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国帝王_分节阅读_第424节
小说作者:我是蓬蒿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9 MB   上传时间:2017-06-14 21:43:18

第686章 汉唐之文明

  莫离的确很失望。他失望是有道理的。

  “古往今来,无恒强之王朝,强弱变更,如秋冬变幻,无可避免,更无可颠破。自今往后,中原固能强百年,然数百年之后如何,千年之后又如何?如是视之,草原之民,依然有南侵中原之可能。”莫离神色肃穆。

  他接着道:“求我强固然重要,然离窃以为此非万全之法。凡人之交,共富贵容易,同患难就难,何况是国家之间。彼强则我附,彼弱则我欺,此非真理邪?”他顿了顿,面色柔和了些,看着李从璟道:“况且就眼下而言,殿下方才的话,还是没有回答殿下自己提出的问题。”

  李从璟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的确没有。”片刻后他笑着问:“莫哥儿可有办法?”

  莫离张了张嘴,最终无奈道:“离尚无良策。”

  李从璟转身问杜千书:“千书可有良策?”

  杜千书寻思着摇摇头,不过他又补充道:“本朝以来,中原与草原往来日盛,若是悉数迁回唐人,令中原与草原不复来往,似不可行。然帝国若是对此等往来没有大策指导,则又失之无为,无异于坐视百年后边患再起。”

  “千书说的有理。”李从璟略表赞赏,随即又看向桃夭夭。

  “别看我,政事我一向不通。”桃夭夭满脸我很白痴但我很自豪的表情,理直气壮的一塌糊涂。

  但她随即又道:“不过既然中原与草原之往来无可避免,何不顺势而为?你们都是熟知历史之人,难道不知数千年之前,我族也不过只有一隅之地?彼时先祖能开疆扩土,至本朝,帝国遂能有万里江山,草原便是特殊些,征服此地要多费些力气,然这不正是你等用武之处?”

  桃夭夭这话说完,便发现众人都齐齐看向他,所有人的双眼都亮得厉害。

  她顿时有些不好意思,旋即眼帘一沉,气势十足的瞪了回去,“瞅啥?”

  诸人讪讪收回目光,没人敢跟桃大当家嘴硬,毕竟打不过人家。

  “真是金玉良言,一语惊醒梦中人!”莫离拱手相谢,随后看向李从璟,“历史潮流,可顺不可逆,草原受我族文化之熏陶已然千年,我等何不将此过程推进得更彻底些?”

  他脑子里很快理清思路,语速愈发快了,也愈发有力,“大唐文明,天下之最,四夷争相学习、效仿乃不可避免之事。既如此,帝国何不大力推行此事,以使受我大唐文化教化之民,皆为唐人,受我大唐文化教化之地,皆为唐土?彼为外族,固然有乱我中华之嫌,倘若彼为我族,又怎会自毁宗祠!便有乱世,也是内乱,而非外战,待得乱世终结,天下仍会一统!”

  莫离双眼清明,语调铿锵,“今之契丹,虽势力小成,然因殿下之征伐,已无力与大唐抗衡。假以时日,海内一统,帝国复有贞观之盛,而契丹不过一隅小国,大唐要化其为内族,未必不可能!”

  他总结道:“唐人不必回迁,百工不必南归,今日彼辈倾尽所能浇灌之地,明日自会尽为我大唐所有,于此观之,彼辈仍是为国效力!”

  杜千书也神色激昂,补充道:“昔日中华能同化五胡,今日也能同化契丹,其因在何?皆因我大唐文明之优也!千百年后,天下不知有契丹,而只有唐人矣!”

  顿了顿,杜千书接着道:“唐人不仅不必回迁,待得帝国强盛,还可令中原百姓出关,使其居之于草原。除此之外,也可令契丹之民内迁,使其居之于中原。如此双管齐下,以我大唐文明之优良,百年之后,长城不复为边关,而只不过是帝国一景!”

