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78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美国专家们顿时高兴起来。只要是纪念品,美国人都是趋之若狂,谁叫他们的国家历史实在太短了,稍微时间久远一点,就是所谓的古董了。

  趁着这些专家的高兴劲儿,被赵寿山临时叫来的几个中国技术员一番马屁拍了过去,美国专家更是乐的找不着北了,非常爽快地将自己手中的书籍通通留了下来,甚至允许摘抄他们的笔记本。

  几天后,送走美国专家的赵寿山,马上组织所有中国技术员清理所有机器设备,并安排一个步兵营将这些宝贝疙瘩,立即送回甘肃,莱恩在兰州等着接管这些设备。甘肃还有一个玉门,新疆还有一个独山子,并不仅仅是延长有油田呀。

  阶州大本营,陈安也从和尼森伯姆的闲聊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功能极为强大的通讯工具。

  今年元月末,美国的通讯系统出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条跨区电话线在相距九千三百多里的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这条线路据说使用了二千五百吨铜丝,十三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三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

  陈安马上看中了跨区电话线路的巨大威力,彻底摆脱了繁琐的电报系统,虽然从军事上来说,安全性是非常差的,但是从政务角度而言,却是极其便利的。

  “尼森伯姆,你回到上海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和美国方面联系,看看能不能买到这方面的设备,我要在同样大小的区域内实现这个电话网络。”陈安直截了当地说道。

  尼森伯姆吓了一跳,“老板,这是要很多钱的。”

  陈安鄙视了他一眼,从自己手中赚去的佣金难道会少吗,竟然被怀疑没有资金。

  尼森伯姆马上知道自己说错了,讪讪说道,“老板,我马上回去落实,包括压路机,都让他们尽快送来。”陈安提出要采购压路设备,以加快境内标准车道建设,但是美国方面一下子也没有货了。美国所有工业集团的产能,都在拼命生产利润很高的军火,一时半会顾不上简单的压路机了。

  科瓦尔从外面走了进来,“尼森伯姆,你的电报。你跑到阶州来了,尼森公司就将电报转发给我。”

  尼森伯姆接过电报,里面是两艘货船到达上海码头的通知而已。

  却不料尼森伯姆一见电报,马上跳了起来,飞快地对陈安说,“老板,我们从德国以及英国订购的军火都到货了,需要立即安排人手转运回来,那些都是非常敏感的大家伙。”

  陈安一听,马上醒悟过来,立即通知无所事事的王洪巽马上出动水师,配合利佛公司将那些家伙尽快送回来。

  王洪巽还没有到上海,克劳泽已经派人将货物秘密卸在临时租用的码头仓库,卢思亲自带着手下正在紧急转运到自家轮船上,满满半个仓库的木箱,上海办事处的护卫力量几乎倾巢出动。

  只是克劳泽很奇怪地发来一封电报,告诉陈安,曹锟秘密派人找到上海办事处,说是有要事相商,能否代为联络。

  陈安纳闷了,曹锟、吴子玉都是老相识了,有必要这么拐弯抹角吗?好好地北京电报系统不用,跑到上海找克劳泽。

  还没醒过神来,北京袁世凯总统署名的一封急电也到了陈安手上。

  “虎子,去把徐永昌和孙岳都叫到我这里来,有事情商议一下。”陈安看着手上的两封电报,忽然对着外间喊到。

  虎子应了一声,就安排去了。

  隔了一下子,徐永昌和孙岳就都到了。第十七混成旅调至科布多后,陈安马上下令将孙岳调回参谋本部,担任副参谋长,以加强大本营力量。西部集群,以后的西部军团,有邓宝珊和高桂滋足够了,没必要这么多大才都云集到那里。

