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一见之下,李虎臣不禁啼笑皆非。活佛竟然梅毒缠身已久,不知道这个佛性都修到哪里去了,军政大事一问三不知,倒是手下大臣的妻子女儿有几个是漂亮的一清二楚。

  李虎臣只好将人将俘虏的外蒙军高层带来询问,才知道剩下的近二万军队扮作马贼,进入内蒙古协助当地王公开展独立事业去了。

  西部军团马上发电报给大本营,说明情况,请示是否需要继续进剿其他外蒙古军队?

  参谋本部马上拟就了一个全面清剿方案,却被陈安随手否决了。

  陈安惬意的喝着清幽的绿茶,“不是说战争要服从政治吗?政治才是大局,不是战争。让李虎臣占领外蒙古全境,严防俄国人入侵。至于已经流窜在内蒙古的马贼,相信其他势力知道外蒙古改姓之后,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耐心干掉他们的。要不,赶一些马贼去西套蒙古吧,都是蒙古族人,说不定会收留他们的。”

  徐永昌心中一凛,又来了,西套蒙古看来有麻烦了。

  等到徐永昌回去修改军事方案了,陈安想了想,对虎子说,“拟一个命令,让杨增新兼任外蒙古的省长,哦,应该是漠北省的省长,他对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有一手。”

  虎子呵呵地笑了几下,“好的,少爷。”

  杨增新当年在新疆,打一派、拉一派、扶一派,统治手段是炉火纯青,要不是受到外蒙古和沙俄外敌入侵,新疆问题说不定就已经解决了。

  孙蔚如在奔袭买卖城半个月后,西部军团增援的地面部队终于赶到了。

  大量的物资被运了过来,就在买卖城旧址,一个大型战争要塞很快被建立起来。对面的恰克图沙俄驻军被迫后退数十里,只保留少数警察在恰克图值守,再不后退俄军就在买卖城堡垒的炮火直接威胁下了。

  陈安占领外蒙古的事情,并没有对外公布,甚至连外蒙古驻北京所谓联络处都懒得去撤销,只是将外蒙古境内俘虏的大批俄国顾问遣送出境。

  但是很快,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地方政府,都发现马贼的疯狂进攻势头忽然停止了,消息灵通点的,马上知道整个内蒙古草原人心惶惶,独立的口号一夜之间都消失了。

  察哈尔地方部队试探性的向一支闹腾厉害的马贼发动进攻,结果对方一触即溃。抓获几个所谓马贼头领之后,察哈尔震惊了,外蒙古竟然被北方军连皮带骨吞下去了。

  北京政府是猜出来的,察哈尔的电报还在这个推测后面。太没有面子了,一个搞独裁的地方政府竟然干了本来应该是中央政府干的事情。段祺瑞更是郁闷,刚和俄国人谈好协议,外蒙古就丢了,新组建的军队哪还有可能用来进攻陈安,拿来保卫北京不被北方军偷袭还差不多。

  恰克图协议墨迹未干,签订协议的一方已经被另一方不安分的手下给灭掉了,感觉面子丢得有些大的中央政府干脆选择了视而不见,当做不知道外蒙古已被北方军政府管辖的事实。

  中央政府既然都不吭声,几个刚刚知道内情的地方政府何必当出头鸟呢?但是趁火打劫,绥靖地方还是极其乐意的。察哈尔、热河、绥远等地的地方部队,纷纷集中兵力,痛打落水狗,失去了后援的所谓马贼士气低落,几乎是仗仗皆败。

  民国五年末,扰乱内蒙古长达五年的马贼被彻底剿灭,内**立的口号终究丢进了历史的纸篓。

  俄国人气急败坏,却又暂时有心无力。英法等协约国则选择了装聋作哑。国内高层视而不见,剩下知情的几个地方政府深怕惹麻烦。大家全都将外蒙古内附的重大历史事件,当作了选择性遗忘。

  在北方集团的移民选择地域介绍上,细心人忽然发现在漠南的下面,又加上漠北的字样。北方军政府根本没有写外蒙古三个字,在军政府的辖区内,只有漠南省和漠北省,再次误导全国民众。

  正如当年,外蒙古悄无声息地选择了独立,这次也是悄无声息地分拆成行省。三年后,也就是民国八年,段祺瑞对陈安支持吴子玉出头挑战中央权威极为不满,扬言要派已编练完成徐树铮的边防军进攻外蒙古,对外宣称是夺回丢失的国土。