  莫离很认同杜千书的话,也道:“草原南侵,其因无外乎两者。其一,草原物资匮乏,民生困顿,生计艰难,而关内富庶,故其民愿冒战争之险,而叩关劫掠,此为民情;其二,草原诸部酋长,有雄心野望,故此但逢中原内乱,便欲趁火打劫,或为劫掠财富,或意成就大业。”

  “倘使帝国大兴商贾,使关内关外互通有无,则可稍解草原百姓生计之难,又且唐人北迁,以我唐文明之种种先进之处,建设草原,使其稍富,再以唐文明改造其思想,使其忠君爱国、安居乐业,则草原之民不复有南侵之念。”莫离稍微停顿了一下,“倘使民众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谁又愿以命相搏,在刀口上添血求存?如此一来,便纵使草原有英雄人物,也难挑起战事,若其想要建功立业,大可投身朝廷,为国效力!”

  众人的思绪都被调动起来,杜千书最后道:“要使化外之民,成为化内之民,须有两个可供依仗之处。其一,文明之先进;其二,帝国之强盛。有帝国之强,则足以征服化外之民,有文明之先进,则足以同化化外之民。如此文武兼用,刚柔并济,草原再大,也是唐土,四夷虽众,尽皆唐臣!”

  李从璟看着众人激动的模样,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杜千书最后的话没错,中华历史到了后来,也的确达到了他所说的效果。辽东、漠北漠南、西域、吐蕃,都成了汉文化的辖地,彼处之百姓,虽有族别不同,却也都汉化得差不多,与中原无异。

  正因如此,所以清朝之后中华虽经诸侯混战,而最终国能一统,不复关内塞外之别。

  那时候,长城,真正成了帝国一景。

  ——其实“长城”这个东西,不是只有北方那一条,中原内部也是有的,只不过规模没那般大,保存也没那么好罢了,它还有个别名,叫“方城”。这些“长城”,多建于先秦时代,那时候,对一方诸侯国而言,“长城”之外,岂非都是异族?

  昨日你是异族,今日大家同族。

  所谓民族交流、融合,其真意,不过如此。

  只不过,那经过了千年。

  之所以用了千年之久,是因为两个力度不够。

  其一,帝国之强盛不够;其二,有意识的汉化不够。

  综合来看,是两者一起作用的力度不够。

  李从璟暗想:“使帝国强盛,此乃我辈之责,而后用帝国武力征服外邦,然后以汉文明将其改造,使其皆成汉人,这不正是我此生之志?古人不知有意识汉化他族,而我知,古人民族意识差了些,而我不差,若我穷尽一生之力,是否真有可能为汉人立下一分不朽功业?”

  他转念想了一想,“汉唐文明到了此时,乃是普天之下最强盛最先进之文明,他族皆不如我,用之以化他族,断无不成之理。”

  李从璟抬头,望见碧空如洗,感慨道:“汉唐文明,不仅是我辈立于当世之依仗,也是我辈征服天下之利器啊!”

  文明的先进与强盛,才是最根本的先进与强盛,坐拥此者,稍加努力,何愁不能万国来朝,天下皆争相为唐人?

  莫离、杜千书等闻听李从璟此言,在感同身受之余,相视一眼,惊喜地问道:“殿下早有这般打算?”

  李从璟笑了笑,“若非如此,孤何必在此时跑到草原来?”

  众人莫不表示叹服。

  李从璟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恭维,“数年前,契丹颇强,为扼制其国势,同光年间,孤遂出镇幽州。同光四年有西楼一役,今日孤又率尔等北上,所求正是为一步步削弱契丹国力。帝国日益强盛,而契丹日益羸弱,长此以往,日后帝国征服契丹,才能一片坦途。到得那时,距离帝国教化契丹、教化草原也就不远了。”

  “多年前,阿保机立国,建国之制、立官之例、造城之术,无不习我大唐之法,就更不必说他建孔庙、兴汉学等种种措施了,其实自那时起,大唐对契丹的汉化便已开始。”李从璟继续道,“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最重要的一点,是契丹的汉化必须要在大唐的控制之下!大唐教化契丹、教化草原,是要他们做臣子的,而不是做逆贼,所以其过程应由大唐来主导!”