  四个人围坐在一起细细地分析其中的特殊含义。虎子纯粹是打酱油来着,少爷叫他怎么干,他就怎么干,有空闲的时间都拿去练武了。

  “袁世凯要称帝,手下明着赞同,暗地里反对。”孙岳揶揄了一句,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徐永昌轻笑了几下,“看来全国的阿谀奉承,都是假的。至少段祺瑞、曹锟、吴子玉这些人都在暗地里串联反对。”

  “真正希望袁世凯称帝,大概就是杨度吧。”陈安不怀好意地说。

  孙岳心中计算了一下,忽然说道,“如果北洋军都调不动了,南方革命党一声号召,袁大总统就要下台了。”

  徐永昌不以为意,“还有南方革命党吗?都是一丘之貉了。”

  陈安默然,半响才说,“先是二次革命,再来一个反袁之战,中央就再也没有威信了,军阀乱世就要到了。”

  徐永昌和孙岳猛然一惊,真的会发生这种最糟糕的后果吗?

第一三七章 武器测试

  为了宽慰袁大总统,也为履行当年的协议,陈安给北京发去一封电报,表示对中央政府的认可,并提出北方军政府致力于中国边疆之稳定,无暇顾及关内事务,凡是袁大总统的指示悉数听令的意思。

  同样地,克劳泽当面转述了陈安的几句话,给曹锟派出来的特使,“北方工业公司忙于国际军火市场,恐无暇顾及关内生意。”很隐晦的表示了,北方军政府不参与关内政治,也不会对称帝提供支持。

  三方都是皆大欢喜。陈安避开了政治漩涡,从此离国内纷争越来越远。袁世凯得到了北方军不会反对的意思,自然放下心来致力于自己的皇帝梦想。曹锟背后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确认了北方集团将暂停对袁世凯的军火供应和支持,与大总统的梦想愈行愈远。

  民国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发生,袁世凯称帝,自号中华帝国大皇帝,洪宪帝制开始。次日,大皇帝袁世凯第一道申令就是捕杀乱党。半个月后,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并组建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

  护国军主力很快入川,和北洋军反击势力连番大战。相比其他战线的不温不火,四川战场确实打出了真火,即使伤亡惨重,双方仍死战不退。

  亲自领兵四川作战的蔡锷,也是苦不堪言。进攻四川,不仅能够占据富饶的四川,更主要的到时候不论是顺江南下攻取汉口,还是沿河北上阶州采购,都是可以取得军火支援的地方。护国军实在是太缺乏军火物资了,以至于军队一直不能扩张。这才是护国军主力拼命进攻四川的最主要原因,估计北洋军拼死反击也是存在这个因素吧。

  相比川滇的打生打死,北方军政府辖下可就平静多了,只是明显增多的移民队伍,说明了国内战争的残酷。

  陈安没有精力来关注这些国内战争,他再一次跑到了兰州。

  德国人一次性卖给陈安二个小队的战斗机,十二架福克 EIII单座单翼战斗机。这算是当初秘密协议里面的第一笔交易,虽然陈安早就将矿产发给了德国方面。

  福克 EIII单座单翼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610千克,使用一台100马力引擎,最大速度134千米每小时,续航时间1.5小时,装备二挺7.92毫米同步机枪。

  德国人直接就将列装空军的一线战斗机交付陈安。但是因为大战激烈,空军急需补充战斗机,迟至下半年才挤出二个小队的飞机交货。至于陈安提出的重型轰炸机,亦或是运输机,现在还沉浸于齐伯林飞艇丰功伟业之中的德国空军根本不重视,也就没有什么好的重型轰炸机款式。

  但是德国方面提议交付齐伯林飞艇的建议,却被陈安坚决否决了。陈安总觉得飞艇这玩意,实在太笨重了,很容易成为靶子。

  普勒斯乔少校在给徐永昌的私信中,提到空军已经在研究飞得更快更好的战斗机了,甚至还提到了他们所在的战斗机中队,曾经击伤了一架俄国人的轰炸机,使它迫降在了德国战场一面,后来据说被运回了柏林。

