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老谋深算的柳管家补充道,“是不是搞个粮食库存备用,万一碰到灾荒之年也可以抵挡一二。”

  有道理,陈安马上赞同了这个观点,“干脆,就定个储备基数,按现有人口一年的粮食用量储备稻谷吧,明年就定一万五千人的量。”

  “这个是需要的,粮仓和军火库一样是重中之重,全部放在陈家庄周围吧。”陈老爷子自然是帮老伙计说话了。

  很快就定下计策,明年从各地继续收购粮食,至少准备十五万石稻谷储备以防万一。

  其他的就是年夜饭的安排了。

  当然为了宽慰孤单的科瓦尔等人,陈安答应从明年起,陆续引进更多的洋人技师,而且尽可能将全家人都安置到阶州,积极建设一个洋人小区。陈安甚至承诺,他们如果愿意,可以写信到国外,将家眷都带到公司居住,公司将负责全部迁移费用。

  年三十到了,所有员工统一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年夜饭,陈家庄亦是如此。北字营的官兵,则按照分三批放假的要求,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在军营,在陈安的亲自参与下,红红火火地渡过了第一个年夜饭。

  这一年,是光绪三十一年。

第四十一章 恶客上门

  春去夏至,赵四奉命再一次远赴上海,押送整整一万支汉阳造步枪和二百万发圆头子弹,完成去年还没有结束的军火合同。

  京汉铁路已经开通。但是陈安没有向曹锟建议,军火交易地点改为汉口,不仅是不想让北洋军知道神秘军火的源头,更是不想碰到假李魁碰到真李逵的万一事件。

  毕竟汉阳造的老家,就在汉口的隔壁呀。

  如今的曹锟意气飞扬,已经有风声传出,即将出任新编成的第三镇统制。

  北洋新军扩编已成定局,而且不是左中右三镇的格局,直接就是六镇大编制。朝廷计划在全国组建新军三十六个镇,并要求各省限期编成。但是编制完整的,实力较强的,就是原来北洋新军直接扩编的北洋六镇。

  第一镇驻东北仰山崔,前身是二千五百八旗兵为基干的京旗常备军。

  第二镇驻保定,前身就是实力最强的北洋常备军。常备军右镇改建为第四镇,驻马厂;保定练军和新募三省兵丁,建成第三镇。随后,又以第四镇一部为基干编成第五镇,第三镇一部为基干编成第六镇。

  北洋新军军制,以镇为战略基本单位,下辖步兵两协,炮兵一标,马军一标,以及工程兵营和辎重营等,共有官兵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

  原本只是第二镇和第四镇在陈安这里采购了两个炮营和大部分步枪的军火,其他军火以及第一镇的军火,均是外购或汉阳兵工厂制造。

  如今三镇扩编成六镇,庆亲王和袁大人,干脆直接将新成立三镇九个炮营中的六个,全部采购陈安的日式75毫米野炮,甚至还包括二万支汉阳造步枪和四百万发子弹的巨大订单。

  曹锟发来的电报中将这种日式野炮称为三八式75毫米野炮。陈安很是稀奇,他都不知道这种野炮的型号,竟然有人给认出来了,看来是日本人也满意这款火炮,正式定型了。

  这可是笔一百零八门大炮和二万支步枪的大生意,今年有得做了,陈安估计整整一年都要开工,才能满足按时交付的要求。曹锟的意思是,过年前一定将所有货物交付完毕,据说年后第三镇要转驻东北,自然是要配齐装备才能出发。

  至于陈安寄予厚望的北字营换枪问题,却是延迟了足足三个月才完成。

  徐总办也是一下子被难倒了。也许是设计过于经典,去掉了弹匣隔断器的李氏步枪,意外出现难以觉察的因素,十几个技师想尽了许多方法,就是打不准,比未修改前的原装货差得远了。

  徐总办不信邪,带着十几个技师和几十名学徒,没日没夜的试验了四个月,前前后后消耗了陈安一百多支崭新的李氏步枪,最后一怒之下将机匣完完整整地重新设计,利用钢厂设备,手工打铸装配了一个,竟然意外解决了这个问题。

  改进后的无隔断李氏步枪,和原枪精度不相上下,只是少了弹匣隔断器,却更适应战场需要。

  后来,徐总办安排手艺高超的老工匠,一口气试制了四支样枪,交给了陈安,随同附上的还有几张详细的结构图纸和铸造数据。

  陈安钦佩地送走了徐总办,顺手就把图纸和数据扔进了后山的密室,里面现在是防潮防暖防三害,干脆当做了个人物品储存间了。

  当然,根本看不懂图纸的陈安,也不需要用图纸来制造。他只是在生产火炮的间隙,把四支样枪带进了密室。

  手提箱自动提示“发现未知军火,是否扫描进数据库?”