  时任总统的徐世昌,不想看到出这么个大笑话,急忙斡旋两方。

  当年十一月十七日,在陈安授意下,杨增新从库存文物中,找回外蒙古的所谓印绶,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外蒙古取消自治,取缔一切俄蒙条约,归还中国。

  徐树铮领兵在陕西逛了一圈,惹下几个麻烦后,悻悻然回去参与直皖战争了。

第一四五章 国学大师

  民国五年下半年,段祺瑞秘密征募了五千多名青壮,对外号称是出国谋生,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输送到圣彼得堡等地,从事军队后勤劳役等杂务。沙俄帝国随即同意由华俄道胜银行贷款给段祺瑞一笔巨额款项。得到贷款的段祺瑞,马上安排心腹徐树铮前往陕西、河南等地查勘地形,准备觅地建设一支只听命于段祺瑞的军队。

  只是徐树铮年少得志,为人轻狂傲气,口无遮拦,秘密编练新军的事情,很快就被英法日等国情报机构侦知。

  英法等国正在发动索姆河战役,人员伤亡巨大,国内青壮日益缺乏,就意外发现了补充劳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英法两国的交涉下,吃不住压力的段祺瑞终于答应,允许第三方用国外劳工的名义,在天津、河北、山东一带招募赴欧劳工。

  不同于前一批送俄劳工的草率和低调,这一次是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和招募,并且新募劳工全都集中在海参崴体检后统一上船赴欧。绝大部分是安置在法国后方,但是亦有不少华工被法方违反协议直接塞进一线,导致了很多伤亡。

  这一批华工人数高达十四万余人,因为英法两国提供的待遇远高于俄国,沙俄政府无奈放弃了第二批的选择权。

  而此时的日本并不需要劳工资源,看中的却是后一项密约。日本军部密使悄悄和段祺瑞接触,几经反复后,达成初步意向。

  日本向段祺瑞提供更多贷款,帮助徐树铮正在编练的新军规模从原来的四个旅增加到三个师又四个旅。条件是,这支新军必须由日本提供军火和教官。段祺瑞思考再三后,欣然同意了。

  这样子就为日后日本提出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无理要求时,段祺瑞始终软弱乏力不能抗拒埋下了伏笔。

  秋天叶落之际,革命元勋黄兴溘然病逝,各方纷纷哀悼。

  就在这个时候,上海的克劳泽接待了一位疲惫不堪的客人,李燮和。

  远在大本营的陈安,很快接到了克劳泽的急电,李燮和携带家眷避祸去南洋,却遭到各处警察署人员阻挠,被迫跑到上海办事处求助。

  曾经的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当年退隐之后,和黄兴等人集资从事实业发展。不知道杨度是怎么说服的,在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李燮和竟然同意列名筹安会六人之一。随后袁世凯身死,帝制复辟一事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昔日辉煌一时的筹安会顿时臭名昭著,六人全部成了过街老鼠。

  虽然爆发了府院之争,但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反对帝制复辟上都是一致的,而且为了表明态度,甚至两人都曾放出口风,要惩办当年鼓吹帝制的筹安会六人。

  李燮和当即惶惶不可终日,所幸有商业合作伙伴黄兴竭力维护,才没有受到各方纷至沓来的责难。只是黄兴却意外的英年早逝,失去了庇护的李燮和只好收拾行囊,抛弃家产,准备带着家眷返回南洋避祸。

  可是人一倒霉就什么都不顺,李燮和走在街上连黄包车都不给坐,想买船票却被巡警诘难,宅子周围又多有鬼鬼祟祟之人在转悠。万般无奈之下,李燮和马上跑到了租借里的北方集团办事处。

  陈安马上复电给克劳泽,请李燮和到甘肃来,没必要去南洋避祸。

  看来克劳泽的劝说,并没有打消家眷对国内政治的恐惧,李燮和本人倒是愿意留在中国,不想去南洋。最后,克劳泽亲自出马购买了外籍轮船的船票,派人送家眷去南洋生活。而李燮和则答应了陈安的邀请,前往甘肃避居。

  大半个月后,无比消瘦的李燮和来到碧口码头,回头往往南方,一脸的无奈和忧愁,遥想着当年曾经的梦想和热血。

  看到李燮和,陈安和林月儿直接就摆了一桌接风宴,尹维俊和过显臣都赶了过来作陪,好是一番热闹。

  “燮和大哥有什么具体打算吗?不如到我们北方军体系里做点事情吧?”陈安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招揽这个牛人的打算。

  李燮和苦笑一笑,“陈少爷,我真的不想再打内战了。”

