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96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拿到了销售清单,也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军械,德国军工的品质在这个世界上还是相当有保证力的。

  美军自己采购的M3轻型坦克,还在生产线上转悠没能及时下线,因为定型的时间实在太迟了。M3轻型坦克,装备了一门37毫米火炮,说句老实话,完全是和北方军列装的LT-35相差无几的同类型重装备罢了,没有划时代的先进含义。

  至于北方军所迫切需要的中型坦克,美国军方只是才开始下达一个名为T6中型坦克的研发订单而已,连实物影子都还没有。

  战斗机同样如此。

  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型号P-40战斗机,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便宜,投产迅速,其最初型号的性能却还不如北方军列装的Bf-109E战斗机。

  美国人很精明,马上提出一个新方案,只要北方军愿意接手法国人订购的P-40B战斗机订单,就可以让尼森公司在美国军火公司正在研发的型号中任意选择,纯粹的空手套白狼手法。

  英国人一听,也马上来了兴趣,热络地凑了上来。

  法国人的订单?维希政府不是投降德国了吗?尼森伯姆弄糊涂了。

  稍一打听,才搞清楚这起乌龙官司。法国人在战争前夜,紧急采购了一批P-40战斗机,可惜还没有开始起运,维希政府就投降了。这批货物马上被美国政府大义凛然地扣押了,随后英国人找上门来要援助。

  从来不会吃亏的美国人,马上将这批飞机订单强行塞给了郁闷的英国人,否则其他援助条件都没得谈吗。

  英国人自己有喷火战斗机,实在看不上这些性能逊色的P-40战斗机,只是无奈之下没得选择,只好黑着脸勉强答应了。但是因为生产喷火战斗机以及另一款英式主力战斗机飓风战斗机,更需要英国政府的财政倾斜,以至于这批P-40迟迟没能按期运出。

  看到最大的盟友确实有困难,美国人马上打起了其他主意,凑巧就赶上了英国人和尼森公司的谈判。

  几经周折之后,尼森公司同意购买英国人实在消化不掉的一百架P-40B战斗机,并向英国政府长期大批量提供7.7毫米口径枪械和弹药。而英国人勉为其难地同意,在两年内根据尼森公司的需要,为北方集团专门研发一种新式中型坦克。

  美国人则是有些苦笑不得,一百架积压的P-40B总算是卖出去了,但是两款自己都还没有底的重型军火却被尼森公司预定了不成,还将一款重型轰炸机给漏了出去。

  美国军方正在研制的T6中型坦克项目,被尼森公司很快看上了。不仅如此,一款实际上是为英国佬研制的新式战斗机型号,顺带着也被尼森公司瞄上了。

  后一款飞机是英国人同美国军火公司接洽时,北美航空公司看不起有些落后的寇蒂斯公司P-40战斗机,大言不惭地向英国人表态,愿意在120天内为英国空军重新研制一款全新的优势战斗机。

  英国人将信将疑地同意了,但是囊中羞涩的英国佬,非常爽快的同意了尼森公司的意外插手,反正多一个人分担研制风险也是未尝不可。

  唯一郁闷的就是美国军方了。两个同样购买军方采购机型P-40战斗机的大客户,居然不约而同地对P-40战斗机表示了不信任,这让大规模列装P-40战斗机的美国陆军航空兵情何以堪呀。

  协议很快签订了,三方代表都是疲惫不堪。

  第一列满载军火的专列,很快就从兰州机器局出发,连夜开往阿拉木图方向,穿过中亚进入中东之后,再怎么走就是英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首批运出的兰州方面的战略储备物资,新的军火已经从葫芦岛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美国人的飞机也开始装船,准备经白令海峡过远东共和国,然后南下进入北方军政府。看着异常蹩脚的线路,美国人皱着眉头建议,北方军政府应该尽快拿下库页岛,打通北部对外航线,缩短船运距离。

  北方军政府接到这个善意的建议,不置可否。就是拿下了,也还是无法打通对外海运联络呀。白令海峡是日本人有些鞭长莫及了,但是库页岛以南海域还不是被日本的联合舰队牢牢控制着。

  第一批到货的飞机,不仅有P-40B战斗机,还有B-24重型轰炸机。

  随着这一批飞机的到达,北方军内部也涌起了一股是否换装美式装备的热潮。这不仅仅是德国人和日本人结盟造成的恶劣影响,还有昔日装备使用习惯的问题。

  当年的大八粒半自动步枪,现在美国军方正式定型称为M1半自动步枪,显然在北方军当中拥有不少的拥护者。如今,又来一款似乎可以媲美Bf-109E战斗机的P-40B战斗机,抛弃德式系列,走美式系列,也不是不可以的。