  “孤数入草原,先立耶律倍,再立耶律德光,日后还要立他人,就是要告诉契丹,告诉草原:你们的君王是由大唐册封,所以你们都是大唐的臣子!”李从璟远望城外,青衫随风而动,“教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今日你我所为种种,便是这个教化的开始!”

  李从璟又看向众人,“孤不迁唐人南归,不仅不迁,还鼓励商贾北上,前者可以传播大唐文明,后者则可散布大唐国威。孤要让契丹人了解大唐和大唐文明,了解之后才会敬畏,才会心向往之,才会想要成为唐人。去其兽性,而养其人性,令其敬畏文化,这样多年后大唐征服契丹,契丹百姓才不会太过反抗,不会排斥大唐成为契丹之主!届时,无论是大唐迁中原之民北来,还是大唐迁草原之民南下,契丹民众都会甘之如饴。到得那时,他们会心甘情愿被汉化,会以成为大唐子民为荣!”

  李从璟笑了笑,这个笑容看起来并不和善,因为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以成为唐人为荣,以成为契丹人为耻,这,就是文明入侵!”

  莫离、杜千书等人都怔在那里,他们都被李从璟方才的话震撼到,尤其是李从璟提出的“文明入侵”四个字,让他们醍醐灌顶。

  良久,众人皆拜服,莫离等更是向李从璟拱手行礼,道:“此真乃千古功业也!”

  李从璟手扶墙垛看向远处,目光悠远,“昨日你是异族,今日大家是同族,凡帝国旗帜所到之处,土皆唐土,人皆唐人!何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

  他目光炯炯回顾诸人,“诸君,且随孤王北上,打一场文明入侵的战争!”

  莫离等人震撼之余,无不躬身应诺,“愿随殿下前往!”

  桃夭夭望着李从璟的侧脸,有些呆呆的,眼中像是要冒出星辰来。

  这一日,这一场谈话,史称——仪坤论政!

第687章 西楼之真相

  暮色渐沉,夜幕与晚风同步行来,西楼城中的灯火渐次亮起,街巷在氤氲的灯光中显得有些朦胧。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归处,灯有大小之别,归处对每个人而言却是一样的。

  结束了一整日的忙碌,耶律敏拖着疲惫的身子从皇城归来,她在门屏旁立了会儿马,瞧着府门外的风灯出了会儿神,这才下马进门。

  耶律敏前脚回府,姑且宽下衣裳,尚且来不及沐浴,后脚就有人跟来拜访。

  “韩延徽?他来作甚么?”耶律敏微微皱眉,本欲回绝了韩延徽,转念想了想,还是重新穿好衣裳,让人将韩延徽带到设厅。

  西征的耶律倍与黑车子室韦激战正酣,李从璟率领卢龙军也到了仪坤州,趁机起事的耶律德光一路西来,距离西楼也没两日路程,在这个节骨眼上,耶律敏不想出任何差错。

  耶律敏在设厅见到韩延徽的时候,对方正一副好整以暇的姿态在品茶,见到耶律敏进门,韩延徽起身不紧不慢行礼,言语间显得极为从容,完全没有下官见到上官的敬意,亦或是冒夜来打扰的歉意。

  对方这副把他自个儿当主人,而把自己当客人的姿态,让耶律敏心中很是不快,见礼之后落座,她淡淡道:“先生此时来见,定有要事,然先生举止从容,倒又不像有要紧的情况。恕我愚钝,还请先生告之来意。”

  耶律敏舍了寒暄之词,直接询问韩延徽来意,已是心中不满的表现,然而韩延徽却仍旧没有赔礼道歉的觉悟,微笑道:“不久前,宰相大人在坊中遇刺,差些遭遇不测,此事震惊朝野,我辈也深为宰相大人担忧,如今多日过去,不知真凶可曾抓到了?”