  看到更快更好这个词语,陈安不由的心中一跳。根据情报署收集的资料,在西线战场制造了所谓福克灾难的福克 EIII单座单翼战斗机,最大飞行时速134千米,还要更快,那就至少是增加二成亦或是三成以上,新式战斗机的时速就可以超过160千米甚至180千米了。

  实际上陈安更感兴趣的是后面一段话。陈安马上让克劳泽试探着向德国方面提出,按照飞机价款购买那就迫降损毁的俄国轰炸机。

  德国方面很是奇怪,但是很快竟然同意了,显然是德国军方真的不重视这种飞机型号。

  大本营直辖飞行中队立即使用福克 EIII战斗机进行了试飞,几天后一份试飞报告送抵了兰州机器局的陈安手上。

  陈安正围着一个大家伙在转悠。徐尚武集中所有能够参与修复的技术精英,加上空军派来的后勤骨干,正在缓慢的对俄国人的轰炸机进行修复。本来就是迫降已经损毁了一次,后来被分拆装卸,又被无意间破坏一次,再装回去就非常麻烦了。

  “老板,看来德国人已经试探着修复过一次了,你看这些痕迹。”徐尚武总办指着机身对陈安说。

  陈安背着手看着,轻笑着说,“肯定是分拆开仔细研究了,才交给我们的,否则又不是德国人的飞机,他们怎么会有安装说明。”

  “能不能飞起来?”陈安问起真正关心的问题。

  “德国人的说明中,提到所有安装步骤,应该是可以还原的,但是不知道他们组织试飞过没有了?”徐尚武也不敢轻易下判断。

  陈安想了一下,“好好研究一下,尽可能实现试飞。”

  这个时候,福克 EIII战斗机的试飞结果送来了。

  北方军自己的飞行员判断,所谓的福克灾难肯定是夸张了。

  福克 EIII 型是单翼单座机,灵活性比较好,但同时也存在稳定性不足,难以操控的缺点,相比现在流行的双翼双座机,其飞行性能其实并不很出众。只不过福克飞机充分利用射击协调器的功能,使机枪弹可以通过螺旋桨向前发射,实现了机头攻击的崭新空战模式。

  大战已经打了一年多了,协约国方面自然已经缴获很多这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射击协调器,只要同样装备上自己的飞机,福克飞机的优势自然荡然无存。甚至因为稳定性不足的原因,反而滞后于协约国的战斗机。

  看完报告,陈安愣了半天,原本以为传播得轰轰烈烈的福克灾难,自然说明德国人的飞机先进,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说不定就是因为射击协调器,已经泄露了,德国人新的飞机研制进展顺利,这才将这种即将淘汰的福克 EIII 型战斗机偷偷卖给陈安。

  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陈安暗自骂了一句,马上对德国人的所谓先进武器失去了信心,转向协约国购买各种军备。

  当然德国人也想不到的是,陈安只要有了这十二架,自然轻而易举可以变成一百二十架。如果不是为了获得更新更好的机型,以及必要的掩人耳目,陈安恨不得干脆只购买一架就是了。

  俄国人的轰炸机还在修复,一时半会没有结果。陈安郁闷地转回了大本营,协约国卖给北方集团的都是制式军火,除了点名购买的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和菠萝型手榴弹,还有协约国集团提供的一批火炮样品,都需要抓紧扫描进军火库手提箱中。

  随着空军的壮大,陈安第一次引入了专用防空武器。

  这也是北方军政府上空始终都有几十架高式侦察机在盘旋,徐永昌为首的一些职业军官,很快就意识到飞机配上武器之后的巨大杀伤力。尤其是陆军军官,天生就对空军飞机起了忌惮,向参谋本部提出了积极应对的建议。

  兰州机器局、大本营、火车站等重点部门,也确实需要对空武器进驻防范了,毕竟北洋军,甚至南方革命党军队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飞机,不得不防。