  陈安轻笑着说道,“没有的事,北方军在北疆以及漠北,都随时有可能和北方那只狗熊打起来,有的是燮和大哥为国家为民族出力的机会。”。

  沉吟了片刻,李燮和也不矫情,“好,我参加北方军”

  大为欣喜的陈安,拿起一杯酒就敬了过去,“多谢燮和大哥了。只是按照老传统,需要委屈大哥先做六个月的新兵,然后再调配到过显臣的山地步兵旅过渡一段时间。”

  旁边的过显臣大喜过望,连忙说,“李大哥过来指导,我绝对双手支持。”

  尹维俊不高兴了,“李大哥几任总司令,还要去新兵训练营待上六个月?我记得当年孙岳好像也只待了三个多月呀?”

  陈安连忙解释,“燮和大哥,不要听她瞎说。过显臣也是待了六个月的,孙岳毕竟毕业于正规几年制的陆军学堂,底子好得很,才放宽条件的。”

  李燮和根本不在意这些小事,倒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陈少爷,听说兰州陆军总医院医疗水平在国内已经是顶尖了。我有个难友,能否介绍到兰州陆军总医院医治一二。估计他也出不起费用,就由我的薪酬里面代偿如何?”

  陈安好奇了,“是谁,值得你这么出面?”

  李燮和有些尴尬地说,“刘师培。”

  陈安愣了一会,才总算想起了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刘师培,真正的国学大师,但是因为与李燮和一样名列筹安会六人之一,而导致流离失所,遭人诘难。在这个时候,刘师培正避居天津,但是既无工作又身患肺病的他,只能是艰难度日。

  谈及刘师培,国内诸人都是一片惋惜不已,能够写出经典巨作《中国中古文学史》的国学大师,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参与杨度帝制复辟计划,而最终成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后来南方人鲁迅曾经无比讥讽刘师培的为人,但是在文学讲课时仍然极力推荐刘的学问,“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实际上,这可能与刘师培早年是国粹学派的干将很有干系。当年章炳炎、刘师培等人联合一群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国粹学报,通过复兴国学、保存国粹,鼓吹革命光复,反对醉心欧化。

  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国粹派,与当年更辉煌过的光复会一样,不少成员都有着光复汉室的思想。以至于后来刘师培愿意混迹于筹安会六人之一,都是有着莫大根源的。

  又是一个误上贼船的,陈安心里暗笑,连忙表态,“国学大师呀,每一个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我马上派人去邀请来此休养,不仅养病的费用,而且今后的生活费,自然都是军政府全包了。”

  李燮和脸色红润起来,感激地说,“关内已无我们立足之地了,所幸还有甘肃呀。”话没有说完,眼泪忽然下来了。

  众人顿时一阵手忙脚乱,赶紧劝慰一番。

  一个多月后,在天津重病缠身的刘师培,接到李燮和的亲笔信后,接受了北方军政府所谓讲学的邀请,启程来到兰州陆军总医院。

  李燮和、刘师培两个难友在兰州见面后,不禁悲喜交集。林玉山亲自出面,在兰州将刘师培一家老少安顿下来,并直接将大师送到兰州陆军总医院复查休养。

  北方军政府布政司的柴若愚意外得知刘师培来甘后,与刘尔炘等人结伴拜访经历波折的国学大师,并且由教育署出面,主动聘请刘师培为教授,无需军政府再单立补助名单了。

  只是没过多久,教育署又将一封刘师培亲笔信转给陈安,信中的内容着实让陈安一阵意外惊喜。

  刘师培是个闲不住的人,养病期间四处在兰州走动,见识了很多西北风土人情。既然教育署聘请了他做教授,总觉得不做点事情对不起那些薪酬。民国初年,教授的薪酬乃是非常高的,远高于一般的军官,而在北方军政府辖区就更高了。

  只是西北偏居一隅,柴若愚尽心尽力也只是普及了初小和中学教育体系,整个教育水平最高的兰州也没有大学这种高等学府。总不能让刘师培这种国学大师,去教授中学生吧。就是刘先生愿意去,他讲的国学经典,学生能不能听得懂也是一个问题呀。

  在信中,刘师培建议北方军政府建立兰州大学,他愿意担任其中的文学课教授。至于其他的课程教授,比如工程学,完全可以请徐尚武和徐士远,自然亦或是外语,当然是科瓦尔、莱恩甚至是克劳泽等人都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有需要,刘师培愿意帮助联系一些教授级人才来甘任教。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陈安马上就同意了。教育署也许知道陈安肯定是愿意的,竟然在信后面径直附了一个建校方案,只是大学名称改成了北方大学,出资人建议是北方集团。这让陈安为之哭笑不得。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刘师培的任教北方大学,不经意间培养了一大批国粹学派的忠实信徒出来,对北方军政府辖区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最终在柳石、林玉山、胡景翼、邓宝珊等人的推动下成为一个政治性的组织。

