样,都是一炮成功。

  只是徐永昌费尽心思运进来的霍克战斗机,却没有大规模地列装北方军空军,只是紧急仿制了不少提供给支援姚南战场上的高桂滋军团个别战斗机联队使用。

  从理论上来讲,霍克战斗机确实比P-12战斗机要更快速度一点,但是却没有发生质的提升,依然无法在技术上对抗苏俄红军的伊-15战斗机。

  不仅如此,熟悉一款新列装的战斗机是需要时间的,而设计适合这款战斗机的战术要领更需要时间。

  有这点时间,还不如继续在P-12战斗机的战术使用上进行揣摩,尽可能压制对方战斗机的优势发挥,腾出时间等待更新式的战斗机列装。

  认真分析德国帝国航空部的研发计划后,徐永昌主动提议,放弃在全军大规模列装霍克战斗机的计划。因为在今后两年内,获得德国新式战斗机的机会明显是存在的。

  霍克战斗机进入中国的时间,显然是生不逢时。

  阶州大本营后山靶场,“嗤嗤嗤嗤???”的其他机枪射击声不绝于耳,二百五十发弹链很快就打完了,虎子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远处那株怀抱大树半腰被打成了马蜂窝,最后吱嘎倒地。

  陈安也是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什么机枪?”

  “刚刚定型的MG34机枪,使用两脚架就是轻机枪,加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很难说它到低属于哪一种。”徐永昌回答。

  虎子端起手中打完了子弹的机枪,再次仔细看了一遍,“只是子弹实在太消耗了。”

  徐永昌点点头,“是的,每分钟800至900发的射速,远超过一般的轻机枪,我们目前列装的勃朗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也不过600发每分钟的射速。”

  孙岳插上了嘴,“军备小组认为这款机枪确实一种优异的步兵武器,但它是为了德军的战术要求而专门设计的,如果要列装我们北方军,必然会对原来的战术编组产生重大影响。”

  美军和德军的步兵班战术,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潮流走向,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班用枪械需求。

  美军步兵班的战术核心是步枪手,机枪的任务是提供步枪手进攻的火力支援。而德军步兵班的战术核心却是机枪手,步枪的任务是掩护机枪的射击并帮助背负更多的弹药。日本人步兵班的战术,类似于美军步兵班,但是却将机枪的作用进一步削弱,只担负压制任务,无论是进攻还是歼敌都由步枪手负责。

  沉吟了片刻,徐永昌说,“参谋本部评判,美军步兵班战术更适于进攻,可以有效控制流畅的进攻结束,所以使用更轻便的勃朗宁M1918轻机枪。而德军步兵班战术更适于防御,可以极大增加进攻方的伤亡,所以要列装更高射速的MG34机枪。”

  陈安有些愕然,看情形,手上武器更适合防御的德国显然是咄咄逼人,明显是准备走进攻战略夺取更大生存空间的道路,反而是美国一片孤立主义浓厚的色彩。

  几个人顿时嘀咕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陈安拍板,决定仍然要换装MG34机枪。北方军本来就不是进攻型队伍,何况换装了MG34后,那些笨重的M1917水冷式重机枪就都可以撤装了,反而加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徐永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板,我刚才忘了,MG34使用的是7.92毫米口径子弹,不能和我们的7.62毫米通用的。”

  所有人面面相觑,搞什么呀,不能通用如何换装。

  徐永昌赶紧解释,“我回国的时候,已经跟德国军工企业谈好协议,只要我们需要,可以为我们将MG34机枪修改成7.62X63毫米口径子弹使用。我回头就去发电报,提请他们修改后,抓紧送过来。机枪是小样物品,走私很容易的。”

第一一七章 空中定位

  姚南战场,一个侦察机小队的四架He-45双座双翼轻型侦察机陆续升空,很快掠过了已经在前线整备待命的火炮集群。

  He-45侦察机,双座双翼轻型侦察机,最大起飞重量2750千克,一台750马力引擎,最大时速290千米,最大航程1200千米,武备是一挺7.92毫米机枪,还可加载200千克炸弹,油箱具有自动封口措施。