  协约国的军火库中,目前倒是有三种款式,英国的16磅76毫米防空炮和13磅76毫米防空炮,以及法国的1914年型76毫米高射炮。

  英国的13磅防空炮有效射高达5790米,但是连炮车重达7620千克,被更关注于重量的陈安首先淘汰。

  剩下两款武器,却让陈安着实难以决断,最后干脆都买了一个炮兵连的装备,试用以后再说了。六门16磅76毫米英国防空炮和六门1914年式75毫米法国高射炮,自然是一并送达阶州,随即进行了测试。

  英国16磅防空炮,口径76.2毫米,全重2721千克,炮弹重7.25千克,有效射高4785米。法国1914年式高射炮,口径75毫米,全重3000千克,炮弹重6.25千克,有效射高约4000米。

  测试一天就够了,军方的建议是采用英国16磅防空炮。虽然法国高射炮可以降低后勤补给,但是英国防空炮更轻便于布置,有效射高可以覆盖更多空域。实际上还有德国的1914年式77毫米高射炮,远比这协约国这两种武器更杰出,但是因为福克飞机的问题,被陈安忽视了。

  既然是军方认可了,陈安自然决定为省级城市,以及重点保卫单位都设置防空部队。至于步兵营等野战部队,协约国提供了改装三脚架抬高维克斯重机枪的方案,甚至也送来了一些改装三脚架样品。

  顺带的,陈安让徐永昌等人将随船运来的法国施奈德火炮进行测试。果不其然,姜还是老的辣,法国货远比俄国人的所谓合作产品精湛和优秀。

  同样是1909年式样76毫米山炮,俄国人的只能打7100米,而法国原装施奈德火炮可以打到8550米,全重627千克炮弹重6.5千克却是一模一样的。

  虽说北方军现役的三种火炮,都是俄国人现役的采用俄法合作研发的火炮,看来已经落伍了。

第一三八章 站队问题

  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做基础,看来参谋本部对北方军新编制的调整,又要重新拟订了。倒是炮兵出身的孙岳,对于步兵营全部撤编75毫米山炮提出了不同意见。

  按照原来的计划,步兵营以后只装备76毫米的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实现全营都可以投入一线战斗。但是经过测试以后,孙岳发现战壕迫击炮射程只有1100米,处在敌方重机枪火力的覆盖圈之内,作为营级支援火力还是有一定缺陷的。

  需要有同样轻便的步兵支援火器压制敌人重机枪,陈安发现自己疏忽了这个问题。但是75毫米山炮实在太重了,思忖再三后,陈安还是决定将其撤编。为了寻找一款新的替代支援火器,徐永昌只好求助于尼森伯姆。

  尼森伯姆不负众望,很快从国际军火市场上拎出一款适合的小口径火炮。奥匈帝国的斯科达1915年型37毫米速射炮,全重81千克,炮弹重0.75千克,最大射程2200米。除了欺负一下对方的机枪小组,实在是找不出还有其他的优点。

  参谋本部在初步研究37毫米速射炮后,对性能并不满意,根本没有采用的意愿。但是陈安却不这么认为。

  “步兵营里面装备野炮,事实上是浪费的,造成步兵营规模臃肿,进入战斗时间迟缓,后勤补给更是极为艰难,如果不是我们大量配备汽车,北方军早就被这个弊端拖垮了。”陈安耐心地向参谋本部的两位负责人解释。

  孙岳提醒道,“我们还可以考虑法国65毫米山炮,那家伙轻便多了。”

  陈安摇摇头,“资料上不是说,最起码还有400千克吗,步兵携行根本不行。”

  “万一步兵营遭到敌军炮击,没有75毫米山炮,根本是无力还手呀。而且,营连级别的攻坚作战,37毫米速射炮实在是没有威力。”徐永昌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异议。