第一四六章 美国尼森公司

  遥远的欧洲战场。鏖战近五个月后,索姆河战役终于落下帷幕。这次大规模阵地战,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英法联军伤亡近八十万人,德军损失五十多万人,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就在这次战役中,为了突破堑壕战的死亡地带,英军使用了一种新式秘密武器坦克,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

  林玉山情报署搞到的信息,表明英国人使用的是一种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八人。

  只是让徐永昌和孙岳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马克Ⅰ型坦克要分成“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二门57毫米火炮和四挺机枪,“雌性”仅装五挺机枪。据说英国人一共运抵了四十八辆坦克到前线,但是因为机械故障等原因,只有十八辆投入战斗。

  坦克的名称就更好笑,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水箱的意思。

  参谋本部认真分析索姆河战役之后,大胆推测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突击来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成效不大且可能耗损巨额兵力,因此列强们已经开始研制和装备坦克等重型军事装备了。

  陈安的第一反应,就是当初北方军很多将领建议给汽车装上钢板的想法,英国人真的实现了。当然,对陈安的说法有些异议的参谋本部,也是忙乎了几天之后,才向老板解释说,坦克应该不是那种简单的玩意。

  既然都搞不清楚,什么是坦克。火力至上的陈安,当即发电报给尼森伯姆,叫他想尽办法搞几辆技术成熟的坦克来。

  尼森伯姆此时正忙得很。

  离开美国也有几年了,尼森伯姆准备回去待上一段时间,很长时间都没有陪亲人了。反正陈安的无线电报系统经过不断升级,已经具备了和美国本土的联系条件,完全可以在美国通过政府电报网络和陈安保持联络。

  这才回去,不仅是要炫耀自己已经发财致富的经历,更是还有一笔巨大的生意需要尼森伯姆直接回美国去谈判。

  美国政府为珀欣将军的远征军订购二百五十辆道奇卡车,用于追捕墨西哥强盗潘丘维拉,这支远征军是有史以来第一支机械化冲锋队。这个消息被情报署意外得知,随后告诉了对先进军事技术非常感兴趣的陈安。

  陈安随后让尼森伯姆负责和道奇公司进行联络,洽谈这种能够满载一个步兵班的载重卡车生意。福特汽车毕竟是轿车,整个汽车底盘和引擎基础如此,难以改进多少了。

  尼森伯姆按照福特公司案例的套路,准备和道奇公司商议特许生产的事项,却意外地被对方所拒绝。加上尼森公司订购的跨区域有线电话网络技术,也被美国政府以安全理由暂缓审批。尼森伯姆马上决定,干脆自己回美国专门处理一下这些事情。

  接到陈安要求搞几辆坦克的电报,尼森伯姆只好报以苦笑了,连道奇卡车都没搞定,现在又来什么坦克了。

  耗费时日回到美国后,尼森伯姆经有心人指点,很快就知道了有线通讯网络技术被卡的根源。表面上,貌似是美国的人权主义太过了,某些爱好和平人士看中国的内战极不顺眼,竟然提议禁止一切先进技术出口中国,包括军火和通讯技术。

  事实上却是美国军火商,不仅对陈安的北方集团大肆贩售军火给英法有些不高兴,说是分薄了他们的利润,更在于对中国其他军阀多向日本购买军火大为不满。

  搞清楚缘由的尼森伯姆不愧是犹太人,一狠心就将在上海注册的尼森公司搬到了纽约,而且公开向外界发售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通过关系良好的福特公司为中介,经过一连串幕后交易,公开上市的军火商尼森公司所谓的发售股份,几乎是销售一空而且连连暴涨。而实际上所谓的公开募股绝大部分早已经或送或卖,进了美国其他军火寡头口袋里。

  事后不久,尼森伯姆被邀请参加了一个私人俱乐部,成为了会员之一。而那个俱乐部的会员,除了那些商界精英,剩下的就是政界人士了。

  很快,出口中国的全套通讯设备连带技术手册,被批准交易装船了。

  道奇公司的谈判,却被卡在了另外一个环节。

  尼森伯姆起初也是苦思不得其解,但是幸好加入俱乐部的他,人脉都广了许多。在一次午餐会中意外得到高人指点,根结在尼森伯姆关系很好的福特公司身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