  北方军装备的He-45侦察机,直接拆除了炸弹悬挂装置,而是加装了固定式的无线电台,使得这款轻型飞机不仅可以提高侦查任务效益,甚至可以为地面炮火进行实时观测校正。

  对面的日军地面观察哨,很快就发现了这几架呈扇面散开的北方军飞机。

  几架日军九一式战斗机马上升空,准备摧毁敌军侦查飞机,再不济也要驱逐了事。一般情况下,双座侦察机的速度都比单座战斗机要慢一点,侦察机一见对方战斗机出动,最好的动作就是立即返航,然后交由自方的战斗机来对付。

  让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北方军的侦察机居然几个侧翻后,和日军战斗机打起了躲猫猫,丝毫没有紧急避让的意思,甚至利用机载的机枪胡乱打了一通。

  虽然对方的子弹都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不过这简直就是当众打耳光,日军飞行员顿时大怒,疯狂地驾驶飞机反扑过来。

  才过了一下子,红着眼的日军飞行员被迫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和北方军侦察机的纠缠,转而回头跟随后过来掩护的P-12战斗机缠斗了起来。

  He-45侦察机摆脱了敌机后,终于欢快地跃上高空,后座的飞行员开始滴滴答答地汇报自己所发现日军阵地和火炮位置的情况。

  更多的九一式战斗机起飞了,但是很快都被更多的P-12给拦住了。

  打了大半年的空战,姚南上空的关东军和北方军飞行员,只要活下来,估计都是双方最精锐的一批飞行员了,整个天空中满是眼花缭乱的战机舞蹈动作。

  面对高空盘旋的几架明显的侦察机,地面日军指挥官马上意识到了巨大的威胁,看着手头只有临时充当防空火力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只好无奈地下令地面部队紧急掩蔽,直到夜色到来后再重新调整。

  就在这个当头,一颗炮弹呼啸而来,毫不留情地砸落在一处核心工事旁边,掀起漫天尘埃,硝烟散尽之后地面就是一个窟窿。

  日军第十四师团指挥官,胆战心惊地看着那个窟窿,直接抓起电话,“炮兵联队立即转移。”炮弹落地处,离炮兵联队的九一式105毫米野炮大队阵地近在咫尺,很难说是不是北方军盯上了日军手头唯一的远程压制火力了。

  大半年打下来,日军对北方军的套路已经很熟悉了,只要及时移动,做好隐蔽,双方的炮战基本上到了晚上就会停歇下来。

  北方军和关东军都经常利用战斗机为自己的火炮部队进行射击校正,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专业观测设备,以及需要返程报告时间,只能勉强做到引导大概的覆盖射击。

  谁也不曾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几分钟之后,铺天盖地的爆炸在105毫米野炮大队处骤然响起,根本来不及转移的九一式野炮顷刻间毁于一旦。

  天哪,居然是重炮攻击,看到突然消失的野炮阵地,第十四师团长两眼一黑,直接就踉跄倒地晕厥过去了。

  地面遭到重炮轰击后,还在空中缠斗的日军战斗机,马上分出几架,在其他飞机的掩护下,疯狂扑向重炮响起的地方,企图用机载机枪摧毁长期隐匿起来的北方军重炮阵地。

  “砰砰砰”,有节奏的防空炮火射击声忽然之间响彻田野,一架日军突袭飞机瞬间冒着黑烟翻滚着坠地。

  还有几架日军战斗机飞行员马上傻眼了,这里好像已经超出了北方军装备的20毫米防空炮有效射程呀,怎么还有这么密集的半自动防空炮火?