  只是这次扫描结果让陈安亦惊讶不已,四支几乎是纯手工打铸机匣的李氏步枪改进型,竟然只有十分微小肉眼难以辨别的差异,可见这些老匠师们的精湛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陈安随便在四支样枪中选择了一款作为基本型号,马上开始了复制。

  直接暂停了火炮生产时间,花了二十来天,陈安一次性生产了一千支改型的李氏步枪和一百万发7.7毫米尖头子弹。

  装备李氏步枪,玩得就是足够的子弹,陈安看着军火库内满地的子弹和桥夹,无奈地摇摇头,看似子弹堆积如山,可实际上没几下就会被打光了。估计这枪就是送给北洋军,也不会使用的。

  当初陈安曾经试着问了问,是不是搞一批7.9毫米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结果被曹锟以太耗弹为由拒绝了。

  虽然没有买到德械7.9毫米口径重机枪,但是徐总办告诉陈安,可以在沙俄的7.62毫米马克沁重机枪上直接改的,这个他们很早就试验过,可惜上面说不需要。

  没过多久,北字营陈安直辖二个营官兵非常好奇地换上了崭新的李氏步枪,全新的尖头弹,十发大容量,更快地上膛速度,当天靶场上射击声响成一片。

  陈安发电报给上海的克劳泽,要他正式通知尼森伯姆,需要采购英式7.7毫米的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更大口径的左轮手枪。纳甘左轮手枪的威力还是太小了,干脆一并换装。

  赵四回程的时候,却带来了一群克劳泽聘请来的德国人。

  莱恩被临时叫来当翻译,科瓦尔也陪在一旁充当补充翻译。莱恩的中国话还是经常会夹着一些专业术语德文,让陈安很是听不明白,科瓦尔的德语是自己讲讲还可以,给人翻译就差远了,只好两位兄弟一起上了。

  “德国人开的泰来洋行?”陈安很是不解。

  “克劳泽说你想在某条江河上筑一条铁桥,于是聘请我们专业人士现场勘查。当然,我们更是完全可以胜任建筑铁桥的工程。”洋行经理如是说。

  陈安明白了,当初他经常念叨的要改浮桥为铁桥的事情,克劳泽记住了。

  有这么体恤老板的下属真是好呀,陈安马上给克劳泽加上一分了。

  今年却是没有什么大事了,除了老爷子拿着银子到处买地,就是下半年可能要再招收第三批兵员而已,钢厂又被财务会议众人声讨不断,只好继续试车始终不能正式开工,银子马上就多出来了。

  仔细盘算了一下,今年至少还有近二百万两的收入,填上去年银行卷的亏空也不过十几万两而已,除去保证庄子和公司运转需要近四十万两,老爷子买地六七十万两巨款,再加上粮食储备还要十五万两,剩下的也就是年底上交七万两和北字营养兵四五万两。

  有点迷糊了,竟然会有五六十万两银子多出来?难道算错了,陈安摸摸脑袋。

  忽然高兴起来,如果有钱了,总不会反对我建设铁桥了吧,陈安自个儿嘀咕了几句。

  果然,马上召集一次财务会议,大家被陈安的算法吓了一跳。

  林月儿眨了眨眼,有些无奈地说,“这个,好像,要到年底才有这么多吧?”

  陈老爷子沉吟了一下,既然有钱了,帮着乡亲们修桥造路是大善事,值得提倡一二,也就没有再反对了。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就是如此,地主为家乡做些好事,比如捐资助学,修桥造路,积点口碑,都还是很正常的。

  陈安也不想给大家树立一个乱花钱的形象,马上接茬道,“也不是全部花完的,估计只要一半就足够了,剩下的二三十万两准备兑换成黄金进行储备。”

  “就这样吧”,陈老爷子一锤定音,他还是赞同做做善事的。

  半个月的勘探后,泰来洋行的德国专家建议,将铁桥建在原来浮桥的位置,这说明当初几位国内水利专家的专业眼光还是非常称道的。

  “陈大人,设计图纸是很快就会完成,请你抓紧采购到合适的钢材,或者委托我们泰来洋行采购也行。”德国专家很敬业,毫不隐晦地提出国内钢材不合适的问题。

  “汉阳的也不行吗?”陈安想到最近的一个产地就是湖北了。

  德国人摇摇头,“汉阳铁厂的钢太脆。”

  “要不,我们请徐总办来一下?”柳石提醒陈安。

  陈安一拍脑袋,“真是榆木疙瘩,问下徐总办不就是了。”赶紧派人去请徐总办。

  半路上听完事情经过的徐总办,来到会议室,眼神怪怪地看着陈安。

  陈安有些莫名其妙,赶紧问徐总办,“徐总办,有什么建议赶紧提出来。”

  咳嗽了一声,徐总办很是不解的问,“陈大人,我们自己不是有钢厂吗?”