  陈安不以为意,“旅以上规模增加火炮支援力量,再加上空军,只要联络及时,足以反击回去或是完成攻坚任务。真的不行,就撤回来,准备好了以后再打。今后的战争,我判断都是大集群的混合作战了,营以下规模很少的。”

  三人商议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参谋本部妥协了,老板坚持要撤编步兵营的75毫米山炮吗。只是参谋本部自己也知道,除非是和日本人或者俄国人打起来,否则国内战争的小规模战斗有37毫米速射炮就足够了,何况还有76毫米的战壕迫击炮。

  事实上,参谋本部认为战壕迫击炮还有极大地提升空间,说不定以后威力和射程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到时候自然不需要这种临时过渡的37毫米速射炮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英国人今年已经研制成功的马克Ⅰ型坦克即将登上欧战舞台,最终速射炮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被大量改进后装备步兵营,不过那个时候的名称已经叫战防炮了。

  作为全面撤编步兵营远程支援火力的补充,混成旅原本只有二个炮兵营的编制,被改成了三个炮兵营。其中两个装备施奈德76毫米1909年式山炮,射程达到8550米,承担火力支援任务。另一个装备施奈德105毫米1913年式加农炮,射程达到12700米,担负压制射击任务。如果不是汽车的运载能力还是明显不足,陈安甚至准备全面撤换76毫米火炮,只装备105毫米火炮,实现炮弹供给单一化。

  而未来军团直属的支援火力,参谋本部则实现了陈安的想法,正式撤装76毫米山炮,只采用施奈德105毫米1913年式加农炮和施奈德155毫米1915年式短管榴弹炮。

  徐永昌和孙岳认为,战斗能够发展到军团以上规模,就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了,那么重达2300千克的105毫米加农炮和重达3040千克的155毫米短管榴弹炮,自然不会成为机动迟缓的最大障碍了。虽然相比76毫米炮弹的6.5千克,105毫米炮弹的16.3千克和155毫米炮弹的43千克对后勤补给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

  至于76毫米16磅防空炮,陈安出人意料地划给了空军的地勤保障营。陈安提出的理由有点不合情理,但也不能说错。他认为空军的地勤保障营撤编75毫米山炮后,基本上是单独驻守机场,而且很难及时得到陆军的远程炮火支援,又是敌人空军的重点攻击对象,自然需要负责防空炮火的指挥权。而且万一敌人陆军大举进攻机场,危急时刻压低防空炮火,临时充当一下压制火器也是必要的。

  徐永昌和孙岳面面相觑,勉强地同意了,谁叫空军的指挥官就是陈安自己呢。不过想到以后除了炮兵营,其他营级单位都要进行扩编,从人手上是可以满足的,最多重要地点的防空任务也交由空军负责就是了,参谋本部也就没有提出其他意见。

  很快,上海的尼森伯姆收到电报,到国际市场上采购大批军火,同时还要销售更多的军火物资。至于奥匈帝国的37毫米速射炮,陈安一开始打得就是走私的主意,北方集团跟奥匈帝国根本没有交往。

  几乎所有的俄制76毫米山炮,以及1910年式105毫米加农炮都被撤编了,将近九百门76毫米山炮和近二百门105毫米加农炮,都需要撤换下来。

  如果单纯当做原材料让军火库提炼掉,实在是太浪费了,所幸炮弹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否则要淘汰的东西就更多了。

  这一点也为陈安提了醒,不能因为军火库的疯狂生产能力,而无尺度地浪费,最终造成北方军的财力衰竭。

  后来,陈安给参谋本部拟了一条意见,如果不能预估到某些装备至少满足今后三四年的战备需求,军方就否决采购的动议。参谋本部到后来,干脆成立了以孙岳为首的军备研究小组,专门负责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北方军的装备适用性问题。

  这批俄式军火被尼森伯姆放出风去后,整个国际军火市场都为之震动了一下,不为别的,只为这些巨量的火炮,足够配置二十个师属炮兵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