  很快的,兰州机器局组织几次军械测试,非常干净利落地浇灭了这股念头。

  北方军列装的ZH-29捷克式半自动步枪,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确实不如M1半自动步枪,但是远没到无法忍受的程度。

  相反的,ZH-29步枪采用的下插式弹匣结构,远比M1步枪采用弹夹上插装弹更为先进和实用。更适于实战要求的是,ZH-29步枪的弹匣是十发装弹,必要时还可以实用ZB-26的二十发弹匣,远比M1步枪不三不四的八发装弹更能保持火力的持续性。

  北方军没有装备ZB-26捷克轻机枪没关系,禁不住步兵弟兄自己购买一两个弹匣带着,装满子弹以后在ZH-29步枪上使用几乎可以当轻机枪了,虽然确实重了许多,但是在战场上压制敌人的火力就是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小命。

  没有看到同样笨重的M1918勃朗宁轻机枪,美国大兵不是也照样爱不释手吗。反正兰州机器局根本就是中国的军火批发市场,还有什么东西是买不到的。

  至于P-40B战斗机和Bf-109E战斗机,大本营空军中队飞上天一番测试之后,立马决定转手向关内销售,兴许还能赚上一笔。

  在3000米以下低空,P-40B战斗机倒是可以和Bf-109E战斗机一拼高低,但是在更高的高空引擎功率下降厉害,就完全不是Bf-109E的对手了。

  如果是在欧洲战场,P-40B战斗机只要躲开高空战场,在低空和Bf-109E还是可堪一战的。而在亚洲战场,如果没有Bf-109E战斗机,凭借着坚实的结构和更好的飞行员保护装置,P-40B战斗机采用高空俯冲一击就走的战术也是一种无奈选择。

  但是有了Bf-109E战斗机的北方军空军,自然就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P-40战斗机了。反正低空都是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天下,无论是Bf-109E还是P-40B都是必输无疑的货色。而在高空作战,略输一筹的P-40B自然是首先被淘汰的货色。

  几次的大规模空战之后,损失惨重的北方军空军总算模模糊糊地琢磨出一些零式舰载战斗机的作战特点,低空无敌就是最大的特点了。

  但是机身轻巧的零式战斗机,爬升得快,却不意味着俯冲也快。机体更重的Bf-109E战斗机,俯冲自然加速更快,终于有机会摆脱零式战斗机的疯狂追逐,总算是获得了一线生机。

  这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在Bf-109E战斗机已经长时间列装的情况,忽然换装一款其它战斗机,除非是很有必要,否则光是培训飞行员的重新上手,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反倒是关内的吴子玉和蒋光头,早些年也多是用寇蒂斯公司的产品培训的飞行员,继续使用寇蒂斯公司的P-40B战斗机,在培训上是没有多少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还有没有钱买这些昂贵的战斗机了。

  多年战乱的中原确实是油水不足了,吴子玉无比惆怅地放弃了这笔P-40战斗机的买卖,宁可花一笔小钱购买北方军的空中支援。

  而依赖于江浙财团的蒋光头,就财大气粗多了,眼睛都不眨地一口气全部吞下了这一百架P-40B战斗机,他是买不到飞机才更头疼。

  转手倒卖确实是来钱的好办法,尤其是军火倒卖。

  一来一往之间,居然将北方军购买十二架B-24重型轰炸机的窟窿给填平了,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了。

  美国人倒是有两款重型轰炸机,一款是B-17重型轰炸机,一款是刚刚开始量产的B-24重型轰炸机。

  两款都是非常优秀的四发重型轰炸机,B-17胜在载弹量大,拥有令人咋舌的7990千克航空炸弹最大载弹量。B-24胜在航程远,最大载弹量为4000千克,但是却是用与B-17相同的引擎,而且无论空重还是起飞全重均差不多,自然航程远多了。

  B-24D重型轰炸机,总重27.7吨,最大载弹量4吨,采用4发1200马力引擎,最大航程5152千米,最大速度487千米每小时,成员8-10人,自卫武器是10挺12.7毫米的M2重机枪。

  在远东战场,超远的距离是制约双方军力配置的一个关键因素,B-24重型轰炸机的航程优势毫无疑问的压倒了B-17的载弹优势。

第一七三章 空中航线

  美国人显然非常具有商业头脑。美国政府悄然之间放开对北方军政府敏感物资销售禁令的消息,似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北美大陆。