  “朝野皆知,刺客乃耶律德光所派,当日便已潜逃出城,收受贿赂放其出城之城门守卫,业已伏法。先生明知故问,是何用意?”耶律敏微微蹙眉,如若不是明知对方是耶律倍心腹,耶律敏怕是要轰他出门了。

  “刺客果真是耶律德光所派吗?”韩延徽呵呵一笑,意味深长,“当其时也,西征在即,又因宰相大人之进言,皇上对耶律德光防备甚严,于此等境遇中,数名射雕手竟能潜入西楼不被察觉,而成功伏击北院宰相,事后又能全身而退,难道宰相大人就没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耶律敏冷眼看着韩延徽,不说话了。

  韩延徽捻着胡须,继续老神在在道:“兹事体大,然此事发生之后,朝野不仅没有查到刺客为耶律德光所派之铁证,最为荒谬的是,连那数名射雕手也没能追捕回来,以至于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处置了几名城门守卫,和一些为刺客提供了藏匿之所的寻常百姓。”

  韩延徽看着耶律敏,“身为受害者,宰相大人就没觉得奇怪过,就没对这个结果不满意过?”

  耶律敏面露愠色,她冷眼盯了韩延徽半晌,忽而放松了身子,嗤笑一声,“听先生的口气,倒好像是已经抓到了真凶?”

  韩延徽今日进府之后的种种举动,堪称无礼、傲慢至极,若是他不能给耶律敏一个好的交代,耶律敏断然不会允许他如此消遣自己。

  出乎耶律敏意料的是,韩延徽竟然认真地答道:“不瞒宰相大人,下官的确抓到了真凶。”他的神色怪异起来,“不仅抓到了真凶,还知道了真正幕后主使的身份!”

  耶律敏忍着拍案而起的冲动,眉头一挑,“哦?”

  韩延徽理了理衣襟,端正坐起,“实言相告,安排刺客行刺宰相之人,正是下官!”

  耶律敏柳眉倒竖,重重一拍茶案,“放肆!”

  面对耶律敏的怒火,韩延徽昂首挺胸,如若无事,显得有恃无恐。

  耶律敏见韩延徽这般模样,心念急转,旋即冷笑一声,“先生莫非还要告诉我,令先生安排行刺之事的所谓真正主使,其实是皇上?”

  韩延徽微微一怔,随即肃然颔首,“宰相大人果然聪慧,下官正是奉皇上之命。”

  耶律敏笑出声,摇头道:“你真是疯了!”

  “下官疯没疯,宰相大人岂非一眼便知?”韩延徽道。

  耶律敏目露杀机,“今我坐镇西楼,有临事擅专之权,你可知,仅凭你方才这番话,我就能要了你的脑袋?”

  “下官死而无憾,只是觉得有些冤枉。”韩延徽道。

  “何冤之有?”耶律敏问。

  “因为下官算不得真凶,下官也是身不由己。”韩延徽道。

  “皇上才是真凶?”耶律敏问。

  “千真万确。”韩延徽道。

  “若皇上果真是真凶,而你是帮凶,你身为皇上肱骨之臣,今日为何对我说这些?”耶律敏问。

  “宰相前半句说的对,后半句却错了。”韩延徽道。

  “错在何处?”耶律敏问。

  “下官并非耶律倍的肱骨之臣。”韩延徽道。

  “你竟敢直呼皇上名讳!你是谁的人?耶律德光?”耶律敏问。

  “宰相明鉴!”韩延徽道。

  “身受皇恩,蒙皇上器重,而你却叛国事贼?!”

  “宰相此言差矣,下官从未叛国!”

  “强词夺理!”

  “明告宰相,自先皇仙逝,下官唯事一人,那便是二皇子殿下!”

  “你……竟是耶律德光安排在皇上身旁的棋子?!”

  “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当日殿下被放逐东境,势单力薄,困厄交加,为长远计,朝中必须有人呼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5页  当前第4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4/6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十国帝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