  又是一架突进的日军飞机凌空爆炸,另外二架飞机立即掉头脱离这块被重点防范的区域,反正就剩下二架飞机一时也无法突破北方军近空防御的20毫米防空火力网了。

  这个时候,北方军所有的炮火开始轰鸣起来。

  日军的火炮部队,干脆停止无意义的转移,就地反击起来,力求在被彻底击毁前尽可能地杀伤北方军的远程火力部队。

  五天之后,失去了所有重火力的日军残部连夜撤离已经无法死守的阵地,城区被南下的高桂滋军团付出较大代价之后一举突入,第十四师团和协防的伪军部队差点伤亡殆尽,第八师团在第十师团的接应下南逃,姚南终于落入北方军手中。

  第十四师团除了那些被日本人视为珍宝的联队旗,其他基本都可以重新组建了。张海鹏总算是尽了一个大汉奸的本分,差不多打光了自己手头的伪军部队。

  因为是血肉铺垫的堑壕战和最残酷的巷战,日本人损失了两万多人,而伪军的四万多人基本都损失了,其中阵亡的至少超过一半。

  北方军也讨不得好去,主攻的高桂滋军团,三个负责进攻的混成旅辖下的步兵营基本上都打光了,南面的邓宝珊军团也前前后后丢掉了三个步兵营,加起来损失亦是超过二万多人,阵亡人员也是超过一半。

  如果不计算伪军的话,北方军和关东军几乎打成了一比一的战场交换比。当然,如果没有伪军当炮灰的话,关东军在火力优势近一倍的北方军面前,早就打光了,哪还需要打成大半年时间。

  关东军在姚南的惨败,让执掌东京的日本海军讥笑不已。而日本陆军则在惨败面前,第一次携手起来,大声指责东京没能提供足够的防空火力,才是这次惨败的根本缘由。

  日本人确实刚引进厄利空20毫米机炮不久,但是因为不愿意付清后续款项,导致未能得到后续技术支援,能够用于野战的20毫米防空炮迟迟未能研发成功。

  只是日军的武备库中,并不是没有足够对付P-12或者He-45飞机的防空武器,而是缺乏资金和原料拨给,导致生产严重不足罢了。

  日本陆军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全重2450千克,炮弹重6.54千克,最大射程14800米,射高9100米。

  师承德国人的防空观念,日本人也只是考虑用20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高射炮构成自己的野战防空火力,因此发展了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

  只是不仅20毫米高射炮研制缓慢,75毫米高射炮生产更是严重滞后,导致了在北方军层出不穷的飞机面前,缺乏掩护战斗机的野战师团,应对得十分吃力。

  同样的,打通了姚南之后,北方军参与东北作战的三个军团相互打通了后勤联络,结束了各自为战的局面,由此更加引发东北战事进入新的阶段。日本人在东北的进一步扩张势头被遏制了,要加大侵略力度只能考虑更南的方向。

  攻克姚南之后,无论是高桂滋军团,还是邓宝珊军团都已疲惫不堪,只好就地转入休整,一边补充兵员和物资,一边派出精干的小部队开始轰轰烈烈的剿匪作战。

  能够走出东北王张雨亭这样大胡子的东三省,简直就是遍地都是胡子窝。伪满洲国成立后,投敌的胡子,新立山头的胡子,两头三道的胡子,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在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支助下,猖獗一时的胡子武装,甚至威胁到了海拉尔至齐齐哈尔的后勤补给线路,外兴安岭地区与黑龙江的车路连接更是时断时续。

  李燮和军团忙于支援伊尔库茨克的白俄军作战,还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镇守外兴安岭地区,根本抽不出机动兵力进行后方剿匪。

  这个任务立即就落在了刚好停止大规模作战进行修整的两个军团上面了。

  北方军的战事重心,马上就转移到北方的伊尔库茨克方向。

  说来也怪,日本关东军在姚南失败后,苏俄红军在伊尔库茨克的进攻势头马上就放缓了。战场侦察的斥候回报,苏俄红军正在加固自己的防御工事。

  He-45侦察机在伊尔库茨克上空,可不敢如同东北上空一样肆无忌惮,苏俄红军空军部队越来越多的伊-15战斗机足以像打鸽子一般将He-45打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