  也许是非常眼馋寇蒂斯公司和北美航空公司的军火合同,很多公司的代表,不约而同的找到了尼森公司差不多已经荒芜了的纽约办事处,卖力地向其推销其自己的各种商品。

  很快,尼森公司纽约办事处接到了人在重庆的尼森伯姆指示,只要能够塞进货轮的东西,价格不是太离谱的话,都收下来。

  打战并不仅是只有军火就可以完成的,军人需要吃饭,老百姓需要衣食住行,工厂也需要机床汽车等,各种消费品的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

  北方军政府的生产结构一直就是畸形的,完全向着军工产品倾斜,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到了民国二十九年,缓过劲来的北方军政府,开始日益重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问题了。

  美国人放开销售禁令之后,显然除了军火进口之外,北方军政府更在意那些用于全社会大生产的民用品进口。

  一时间,还没有结冻的白令海峡成了非常繁忙的海运线路,大量的船只穿梭往来,居然连一向穷困潦倒的远东共和国勘察加半岛顷刻间繁荣起来。

  只是隐隐约约出现的日本潜艇踪迹,让行进在白令海峡的船只整日里提心吊胆,最后只好全部挂上美国的旗帜方才安心了一点。

  北方军政府很快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万一日本人丝毫不顾及美国人的面子,对所有白令海峡的过往船只一律击沉是个大麻烦,另外还有冬季的冰冻时候是无法通航的也是一个大问题。

  很快就闻到风声了,美国最大的运输机制造商道格拉斯公司非常体贴的找上门来,愿意提供一款优秀的重型运输机,比北方军自己装备的Ju-52运输机跑得更远、装得更多的DC-3运输机,也可以称为DC-3客机。

  道格拉斯公司的DC-3飞机,本来就是作为新式客机而研发的,当然拆掉座椅之后当做运输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DC-3能载客30人,只需在中途一次加油便能横越美国东西岸,再加上设置首次于飞机上出现的空中厨房,及能在机舱设置床位,为商业飞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DC-3客机的性能非常优秀,比前代的飞机更稳定,运作成本更低,维修保养容易。试飞成功不到三年,DC-3客机已经成为了美国所有大航空公司的主力飞机。甚至,美国军方点名要求道格拉斯公司在DC-3的基础上,抓紧研发一款专用的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要想出口非常麻烦,除非是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授权。但是作为客机型号的出口,政府的管制力度就宽松很多了,只要不被列入限制出口地区名单就行。

  北方军政府恰好刚刚摆脱了这一个名单。

  真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尼森公司马上代表北方集团一口气下了二十架DC-3运输机的大订单,让道格拉斯公司喜笑颜开。

  不过也许知道北方集团的仿制能力实在是厉害,道格拉斯公司坚持要在生意的基础上附加生产许可证的内容。苏联老毛子的前例,曾让道格拉斯公司一不小心栽了大跟头,这回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手中的许可证费用消失了。

  莫斯科曾经花巨资购买了几架DC-3客机,随后进行了仿制,居然还堂而皇之冠以里-2运输机的名称,宣布是其自行研制的。只是因为技术不过关,里-2运输机的运载量居然少了一半,让苏俄的大胡子着实丢了一次面子。

  美国的DC-3运输机,机组成员3人,载客量28人或者载运2700千克物资,空重822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4000千克,采用两个1200马力引擎,最大时速360千米,最远航程2600千米。

  尼森公司没过多久就爽快地同意了。

  通用公司作为老客户了,也非常顺利地搞来一大批民用车辆,塞进从美国西海岸出发的货轮,漂洋过海到达勘察加半岛。

  美国实际上就是大财团的国度,这一点尼森伯姆确实很赞同。在几家大财团的纵容之下,尼森公司的经办人员顺手将几大箱子的小物件也塞进了从西雅图出发绕阿拉斯加到勘察加半岛的DC-3运输机上。

  实际上,为了这些小物件,尼森公司的代表付出了丝毫不小于购买DC-3运输机的货款。当然,你可以称这些款项为购买生产许可证,也可认为这是走私费用,反正大家都一清二楚,只不过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如同那些放行的海关人员一样。

  一批直接从摩托罗拉公司车间里拉出来的通讯设备,连封箱都懒得做了,直接送上了这几个大木箱子中。

  摩托罗拉公司是无线电通讯设备制造领域的大型公司,早在民国二十五年就研制出一款车载的移动无线电通信产品。民国二十九年,又为美国陆军研制出了第一款步兵手持式无线电双向对讲机。