  哐当一声,陈安手一抖,茶杯直接掉到了地上。真是糊涂透顶了,竟然忘了自己有个还没有开工的钢厂,陈安很不好意思。

  跟着谈判的几个人,马上都转头去看天了,脸红得像猴屁股似的,半年不见开工,大家竟然都忘了自己还有钢厂。

  徐总办转回去对德国人说,“汉阳铁厂去年已经完成了技术改造,改用了碱法炼钢,彻底解决了钢脆的问题,制造枪炮都不在话下。至于我们自己的厂子,就是汉阳铁厂一样的技术,钢材质量完全合格。”

  陈安大喜,这就又可以省下一笔银子了,而且总算是让钢厂开工了。

  德国专家坚持要看原材料。徐总办笑了笑,也不以为意,他来得时候就叫人去拿几块当初试车的成品了。

  查验了良久,德国专家认可了钢材的质量,告诉陈安完全可行。

  徐总办想了想,又对陈安说,“陈大人,这段时间闲着无事,我们几个技师很是研究了一番那个平炉炼钢技术,总结了一套新的操作工艺,可以提高一倍产能,请大人安排生产的时候切记推广使用。”

  妖孽的天才呀,估计鸡蛋拿在手上,他就会告诉你十八种吃法,陈安总算是服了。

  很快,大家就商定了协议,陈安出资在白龙江上筑铁桥,泰来洋行负责技术指导,徐总办负责提供合适钢材。

  协议签署后,陈安高兴地请德国人到县城酒楼聚餐,并且请来了知县大人作陪。

  正吃喝着,一名护卫匆匆从外赶来,将一张信笺递给虎子。虎子马上不动声色地走到陈安面前,请他出来一下。

  陈安说了声抱歉,走出了包厢,这才接过信笺仔细看了起来。

  情报司传来的消息,阶州营的管带在青楼和一个公子哥争风吃醋打了起来,结果寡不敌众搞了个重伤。驻盐关的祁山营管带接到阶州的私下请求,亲自带兵出去拦截找麻烦,结果被伏击中枪身亡。

  出大事了,陈安心中顿起轩然大波。

第四十二章 追踪歼敌

  情报司的人不能动用阶州官府的电报,因此等到消息传递到陈安手上,已经是几天后了。陈安脸色铁青,消息传递速度实在太慢了,而且相当不准确。

  阶州营管带和他人冲突,为什么是祁山营管带替人出头?要知道阶州离陈家庄不过三百里,而祁山营所驻的地点离阶州至少有五百多里。

  但是祁山营管带身亡的消息,却是和阶州营管带重伤,同一时间传到陈安手上。

  陈安当即下令,林玉山要加紧整顿情报司,提高信息收集速度和准确率。同时,急报陕甘总督升允阶州事件,又命柳石抽调一哨马军,加上段捕头和稽查司人员,赴阶州查勘。

  手下管带一死一生,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陈安必须亲自带队到场。

  陇南历来是养马之地,再加上陈家庄等人从辽东带来的大批马匹,陈安倒是非常干脆地组织了两个哨的马军,随时当做机动兵力使用。

  刚赶到阶州,情报司更准确的消息总算是到了,也赶紧请罪并解释不准确的原因。当时阶州府衙第一时间封锁了现场,所以情报司的人手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从知府衙门内部窥探出了些许痕迹。

  脸色稍缓的陈安,还是点头认可了情报司在阶州的努力。

  事情的根源,其实是两个管带在一起寻欢作乐而已,只是意外碰到了半路杀出的狠人。阶州营管带落了面子,当场动怒,结果被砸成了重伤。

  祁山营管带耍了点小聪明,溜出去找齐了带到阶州的手下,准备聚众报复回来,对方却又已经出城了。

  祁山营管带带人连夜追赶,完全没有料到对方竟然是全副武装的上百人马。双方远远地对峙,大骂了一通,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手下突然走火了,剑拔弩张的两边马上各是一阵乱枪。

  让人无语的是,毫无准头的乱枪之中,除了几个人轻伤以外,只有一个人被流弹击中当场身亡。这个最倒霉的人,就是准备去找别人霉气的祁山营管带。

  一见死了一名管带,两边的人都慌了,马上都作鸟兽散了。

  叫苦不迭的阶州知府,只好自己接过了这桩惊天大案,直接封锁了现场和严禁各色人等泄露口风,赶紧报告了总督大人。至于陈安游击大人,知府没有义务通报,反而疏忽了。

  大批马军冲进了阶州城里,顿时引起了一阵鸡飞狗跳,刚听闻青楼出了事情的阶州百姓连忙关上大门,唯恐避之不及。

  陈安看着前方的知府衙门,和一旁不断退缩的衙役,丝毫没有下马的意思,冷冷地说,“知府大人,我的手下出了事情,就由我自己处理,请将涉及案子的一干人等统统移交给北字营,陈安在此敬谢不敏。”

  躲在府里的知府,听了衙役的传话,顿时大怒,“反了,反了,一个武夫也这么无法无天了。”

  一旁的师爷赶紧拉了拉知府的袖子,“老爷,这案子交给他也是合理,而且我们更少了无数麻烦。况且,陈大人现在可是甘肃官场的红人呀,实在不易得罪。”

  知府呆了半响,颓然地吁了一口气,挥挥手,“就按陈大人说的办吧,我也不出去了。”

  衙役们得了命令,如蒙大敕,赶紧将羁押的一众人等全部交给陈安。

  阶州营的营房里,据说是有两哨的人官兵,但是陈安只见到了百把号人。柳石直接把这所谓两哨人都收缴了军械,全部都赶到一旁房间里待着。整个大营被马军全部控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