  这一款名为SCR536步话机的无线电通信产品,当尼森公司人员意外得知之后,几乎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军事价值。于是,趁着疯狂大采购的机会,打通了相关关节,赶紧走私出境了。

  SCR536步话机,重2.2千克,通信距离1.6千米,当然如果阻碍物多的情况下通信距离就更差了。因为功率不足,通信距离过短,美国陆军并不满足,重新下达了研制任务,要求设计成背负式的步话机,可以适当增加重量到十几千克,但是要确保达到十五千米以上的通讯距离。

  但是对于还在使用笨拙的有线电话呼叫后方援助的北方军来说,使用SCR536步话机和车载无线电台相互配合,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了。北方军中拥有大量的60型军车,安装一个车载无线电台到处乱窜完全没有问题。

  葫芦岛大本营的那些高级军官们,看到这一批通讯器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生产和配备更多的榴弹炮弹、迫击炮弹以及坦克炮弹了,甚至航空炸弹都要翻着倍生产了。

  呼叫后方火力支援,必然是SCR536步话机的最主要作用,当然在侦查上以及相互联络上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在这个时候,即使邓宝珊军团的军火供应都是勉力维持而已,葫芦岛大本营几乎是在全力开工生产英国人的订单,没办法生产更多的自用军火。到美国买东西是要钱的,而不是刻意赊欠的,这笔钱最终还是要落在英国人的头上,只好拼命生产军火了。

  兴许是受到了东北战事连胜几场的影响,民国二十九年秋,吴子玉指挥救世军主力对华北的正太、平汉、津浦等几条被日军占领的铁路干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破袭作战,力图彻底破坏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事先虽然得到通报的北方军,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华北大战难免有些尴尬。洛阳政府几乎是一天一个电报,向兰州机器局催要紧急加购的军火物资。而兰州机器局的产能,却只能苦笑着供应一半的需求而已,剩下的一半必须运往苏伊士运河。

  德国人对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已经发动了,英国人同样是几天一个电报催要尼森公司答应的军火物资。只是这一回军火到了埃及之后,无需装船运回英伦三岛,直接就在北非用上了。

  德国人的亲密盟友,也许是最坑爹的队友,意大利军队向北非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意大利军队,一共在北非投入了超过五十万兵力,主要沿着宽50-80千米的海岸沿线进行。而最初与之作战的英国军队,总兵力不过十万人罢了。

  北非战役,从一开始就是喜剧般的。

  意大利人连战连捷,长驱直入,但是始终没有抓到什么俘虏,也没有什么歼灭敌军的数字,欢歌畅舞挺进的同时,居然非常离谱的接连出现指挥失灵、补给中断、找不到地标等等问题。

  苦闷的英国军队,虽然一开始因为补给缺乏,被迫狂奔撤退了老大远,但是始终没有伤筋动骨,除了士气差了一点,几乎可以看成是一次成功的远程奔袭演习了。

  等到尼森公司的军火抵达,英国人毫不犹豫地使用完全处于劣势的兵力,开始了反攻作战。

  于是,战争史非常罕见的十八相送情形在北非沙漠里上演了。

  意大利人非常爽快地向西狂撤了一千六百里,顺手将大量根本没有拆封的军火物资送给了依然缺乏补给的英国军队。

  甚至于有些来不及溜出去的意大利士兵,忙不迭的就向远远少于自身兵力的英国军队投降了,以至于出现了英国士兵稀里糊涂地向上级报告,“抓了一英亩军官,以及九英亩士兵”。实在是奇葩一个的意大利军队。

  德国人坐不住了,猪一样的队友真是令人头疼呀。

  眼看德国的非洲军团即将登陆北非参战,惶恐不安的英国军队已经做好再一次向西撤退的准备了。

  民国三十年春,以德国非洲军团为首的德意联军开始反攻,缺乏重装备的英国军队华丽丽地向后撤退了,当然其中的意大利军队依然还是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也就是在这一年春,吴子玉的攻势,因为缺乏足够的军火补给,被迫停止了。虽然大规模的华北破袭战,将日本人的囚笼战略打得支离破碎,但是救世军的损失也是非常惊人,甚至主力部队全都要休整补充才能继续作战。

  无论是远东战场,还是北非战场,都被法西斯军队的阴影所笼罩,唯一的一个不是坏消息的消息就是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英国人惨淡守住了不列颠的天空。

  民国三十年,法西斯黑色幽灵在全球的威势达到了最顶峰的时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6/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